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7
1
作者 丁红兵 陈永鹏 +3 位作者 刘定立 吴爱华 章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血型前胶...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血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血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 血清学 透明质酸 Ⅲ型溶胶原 层粘蛋白 Ⅳ型胶原
原文传递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林芳 戴琳 +4 位作者 张琪 陈永鹏 郭亚兵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测量肝纤维化成功率因素及其重复性。方法用FibroScan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939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其中302例受检者进行了2次系列检测。对同一检... 目的探讨影响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测量肝纤维化成功率因素及其重复性。方法用FibroScan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939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其中302例受检者进行了2次系列检测。对同一检测对象,两位操作者分别检测或同一操作者分别进行2次系列检测,每系列检测取10个检测值,取中位数为最终检测值。分析评价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对检测成功率的影响,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14例无法获得弹性值,失败率为2.2%。失败率与疾病状况无关,质量指数高将使成功率降低(t=3.112,P=0.002)。女性成功率较男性低(t=-2.193,P=0.029)。对同一检测对象,同一操作者多次操作或不同操作者进行FibroScan检测,ICC分别为0.970、0.847;对于健康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受检者,FibroScan检测稳定性下降(ICC分别为0.736、0.639)。既往肝硬化并发症病史及高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将使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弹性值升高。结论FibroScan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高体质量指数降低操作成功率;高弹性值可能预测肝硬化并发症及肝功能代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瞬时弹性记录仪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朱冰 骆抗先 +3 位作者 胡族琼 侯金林 周福元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扩增病毒S基因区,建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库软件及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用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扩增病毒S基因,建立新的分型方法。用此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及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扩增病毒S基因区,建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库软件及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用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扩增病毒S基因,建立新的分型方法。用此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HBVDNA进行了调查。对广州、重庆、北京、沈阳等地区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DNA进行分型。结果 广州,B型328%、C型427%、BC混合型230%、其他16%;重庆,B型350%、C型400%、BC混合型250%;北京,B型250%、C型500%、BC混合型250%;沈阳,B型111%、C型889%。结论 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基因序列分型法,结果可靠,操作相对简便。我国HBVDNA的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HBV基因型,肝硬化患者以C和B混合型为主,占500%,HBVDNA毒株的混合感染,有可能加重肝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分型
原文传递
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4
作者 毛乾国 骆抗先 +5 位作者 傅群芳 郭亚兵 朱幼芙 彭颉 侯金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 了解α干扰素(1FN - α)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65例HBeAg阴性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r1FN α 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12个月。以188例HBeAg阳性... 目的 了解α干扰素(1FN - α)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65例HBeAg阴性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r1FN α 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12个月。以188例HBeAg阳性CHB患者作对照。 结果 HBeAg阴性组治疗未时联合应答(CR)率为58.5%(38/6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随访12个月时CR率为75.4%(49/65),高于对照组(X2=4.796,P<0.05)。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15,8%(6/38),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终点疗程中位数为6个月,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多变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HBV DNA水平、抗-HBe诸因素中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疗效影响因素。 结论 1FN α对HBeAg阴性CHB患者近期疗效和持续效就与HBcAg阳性都相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高者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治疗 对照组 慢性乙型肝炎 活动度 HBEAG阴性 肝组织炎症 显著性 结论 差异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8
5
作者 彭劼 侯金林 +6 位作者 郭亚兵 陈金军 刘定立 朱幼芙 姜荣龙 陈永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 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 4~ 87岁 ,平均 ( 38.2± 16 .7)岁 ,男 41例 ,女 44例。该病的... 目的 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 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 4~ 87岁 ,平均 ( 38.2± 16 .7)岁 ,男 41例 ,女 44例。该病的潜伏期为 2~ 16d ,平均为 ( 7.4± 3 .8)d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 ( 97.6 %)、咳嗽 ( 81.2 %)、乏力 ( 74.1%)、头痛 ( 6 3 .5 %)、肌肉酸痛 ( 41.2 %) ;热程多为 4~ 12d( 81.9%) ,平均热程为 ( 7.8± 3.5 )d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 82 .4%)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2 7.1%) ;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 44 .7%)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 5 7.6 %) ,乳酸脱氢酶升高 ( 49.4%) ,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 2 0 %) ;肺部X线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 85 .9%) ,少数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 ( 14.1%) ;炎症多位于双侧下肺 /中下肺 ( 5 1.8%) ,其次为单侧下肺 /中下肺 ( 36 .5 %) ;发病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 ( 2 0 .3± 8.4)d ,热退后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 ( 13 .1± 6 .9)d ;经验性治疗为 :病毒唑、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结论 SARS具有传染性 ,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临床特点 非典型性肺炎 发热 咳嗽 乏力 头痛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林小田 骆抗先 +1 位作者 汪能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37-439,共3页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的一致性。方法对2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和临床分度的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的轻重和某些异常体...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的一致性。方法对2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和临床分度的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的轻重和某些异常体征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χ2分别为5215和2782,P<0.05);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的异常程度对判断轻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γ球蛋白水平与病理诊断并不符合;所有血生化指标的分度标准对病理重度慢性肝炎的漏诊率较高。慢性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程度与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χ2=36237,P<0.001),而与HBeAg阳性与否无明显关系(χ2=665,P>0.05)。结论对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功能试验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超声波检查对肝脏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7
作者 陈永鹏 戴琳 +3 位作者 刘定立 章廉 骆抗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了解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6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空腹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声像、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检... 目的 了解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6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空腹肝脏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声像、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检查结果经 t检验、x2检验确定统计学意义。结果 263例患者中 60例为早期肝硬化,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 52.5%,特异度 88.3%,误诊率 11.70%,漏诊率 47.5%,约登指数 0.508;肝纤维化S1、S2、S3、S4期的门静脉主干宽度分别为(10.93± 1.25)mm、(11.35±1.06)mm、(11.29± 1.52)mm及(11.48±1.25)mm,其中以与S1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静脉宽度分别(6.518±2.033)mm、(7.190±1.569)mm、(7.444±1.805)mm及(8.406±2.227)mm,其中 S4与 S2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脏肿大发生率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结论 超声波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敏感度亟待提高,不足以作为早期肝硬化的常用诊断方法;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及脾脏肿大发生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检查 肝脏纤维化 分期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6
8
作者 戴琳 +2 位作者 陈永鹏 文维群 许乙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后的动态血流改变特征。再采用多层螺旋扫描模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方案通过工作站AW4.2系统,对病灶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成像。最后通过病理确诊。结果超声、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7.8%、94.4%、100%,特异性为88.2%、100%、94.1%,阳性预示值为87.5%、100%、94.7%,阴性预示值为78.9%、94.4%、1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82.9%、97.1%、97.1%,约登指数为0.66、0.94、0.94。结论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二维灰阶超声,对小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某些非典型特殊病例还需3种方法进行联合诊断,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二维灰阶超声 超声造影 多层螺旋CT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泛昔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HBV清除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30
9
作者 侯金林 +4 位作者 聂忠 陈金军 章廉 骆抗先 廖家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和泛普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1例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二组分别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 9例单用拉米夫定 150 mg,每日一次,共 12周; 12例泛普洛韦加拉米夫...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和泛普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1例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分二组分别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 9例单用拉米夫定 150 mg,每日一次,共 12周; 12例泛普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其中拉米夫定 150 mg,每日一次,泛昔洛韦 500 mg,每日三次,共 12周。每一病例均有治疗前中后系列血清标本检测HBV DNA。按照蒋氏数学模型分析二种治疗方案对HBV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组病例均无明显副反应。两组病例病毒负荷均呈双相衰减规律:平均下降对数值在拉米夫定治疗组为1.8±0.2,在联合治疗组为2.5± 0.8;平均抗病毒效率拉米夫定组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0.94 ±0.03对0.988 ±0.012);1期平均下降对数值联合治疗组为1.9,而拉米夫定组仅1.1。两组病例血清病毒清除半衰期和感染病毒肝细胞清除半衰期无差异。结论泛昔洛韦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单用拉米夫定。蒋氏数学模型可用于分析比较联合和单用抗HBV药物的抗病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泛昔洛韦 乙型肝炎 HBV
原文传递
重型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前C变异株及其体外翻译 被引量:24
10
作者 郭亚兵 侯金林 +1 位作者 骆抗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 HBeAg阴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及前C区 T1862突变体对e抗原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取9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PCR方法扩增血清中HBV前C/C基因区,并克隆后测序和序列分析;... 目的 探讨 HBeAg阴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变异及前C区 T1862突变体对e抗原合成和分泌影响。方法选取9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PCR方法扩增血清中HBV前C/C基因区,并克隆后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HBV前C区T1862位点突变体表达质粒pGEMT,经体外翻译比较野毒株和变异株的表达产物。结果HBV前C区有3个位点变异使氨基酸序列改变,A1896、 A1899和T1862;A1899并不单独出现。前C区T1862突变并不阻止HBV e前体蛋白体外合成。同时,有2例并未检测到前C区的变异。结论 部分重型肝炎HBeAg阴性原因除了T1896变异外,还存在T1862变异。前C1862突变对HBVe抗原前体蛋白合成并无影响,可能e抗原前体在分泌过程中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E抗原 前C区变异 体外翻译
原文传递
HBV X基因/C基因启动子变异在重型肝炎病人的发生率 被引量:17
11
作者 侯金林 闵佳 +7 位作者 王战会 陈金军 江家骥 周元平 廖慧钰 梁炽森 骆抗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了解重型乙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 基因/C 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发生情况。方法: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中国不同地区58例重型乙型肝炎病人 HBV 毒株 BCP 区变异,并与前 C 区变异情况比... 目的:了解重型乙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 基因/C 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发生情况。方法: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中国不同地区58例重型乙型肝炎病人 HBV 毒株 BCP 区变异,并与前 C 区变异情况比较,部分病例经测序证实。结果:58例中可见 HBV 毒株 BCP 区和/或前 C 区变异者43例(74%),BCP 区第2个 AT 丰富区的一对点突变核苷酸(nt)1762碱基由 A→T和1764碱基由 G→A变异者26例(45%),其中19例与前C区变异共存,单一 BCP 区变异者7(12%)例。结论: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病人感染的 HBV 毒株 BCP 区和前 C 区变异常见,变异与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确切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变异 BCP 乙型肝炎 RFLP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及前C变异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金军 侯金林 +5 位作者 王战会 张在端 汪能平 骆抗先 章廉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与前C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动态消长,及与HBeAg血清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05份系列血清进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 目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与前C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动态消长,及与HBeAg血清学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05份系列血清进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其中15例患者系列血清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BCP和A83变异株感染率均明显增高(62.5%>46.9%;31.3%>12.5%);BPC变异株更多地(14/16)表现为优势积累,且先于HBeAg血清阴转;BCP野株/变异株比例变化影响HBeAg血清学的稳定性。结论两种类型的变异株在炎症活动中均具有选择优势,最终造成HBeAg(-)的HBV感染;可能与HBV感染之持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遗传学 PCR-RFLP
原文传递
Th1/Th2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姜荣龙 卢桥生 +5 位作者 郭亚兵 侯金林 章廉 骆抗先 富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Th1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h1细胞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1/TH2细胞 IL-4 IFN-Γ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用干扰素治疗的Th1/Th2应答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邢同京 章廉 +3 位作者 卢桥生 侯金林 骆抗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的疗效是否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并以此作为预测干扰素α疗效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逆转录PCR方法 ,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的疗效是否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并以此作为预测干扰素α疗效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逆转录PCR方法 ,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2 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干扰素α(IFN γ)水平较低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白细胞介素 4(IL 4)水平则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亦如此。与治疗前比较 ,干扰素α治疗后 3和 6个月 ,在完全应答的患者中 ,IL 4水平下降 ;而IFN γ水平在 6个月时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的疗效密切相关。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可预测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反应 ,对及时判断干扰素α疗效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免疫监测 干扰素Α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T helpe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荣龙 +4 位作者 郭亚兵 卢桥生 侯金林 骆抗先 富宁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22-424,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s of Th1/Th2/Th3 cell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infected individuals by determin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4 (IL-4), inetrferon-gamma (IFN-gamma), and transfo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s of Th1/Th2/Th3 cell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infected individuals by determin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4 (IL-4), inetrferon-gamma (IFN-gamma), and transform growth factor-beta (TGF-beta) in single CD4(+) T cell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and the role of polarized Th cell populations in chronic HBV-infection was discussed. METHODS: PBMCs from chronically infected HBV individuals were isolated, stimulated by PMA/Ionomycin/Monensin, and IL-4, IFN-gamma and TGF-beta production by CD4(+) T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analysis.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IFN-gamma-producing T cells, IL-4-producing T cells and TGF-beta-producing T cells ranged from 2.3% - 18.6%, 1.1% - 8.7% and 0.7% - 7.1% respectively in CD4(+) T cells from non-infected individuals. Most of CD4(+) T cells from PBMCs in chronically infected HBV individuals were Th0 cells. The proportion of Th1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hepatic 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in the active period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active period (P 0.05), but were higher than that from controls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Positive T-Lymphocytes Hepatitis B Chronic Humans Interferon Type II INTERLEUKIN-4 T-Lymphocytes Helper-Inducer Th1 Cells Th2 Cell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原文传递
超声波评分系统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比较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永鹏 李小玲 +3 位作者 戴琳 朱幼芙 侯金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目前代偿性肝硬化诊断主要依赖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但肝活组织检查是有创性检查,有一定风险,患者难以广泛接受,且肝活组织检查也有一定假阴性率。本研究旨在了解熳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超声波表现之间相关陛,提出筛选代偿... 目前代偿性肝硬化诊断主要依赖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但肝活组织检查是有创性检查,有一定风险,患者难以广泛接受,且肝活组织检查也有一定假阴性率。本研究旨在了解熳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状态与超声波表现之间相关陛,提出筛选代偿陛肝硬化(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CLC)超声波检查方法,对4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诊断及超声波表现行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病理学 诊断 超声波检查
原文传递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宁洪叶 彭福江 +5 位作者 周福元 杨玲 彭劼 孙剑 郭亚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方法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联合医用臭氧直肠灌注疗法,每周3次,疗程3~4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乙肝病毒...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疗效。方法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联合医用臭氧直肠灌注疗法,每周3次,疗程3~4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乙肝病毒定量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CHB患者,联合应答6例(6/45,13.3%),部分应答21例(21/45,46.7%),病毒学应答14例(14/45,31.1%)(治疗后血清HBVDNA下降≥2log10),HBeAg血清学转换10例(10/35,28.6%),ALT复常13例(13/45,28.9%),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结束后对45例患者进行了24周的随访,随访结束时,联合应答7例(7/45,15.6%),部分应答25例(25/45,55.6%),病毒学应答15例(15/45,33.3%),ALT复常17例(17/45,37.8%),HBeAg血清学转换11例(11/35,31.4%)。复发1例。结论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 医用臭氧
下载PDF
FibroScan弹性值测定在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琪 戴琳 +4 位作者 陈永鹏 彭劼 郭亚兵 侯金林 《中国康复》 200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弹性值测定(简称F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45例,收集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凝血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入院第2 d行FS和腹部B超检查,并计算患者B超评分、CTP... 目的:探讨FibroScan弹性值测定(简称FS)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45例,收集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凝血和肝肾功能等指标,入院第2 d行FS和腹部B超检查,并计算患者B超评分、CTP评分和MELD积分。观察终点3个月,按预后良好和不良分为A、B 2组,比较2组间各项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偏相关分析提示FS值与预后呈密切正相关;双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与FS值、肝衰竭分期、凝血功能等相关关系显著;2组间比较F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S值与B超、CTP和MELD积分均呈正相关,对预后诊断价值较高,FS值测定影响较大的指标是INR、AST和TBIL。结论:FS值测定对HBV感染所致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受转氨酶和黄疸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弹性值 HBV感染 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代偿性肝硬化无创性诊断指标的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永鹏 +2 位作者 戴琳 丁红兵 章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比较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评价,筛选可行的无创性诊断标志物。方法 350例CHB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图像,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 目的 比较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评价,筛选可行的无创性诊断标志物。方法 350例CHB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图像,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黏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等肝纤维化标志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确定诊断截断值,并对各项指标作诊断评价分析,比较不同标志物的诊断评价指标。 结果 85例CHB患者经肝脏活检术确认为代偿性肝硬化;81例经B型超声波检查有肝硬化图像;ROC曲线下面积以HA最高;血清HA、PCⅢ、LN及C Ⅳ对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截断值分别为1 54.3 5μg/L、198.44μg/L、137.58μg/L和100.80μg/L,其对应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4%、63.5%、57.3%及70.6%,特异度为79.3%、54.0%、56.8%及68.3%,准确度为80.0%、56.3%、56.9%及68.9%;并联试验诊断虽可提高灵敏度,但相应降低特异度及准确度。与其他无创性诊断方法比较,HA有较高水平的诊断评价指标(u≥1.814,P<0.05)。血清HA诊断代偿性肝硬化的截断值以119.17μg/L较为恰当,其相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告值及阴性预告值分别为87.1%、67.6%、72.3%、46.25%、94.7%。结论 在现有肝脏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超声波检查等无创性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性肝硬变 诊断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Ⅲ型溶胶原 层黏连蛋白
原文传递
血清透明质酸联合血小板准确预测代偿性乙肝肝硬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永鹏 +2 位作者 吴爱华 朱幼芙 侯金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常规血液指标联合诊断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93例慢性乙肝患者资料,统计学分析人口学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建立并评价诊断模型。结果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中,层黏蛋白与肝纤维...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常规血液指标联合诊断代偿性乙肝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93例慢性乙肝患者资料,统计学分析人口学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建立并评价诊断模型。结果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中,层黏蛋白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排除炎症影响后,仅透明质酸与肝纤维化分期有相关性,诊断肝硬化能力以透明质酸最好,其ROC曲线下面积0.843,应用排除、确定诊断临界值(阴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77.8%),68%患者可免除肝活检,但漏诊率较高;常规肝炎检验指标中血小板、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诊断肝硬化AUC均在0.65以上,联合诊断模型由透明质酸与血小板组成,诊断AUC0.888,应用排除、确定诊断临界值,73%患者可免除肝活检而且排除诊断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98%,确定肝硬化患者轻度纤维化率仅5.1%,可避免漏诊后果,误诊后果轻微。结论透明质酸联合血小板可准确排除、预测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状态,使大约70%患者免除肝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诊断 透明质酸 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