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硬顶板断裂震源模型及应力波远场震动效应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恩元 +2 位作者 孔祥国 刘晓斐 沈荣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7-794,共8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坚硬顶板断裂产生的冲击震动效应具有极大危害,为研究坚硬顶板断裂引发的远场震动效应,重点考虑煤矿特征尺度下坚硬顶板断裂裂纹扩展速度,分析了顶板断裂过程动力学演化特征,基于地震学位错震源理论,推导了坚硬顶板断裂... 煤矿开采过程中坚硬顶板断裂产生的冲击震动效应具有极大危害,为研究坚硬顶板断裂引发的远场震动效应,重点考虑煤矿特征尺度下坚硬顶板断裂裂纹扩展速度,分析了顶板断裂过程动力学演化特征,基于地震学位错震源理论,推导了坚硬顶板断裂滑移时空分布函数,建立了适用于分析煤矿特征尺度下坚硬顶板断裂过程的震源模型。以义马矿区千秋煤矿21141工作面巨厚砾岩层为例,基于该震源模型采用MATLAB和ANSYS/LS-DYNA软件模拟分析了坚硬顶板断裂产生的震动位移场幅值和震动能量。结果表明:新的震源模型可用于定量描述采场坚硬顶板断裂产生的远场震动效应。研究成果能够用于对顶板断裂冲击震动效应进行灾前评估,同时为深入揭示顶板扰动型冲击地压动力学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震源模型 裂纹扩展 震动能量 冲击地压
原文传递
冲击地压应力波作用机理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恩元 +2 位作者 张奇明 孔祥国 刘晓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针对动载扰动下大型冲击地压的发生及演化过程难题,分析了采场动载应力波的产生机制,研究了动载应力波与静载耦合作用下煤岩体冲击破坏规律,从应力波的产生、传播与致灾过程详细解释了大型冲击地压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场高位坚硬... 针对动载扰动下大型冲击地压的发生及演化过程难题,分析了采场动载应力波的产生机制,研究了动载应力波与静载耦合作用下煤岩体冲击破坏规律,从应力波的产生、传播与致灾过程详细解释了大型冲击地压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场高位坚硬顶板断裂与深部应力集中区煤体破断所产生的动载应力波幅值随着煤岩体强度增大而升高,应力波持续时间随着破断尺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或煤体强度越高、破断尺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大能量的动载应力波;动静载耦合冲击破坏实验结果证实,高静载、高动载应力波、静载与应力波耦合加载条件均能使煤岩体发生冲击破坏,且随着轴向静载的增大,试样发生冲击破坏所需的临界动载应力波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其上升段与下降段的分界点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50%。当静载达到该临界点时,煤体发生冲击破坏所需的动载应力波强度急剧减小,说明高地应力环境煤岩体受到动载应力波的影响更为显著;现场大尺度模拟分析表明,动载应力波作用下,采场煤岩体塑性破坏区范围逐渐增加并主要集中在巷道两侧,且随着应力波幅值和持续时间增加,塑性破坏区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提出了冲击地压应力波作用机理:动载扰动下冲击地压是静载、动载应力波与煤岩体结构耦合作用的结果,采场煤岩体大尺度破断产生高能量动载应力波,应力波与地应力耦合作用导致采掘空间围岩发生大范围破坏,最终形成冲击地压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动载应力波 演化过程 机理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力学分析及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恩元 孔祥国 +3 位作者 何学秋 鞠云强 李金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49-2056,共8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三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随机组合的动态冲击试验,研究了三轴煤体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应力应变...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的动力学特征,建立了三轴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随机组合的动态冲击试验,研究了三轴煤体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无压密阶段,轴向预静载有助于使煤体原生裂隙闭合,初始加载就表现出完整弹性体的特征;当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60%~85%阶段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跃进”现象,可能与碳在晶体微破裂中的作用有关;当应力超过煤体动态强度,试样破坏,应力降低。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强度和破坏应变与平均应变率高度线性相关,应变率效应明显,应变率效应使得不同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因素对煤体动态强度和破坏应变的影响具有可比性。基于岩石力学强度理论和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冲击载荷下三轴煤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轴向静载、围压和冲击载荷等因素,明确地反映了3种因素对煤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轴向静载会劣化煤体,造成动态强度降低,围压和冲击载荷有助于提高煤体的动态强度,理论模型反映的特征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并通过建立的本构模型和试验应力应变数据拟合了理论应力应变曲线,其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重合,且应变率越高,一致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动力学特征 煤体 三轴 损伤
下载PDF
矿山微震信号干扰特征及去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学龙 李忠辉 +2 位作者 王恩元 景林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792,822,共6页
为提高矿山微震信号的有效识别效率,降低干扰,分析了矿山典型微震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并采用小波去噪的方法对含噪微震信号进行了去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扰信号的波形特征、幅频特性和功率谱密度不同,但主频均在14Hz左右,功率谱密度... 为提高矿山微震信号的有效识别效率,降低干扰,分析了矿山典型微震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并采用小波去噪的方法对含噪微震信号进行了去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扰信号的波形特征、幅频特性和功率谱密度不同,但主频均在14Hz左右,功率谱密度多低于4 000dB;基于小波变换分层阈值确定的去噪模型,进行微震信号去噪后能够较少的抑制信号中的有用成分,含有较多的真实微震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反映有效微震信号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干扰信号 小波变换 阈值去噪
原文传递
Y型通风协同抽采下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渗流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厚成 秦浩 +2 位作者 邓权龙 章成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3,共8页
以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渗流理论及连续性方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以Y型通风为例,采用上隅角埋管、预埋立管和高位定向钻孔协同抽采,研究抽采前后采空区在走向、倾向和竖直方向上瓦斯流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文献中的... 以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渗流理论及连续性方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以Y型通风为例,采用上隅角埋管、预埋立管和高位定向钻孔协同抽采,研究抽采前后采空区在走向、倾向和竖直方向上瓦斯流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文献中的试验数据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抽采前,Y型通风下在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走向上,距离工作面越远深部瓦斯浓度越高,瓦斯最高体积分数为98.6%,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倾向上瓦斯浓度较小,瓦斯浓度在1.0%以下;抽采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最高体积分数由98.6%降低至4.6%,且采空区3/4区域瓦斯体积分数不足3.0%,综采工作面与上隅角区域瓦斯体积分数也均降低至1.0%以下,未产生上隅角区域瓦斯浓度超限现象,瓦斯浓度大幅度下降。该研究对丰富采空区瓦斯渗流理论、提高瓦斯抽采量、解决上隅角区域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协同抽采 Y型通风 综采工作面 瓦斯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工科下热工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与教学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丁厚成 +1 位作者 黄琪嵩 陈霞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3期9-12,共4页
在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热工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强烈反映的知识点"记不住"和"不会用"两大难题,提出基于知识体系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在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热工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强烈反映的知识点"记不住"和"不会用"两大难题,提出基于知识体系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和运用能力,强化热工学课程对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教学方法 热工学 知识体系
下载PDF
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7
作者 马衍坤 黄勤豪 +3 位作者 孔祥国 殷志强 王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2-1893,共12页
煤层开采过程中频繁采掘扰动或远场顶板周期性破断会产生多次的震动载荷,震动载荷对于煤样微观孔裂隙结构和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震动载荷下煤样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选取烟煤煤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多... 煤层开采过程中频繁采掘扰动或远场顶板周期性破断会产生多次的震动载荷,震动载荷对于煤样微观孔裂隙结构和宏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震动载荷下煤样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选取烟煤煤样,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多次震动载荷冲击煤样试验,借助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试了每次冲击后煤样T_(2)谱,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了煤样孔裂隙分布及其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震动载荷作用次数增加,煤样峰值应力与动态弹性模量均呈现线性下降趋势,震动载荷冲击效应使得煤样承载和抵抗变形能力显著弱化,因此有必要对煤样孔裂隙演化特征展开深入分析。从T_(2)谱和MRI信息得出,震动载荷初次作用下煤样总体孔隙体积大幅增加,其中吸附孔体积增高达5.0倍,随着震动载荷持续作用,煤样微裂隙开始连通汇聚形成宏观裂纹,使得渗流孔之间连通性大幅提高,煤样总体孔隙率达到峰值,较煤样原始孔隙率提高约6倍。在煤样受震动载荷损伤、破坏的整个过程中,渗流孔的连通性逐渐提高与改善,其分形维数呈线性下降趋势。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揭示了震动载荷对煤样孔裂隙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煤样中部区域孔隙最先发育并逐步形成微裂隙,在后续震动波反射、拉伸作用下,损伤破坏区域向两侧逐渐演变直至贯通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载荷 核磁共振(NMR) 能量耗散 孔裂隙演化 损伤演化机制
下载PDF
煤体压剪破裂震源模型及远场震动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恩元 +3 位作者 沈荣喜 陈亮 李学龙 李楠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3-489,共7页
为了研究工作面煤体破裂造成的震动破坏效应,根据位错震源理论与动态断裂力学,建立了煤体压剪破裂震源模型,推导了煤体压剪破裂引起的震动位移场远场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煤体破裂速度的升高,远场P波、SH波和SV波的振幅逐渐增大... 为了研究工作面煤体破裂造成的震动破坏效应,根据位错震源理论与动态断裂力学,建立了煤体压剪破裂震源模型,推导了煤体压剪破裂引起的震动位移场远场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煤体破裂速度的升高,远场P波、SH波和SV波的振幅逐渐增大.震动位移场远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P波分量主要集中在与破裂面成45°夹角的平面内,SH波和SV波分量主要集中在破裂面及其正交面内.在平行和垂直于破裂面的传播方向上,P波的衰减速度大于SH波和SV波且幅值小于SH波和SV波.工程实践中,需要注意防范P波对工作面巷帮造成层裂破坏和SH波、SV波对工作面两巷与顶底板结合处造成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震源理论 破裂面滑移 震源函数 震动位移场 破裂速度
原文传递
大范围顶板岩体垮落冲击动载对采场底板破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琪嵩 程久龙 +2 位作者 丁厚成 胡新成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8-1233,1239,共7页
为研究大范围顶板岩体垮落产生的冲击载荷对采场底板的破坏作用及其对底板突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将底板岩层等效为半空间无限体,建立顶板岩体垮落冲击采场底板的理论分析模型,推导出最大冲击动载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利用... 为研究大范围顶板岩体垮落产生的冲击载荷对采场底板的破坏作用及其对底板突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将底板岩层等效为半空间无限体,建立顶板岩体垮落冲击采场底板的理论分析模型,推导出最大冲击动载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利用FLAC3D模拟分析了顶板垮落产生的冲击动载在底板中的传递规律以及底板岩层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岩体垮落撞击采场底板,会产生远大于垮落岩体静态自重的冲击动载应力作用在底板上;冲击动载荷以应力波的形式在底板中传播,与采动应力叠加产生动态应力集中现象,会导致采场底板发生二次破坏,造成底板破坏深度显著增大,有效隔水层厚度减小,从而增加底板突水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顶板垮落 冲击载荷 动态应力集中 底板破坏
原文传递
“双碳”战略融入热工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及成效
10
作者 陈霞 +1 位作者 黄琪嵩 林晓飞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120-122,127,共4页
“双碳”战略是我国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要达成这一战略目标首先要提高热能转换效率、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热量传递的损失,这与热工学课程教学主题高度契合。文章以“双碳”战略下我国电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探索... “双碳”战略是我国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要达成这一战略目标首先要提高热能转换效率、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热量传递的损失,这与热工学课程教学主题高度契合。文章以“双碳”战略下我国电力能源行业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探索将“双碳”战略融入热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热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和意见,分析热工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成效及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热工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节能减排 热工学 课程思政 成效调查
下载PDF
无机铝溶胶可纺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明 周世 +3 位作者 王淙 邱天 赵艳华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4-21,共8页
无机铝溶胶可纺性的研究薛明俊,周世,王淙,邱天,赵艳华,冯俊军(华东理工大学200237)InvestigationoftheSpinnabilityofInorganicAluminaSolution¥XueMin... 无机铝溶胶可纺性的研究薛明俊,周世,王淙,邱天,赵艳华,冯俊军(华东理工大学200237)InvestigationoftheSpinnabilityofInorganicAluminaSolution¥XueMingjun;ZhouShigui;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纺性 三氧化二铝 溶胶 无机纤维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热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霞 +2 位作者 丁厚成 林晓飞 胡新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8-69,72,共3页
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工学是支撑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热工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概念术语记不住、理论定律吃不透、解题方法用不了等问题,通过提炼课程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强化重点... 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工学是支撑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热工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概念术语记不住、理论定律吃不透、解题方法用不了等问题,通过提炼课程框架、建立知识体系、强化重点难点、注重课程回顾和巩固实例应用等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知识体系,保障热工学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热工学 知识体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热工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成效调查与改革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琪嵩 +3 位作者 林晓飞 丁厚成 许波 邓权龙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1期32-36,共5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它将疫情期间建立的线上课程资源与疫情常态化后课堂讲授有效结合,为当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安全工程专业热工学课程为例,以疫情常态化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数据为基础,调...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它将疫情期间建立的线上课程资源与疫情常态化后课堂讲授有效结合,为当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安全工程专业热工学课程为例,以疫情常态化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数据为基础,调查分析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热工学课程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热工学 成效调查 改革实践
下载PDF
一例犬瘟热并发胰腺炎的诊治报告
14
作者 牛巧平 王佩 +4 位作者 王岩 李运 程辉 祁自谦 《当代畜牧》 2018年第3期22-24,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宠的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宠物主人经常给宠物饲喂高糖分、高脂肪的日粮,使胰腺炎在临床上普遍发生。同时,主人饲养宠物的知识缺乏,未定期给爱宠免疫,造成爱宠一系列并发症。笔者介绍一例贵宾犬免疫失败后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宠的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宠物主人经常给宠物饲喂高糖分、高脂肪的日粮,使胰腺炎在临床上普遍发生。同时,主人饲养宠物的知识缺乏,未定期给爱宠免疫,造成爱宠一系列并发症。笔者介绍一例贵宾犬免疫失败后感染犬瘟热并发胰腺炎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犬瘟热 脂肪酶 淀粉酶
原文传递
裂隙煤岩材料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系统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陶熠 +3 位作者 刘纯林 黄琪嵩 许波 邓权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6,共6页
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是工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深部地下工程中,煤岩材料往往含有大量孔隙和裂隙,常规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技术难以对煤岩材料内部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估。为... 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是工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深部地下工程中,煤岩材料往往含有大量孔隙和裂隙,常规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技术难以对煤岩材料内部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估。为了提高超声波无损探伤效果,基于MATLAB GUI开发了适用于裂隙煤岩材料的超声波无损探伤实验系统,系统包括超声波时域特征分析模块、频谱特征分析模块、散射特征分析模块和材料损伤综合评估模块。该实验系统可用于分析超声波穿透煤岩材料后的幅值衰减规律、主频变化规律和波形散射特征,最终采用品质因子对煤岩材料损伤状况做出综合定量评估。该实验系统提高了超声无损探伤实验技术适用性,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煤岩材料无损探伤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在地下岩土工程安全检测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煤岩 安全检测 时域特征 频谱特征 波形散射 损伤评估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热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6
作者 黄琪嵩 许波 +2 位作者 丁厚成 林晓飞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2期219-219,221,共2页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热工学》课程存在的理论概念抽象、教学模式单一、与专业方向和工程应用脱节等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为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安全工程应用型...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热工学》课程存在的理论概念抽象、教学模式单一、与专业方向和工程应用脱节等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为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安全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提出通过开展专业案例教学内容、建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等措施,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热工学 教学改革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煤层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景林波 王恩元 +2 位作者 李忠辉 李学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为了研究高应力作用下具有冲击特性的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利用YDD16煤岩动力灾害声电监测仪对煤体卸压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信号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了时域和频域上的分析。将煤岩体抽象成Maxwell粘弹性体,推导了地震波在Ma... 为了研究高应力作用下具有冲击特性的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利用YDD16煤岩动力灾害声电监测仪对煤体卸压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信号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了时域和频域上的分析。将煤岩体抽象成Maxwell粘弹性体,推导了地震波在Maxwell粘弹性体中传播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地震波主频率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呈现幂级递减;在单一煤层中,地震波主频率是影响地震波波速幅值衰减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且与主频率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地震波振幅随距离的增加呈幂级递减,且衰减速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爆破地震波 传播特征 频域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表面变形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研究
18
作者 金鹏 刘影 +2 位作者 李世庚 曲远方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3,共8页
通过数字散斑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表面应变场演化特征,分析了加载速率对表面变形场演化过程、变形局部化特征及表面变形能密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越高,煤体最终破坏形态越充分... 通过数字散斑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煤体表面应变场演化特征,分析了加载速率对表面变形场演化过程、变形局部化特征及表面变形能密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越高,煤体最终破坏形态越充分,煤体破坏模式也由剪切破坏过度为张性破坏;不同量级的加载速率影响了煤体的变形局部化时刻,加载速率越高,煤体变形局部化启动时间所占整体破坏时间的比重越大;加载速率越高,变形局部化前变形能密度增长趋势越明显,表面变形局部化区域能量积聚越多,变形局部化启动时刻应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煤体表面变形 数字散斑技术 变形能密度 变形局部化
下载PDF
含瓦斯煤体单轴压缩电阻率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亚飞 王恩元 +3 位作者 刘贞堂 陈鹏 杨玉龙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52,共5页
建立了含瓦斯煤体单轴压缩电阻率实时测试系统,测试并对比分析了含瓦斯煤体和不含瓦斯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电阻率变化,并对瓦斯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种实验条件下煤体电阻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 建立了含瓦斯煤体单轴压缩电阻率实时测试系统,测试并对比分析了含瓦斯煤体和不含瓦斯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电阻率变化,并对瓦斯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种实验条件下煤体电阻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电阻率减小阶段,游离态瓦斯对电阻率的减小有延缓阻碍作用,即电阻率随加载应力的增大呈持续平缓减小趋势,未出现不含瓦斯煤体实验中出现的突降现象;电阻率增大阶段,游离态瓦斯对电阻率的增大有促进作用,即电阻率"拐点"处所对应的加载应力水平较之不含瓦斯煤体更小;煤体发生破裂之后,电阻率增长幅度普遍小于不含瓦斯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体 单轴压缩 电阻率 变化规律 加载应力 煤与瓦斯突出
原文传递
单轴压缩下混凝土孔洞内壁表面电位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贞堂 李学龙 +3 位作者 李忠辉 刘永杰 杨玉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72-377,共6页
通过建立的孔洞混凝土表面电位测试系统,测试了含孔洞混凝土内壁单轴压缩下的表面电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受载破坏过程有表面电位产生,载荷前期表面电位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强,载荷增长越快,电位幅值变化越大;电位信号变化较载荷... 通过建立的孔洞混凝土表面电位测试系统,测试了含孔洞混凝土内壁单轴压缩下的表面电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受载破坏过程有表面电位产生,载荷前期表面电位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强,载荷增长越快,电位幅值变化越大;电位信号变化较载荷具有超前性,混凝土主破裂时电位波动最剧烈;电位信号的突增和电位幅值增长率的突变可作为孔洞混凝土破裂的前兆特征。通过对孔洞混凝土内壁表面电位的研究,加深了对孔洞混凝土破坏微观机理的认识,为将来用表面电位技术监测巷道及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做了基础性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单轴压缩 变形破坏 表面电位 前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