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旭 +2 位作者 田庆华 王建波 吴春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8-742,共5页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肿瘤生长引起椎体骨质破坏,间接导致的脊柱病理性骨折是使晚期肿瘤患者产生剧烈疼痛、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脊柱转移瘤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椎体稳定性,减少病理性骨折及肿...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肿瘤生长引起椎体骨质破坏,间接导致的脊柱病理性骨折是使晚期肿瘤患者产生剧烈疼痛、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对脊柱转移瘤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椎体稳定性,减少病理性骨折及肿瘤压迫导致的神经症状发生,现已成为研究热点。介入治疗技术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目前临床上针对脊柱转移瘤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展望多种微创治疗手段联合使用对缓解肿瘤脊髓压迫,减少骨性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脊柱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碘放射性核素 介入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三七皂苷FC通过MAPK/NF-κB途径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文彬 王建波 +1 位作者 刘晶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4-71,共8页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探讨三七皂苷FC对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及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的三七皂苷FC(0、1、10、20、50、100μmol/L)分别干预RAW264.7细胞和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探讨三七皂苷FC对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及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的三七皂苷FC(0、1、10、20、50、100μmol/L)分别干预RAW264.7细胞和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合适的药物浓度。②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三七皂苷FC低剂量(20μmol/L)组和LPS+三七皂苷FC高剂量(50μmol/L)组。先给予相应剂量的三七皂苷FC预处理6 h,再加入1μg/ml LPS。干预24 h后,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NF-α、iNOS、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NF-κB核转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①20、50μmol/L三七皂苷FC干预24 h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用于后续实验。②与LPS组相比,低、高剂量的三七皂苷FC作用后,TNF-α、IL-6、iNOS、IL-1β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NF-κB p65/NF-κB p65和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下调(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阳性表达细胞数占比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三七皂苷FC能够显著改善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巨噬细胞凋亡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APK/NF-κB通路磷酸化水平及抑制NF-κB核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FC 炎症 细胞凋亡 MAPK/NF-κB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严重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其动物模型制作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旭 王建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7-331,共5页
2型糖尿病(DM)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由于具有斑块不稳定、供血区缺血严重及治疗后再狭窄率高等特点成为导致2型DM患者死亡及截肢最常见病因。对2型DM血管并发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此类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重要意... 2型糖尿病(DM)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由于具有斑块不稳定、供血区缺血严重及治疗后再狭窄率高等特点成为导致2型DM患者死亡及截肢最常见病因。对2型DM血管并发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此类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而2型DM背景下严重的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则为研究并进一步实施2型DM血管并发症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首先对2型DM并发的严重的血管病变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对现阶段国内外建立此类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serp1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倩倩 +2 位作者 马旭 王建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8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1(serp1)对体外过氧化氢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均匀种于6孔板内,分为空质粒组、空质粒+过氧化氢组、serp1质粒组、serp1质粒+过氧化氢组。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1(serp1)对体外过氧化氢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均匀种于6孔板内,分为空质粒组、空质粒+过氧化氢组、serp1质粒组、serp1质粒+过氧化氢组。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用PI/hochest荧光染色法对400μmol/L过氧化氢组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00μmol/L过氧化氢组进行伤口修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serp1过表达对GLP-1R表达的影响。结果 serp1质粒+过氧化氢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质粒+过氧化氢组,而修复率却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p1质粒+过氧化氢组GLP-1R表达明显高于空质粒+过氧化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rp1过表达可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值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erp1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GLP-1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1 GLP-1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三七皂苷Fc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晶晶 马旭 +1 位作者 王建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8期112-115,120,共5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Fc对体外高糖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OEC),加入30mmol/L D-葡萄糖造成细胞损伤。加入不同浓度三七皂苷Fc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筛选出最适用药浓度。将细胞...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Fc对体外高糖诱导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OEC),加入30mmol/L D-葡萄糖造成细胞损伤。加入不同浓度三七皂苷Fc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筛选出最适用药浓度。将细胞均匀接种于6孔板内,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正常对照+Fc组、高糖+Fc组,用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对各实验组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伤口修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Fc组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组,而修复率却明显高于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Fc组PPAR-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苷Fc可抑制高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促进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三七皂苷Fc促进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的PPAR-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Fc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14-3-3β蛋白介导胰高血糖素作用下糖异生的特点及机制
6
作者 王倩倩 +2 位作者 马旭 王建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3期36-38,47,共4页
目的分别观察胰高血糖素在空质粒转染组和14-3-3β蛋白过表达组对HepG2细胞糖异生的影响,并对14-3-3β蛋白介导此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探讨。方法对转染空质粒或14-3-3β质粒低糖培养基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在有无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进... 目的分别观察胰高血糖素在空质粒转染组和14-3-3β蛋白过表达组对HepG2细胞糖异生的影响,并对14-3-3β蛋白介导此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探讨。方法对转染空质粒或14-3-3β质粒低糖培养基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在有无胰高血糖素作用下,进行培养基中葡萄糖产量的测定并观察糖异生关键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判定稳定转染胰高血糖素受体的293细胞在胰高血糖素对待下,14-3-3β蛋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及加入胰高血糖素对待下,14-3-3β转染组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葡萄糖产量降低(P均<0.05);糖异生关键酶表达量降低(P均<0.05);免疫共沉淀显示胰高血糖素受体、14-3-3β蛋白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三者处于结合状态,且在胰高血糖素作用下14-3-3β蛋白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减少而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增多(P均<0.05)。结论过表达14-3-3β蛋白可起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糖异生作用且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其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后续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受体 14—3—3β蛋白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