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668
1
作者 王效科 欧阳志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C贮量的估算精度 ,对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向大气吸收和排放含C气体量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贮量的研究刚刚开始 ,由于估算方法问题 ,不同估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研究以各林龄级森林类型为统计单...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C贮量的估算精度 ,对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向大气吸收和排放含C气体量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贮量的研究刚刚开始 ,由于估算方法问题 ,不同估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研究以各林龄级森林类型为统计单元 ,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贮量为 3 .2 6~ 3 .73Pg ,占全球的0 .6~ 0 .7% ;各森林类型和省市间有较大的差异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密度在各森林类型间差异比较大 ,介于6 .47~ 118.14Mg·hm-2 ,并且有从东南向北和西增加的趋势 .这种分布规律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两者有一种对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C贮量 植物C密度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90
2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1 位作者 黄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3-519,共7页
活性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轻组有机质。它在土壤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评价土壤质量 ,可以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以及由土壤管理措施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指标 ;... 活性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轻组有机质。它在土壤中具有重要作用 :(1)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评价土壤质量 ,可以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以及由土壤管理措施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指标 ;(2 )在养分周转中起重要作用 ,是植物的养分库 ,可以提供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如氮、磷、硫等 ;(3)能稳定土壤结构 ,对维持团粒结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从土壤养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讨论了活性有机质与土壤质量的关系。土壤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等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活性有机质受土壤质地、含水量、温度等因素影响 ,与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也有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 C/有机碳比与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质 土壤质量 土壤养分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 被引量:218
3
作者 王效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4,共3页
In the fiel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y, scientists have paid an great attention to identify CO 2 sources and sinks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t has been predicted that the forest ecosystems would become a CO... In the fiel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study, scientists have paid an great attention to identify CO 2 sources and sinks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t has been predicted that the forest ecosystems would become a CO 2 sink because of its huge capacity for storing carbon. 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y on the biomass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change in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estim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and potential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 It is showed that the actual carbon storage is only 44.3% of the potential one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碳贮量 生物量 潜在碳贮量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被引量:158
4
作者 吴庆标 王效科 +4 位作者 段晓男 邓立斌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7-524,共8页
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和六大林业工程规划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的固碳现状和潜力。我国森林植物的碳贮量从第4次森林清查(1989-1994年)的4220.45 Tg C增加到第6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的5156.71Tg C,平均年增长率为1.6%,年固碳... 根据近3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和六大林业工程规划估算了中国森林植被的固碳现状和潜力。我国森林植物的碳贮量从第4次森林清查(1989-1994年)的4220.45 Tg C增加到第6次森林清查(1999-2003年)的5156.71Tg C,平均年增长率为1.6%,年固碳量为85.30-101.95Tg·a^-1,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内蒙古、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和湖南等省份。根据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规划完成时,林业工程每年新增的固碳潜力为115.46 Tg·a^-1,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新增的固碳潜力分别为16.25、48.55、32.59、3.75和14.33 Tg·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六大林业工程 固碳现状 固碳潜力
下载PDF
中国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119
5
作者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9期5-11,28,共8页
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 ,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日益严重。文章阐述了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土壤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 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 ,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日益严重。文章阐述了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土壤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北美 世界 影响 欧洲 酸雨区 防治对策 水生生物
下载PDF
臭氧对水稻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5
6
作者 金明红 张福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臭氧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臭氧浓度增加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值下降 ,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上升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逐渐上升 ... 采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臭氧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臭氧浓度增加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值下降 ,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上升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逐渐上升 ,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开始被诱导上升 ,当浓度达到 2 0 0 nl· L- 1时反而下降 .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与 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膜透性与 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叶绿素含量与 POD活性呈负相关 .臭氧造成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失衡 ,加剧了膜脂过氧化作用 ,对水稻的膜系统产生了危害 ,降解叶绿素 ,加速叶片的老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系统 水稻 叶片
下载PDF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 被引量:114
7
作者 黄宇 +3 位作者 汪思龙 兆忠 张红星 徐永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46-3154,共9页
研究比较第2代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以及火力楠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贮量。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生态系统C贮量要高于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而生态系统N贮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高于杉木纯林;... 研究比较第2代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以及火力楠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贮量。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生态系统C贮量要高于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而生态系统N贮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高于杉木纯林;生态系统C和N贮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占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再次是根系,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N贮量分别和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与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林下植被和森林凋落物对土壤C、N贮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混交林 碳贮量 氮贮量
下载PDF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93
8
作者 黄宇 汪思龙 +4 位作者 高洪 王清奎 胡亚林 颜绍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199-2205,共7页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 ,综合比较了第 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 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 ,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 ,综合比较了第 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 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 ,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 ,直观评价了 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 .在研究区内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 ,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 ,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总有机C、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 ,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总有机C、土壤全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功能
下载PDF
中国油松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80
9
作者 吴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用植物生态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油松林群落的特征,按不同气候分区探讨了油松林群落的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及其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油松林年干物质累积速率(NP/B)。结果表明:3...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用植物生态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油松林群落的特征,按不同气候分区探讨了油松林群落的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及其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油松林年干物质累积速率(NP/B)。结果表明:30a左右生的已郁闭的油松林群落生物量为暖温带东部湿润区(C)(151.13t/hm ̄2)>亚热带湿润区(D)(145.593t/hm ̄2)>暖温带南部湿润半湿润区(B)(113.937t/hm ̄2)>暖温带北部半湿润区(A)(73.86t/hm ̄2);年净生产量为C区(16.91t/hm ̄2.a)>B区(11.4t/hm ̄2.3)>D区(11.34t/hm ̄2·a)>A区(4.17t/hm ̄2·3);NP/B值为>C区(0.12)>B区(0.10)>D区(0.078)>A区(0.06)。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C区(117.39t/hm ̄2)>B区(104.44t/hm ̄2)>D区(93.98t/hm ̄2)>A区(71.77t/hm ̄2);年净生产量C区(11.93t/hm ̄2·a)>B区(8.62t/hm ̄2·a)>D区(5.01t/hm ̄2·a)>A区(4.17t/hm ̄2·a);NP/B值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油松 群落
下载PDF
生态交错带与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66
10
作者 王庆锁 王襄平 +4 位作者 罗菊春 李经天 马玉华 苏玉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6-131,共6页
自从生态交错带提出以来,许多生态学家对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的事实显示出生态交错带富于生物多样性,但一些数据也相当模糊。
关键词 生态交错带 生物多样性 群落生态学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83
11
作者 曾慧卿 刘琪璟 +2 位作者 马泽清 胡理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85-2190,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林下常见的16种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一物种以植冠面积(Ac)为变量的二次方程和以植冠投影体积(Vc)为变量的乘幂方程来估算物种生物量,以及16种物种的混合模型来估算其生物量,并将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林下常见的16种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一物种以植冠面积(Ac)为变量的二次方程和以植冠投影体积(Vc)为变量的乘幂方程来估算物种生物量,以及16种物种的混合模型来估算其生物量,并将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应用于不同森林内灌木层生物量的估计.不同森林的灌木层生物量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以物种单一模型计算的落叶阔叶林、次生林、人工针叶林灌木层的生物量分别为4773、3175和733kg.hm-2;以物种混合模型估算的结果略低于单一模型,分别为3946、2772和840kg.hm-2.混合模型在未能对所有物种建立单一模型的情况下估算灌木层生物量时,具有简便、实用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层 生物量 回归方程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74
12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99-1305,共7页
通过在福建省来舟林场对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及土壤养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地土壤DOC和DON含量逐渐下降,在0~1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3... 通过在福建省来舟林场对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及土壤养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地土壤DOC和DON含量逐渐下降,在0~1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3.9%和87.1%、第2代杉木林的90.6%和96.9%,在10~2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DOC和DON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0.2%和81.5%、第2代杉木林的81.8%和90.0%。在不同林地和土层内土壤DOC含量之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DON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与DOM一致,随着杉木连栽,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在0~1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83.1%、60.4%、68.1%和44.3%,是第2代杉木林的84.6%、68.5%、74.4%和58.7%;在10~20cm土层内第3代杉木林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74.0%、53.4%、57.6%和54.6%,是第2代杉木林的94.8%、59.5%、74.3%和65.5%。经相关性分析,在各土层内土壤DOC和DON含量与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3
作者 黄益 +1 位作者 王效科 张福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5,共6页
本文综述了硝化抑制剂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包括硝化抑制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硝化抑制剂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等 。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农业 应用 研究进展 氮肥
原文传递
杉木纯林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被引量:68
14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70%,其贮量的微小变化,都可显著地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改变.为了解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作者于2005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采样分析了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0~1...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70%,其贮量的微小变化,都可显著地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改变.为了解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作者于2005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采样分析了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0~10cm和10~20cm土层内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自由态和闭锁态轻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阔叶林土壤(P〈0.05).但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没有规律;两种林分土壤的自由态、闭锁态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仅在常绿阔叶林下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呈显著正相关;杉木纯林土壤各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低于常绿阔叶林,且与全磷的相关性低于有效磷,这说明磷的有效性影响杉木纯林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纯林 常绿阔叶林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
下载PDF
绿带对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徐永荣 +1 位作者 王春夏 周志翔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7,共3页
在316国道华容至鄂州临江段,通过对不同绿带后0~20 cm土层的土壤铅、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①0~150 m范围内 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双行绿带区<单行绿带区<元绿带对照区。绿带对公路旁土壤中的重全属污染有根好的防... 在316国道华容至鄂州临江段,通过对不同绿带后0~20 cm土层的土壤铅、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①0~150 m范围内 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双行绿带区<单行绿带区<元绿带对照区。绿带对公路旁土壤中的重全属污染有根好的防护作用,可有效地降低污染程度、缩小污染范围,双行绿带的防护作用优于单行绿带必上壤中铅、铜、锌的含量均随距公路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锌含量与采样距离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3种重金属元索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铜与锌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土壤 重金属 含量 绿化带
下载PDF
中国酸雨的生态影响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47
16
作者 《云南环境科学》 2000年第A08期1-6,共6页
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 ,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长江以南各省是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阐述了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酸雨 生态影响 经济损失 防治对策中国
下载PDF
臭氧对冬小麦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金明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447,共4页
通过开顶式气室 ( OTCs)研究臭氧对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 (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的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臭氧胁迫下 ,小麦叶片叶绿素 a、b含量明显下降 ,膜透性增加、丙二醛 ( MDA)含量上升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 通过开顶式气室 ( OTCs)研究臭氧对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 (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的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臭氧胁迫下 ,小麦叶片叶绿素 a、b含量明显下降 ,膜透性增加、丙二醛 ( MDA)含量上升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开始上升后转为逐渐下降 ,过氧化物 ( POD)活性逐渐或急剧上升。臭氧诱导了活性氧生成 ,影响了抗氧化酶的活性 ,造成活性氧产生和清除之间的不平衡 ,促进了膜脂过氧化 ,对叶片膜保护系统产生危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冬小麦 膜保护系统 抗氧化酶 大气污染
下载PDF
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_2、CO和CH_4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王效科 庄亚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对各省火灾统计资料和生物量估计的数据基础上 ,用排放因子法和排放比法 ,得出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2 、CO和CH4 年平均分别为 8 96TgC/a、1 1 2TgC/a和 0 1 0 9TgC/a,其中林下植物和地表枯落物的贡献分别为 39%、4 7%和 4 0 %。各... 在对各省火灾统计资料和生物量估计的数据基础上 ,用排放因子法和排放比法 ,得出中国森林火灾释放的CO2 、CO和CH4 年平均分别为 8 96TgC/a、1 1 2TgC/a和 0 1 0 9TgC/a,其中林下植物和地表枯落物的贡献分别为 39%、4 7%和 4 0 %。各省年平均森林火灾释放的CO2 、CO和CH4 量主要是由火灾受害面积决定的 ,森林火灾较多的黑龙江、云南和内蒙古的这 3种气体的排放量占全国的 80 %以上。森林火灾释放的CO2 和CH4 分别为全国所有源排放的 1 2 %和 0 35%。中国年平均森林火灾释放的CO2 、CO和CH4 量分别为全球森林火灾排放量的 0 3 %、0 5%和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CO2 CO CH4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森林-草原交错带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庆锁 罗菊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森林-草原交错带富于高的生物多样性。在森林-草原交错带森林草甸区森林斑块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森林带,再次为森林-草原交错带草甸草原区,草原带没有森林斑块。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在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表现不同... 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森林-草原交错带富于高的生物多样性。在森林-草原交错带森林草甸区森林斑块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森林带,再次为森林-草原交错带草甸草原区,草原带没有森林斑块。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在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表现不同,森林群落从森林带到草原带依次减低;草原群落则表现出在森林-草原交错带植物多样性高,特别是在森林草甸区最明显。在森林-草原交错带β多样性指数较高,表现在产多样性指数在森林-草原交错带与森林带和草原带之间以及森林-草原交错带内森林草甸区和草甸草原区之间的边界不同程度地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森林-草原交错带 河北 内蒙古
下载PDF
外源抗坏血酸对臭氧胁迫下水稻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郑启伟 王效科 +4 位作者 谢居清 兆忠 倪雄伟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运用OTCs(opentopchamber)装置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exogenousascorbateacid,ExAsA)对臭氧(O3)胁迫下水稻(OryzaSativaL.)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O3胁迫下的水稻叶片经过ExAsA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而叶...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运用OTCs(opentopchamber)装置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exogenousascorbateacid,ExAsA)对臭氧(O3)胁迫下水稻(OryzaSativaL.)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O3胁迫下的水稻叶片经过ExAsA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对照,经ExAsA处理后的水稻叶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C)均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明显提高,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Carotene)含量升高。这表明,ExAsA改善了O3胁迫下水稻叶片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少了叶片中活性氧(activityoxygenspecies,AOS)的积累,抑制了脂质过氧化(lipidperoxidation,LP),延迟了O3对水稻叶片的老化作用,提高了水稻叶片对O3危害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外源抗坏血酸 脂质过氧化 膜保护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