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酸改性污泥基生物炭除U(Ⅵ)效果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莫官海 海杜 +3 位作者 胡青 谢水波 刘红娟 曾涛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403,共9页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出污泥基生物炭(SSB),并通过硝酸酸化处理得到硝酸改性污泥基生物炭(SSB-AO),探究了SSB-AO投加量、溶液初始pH、离子强度、吸附时间、U(Ⅵ)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温度对SSB-AO去除U(Ⅵ)的影响,通过SEM-EDS、FTIR及XP... 以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出污泥基生物炭(SSB),并通过硝酸酸化处理得到硝酸改性污泥基生物炭(SSB-AO),探究了SSB-AO投加量、溶液初始pH、离子强度、吸附时间、U(Ⅵ)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温度对SSB-AO去除U(Ⅵ)的影响,通过SEM-EDS、FTIR及XPS分析SSB-AO对U(Ⅵ)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SSB-AO对U(Ⅵ)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30℃、NaNO_(3)浓度为0.01 mol/L、吸附时间300 min、初始pH=6、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100 mg/L及SSB-AO投加量为0.6 g/L的条件下,SSB-AO去除U(Ⅵ)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80.34 mg/g;通过5次吸附-解吸实验,SSB-AO对U(Ⅵ)的去除率保持在88%以上,说明SSB-AO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SSB-AO去除U(Ⅵ)的机理为SSB-AO内层络合作用、静电作用以及离子交换。SSB-AO能有效地提高对U(Ⅵ)的吸附能力,该研究为处理含U(Ⅵ)废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污泥基生物炭 放射性废水 U(Ⅵ) 机理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曾涛涛 海杜 +3 位作者 沙海超 陈胜兵 张晓玲 刘金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7-1049,共13页
针对电镀、冶金、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含铬废水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难题,以城市污泥热解获得的污泥基生物炭(SB)为载体,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SB)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Cr(Ⅵ),探究了铁炭质量比、初始pH值、投加量、温度等因素... 针对电镀、冶金、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含铬废水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难题,以城市污泥热解获得的污泥基生物炭(SB)为载体,制备了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SB)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Cr(Ⅵ),探究了铁炭质量比、初始pH值、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去除Cr(Ⅵ)的影响。通过SEM-EDS、XRD和XPS等手段对n ZVI-SB去除Cr(Ⅵ)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 ZVI-SB对Cr(Ⅵ)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投加量0.5 g/L、初始pH=2、温度40℃条件下,Fe与SB质量比为1∶1的nZVI-SB(1∶1)对Cr(Ⅵ)吸附量最大为150.60 mg/g。Cr(Ⅵ)去除过程可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nZVI-SB对Cr(Ⅵ)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还原和共沉淀。本文表明污泥基生物炭与纳米零价铁可以协同发挥除Cr(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Cr(Ⅵ) 吸附量 机制 还原
原文传递
污泥基生物炭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海杜 沙海超 +3 位作者 张晓玲 王亮钦 曾涛涛 陈胜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5,共4页
简述了污泥基生物炭制备方法和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机理,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络合作用以及化学沉淀;介绍了污泥基生物炭改性方法以提高吸附重金属效果;最后对污泥基生物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机理 重金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除U(Ⅵ)性能及机理
4
作者 海杜 毛悦梅 +3 位作者 沙海超 谢水波 陈胜兵 曾涛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202,共8页
为了考察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SB)对铀(U(Ⅵ))的去除性能与机理,该文研究了环境条件对nZVI/SB除铀的影响,发现在初始pH为5、投加量0.2 g/L、温度313 K、吸附时间4 h条件下,n ZVI/SB对U(Ⅵ)的吸附量最大(231.80 mg/g)。nZVI... 为了考察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SB)对铀(U(Ⅵ))的去除性能与机理,该文研究了环境条件对nZVI/SB除铀的影响,发现在初始pH为5、投加量0.2 g/L、温度313 K、吸附时间4 h条件下,n ZVI/SB对U(Ⅵ)的吸附量最大(231.80 mg/g)。nZVI/SB对U(Ⅵ)的吸附过程与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nZVI/SB去除U(Ⅵ)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铀去除方式包括吸附和还原共同作用。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nZVI/SB对U(Ⅵ)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表明nZVI/SB复合材料用于含U(Ⅵ)废水处理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U(Ⅵ) 吸附量 吸附 还原
下载PDF
水体硒污染:现状及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玲 胡青 +2 位作者 海杜 贺婷 曾涛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60-2165,2176,共7页
硒元素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也有十分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玻璃、电子及医疗等领域,但硒浓度过高时也产生相应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水体硒污染来源及现状,并介绍了含硒水体的相关水质特征和标准;对国内外含硒废水生物... 硒元素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也有十分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玻璃、电子及医疗等领域,但硒浓度过高时也产生相应的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水体硒污染来源及现状,并介绍了含硒水体的相关水质特征和标准;对国内外含硒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总结,介绍硒还原菌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生物法处理含硒废水过程中pH、碳源、共存污染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未来微生物还原硒的过程和产物稳定性进行了展望,以期回收利用硒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硒废水 水质指标 生物处理工艺 微生物
下载PDF
Efficiency,mechanism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Cd(Ⅱ)removal by mixed bacteria enriched from heavy metals mine soil 被引量:1
6
作者 Tao-tao ZENG Xiao-ling ZHANG +3 位作者 Hai-du NONG Qing HU Liang-qin WANG Ai-jie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04-3419,共16页
Mixed bacteria were enriched from heavy metals mine soil for cadmium(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H, temperature, initial Cd(Ⅱ) concentration, ... Mixed bacteria were enriched from heavy metals mine soil for cadmium(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H, temperature, initial Cd(Ⅱ) concentration, and biomass dosage were 6.0, 30 ℃, 20 mg/L, and 1 g/L, respectively. Living biomass exhibited better Cd(Ⅱ) removal efficiency(91.97%) than autoclaved biomass(79.54%)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isotherms and kinetics of living biomass conformed to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and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respectively. FTIR results implied that amine groups, hydroxyl groups and phosphoric aci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d(Ⅱ) adsorption process, while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crystalline Cd(OH)and CdO were obtained. After 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exposure, the dominant bacteria genera included Comamonas(39.94%), unclassified_f__Enterobacteriaceae(34.96%), Ochrobactrum(14.07%), Alcaligenes(4.84%), Bordetella(2.07%), Serratia(1.04%), and Bacillus(1.01%). Function prediction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metabolic gen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ixed bacteria for 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 wastewater treatment bacterial community function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