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霞 周文智 +2 位作者 田萍 莉莉 刘淑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3期2543-2546,共4页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区和E区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步行足长、步速明显增加,步宽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儿步行足长、步速大于对照组,步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以及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感觉统合训练 康复训练 平衡控制 步态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滨 莉莉 +1 位作者 张晶 李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0-691,共2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用的治疗PCV的方法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但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病变单纯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效果不佳,且因眼底无法窥见而不能实施PDT治疗.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积血清除术可有效清除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的积血,但术后并发症多,视力恢复不理想,且常需行硅油填充术,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可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病灶区的渗出和水肿.故本研究中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法对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患者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单抗治疗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手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积血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霞 周文智 +2 位作者 田萍 莉莉 刘淑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5期2958-2961,2986,共5页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CP患儿13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7例,对照...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CP患儿13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则给予CST,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爬行能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爬行能力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ST对SCP患儿的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应用此种训练措施强化患儿的运动功能,从而促进其获得更好的预后,值得给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性瘫痪 患儿 爬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被引量:6
4
作者 莉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3-86,108,共5页
文章通过“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针对如何强化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切实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对教学大纲的修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模式的... 文章通过“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针对如何强化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切实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对教学大纲的修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将“范例教学”模型、“交互式教学”模型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型运用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 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被引量:6
5
作者 莉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第6期94-95,共2页
通过研究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针对如何强化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切实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对教学大纲的修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探讨了将国外... 通过研究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针对如何强化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切实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对教学大纲的修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探讨了将国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电路课程的教学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分级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运动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燕 杨霞 +6 位作者 莉莉 李琴 黄春 章岚 李霞 傅桂英 曾明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分级干预方法对早产儿神经运动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门诊常规对302例早产儿建立系统监测档案,逐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一般反应、运动发育水平、肌张力、神经反射等,在3、6、9月根据发育水平异常程度不同分为4级,同时根... 【目的】探讨分级干预方法对早产儿神经运动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门诊常规对302例早产儿建立系统监测档案,逐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一般反应、运动发育水平、肌张力、神经反射等,在3、6、9月根据发育水平异常程度不同分为4级,同时根据不同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方法。于9月龄时做Gesell发育商测试,DQ低于75为异常,记录异常发生率,并与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13例Gesell测试结果比较。【结果】参与分级干预后,302例早产儿的级别在不同月龄间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尤以1、2、3级变化明显。9月龄时,1级185人(61%),2级45人(15%);3级66人(22%);4级6人(2%)。各级Gesell测试与足月正常儿比较,1、2级各项发育与足月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仅语言和个人—社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级者各项发育障碍则显著高于正常儿及其他各级早产儿。【结论】通过对302例早产儿的分级及相应干预,9月龄时76%可回归正常足月儿水平,仅24%需要继续干预,说明对其的分级管理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分级 干预 神经运动行为发育 婴儿
原文传递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莉莉 周文智 +2 位作者 向俊璐 杨霞 田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高危儿运动、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常规育儿指导,干预组则配合实施早期干预(小儿推拿、家庭指导、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高危儿Gesell发育量...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高危儿运动、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常规育儿指导,干预组则配合实施早期干预(小儿推拿、家庭指导、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高危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及预后。结果:干预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Gesell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脑性瘫痪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运动及智能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可有效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早期干预 发育水平 后遗症 预后
原文传递
拓展统战工作的新天地——对自由职业者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莉莉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0-33,共4页
自由职业者,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而悄然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认真了解和研究这一群体,对于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关键词 统战工作 自由职业者 统一战线工作 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队伍 脱钩改制
下载PDF
变频器的电气干扰及抑制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莉莉 《电气开关》 2003年第5期5-6,共2页
分析了通用变频器由于本身外围设备产生电气干扰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干扰源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干扰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具有较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变频器 电气干扰 干扰抑制 高次谐波干扰
下载PDF
智能iBeacon测距报警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莉莉 石繁荣 车洪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5期116-119,共4页
针对随身重要物品防丢失和找回的需求,基于最新的蓝牙低能耗技术,以iBeacon设备为核心、结合Android终端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短距离测距报警系统。通过将iBeacon设备嵌入到重要物品中,并周期向Android终端发送Beacon帧,终端服务程序根据帧... 针对随身重要物品防丢失和找回的需求,基于最新的蓝牙低能耗技术,以iBeacon设备为核心、结合Android终端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短距离测距报警系统。通过将iBeacon设备嵌入到重要物品中,并周期向Android终端发送Beacon帧,终端服务程序根据帧信息和RSSI值计算设备与终端的大致距离。服务程序可根据用户设置的报警阈值,向用户提供物品在范围内、不在范围内和在目标设备上三类信息。经验证,系统平均有效报警距离在2 m左右,触发报警平均时间20 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牙低能耗 iBeacon ANDROID 测距警报
下载PDF
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变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燕 傅桂英 +2 位作者 杨霞 莉莉 曾明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75-676,共2页
【目的】探讨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动态变化趋势,为早期干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足月低体重儿从1、2、4、6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 【目的】探讨足月低体重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发育动态变化趋势,为早期干预介入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足月低体重儿从1、2、4、6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概率,并与同期出生的110例正常足月儿做比较。【结果】足月低体重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主要集中在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变化三方面,1、2、4月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月龄增长至4月、6月,则以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异常姿势的异常为主,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足月低体重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表现随月龄增长有下降和变化趋势,早期定期追踪检查有助于把握干预时机,及时纠正异常的神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 低体重儿 早期神经行为
下载PDF
基于PEMFC延时特性的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莉莉 石繁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6-1419,共4页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延时特性,建立了1.2 k W PEMFC简化动态模型,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50 k W PEMFC系统、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滤波器在内的PEMFC发电系统模型,对并网运行...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系统延时特性,建立了1.2 k W PEMFC简化动态模型,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50 k W PEMFC系统、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滤波器在内的PEMFC发电系统模型,对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模式分别提出了同步PI电流控制和电压瞬时值反馈PI控制策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策略效果良好,能满足不同运行状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DC/DC变换器 DC/AC逆变器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燕 曾明华 +3 位作者 杨霞 莉莉 傅桂英 胡旭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69例早产儿纠正胎龄从1、2、4、6个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概率,并与同期出生的270例正常足月儿做...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69例早产儿纠正胎龄从1、2、4、6个月分4个年龄段分别做52项神经行为检查,重点记录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神经反射及异常姿势的异常概率,并与同期出生的270例正常足月儿做比较。结果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表现随月龄增长有下降趋势,越早越明显,其早期神经行为异常主要集中在视听反应、头部控制、肌张力变化三方面,1、2、4个月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月龄增长至4、6个月,则以头部控制、肌张力、异常姿势的异常为主,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异常神经行为处于动态变化中,定期追踪检查有助于把握干预时机,及时纠正异常的神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早期 神经行为
下载PDF
头部控制不良婴儿不同时期早期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霞 陈晓燕 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6期178-179,共2页
目的对比1岁以内不同时期头部控制不良的小儿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的效果,探讨头部控制对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性,寻找进行头部控制训练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参与儿童保健的小儿进行52项神经行为筛查,将头部控制不良,需要进行头部控制训练... 目的对比1岁以内不同时期头部控制不良的小儿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的效果,探讨头部控制对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性,寻找进行头部控制训练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参与儿童保健的小儿进行52项神经行为筛查,将头部控制不良,需要进行头部控制训练的小儿分为3~6个月组和6~12个月组,两组均采用统一头部控制训练手法,训练前及头部控制能力改善后运用Gesell发育商检查,根据大运动DQ值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训练前运动落后的两组头控制不良小儿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同样的疗程3~6个月组小儿头部控制训练效果明显优于6~12个月组小儿训练效果(P<0.001)。结论头部控制能力对小儿以后的运动发育起重要的作用,对于头部控制不良的小儿应及早发现,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头部 控制 干预 效果
下载PDF
发育临界儿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燕 傅桂英 +2 位作者 杨霞 莉莉 曾明华 《现代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发育临界儿(DBC)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纳入系统保健的婴儿5 632例进行52项神经行为发育筛查,共筛查出192例DBC,将其分为干预组(医院-家庭干预训练模式)和对照组(医院指导家庭训练)。用北京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干...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发育临界儿(DBC)预后的价值。方法:对纳入系统保健的婴儿5 632例进行52项神经行为发育筛查,共筛查出192例DBC,将其分为干预组(医院-家庭干预训练模式)和对照组(医院指导家庭训练)。用北京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干预前后神经行为和GESELL发育DQ值。结果:训练前两组GESELL大运动DQ值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GESELL大运动DQ值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7.3%。结论:通过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DBC运动功能,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临界儿 发育障碍 早期干预
下载PDF
头皮针疗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法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圆圆 田萍 +2 位作者 向俊璐 莉莉 魏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7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用头皮针疗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法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两组患儿... 目的:观察用头皮针疗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法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儿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各能区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各能区的评分均高于接受治疗前,其中研究组患儿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各能区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疗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法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其语言功能趋于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疗法 语言康复训练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下载PDF
智能手机在健康评估技能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莉莉 刘红伍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24期67-68,共2页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学生手机持有率迅速升高,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便于课堂管理,有些教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然而简单禁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健康评估技能训练教学中,将智能手机的视频录制功能、面对面快传软件等应...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学生手机持有率迅速升高,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便于课堂管理,有些教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然而简单禁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健康评估技能训练教学中,将智能手机的视频录制功能、面对面快传软件等应用于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进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健康评估 技能训练
下载PDF
SPWM稳频稳压逆变电源测量系统分析与研制
18
作者 莉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介绍了SPWM稳频稳压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其测量系统,该电源设备通过取样检测电机实际响应电压V_(pwm),解决了SPWM脉宽调制式变频器与电机的匹配问题。
关键词 变频器 变频电机 SPWM 稳频稳压逆变电源 测量系统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久坐检测装置设计
19
作者 曾潇岳 莉莉 马启文 《电子世界》 2020年第5期129-131,共3页
针对目前久坐现象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本设计利用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平台Blinker,结合wifiduino单片机设计了一款低成本防久坐检测装置。通过红外避障传感器感知使用者所处状态并计时,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报警阈值将报警信息反馈至使用... 针对目前久坐现象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本设计利用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平台Blinker,结合wifiduino单片机设计了一款低成本防久坐检测装置。通过红外避障传感器感知使用者所处状态并计时,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报警阈值将报警信息反馈至使用者的手机,并将统计数据存至云端,以图表形式向用户反馈。经测试,感应的有效距离约为15cm,能准确反馈所需数据。随着生活中手机、电脑的日益普及,久坐现象变得日益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传感器模块 红外避障传感器 开发板 ARDUINO 物联网技术 检测装置
下载PDF
早期干预中应物能高低对粗大运动影响的探讨
20
作者 杨霞 陈晓燕 莉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0~2岁应物能不同、运动发育异常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0~2岁发育异常小儿分为应物能正常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值〉75]和应物能低下组(DQ值〈75),均采用vojta法、Bobat...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0~2岁应物能不同、运动发育异常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0~2岁发育异常小儿分为应物能正常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值〉75]和应物能低下组(DQ值〈75),均采用vojta法、Bobath法等早期干预方案进行综合训练。将初次发现及3个月后Gesell发育商复测运动DQ值进行对比评估。【结果】①两组小儿经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后应物能及粗大运动DQ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②应物能正。常组粗大运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应物能低下组(P〈0.01);③应物能低下小儿应物能与粗大运动呈现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在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中提高小儿应物能可更有效的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应物能 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