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期尚武精神与武侠精神的现实意义
- 1
-
-
作者
冯仁娇
-
机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中华武术》
2024年第11期76-77,共2页
-
文摘
本文沿着武术发展的脉络梳理尚武精神的内涵演变过程,同时分析了世俗文学中的武侠世界,进而探讨尚武精神与武侠精神的时代意义。尚武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是忧国忧民的民族大义,是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应具有的积极进取的品质和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尚武精神
武侠精神
民族精神
军事武艺
武术技艺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民族体育项目“抢花炮”文化探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冯仁娇
-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
出处
《武术研究》
2016年第6期99-100,共2页
-
文摘
"抢花炮"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着民族文化的功能价值,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吸收现代竞技体育,发展成一项竞技比赛项目,并赋予其作为竞技运动项目的价值。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间传承的抢花炮与现代竞技体育中的抢花炮进行对比,分析其在不同形式下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在奥林匹克运动的主导下,体育化是每项民族体育运动的必然趋势,传统与现代稳定的文化交流中,民族传统项目的体育化发展必须保持民族传统特色。
-
关键词
抢花炮
民族体育
文化
-
Keywords
Chasing Huapo
National sport
Culture
-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道家身体观之于竞技武术的当代意蕴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冯仁娇
-
机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武术研究》
2020年第11期70-72,共3页
-
文摘
竞技武术的发展让全世界看到了来自东方的身体艺术,但以比赛为目的的竞技武术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高水平、超负荷和突出竞技性的特点与传统武术要求习武者德才兼备、形神双修的思想相去甚远。回顾道家对身体的认识,探讨道家以气为本、以生命为本位,做减法的养身思想的当代意蕴。在道家身体观的思想影响下,武术技术讲究巧劲、意境与神韵,武术理论富有哲学性,习武者通过习练武术明拳理懂人生,进而超越身体活动实现人格理想,表现出道家率性放达的身体哲学,展现了当代竞技武术的另一面。
-
关键词
道家身体观
竞技武术
武术文化
-
Keywords
Taoist body view
Competitive
Wushu
Wushu culture
-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浅析武术传播过程中的武术翻译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冯仁娇
冉学东
-
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
出处
《武术研究》
2016年第4期25-26,共2页
-
文摘
武术是一个有着特殊的民族气质的文化产物,要使武术走向世界,促进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翻译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翻译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武术翻译的目的是要传播武术的技术理论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另外,功夫片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遗憾的是现在的研究很少涉及到这类电影的翻译问题。
-
关键词
武术
翻译
翻译目的
武术传播
-
Keywords
Wushu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urpose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冯仁娇
-
机构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51-53,共3页
-
文摘
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以掌法和步法的变换转换为中心,董海川之后以尹福为代表的第二代传承人将八卦掌发展为包含有尹、程、樊、梁等派的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拳种,与太极拳、形意拳统称内家拳,而如今却鲜为人知。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八卦掌的传承与发展,探究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及其适应性调整。在竞技比赛中的八卦掌套路与注重技击作用的传统组合动作相去甚远,但其突出的观赏价值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今武术的健身、教育、文化等理性价值日益凸显,八卦掌的健身原理需要普适性解读。
-
关键词
八卦掌
传承
发展
-
Keywords
Bagua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武术教学研究
- 6
-
-
作者
冯仁娇
-
机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中华武术》
2022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
文摘
本文提出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武术课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根据武术象形取意的特点,建立支架、模仿动作,使学生构建动作框架。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体悟武术动作内涵、意图及用法,完成意义构建,以简化武术套路动作路线多而复杂的问题,强化武术的文化特色,达到武术教学促进文化交流的教育目的。
-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支架式教学
象形取意
留学生武术课
-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inciple
scaffolding teaching
pictographic meaning
wushu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儒家身体观对武术精神文化的影响研究
- 7
-
-
作者
冯仁娇
-
机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武术研究》
2020年第6期22-23,29,共3页
-
文摘
儒家对身体的认识不仅在于生理性,更看中身体在心灵的主导下所表现出的社会化的德性,透过身体展现政治权利、社会规范、道德修养。在儒家主张身心相合的“践行”身体观影响下,武术强调在躬身践履中强化德艺修为,有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侠义精神,表现出注重武学中的整体意识和两两较技中独特的竞争意识的精神文化特点。
-
关键词
儒家身体观
武术
精神文化
-
Keywords
Confucian body view
Wushu
Spiritual culture
-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