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叉交锁髓内钉和其它三种内固定器材治疗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德宏 郑祖根 王以进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 对分叉交锁髓内钉 (BLIN)内固定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18根湿润新鲜肱骨标本进行实验 ,比较分叉交锁髓内钉与其它三种内固定物固定之肱骨骨折在抗轴向拉伸及压缩、抗弯... 目的 对分叉交锁髓内钉 (BLIN)内固定肱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18根湿润新鲜肱骨标本进行实验 ,比较分叉交锁髓内钉与其它三种内固定物固定之肱骨骨折在抗轴向拉伸及压缩、抗弯曲、抗扭转的强度和刚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在拉伸和压缩试验中 ,BLIN固定之肱骨骨折具有近于两端均行横向交锁之髓内钉 (TLIN)的相对高的破坏载荷 ,而刚度相对较低 ;BLIN的抗扭转、抗弯曲性能强于 6孔加压钢板 (6TCP)。三根Ender钉内固定 (E3)各项生物力学性能均为最差。结论 BLIN属坚强内固定和弹性动态固定的有机组合 ,应力遮挡率低 ,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肱骨骨折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德宏 郑祖根 +1 位作者 董启榕 严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 介绍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 (BLIN)的设计和应用情况。 方法 在基于国人肱骨髓腔解剖学研究而设计的BLIN远端行分叉自锁 ,可双向插钉。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临床应用 5 4例 5 4侧 ,资料完整的有 4 8例。肱骨干骨折 4 7例 ... 目的 介绍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 (BLIN)的设计和应用情况。 方法 在基于国人肱骨髓腔解剖学研究而设计的BLIN远端行分叉自锁 ,可双向插钉。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临床应用 5 4例 5 4侧 ,资料完整的有 4 8例。肱骨干骨折 4 7例 (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7例 ) ,外科颈骨折1例。 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术后 18周 ;1年以上随访发现 4 2例术肢关节功能良好 ,5例顺插钉和 1例逆插钉患者有肩或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和酸感。 结论 分叉自锁免除了常规交锁的繁杂操作 ,其坚强 -动态固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骨折愈合 ;双向插钉使BLIN适用于肱骨较大区域内的骨折。BLIN的最佳适应证为复杂型肱骨骨折。强调术后早期活动肩、肘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 研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雅欣 王凌 +2 位作者 德宏 高剑锐 丁育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00例,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干预模式。...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00例,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中失血、输血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髋关节状况、自理能力及血流变学水平,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 <0. 05),术中总失血量、输血率、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值均显著降低(P <0. 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日常活动能力与步态、关节活动、Harris总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疼痛以及关节畸形得分较术前显著降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7天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天观察组病人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沉以及血浆比黏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髋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加快血流速度,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疼痛 血流变学
下载PDF
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段东东 德宏 +1 位作者 赵继军 周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9期828-830,共3页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其中Endobuaon钢板组18例,锁骨钩钢板组18例。术后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其中Endobuaon钢板组18例,锁骨钩钢板组18例。术后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6例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6个月。Endobutton钢板组切口长度、肩部疼痛发生率、肩部活动度均优于锁骨钩钢板组。锁骨钩钢板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而切口长度相对较长,术后易出现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在切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影像学表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Endobuaon钢板组: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4%;锁骨钩钢板组优10例,良4例,差4例,优良率为77.7%。结论Endobutton钢板手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好.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在切口长度、肩痛发生率及肩部活动度方面优于锁骨钩钢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ENDOBUTTON钢板 锁骨钩钢板
原文传递
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建兵 顾三军 +6 位作者 周子红 赵继军 德宏 孙振中 许亚军 芮永军 殷渠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比较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的89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8例,女31例;年龄13~74岁,平均38.0岁。按修复骨缺损方法... 目的比较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骨搬运与诱导膜技术修复的89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8例,女31例;年龄13~74岁,平均38.0岁。按修复骨缺损方法不同分为骨搬运组(59例)和诱导膜技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骨不连及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和骨修复术后患肢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缺损原因、缺损类型、合并伤、病程、邻近关节功能、手术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骨搬运组临床愈合时间[(14.7±5.4)个月]、主要并发症发生率(50.8%)、次要并发症发生率(57.6%)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83.1%)均大于诱导膜技术组[(11.2±2.8)个月、16.7%、26.7%、30.0%],骨修复术后患肢功能评分[(86.4±5.0)分]低于骨诱导膜组[(88.8±4.9)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和诱导膜技术均是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有效方法,但在骨愈合效果、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等方面诱导膜技术优于骨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搬运 诱导膜技术 骨愈合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柯嘉 德宏 +2 位作者 王凌 孙振中 芮永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4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3例(24膝),女15例(18膝);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2.8岁。病程7 d~40年,中位病程8.6个月。根据Wat...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38例(42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3例(24膝),女15例(18膝);年龄7~62岁,中位年龄32.8岁。病程7 d~40年,中位病程8.6个月。根据Watanabe盘状半月板分型标准,完全型22膝,不完全型19膝,Wrisberg型1膝。于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术25例(28膝),半月板次全切除术12例(13膝),半月板全切除术1例(1膝)。术后早期开始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练习。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3~4周基本恢复正常活动。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个月。无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未出现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膝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手术疗效按照Ikeuchi的评价方法,获优22膝,良16膝,可4膝,优良率为90.4%。术前及术后即刻、3、6个月、1年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69.38±4.59)、(88.57±2.95)、(91.02±4.17)、(92.90±3.36)、(94.74±3.52)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能够精确切除或缝合失稳及破裂的半月板,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功能,延缓膝关节退变,术后配合正规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术 半月板次全切除术 半月板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与二维CT及X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沈红雷 德宏 +1 位作者 许宏俊 花雷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对象均先后给予X线、二维CT及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案的诊断...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对象均先后给予X线、二维CT及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案的诊断效果。结果:金标准显示51例患者中Tile分型A型9例、B型30例、C型12例。CT三维重建对Tile分型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X线扫描(74.51%)和二维CT(8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扫描、二维CT均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к=0.696,0.859;P<0.001)。CT三维重建与金标准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优于二维CT与X线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平片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周一逸 刘仪 +2 位作者 袁鹏 德宏 杨正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89-2193,共5页
目的分析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特征,探讨PJI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未来PJ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2年3月-2018年3月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PJI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病例组,将置换术后1年内未发... 目的分析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特征,探讨PJI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未来PJ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2年3月-2018年3月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PJI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病例组,将置换术后1年内未发生PJI 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仔细阅览两组临床资料,记录其一般情况,分析病例组病原菌特征,找出可能导致PJ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细菌检出38例,多为单一感染;共检出细菌43株,以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的43株病原菌自2012年3月-2018年3月六年,检出情况未见规律变化趋势,但有新增真菌感染趋势;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髋膝手术史、贫血、血清蛋白低表达、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手术用时长、引流时间长、异体输血均可能是PJI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关节置换术后PJI多因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菌引起,既往有膝髋部手术史、围术期接受异体输血、血清蛋白低表达可能是感染的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感染 病原菌特征 耐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晨曦 顾晓峰 +4 位作者 李雅欣 王凌 高剑锐 丁育健 德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7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PFNA组和PF-LCP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明显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和PF-LCP组总输血量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好的手术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需要谨慎注意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解剖型锁定钢板 高龄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全程辅助在髋臼侧严重骨缺损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德宏 王凌 +3 位作者 刘仪 丁育健 郭宇 包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侧严重骨缺损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8-03完成的7例(7髋)髋臼侧严重骨缺损全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全程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包括术前规划、假体设计制作和髋臼重建。2例Paprosky...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侧严重骨缺损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18-03完成的7例(7髋)髋臼侧严重骨缺损全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全程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包括术前规划、假体设计制作和髋臼重建。2例PaproskyⅢB型骨缺损采用加强环联合大体积植骨重建髋臼侧,5例PaproskyⅡB、ⅢA型骨缺损采用臼杯-垫块复合体重建髋臼侧。结果 7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显示髋关节旋转中心基本解剖重建,与术前计算机设计方案的三个维度对比误差<0.3 cm。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9(21~69)周。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断裂移位及髋关节脱位,髋臼假体周围无进行性透亮线等松动或可疑松动表现。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2.3±6.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定制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3D打印个性化假体形态与骨缺损匹配后可获得假体初始稳定,其表面骨小梁多孔结构设计对于假体远期生物学固定有着较好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翻修术 髋臼侧严重骨缺损 3D打印技术 加强环 臼杯-垫块复合体
原文传递
不同关节镜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74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凌 德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探讨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共计74例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5±21.1)岁;病程33d^4.5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 目的探讨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共计74例盘状半月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32例;平均年龄(39.5±21.1)岁;病程33d^4.5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74例患者中,有50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1组),18例行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术(2组),6例行不全切除术(3组)。随访0.5~2年。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分别采用ROM法对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1.2%,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37)。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无严重并发症。仅2例患者术后第三天出现膝关节肿胀,予对症处理(关节穿刺、抽除积血等)后恢复。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板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 关节损伤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个体化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被引量:17
12
作者 俞颖豪 赵继军 +3 位作者 刘冬铖 周子红 吴沼锋 德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4310-4316,共7页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X射线片、MRI综合评估患膝并划分退变等级(Ⅰ-Ⅲ级),其中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14例Ⅲ级患者作为Fujisawa组。个体化组轻度退变Ⅰ级矫正下肢力线至胫骨平台50%点,中度退变Ⅱ级矫正至胫骨平台外侧55%点;对照组、Fujisawa组均矫正力线至62.5%点。测量评估术后下肢力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随访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膝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患者术后综合满意度的自评分。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2)3组下肢力线矫形结果满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较术前明显增加,股胫角明显减少(P<0.05);(3)随着随访时间延长,3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显著增加,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显著减少,组内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个体化组术后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所有患者对手术矫形效果满意,个体化组术后综合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个体化开放楔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间室 骨关节炎 膝内翻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 个体化 下肢力线 矫形
下载PDF
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凌 德宏 +1 位作者 路通 赵继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ACL胫骨止点骨折8例。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3-12个月,骨折均原位愈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ACL胫骨止点骨折8例。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3-12个月,骨折均原位愈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无屈伸受限,恢复良好。患者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法是治疗Meyers-MckeeverⅡ、Ⅲ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8”字固定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Eithibond缝线
原文传递
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子红 德宏 殷渠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9采用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后外侧切口下端位于尺骨鹰嘴...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9采用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后外侧切口下端位于尺骨鹰嘴桡侧缘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沿肱三头肌的桡侧缘向上可达三角肌下缘,在肱三头肌外侧头与肱二头肌之间的肌间隔分离,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置于肱骨中下段背侧稍偏桡侧和肱骨远端桡侧柱的背侧。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4(12~24)个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5(3~5)个月。6例桡神经损伤者均恢复正常肌力,2例虎口区感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疗效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中完全在肌间隙分离,桡神经显露充分,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下段骨折 后外侧入路 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秦佳霖 德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采用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诊治的17例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10例采用自体髂...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采用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诊治的17例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10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自体骨组),7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异体骨组)。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1±8.6)个月。自体骨组手术时间较异体骨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异体骨组比较,自体骨组肱骨头内翻角度较小、肱骨远端沉降高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术后能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 植骨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诱导膜技术的手术失误和并发症:44例感染性骨缺损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子红 德宏 +1 位作者 徐可林 殷渠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4162-4167,共6页
背景:临床中发现,诱导膜包裹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诱导膜包裹植骨技术的手术失误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4例应用诱导膜包裹植骨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14-6... 背景:临床中发现,诱导膜包裹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诱导膜包裹植骨技术的手术失误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4例应用诱导膜包裹植骨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14-69岁,随访时间15-51个月,观察骨水泥填塞物成型方式、制作质量、诱导膜形成质量、负载抗生素浓度、切口愈合、骨愈合、并发症和临近关节活动度恢复等情况。结果与结论:(1)填塞物体内成型23例,体外成型21例;骨水泥填塞物制作质量优14例,良17例,差13例;诱导膜完整22例,少许缺损13例,较多缺损9例;负载低度浓度万古霉素19例,负载中度浓度万古霉素25例;导致诱导膜缺损者为填塞物制作质量差,形成的诱导膜无法包裹植骨材料(13例),以及填塞物体内成型致填塞物与断端连接过紧,需用暴力咬除致诱导膜损伤性缺损(9例);(2)临床愈合时间3-16个月,平均5.9个月;患者应用诱导膜技术至骨愈合平均手术次数2.4次;(3)共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8例是发生在诱导膜技术应用前2年;第一阶段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1例切口裂开、表浅感染,1例深部感染,1例皮瓣部分坏死;第二阶段术后并发症8例,包括2例骨不愈合、5例感染复发、1例畸形愈合;(4)末次随访,临近关节活动度恢复优24例、良1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0%;(5)结果表明诱导膜技术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学习曲线,术者应掌握手术技巧,尤其是填塞物制作技巧,才能避免手术失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诱导膜技术 骨缺损 并发症 手术失误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雅欣 王凌 +3 位作者 德宏 赵继军 高剑锐 丁育健 《现代医学》 2019年第11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分别采用单髁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对比两者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膝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入选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 目的:分别采用单髁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对比两者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膝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入选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单髁关节置换术。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如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及自主屈曲至90°所需时间;统计患者膝关节屈曲度、HS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及自主屈曲至90°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及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及HS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度皆优于术前,但观察组的膝关节屈曲度及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SS临床评分及KSS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均显著缓解,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能有效减小创口,降低出血量,明显提高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及HSS评分,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膝单间室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江涛 王俊芳 +3 位作者 顾晓峰 王烨 李丁 德宏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和传统开放T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 目的探讨单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和传统开放T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MISTLIF组术后3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开放TLIF组(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及1年VAS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TLIF相比,单切口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恢复快、术中内固定器械应用灵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 Wiltse入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19
作者 薛云涛 丁涛 +7 位作者 杨惠林 顾晓峰 德宏 张亚峰 刘浩 汤峰林 汪晚怡 陆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前后站立时间和步行距离等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采用腰疼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术中无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手术时间60~14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24h,术后无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复查CT显示椎管前后径、双侧侧隐窝直径均较术前扩大(P<0.05)。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67%。[结论]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中期随访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椎管狭窄 over-the-top技术 显微镜 通道 微创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相关机制和原则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德宏 王凌 王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44-546,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相关机制和原则。方法笔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和国产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5例46肢,以齐藤英彦法对资料完整的37例38肢病例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损伤和治疗相... 目的分析和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相关机制和原则。方法笔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和国产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5例46肢,以齐藤英彦法对资料完整的37例38肢病例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损伤和治疗相关机制以及特点。结果各型复位方向和外固定腕关节位置均与致伤暴力方向相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d(37~62d),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56个月),按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及疗效:优21例22肢,良10例10肢,可6例6肢。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能很好地解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问题,特别适用于粉碎型关节内骨折。其治疗原则是复位方向及腕关节外固定位置与损伤机制、移位情形相反,个别骨折块辅以切开复位时须强调有限切开,必须重视部分病例伴有的同侧桡骨中远段骨折和同侧尺骨远段骨折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骨折 外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