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乐艺 李霞 +3 位作者 饶日光 何天英 陈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6-286,共11页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辅以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辅以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及残差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结果](1)黄河流域NDVI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总增速为6.8%/10 a, NDVI在东南部及西部较高,北部及西北部较低,由东南向西北部减少,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上,以东亚季风生态地理区和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界线(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和青藏高原生态地理区和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及东亚季风生态地理区界线(西宁市—甘南市—定西市)为界呈Ⅴ字型分布。(2)NDVI整体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反持续性强于持续性,且表现出较强的弱持续性,其中改善区约占62.32%,主要呈带状集中分布。在中上游地区,在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西宁市—甘南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关中平原及运城盆地—三门峡两两界线间的条带区域基本为改善区,而退化区域以中下游为主,呈零散分布。(3)NDVI与降水和气温呈正相关,且与降水的偏相关强度稍大于气温,流域约76.7%的地区NDVI残差呈增长的趋势,人类活动整体对NDVI增加的影响以促进为主,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中游>上游>下游。[结论]黄河流域NDVI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适度的生态工程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植被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气候因素 残差分析 人类活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地缘经济背景下泰国及其毗邻国家边境农业扩张与集约化抵边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鹏 +2 位作者 肖池伟 祁月基 李霞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9-491,共13页
自泰国总理差猜1988年提出"变印支战场为市场"倡议以来,泰国与毗邻国家(缅、老和柬)的地缘关系由政治阻隔转向经济合作,并在其边境(尤其是口岸)引发不同程度的土地覆被/利用变化。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 自泰国总理差猜1988年提出"变印支战场为市场"倡议以来,泰国与毗邻国家(缅、老和柬)的地缘关系由政治阻隔转向经济合作,并在其边境(尤其是口岸)引发不同程度的土地覆被/利用变化。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GIS空间分析对泰缅、泰老和泰柬边境地带(国界线两侧20 km缓冲区)1988、1998、2008、2018年的土地覆被现状及其时空变化、以及因农业扩张与集约化引起森林变化的抵边/离边、趋同/趋异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与国别对比。结果表明:(1)森林、耕地和果园是3条边境主要土地覆被类型,土地占比超过96%,其中森林因农业扩张与集约化而持续减少。(2)农业扩张与集约化引起的森林转换时空特征显著,即泰缅、泰老边境于1998—2008年在湄索(泰)-妙瓦底(缅)口岸、汶干(泰)-北汕(老)口岸附近及"金三角"地区较为剧烈,泰柬边境则在1988—1998年内于卡普曾(泰)-奥斯玛(柬)口岸周边较为突出,土地占比超七成。(3)边境地区农业扩张与集约化引起的森林变化具有明显的抵边/离边、趋同/趋异特征。农业扩张所致森林变化在泰老边境由同向变化转为反向趋异,在泰缅边境两侧由强抵边转为在缅一侧抵边更为明显,在泰柬边境主要表现为先抵边后离边再抵边。集约化生产所致森林变化在泰老边境表现为泰国一侧抵边更强,在泰缅缅甸一侧为离边到抵边,在泰柬边境两侧主要为反向抵边。(4)边境森林变化的抵边/离边、趋同/趋异特征分析表明,泰国对老挝的影响最大,柬埔寨次之,缅甸最次。本研究可为从地理学空间视角研究边境土地利用与地缘经济关系交叉互动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 土地覆被变化 抵边/离边 趋同/趋异 地缘经济合作 SERVIR-Mekong
原文传递
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精细化三维实景重建
3
作者 张巧玲 赵燕伶 +2 位作者 蒙利 郝航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0期188-191,共4页
利用无人机倾斜影像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而无人机倾斜影像三维建模中,会出现模型结构变形、纹理缺失、漏洞及拉花等问题,从而影响模型的精度。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模型精细化技术措施,使三维模型... 利用无人机倾斜影像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而无人机倾斜影像三维建模中,会出现模型结构变形、纹理缺失、漏洞及拉花等问题,从而影响模型的精度。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模型精细化技术措施,使三维模型的纹理更加清晰,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影像 三维建模 纹理缺失 模型变形 模型精细化
下载PDF
地缘合作背景下柬老越发展三角区农进林退动态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鹏 祁月基 +2 位作者 封志明 肖池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16-2427,共12页
1990年代以来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转变,“发展三角”应运而生。成立于1999年的柬埔寨—老挝—越南发展三角区在中南半岛多个三国发展区中最为成熟且备受关注。随着越南主导下的地缘经济合作持续推进,该发展三角区覆盖省份持续扩充,并经... 1990年代以来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转变,“发展三角”应运而生。成立于1999年的柬埔寨—老挝—越南发展三角区在中南半岛多个三国发展区中最为成熟且备受关注。随着越南主导下的地缘经济合作持续推进,该发展三角区覆盖省份持续扩充,并经历了以农进林退为主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相较于传统地缘经济研究,有关地缘经济合作与边境土地利用的影响-响应互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选取美国国家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1988—2018年共7期土地覆被产品,以5年为间隔,基于GIS空间分析定量刻画该三角区近30年农进林退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①森林、农田和种植园/果园为主要覆被类型,且农进林退是该发展三角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方式。②农进林退现象先增强后减弱,以发展三角区成立前后(1998—2003年)最为剧烈,且其在越柬境内呈西向与东向趋边性特征,柬越边境最明显。③越南境内农进林退规模最大,但就保护区而言,柬埔寨境内保护区受农进林退影响最大,柬越边境保护区尤甚。④80%以上的农进林退分布在丘陵平原,且具有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趋势;在道路两侧10 km以内呈现随距离衰减的特征,近70%的农进林退发生在道路两侧6 km范围内。本文可为探索地缘经济合作与边境土地利用交叉互动提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老越发展三角区 地缘经济合作 边境土地利用 农进林退 影响-响应
原文传递
1987—2015年泰国—老挝边境地区自然林减少及其转换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 +1 位作者 肖池伟 李霞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2,共12页
地缘经济合作已经或正在驱动国家间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但其互动关系(如影响-响应)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ArcGIS研究了泰老两国边境地区1987—2015年自然林减少及其向农田和种植园... 地缘经济合作已经或正在驱动国家间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但其互动关系(如影响-响应)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ArcGIS研究了泰老两国边境地区1987—2015年自然林减少及其向农田和种植园的转换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泰老边境地区近30年自然林(含森林与混交林)减少3.18×104 km2。其中,泰国一侧以农田转换为主,减幅72%;老挝一侧以种植园转换为主,减幅超2/3强。(2)2000年前后(1999—2003年)边境两侧自然林减少最为显著,占比2/5,且集中发生在边境城镇(万象)或口岸(泰国清孔、廊开口岸)地区。(3)泰老边境两侧森林/混交林减少量距国界越近规模越大,趋边性明显。其中老挝一侧因农田扩张的森林/混交林毁林、因种植园增加的森林转出尤甚;而泰老两侧因种植园转换的混交林毁林则表现为强趋同性。(4)因农田扩张造成的森林/混交林减少集中在泰老边境两侧45 km以内,而种植园扩张引起的森林(13 km以内)较混交林毁林趋边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老边境 自然林 地缘经济合作 农田扩张 种植园 毁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