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镜辅助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明刚 +2 位作者 李亮 李伟 袁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手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近期手术疗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近期相关手术疗效指标,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生化指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病例。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负重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 75.00%,P<0.05),伸膝、屈膝最大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aVCA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GF、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8%VS 31.55%,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并有效降低血清NGF、sVCAM及ALP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近期手术疗效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双排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明刚 杨辰菲 +4 位作者 陈锋 袁发 吴辉 李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关节镜下缝线桥(suture bridge,SB)技术与双排(double-row,DR)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关节镜下SB与DR...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关节镜下缝线桥(suture bridge,SB)技术与双排(double-row,DR)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关节镜下SB与DR治疗肩袖撕裂的对照研究。数据由两位作者独立提取,并由RevMan 5.3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再撕裂率、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The shoulder rating scal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外旋、前屈以及外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3篇(1145例)。其中SB技术组600例,DR技术组545例。SB技术的再撕裂率低于DR技术(OR=0.53,P=0.02),但在Constant评分(MD=-0.10,P=0.83)、ASES评分(MD=0.20,P=0.89)、JOA评分(MD=0.63,P=0.60)、UCLA评分(MD=-0.29,P=0.53)、VAS评分(MD=-0.17,P=0.08)、外旋(MD=0.54,P=0.39)、前屈(MD=0.94,P=0.53)和外展(MD=0.68,P=0.66)等方面两种技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SB和DR修复在肩袖撕裂中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降低再撕裂率方面SB修复优于DR修复。关节镜下SB技术可作为治疗肩袖撕裂患者的首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关节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shRNA干扰PPARγ基因表达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邓云平 +3 位作者 赵慧 蒲超 郭明刚 李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发病机制,观察靶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预防兔SANFH的作用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 目的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发病机制,观察靶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预防兔SANFH的作用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单纯激素组(M组)仅肌注地塞米松;实验组(S组)在肌注地塞米松同时,加用靶向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感染兔活体股骨头内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无关序列组(E组)在肌注地塞米松同时,加用搭载无关序列的shRNA重组腺病毒感染兔活体股骨头内BMSCs;对照组(N组)肌注等量生理盐水。测定4组兔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含量。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RT-PCR技术检测PPARγ mRNA和Runx2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PARγ和Run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E、S组血清中TG和CHO含量增高,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和E组可见明显骨坏死,脂肪细胞增生肥大,骨小梁变细和稀疏,大量空骨陷凹,S组和N组未见骨坏死及上述改变。S组中PPARγ mRNA和蛋白均呈低表达,Runx2 mRNA及蛋白呈高表达,与M组和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可有效阻断BMSCs内PPARγ mRNA表达,抑制其成脂分化;增强Runx2 mRNA表达,促进其成骨分化,预防SANFH的发生,为通过基因靶向治疗SANFH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SHRN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激素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ACTH、Cor及PAI-1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亮 周思私 +1 位作者 袁发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的创伤性骨折116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分为低危组66例、中危... 目的分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的创伤性骨折116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分为低危组66例、中危组39例、高危组11例。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4例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ACTH、Cor及PAI-1水平,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ACTH、Cor及PAI-1水平;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ACTH、Cor及PAI-1水平与NEW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ACTH、Cor及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血清ACTH、Cor及PAI-1水平均高于低危组,且高危组高于中危组(P<0.05)。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ACTH、Cor及PAI-1水平与NEWS呈正相关关系(r=0.843、0.694、0.725,P<0.05)。结论血清ACTH、Cor及PAI-1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三者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骨折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下载PDF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永宁 李伟 +3 位作者 杨泽龙 苟林 林宏 《西部医学》 2016年第8期1114-1117,1121,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58例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组(实验组)及经后正中...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58例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组(实验组)及经后正中入路手术组(对照组),统计两组的术前术后JOA评分、VAS评分、手术优良率、手术节段融合率、开始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上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及手术优良率、手术节段融合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开始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具有优良的早期临床疗效,未给患者增加更多的住院费用及延长其住院时间,而且明显减少了开始置钉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肌源性腰痛的出现,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多裂肌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术后腰痛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辰菲 +1 位作者 袁发 郭明刚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南充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置换组(44例/... 目的:研究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南充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中选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置换组(44例/组)。为参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置换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置换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术后患肢可负重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后患肢可负重的时间,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PPARγ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伟 《西部医学》 2017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分化方向的调控起重要作用,可诱导其成脂分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分化方向的调控起重要作用,可诱导其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激素能明显上调鼠、兔、人的BMSCs内PPARγ基因表达,造成股骨头内大量脂肪堆积,髓腔内压力增高,血供减少,导致缺血,最终诱发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本文就PPARγ参与SANFH发病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激素 股骨头坏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靶点在白藜芦醇抗氧化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牛永康 向德剑 +5 位作者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耿彬 夏亚一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431-1435,共5页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的一项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众多,但均存在着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性质,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即为其中一个靶点。本文将综述白藜芦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后,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治疗OP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医师在治疗OP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白藜芦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患互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林英 杨辰菲 +2 位作者 尹玲 朱亚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5-10,共6页
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患互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南充市的2个区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社区医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区,对调查区的所有在岗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源,分别从医生、患者等多个角度分析... 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患互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南充市的2个区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社区医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区,对调查区的所有在岗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源,分别从医生、患者等多个角度分析医患互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患互信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患互信度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医方对患者信任度现状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患沟通效果不佳,医患双方的法制化保障不足等。患者对医方信任度低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医疗服务费用承受力不足。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患互信水平较低,必须针对现存的医患信任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干预对策,以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患互信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iR-186-5p靶向HIF-1α对人骨肉瘤细胞存活、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亮 郭明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991-1000,共10页
目的:探讨miR-186-5p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检测miR-186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将Agomir-186-NC、Agomir-186转染至U2OS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Control(对照)组、... 目的:探讨miR-186-5p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检测miR-186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将Agomir-186-NC、Agomir-186转染至U2OS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Control(对照)组、Agomir-186-NC组和Agomir-186组。检测过表达miR-186对U2OS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确认miR-186-5p与HIF-1α的靶向关系。将Agomir-186和shHIF-1α单独或共转染至U2OS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对照)组、Agomir-186组、shHIF-1α组和Agomir-186+shHIF-1α组,检测miR-186靶向HIF-1α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iR-186在人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Agomir-186组U2OS细胞增殖倍数、侵袭细胞数量、划痕闭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而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上升(P<0.01)。miR-186-5p与HIF-1α存在直接靶向作用关系。与shHIF-1α组相比,Agomir-186和sh-HIF-1α共转染组增殖倍数、侵袭细胞数目、划痕闭合率及Ki67、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miR-186-5p可靶向HIF-1α,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存活、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186-5p 缺氧诱导因子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二期创面修复治疗严重上肢创伤骨折疗效分析
11
作者 郭明刚 杨辰菲 +4 位作者 陈锋 袁发 李亮 李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4-317,339,共5页
目的探讨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36例上肢GustiloⅢB、ⅢC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血管及神经修复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术后5~18天实... 目的探讨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36例上肢GustiloⅢB、ⅢC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血管及神经修复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创面修复手术;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有1例患者因软组织严重坏死于一期手术后第7天实施截肢手术,其余35例患者均分别于一期手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修复术,均成功保肢,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7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上臂外侧皮瓣修复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5~65天,平均(28.9±6.2)天,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4~46天,平均(30.5±4.5)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3±2.2)周;分别于二期手术术后4月、8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功能评价,在术后8月时,35例保肢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腕桡偏、腕尺偏度数功能、Mayo评分均显著改善,优于术后4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对于骨折愈合、创面修复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上肢骨折 皮瓣移植 二期创面修复 术后功能
下载PDF
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治疗AS并发髋关节早期病变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郭明刚 杨辰菲 +4 位作者 陈锋 袁发 李亮 李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髋关节早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5例AS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4例AS并发髋关节早期病变接受关节镜下滑...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髋关节早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5例AS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4例AS并发髋关节早期病变接受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患者作为手术组、既往51例AS并发髋关节早期病变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屈曲角度、髋关节外展角度、疼痛程度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沉(ESR)。结果治疗前手术组和对照组的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手术组的哈里斯(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手术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髋关节屈曲角度、髋关节外展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手术组的髋关节屈曲角度、髋关节外展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手术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IL-12、TNF-α、IFN-γ、E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二组患者的血清CRP、IL-12、TNF-α、IFN-γ、ESR测定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削联合关节松解术治疗AS并发早期髋关节早期病变的效果可靠,对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COBB角
原文传递
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影响的调查报告
13
作者 李伟 《经济师》 2016年第10期247-248,共2页
探讨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文章选取1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详细采集其基本信息,在不同时间点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沟通。在两组患者出院及随访结束时,... 探讨医生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文章选取1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详细采集其基本信息,在不同时间点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沟通。在两组患者出院及随访结束时,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个性化的沟通告知方案对患者治疗起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知情同意权 告知义务
下载PDF
白藜芦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
14
作者 牛永康 +7 位作者 王耀斌 刘众成 向德剑 梁晓远 移植 詹红伟 耿彬 夏亚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8-916,共9页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 背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对生物体的存活不可或缺,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其是否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调控成骨细胞功能还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相关分泌蛋白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验证白藜芦醇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完成上述过程。方法:小鼠MC3T3-E1前成骨细胞分别用完全培养基、XMD8-9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激活剂)和白藜芦醇单独干预及XMD8-92+表皮生长因子、白藜芦醇+XMD8-92干预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蛋白,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PCNA,以及成骨细胞分泌蛋白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情况,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荧光强度,使用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由细胞形态学观察和CCK-8实验确定。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的激活能有效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②白藜芦醇干预MC3T3-E1细胞的适宜浓度及时间为5μmol/L,24 h;③白藜芦醇可以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进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④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信号蛋白上调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白藜芦醇 增殖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辰菲 +1 位作者 袁发 郭明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7期148-150,共3页
目的浅析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在... 目的浅析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医师指导下自行进行功能锻炼,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掌屈、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与治疗优良率.结果锻炼8周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掌屈、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9.29%,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 功能锻炼 并发症 疼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