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线模拟研究高含水期密井网下剩余油分布规律——以胜利油田孤东七区西Ng5^(2+3)层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少雄 傅强 +2 位作者 龚宁 楚志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99-103,共5页
选取孤东七区西油田Ng5^(2+3)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在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平面及内部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流线模拟方法进行油田30年开发动态模拟。研究表明:在密井网、强注水开发下,高含水开发后期流体运移特... 选取孤东七区西油田Ng5^(2+3)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在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平面及内部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流线模拟方法进行油田30年开发动态模拟。研究表明:在密井网、强注水开发下,高含水开发后期流体运移特征明显受到沉积相、沉积韵律、储层厚度、层内非均质、生产井网等因素的控制;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微构造高点、层内低渗透区及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力厚油层的顶部。长期强注水开发导致地下储层形成大孔道高渗带,流体基本沿高渗带运移,驱油效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高含水 流线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层组流动单元类型划分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傅强 +3 位作者 李林祥 黄少雄 楚志刚 刘诗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3-605,619,共4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5^(2+3)砂层组经过长期开发,油层表现出高含水特征。为了研究高含水条件下的剩余油分布,文中应用聚类分析,优选有效厚度、流动带指标、含油饱和度等动、静态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类型,精细描述油藏储层特征分布。采用动、静态地质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可将该砂层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以Ⅱ,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含油饱和度在流动单元划分中起主要作用。对经过长期开发后含水率普遍较高的油藏来说,划分储层流动单元,有利于确定下一步挖潜区域,对进一步开发剩余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剩余油 Ng5^2+3砂层组 孤东油田
下载PDF
惠民凹陷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与油气储层有利砂体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傅强 李德勇 《上海国土资源》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本文以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沙三下亚段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的岩石学特征,恢复了物源方向、确定了沉积相类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的砂体分布。研究得出:惠民凹陷沙三下亚段储集岩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 本文以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沙三下亚段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的岩石学特征,恢复了物源方向、确定了沉积相类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的砂体分布。研究得出:惠民凹陷沙三下亚段储集岩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鲁西隆起,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微相。综合砂体厚度、砂地比等成果图件恢复了惠民凹陷沉积相平面展布、预测了三处有利于油气富集的砂体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沉积相 油气储层 沙三下亚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