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I数据的长春市商业空间格局及行业分布 被引量:146
1
作者 浩飞龙 王士君 +2 位作者 于婷婷 马丽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商业网点的空间集聚与分散是零售商业活动的重要表现,其合理化布局对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核密度估计、区位熵指数及Ripley's K函数分析法,以长春市中心城区商业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为基础,在分析... 商业网点的空间集聚与分散是零售商业活动的重要表现,其合理化布局对发展城市经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核密度估计、区位熵指数及Ripley's K函数分析法,以长春市中心城区商业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为基础,在分析城市商业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行业空间分异的视角,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的行业分布及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长春市商业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显著,并呈现多中心的分布形态,基于道路格网单元的商业网点热点区分布与识别的商业密度中心分布总体一致;(2)不同商业中心表现出不同的等级规模差异,整体等级规模结构较为合理;(3)零售行业视角下的城市商业空间"中心—外围"分异明显,且不同行业表现出了不同的空间集聚模式;(4)各行业多尺度的空间集聚表现不同,综合零售、家用电器等行业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纺织服装、文化体育等行业区位选择的尺度范围较小;(5)行业视角的专业化功能区块差异显著,成熟区块呈现多功能要素、多优势行业集聚特征,发展中区块功能较为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商业空间 零售行业 集聚特征 长春市
原文传递
基于人口省际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兼论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条件性 被引量:58
2
作者 赵梓渝 魏冶 +2 位作者 庞瑞秋 王士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2-1048,共17页
转变中心性和控制力是近年来城市网络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从网络拓扑结构角度讨论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条件性;其次,基于百度迁徙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利用复杂网络方法、改进后的转变中心性和控制力方法对城市网络进行测度。... 转变中心性和控制力是近年来城市网络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从网络拓扑结构角度讨论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条件性;其次,基于百度迁徙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利用复杂网络方法、改进后的转变中心性和控制力方法对城市网络进行测度。结论指出:(1)递归理论用于城市网络分析有其特定的数据结构要求,其适用于树形结构、而不适用于局部存在完整图的网络结构的测度;(2)基于人口省际流动的中国城市网络存在小世界现象,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在全国和区域尺度下均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国家城市化发展战略与重要交通设施对人口流动网络产生框架性的导向作用。哈尔滨—北京—西安—成都—大理一线是关联结构与强度空间差异的明显界限。(3)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更能揭示中国城市网络节点的属性特征,和辨识资源流通对网络城市产生的不同影响与空间效应。城市网络中既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以高中心性高控制力为特征的典型城市,也包括武汉、太原、贵阳、福州等高中心性低控制力的枢纽城市,和兰州、银川等低中心性高控制力的门户城市。因此,转变中心性和控制力概念对加深城市复杂多样化内涵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中心性和控制力 城市网络 人口流动 递归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长春市商业中心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浩飞龙 王士君 +2 位作者 谢栋灿 于婷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5,共8页
以高德互联网地图的导航服务功能为基础,利用基于Arc GIS开发的"时空圈"测度工具,从步行交通、公共交通及小汽车交通三个方面,综合测度与评价长春市各商业中心的时空可达性,并分析其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特征。结果表明... 以高德互联网地图的导航服务功能为基础,利用基于Arc GIS开发的"时空圈"测度工具,从步行交通、公共交通及小汽车交通三个方面,综合测度与评价长春市各商业中心的时空可达性,并分析其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网络地图服务的可达性测度,相比于传统可达性测度评价方法,更为精确、便捷,可基于多种交通方式表达,且时态特征鲜明;②各商业中心可达性表现出"中心—边缘"的差异化特征,中心区商业中心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而边缘区小汽车可达性较优;③可达范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步行可达范围的拓展受路网密度、铁路线阻隔影响明显,公共交通沿轻轨线、公交线的"指状"拓展特征明显,而小汽车交通则表现出沿城市快速路、环路及主要对外交通干道的轴向扩展特征;④高峰时段商业中心的可达范围均显著降低,小汽车交通可达性降低幅度要高于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的测度,进一步说明提高公共交通效能,能有效削减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地图服务 时空可达性 商业中心 长春市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的格局、过程及城市流强度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士君 宋飏 +1 位作者 姜丽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4,共8页
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 根据城市群、城市组群及城市群组的内涵指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存在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三个城市群组。按照其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辽中南已经发育成为成熟的城市群,而吉林中部和哈大齐尚处于城市群发育的中间阶段,即城市组群阶段,从而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群二组"的空间结构框架。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发现,群组内部尚未出现主要外向服务部门区位熵均大于1的城市,与国内发达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未来发展应该围绕城市群组的组织结构、网络化发展模式、职能分工与功能互补、发展关系协调等方面进一步调控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群 城市组群 城市群组 城市流强度
下载PDF
如何回归地理学:我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云刚 陆大道 +13 位作者 保继刚 叶超 汤茂林 刘瑜 赵耀龙 黄晓军 郝庆 黄耿志 王丰龙 魏宗财 王立 谢阳 钱丽芸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9-1069,共21页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尤其在中国,近30年来地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伴随着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对地理学的认知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从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培育的角度,亟需寻找地理学发展的&qu...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尤其在中国,近30年来地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伴随着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对地理学的认知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从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培育的角度,亟需寻找地理学发展的"共识",探讨地理学共同体的定义。为此,对地理学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中青三代地理学者,对如何推动统一地理学建设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些见解中的共识大体可提炼为以下几点:(1)教学上,加强对地理学综合知识体系的传授,加强对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训练;(2)研究上,加强对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总结,加强对"地"的综合解释和理论方法方面的融合与突破;(3)学科发展上,加强区域地理学的建设,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需求的回馈,彰显地理学的贡献。期待通过学界的共同努力,带动地理学共同体的日益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共同体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GIS 区域地理 综合性 区域性
原文传递
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过程、机理及程度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7-402,共6页
石油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一种,具有许多有别并严重于其它综合性城市的脆弱性问题。其中,石油资源主导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尤为突出并亟待调整规避。以石油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过程、机理和特征。从人口、资源、... 石油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一种,具有许多有别并严重于其它综合性城市的脆弱性问题。其中,石油资源主导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尤为突出并亟待调整规避。以石油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过程、机理和特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石油城市经济系统的特殊发展条件;指出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四个过程,即:城市形成期——脆弱性产生、城市成长期——脆弱性增强但具有隐蔽性、城市成熟期——潜在脆弱性巨大、城市转型期——脆弱性接近最大化。认为"刚性的产业结构、接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替代产业不发达、产业转型困难、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是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主要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大庆市为例进行脆弱性程度评估,进而得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逐步降低趋势,但是仍处在中等脆弱水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城市 经济系统 脆弱性 过程 机理 大庆市
原文传递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视角和框架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士君 +1 位作者 刘大平 张紫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6-1263,共8页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拓宽其普适性。其次,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城市体系重组,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系统 创新与发展 城市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城市流强度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三个城市群组“辽中南”、“吉中”、“哈大齐”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城市群组的城市流强化与城市整合对策.结果显示,东北三个城市群组的中心城市均可以... 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三个城市群组“辽中南”、“吉中”、“哈大齐”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城市群组的城市流强化与城市整合对策.结果显示,东北三个城市群组的中心城市均可以分为三类——高等、中等、低等: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以较大的城市流强度值成为各自城市群组联系的高等级中心;鞍山、丹东、营口、四平、大庆、绥化分别成为各自的中等级中心;其他城市成为各自群组的低等级中心.东北地区城市群组实现城市流强化和城市整合发展的对策为:网络化发展以解决结构与体制的矛盾,合理定向以实现各群组内部城市的整合发展,分等策略以提升城市群组内部的城市流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组 城市流强度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长春市城市形态及风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士君 +1 位作者 金珊合 杨俊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2-911,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少有研究分析城市形态和城市风环境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利用建筑和遥感等多源数据,基于GIS空间方法,结合迎风面指数(FAI)和地表温度,研究长春市城区迎风面指数时空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少有研究分析城市形态和城市风环境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利用建筑和遥感等多源数据,基于GIS空间方法,结合迎风面指数(FAI)和地表温度,研究长春市城区迎风面指数时空差异,探索城市形态对城市地表温度影响。结果表明:①迎风面指数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扩散的空间趋势,高密度以及高建筑对风的阻碍程度大。朝阳区北部迎风面指数最大,最大值达到15.1,各个区边缘区迎风面指数最小,最小值为0.01。②研究区昼夜地表温度温差大,范围分别是18.15℃~31.73℃、4.27℃~18.43℃。空间分布上与迎风面指数存在相同特征,城市中心城区温度高,以同心圆方式逐渐向外扩散。受城市建筑形态、人为热源等因素影响,与夜间相比,白天高温地区范围更大。③迎风面指数与地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关,昼夜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和0.355。建筑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空间形态不同,对地表温度影响存在差异。结合城市风环境状况开展城市形态信息的定量研究,对于城市气候学家、城市规划师探寻城市潜在通风廊道、改善城市通风环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面指数 MODIS 城市热岛 城市风环境 长春市
原文传递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长春市春运人口流动时空格局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瑜 +3 位作者 魏冶 赵梓渝 庞瑞秋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09,共9页
基于2015年春运期间长春市与省外城市的人口迁移数据,结合GIS空间表达、自然断裂法、等级钟等方法,分析长春市人口流动的层级特征、空间格局、时序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春运期间其他城市与长春市间的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 基于2015年春运期间长春市与省外城市的人口迁移数据,结合GIS空间表达、自然断裂法、等级钟等方法,分析长春市人口流动的层级特征、空间格局、时序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春运期间其他城市与长春市间的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高层级城市的组成遵循拉文斯坦的经济律,低层级城市的空间布局遵循距离律。②长春春运人口流动高度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区域,其中长春人口联系的重点区域集中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且分布形态呈现出金字塔式层级分布结构。③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存在差异,节前迁移城市集中化,节后迁移城市多样化和分散化。④经济律和距离律在人口迁移中起核心作用,而地理认同、适应性及部分特殊城市的特殊职能对迁移方向也存在明显影响。⑤长春市承担吉林省人口流出的门户功能。⑥百度迁徙数据在人口流动研究中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但仍然存在偏向和缺乏个体信息等固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春运 百度迁徙数据 等级钟方法 地理认同
原文传递
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规划响应研究--以白山市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石磊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4-1840,共7页
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其转型期面临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空间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政企协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等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需要规划的综合响应,包括城市规划导向、规划体系、规... 资源型城市特定的发展脉络决定了其转型期面临产业发展问题、景观生态问题、贫困问题、空间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政企协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等突出矛盾。问题的破解需要规划的综合响应,包括城市规划导向、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执行等方面。这种响应也体现在规划编制内容的优化,规划体系的调整,规划执行的演进等。特别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区域规划、景观规划、空间规划、棕地开发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的协调与综合集成。白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其城市规划实践在导向与内容上针对转型期问题和需求具有良好的响应,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转型 城市规划 响应 白山
原文传递
交通要素驱动下的长春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雪微 王士君 +1 位作者 宋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161,共7页
利用长春市1995、2005和2009年遥感影像图及相关统计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及SPSS统计分析方法,总结14年长春市交通演变规律以及三个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长春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关系。研究认为:11995—2009... 利用长春市1995、2005和2009年遥感影像图及相关统计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及SPSS统计分析方法,总结14年长春市交通演变规律以及三个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长春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关系。研究认为:11995—2009年交通对城市土地扩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生产要素的外迁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张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2沿交通干线建设用地与耕地扩张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耕地的流失与交通线的距离关系越来越密切,距交通沿线距离越近,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反之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逐渐减少;3长春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沿对外交通和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干线成为建设用地的主要扩展轴。交通要素成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交通干线不断延伸,造成建设用地盲目扩张,耕地逐渐流失。因此,长春市未来发展中应适当优化城市交通建设格局,稳定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速率,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变化 GIS 长春市
原文传递
1990~2010年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志敏 修春亮 +1 位作者 魏冶 《西北人口》 CSSCI 2017年第5期19-26,共8页
基于地理空间视角,根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探究了东北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东北地区推进新一轮振兴战略并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 基于地理空间视角,根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探究了东北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东北地区推进新一轮振兴战略并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速趋缓,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人口增长愈加乏力。(2)区域内部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同。人口的迁移流动对人口空间格局重塑起到决定性作用,人口南移已是东北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势。(3)人口分布的"核心—外围"梯级格局表现出"极化"发展态势,人口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加剧。(4)人口增减变化空间配置不均匀,人口减少单元明显多于人口增加单元。大部分地级市市区人口快速增加,而中心城市周边市县、资源型市县以及边境市县的人口则不断减少。(5)经济水平、行政级别、就业水平、医疗水平、产业结构均在不同程度上对1990~2010年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而经济水平对人口变化的牵引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沈阳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界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士君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8期25-33,共9页
论文从对都市圈概念的讨论和认知入手,简述了国内外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的基本方法,尝试利用GIS技术划定沈阳一日交流圈,再综合考虑行政区划、文化认同感、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等影响条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沈阳都市圈的空间范围... 论文从对都市圈概念的讨论和认知入手,简述了国内外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的基本方法,尝试利用GIS技术划定沈阳一日交流圈,再综合考虑行政区划、文化认同感、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等影响条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沈阳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包括沈阳市域(除康平县)、铁岭市区(含清河区)、开原市、调兵山市、抚顺市区、抚顺县、本溪市区、本溪满族自治县、鞍山市区、台安县、辽阳市域。整体形态为南北狭长、东西相对较窄的近椭圆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都市圈 空间范围 界定
下载PDF
经济地域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心地及其扩散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士君 张石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3-809,共7页
中心地理论与经济地域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契合与互馈,经济地域系统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对理解和认识中心地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工与联系是经济地域系统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重要理论契合点,中心地系统无论是概念... 中心地理论与经济地域系统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契合与互馈,经济地域系统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对理解和认识中心地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分工与联系是经济地域系统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重要理论契合点,中心地系统无论是概念内涵还是运行机制都是属于经济地域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地域的一般属性,同时具有动态性特征、等级性和尺度差异特征、圈层异质性与多向性特征、重叠与嵌套特征、再集聚特征等。中心地系统作为具有复杂性的地域经济系统,在条件变化下,会呈现出扩散域的重叠、嵌套、轮空、扩大、再集聚等多种空间层次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域系统 中心地系统 扩散域 条件 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媛媛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4-729,共6页
通过构建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抽取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贸易额、外贸依存度、城市化率、口岸数量与级别6个主成分对东北地区38个县级及以上边境中心地进行中心性测度,并据之将其划定... 通过构建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抽取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贸易额、外贸依存度、城市化率、口岸数量与级别6个主成分对东北地区38个县级及以上边境中心地进行中心性测度,并据之将其划定三个等级。东北边境地区呈现绥芬河、满洲里、丹东、黑河、珲春5个一级、8个二级、25个三级中心地的空间格局。并在中心地等级划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空间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边境地区 中心地系统 中心性测度 边界效应 口岸
原文传递
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8-1635,共8页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但联系松散。进一步通过空间构图的方式,以城镇居民点矢量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原始空间图景,通过对原始图景的修补和模型抽象化处理,得出结构相对完整的中心地六边形网络体系。进而将其与传统中心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补之后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属于克里斯塔勒K=3体系。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中心地体系,需要加快部分三级中心地的发展,并促其部分升级为二级中心地,解决区内二级中心地空间缺失问题;同时,还须解决四级中心地结构松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中部地区 中心地体系 空间关系 分形 空间图景
原文传递
第四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峰华 胡晓辉 +5 位作者 梅丽霞 王琛 符文颖 王俊松 王晓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34-2039,共6页
第四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GCEG)于2015年8月19-23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近700名经济地理学者参会。中国大陆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 第四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Glob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 Geography,GCEG)于2015年8月19-23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近700名经济地理学者参会。中国大陆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大学等机构数十位学者参加本会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刘卫东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贺灿飞教授分别担任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和组委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者 中国地理学会 顾问委员会 机构数 地理科学 刘卫东 金融经济 大会主题报告 英国牛津大学 创新经济
原文传递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的区域政策框架构建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丽丽 王士君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3,152,共9页
在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文章认为:在国家范围内,依据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区域政策整体上由国家区域政策和地方政策两个层次构成,并以区域发展协调机构为平台实现二者的空间组织。其中,国家区域政策主要包括区域政策空间组织体... 在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文章认为:在国家范围内,依据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区域政策整体上由国家区域政策和地方政策两个层次构成,并以区域发展协调机构为平台实现二者的空间组织。其中,国家区域政策主要包括区域政策空间组织体系构建,区域发展规划,区域政策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和立法规范区域开发四个方面;地方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区域政策支持与落实,区域政策实效反馈和地区发展规划三个方面;区域发展协调机构主要包括区域发展基金系统、区域政策控制与监督系统和政策反馈分析系统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政策 框架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投入非协调性及其规划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4,共5页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位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使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据此本文从非协调性的视角构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效益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位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使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据此本文从非协调性的视角构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效益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发展"与"吃饭"问题、"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的时空一致性及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条件、城镇人口、GD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及社会非农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区位商和关联系数是其可行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城市规模、城镇化质量及制度安排的规划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镇建设用地非协调性 规划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