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彪 张德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7期576-579,共4页
创伤已成为人类一大公害,严重失血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创伤死亡者中的1/3.创伤患者中有大约45%的院前死亡率和55%的住院死亡率[1],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 创伤已成为人类一大公害,严重失血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创伤死亡者中的1/3.创伤患者中有大约45%的院前死亡率和55%的住院死亡率[1],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液体复苏策略的观点从大量液体复苏逐渐转变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复苏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内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德巍 李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52-1757,共6页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根据肛垫下移学说发明.因该手术方法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作为一项新的外科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Ⅲ-Ⅳ度内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根据肛垫下移学说发明.因该手术方法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作为一项新的外科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Ⅲ-Ⅳ度内痔.本文拟结合国内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的临床实践和对比研究,对这一手术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综合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内痔 疗效
下载PDF
单纯肠系膜损伤12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德巍 刘敏达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肠系膜损伤的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其中坠落伤2例,车祸伤7例,挤压伤2例,踢打伤1例。均行... 目的探讨单纯肠系膜损伤的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单纯肠系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其中坠落伤2例,车祸伤7例,挤压伤2例,踢打伤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系膜破裂出血患者中,3例行系膜血管结扎、系膜修补术,6例行小肠部分切除、系膜修补术;另3例系膜血肿患者均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炎性肠梗阻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9例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系膜破裂出血型肠系膜损伤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系膜血肿型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以防止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肠系膜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原发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德巍 杨大业 +1 位作者 李永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外间质瘤(EGISTs)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与临床特点,研究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E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化表达及预后。结果:8例EGISTs患者... 目的:探讨胃肠外间质瘤(EGISTs)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与临床特点,研究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E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化表达及预后。结果:8例EGISTs患者平均年龄59.9岁,临床上以腹部肿块伴疼痛为主,偶见胃肠道症状。肿瘤平均直径为16.2cm,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多见。核分裂数4例﹤5个/50HPF,2例﹤10个/50HPF,2例﹥10个/50HPF,肿瘤中心坏死6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8例、CD34阳性5例、SMA阳性2例、S-100阳性1例。2例患者术后因肿瘤复发和转移死亡,1例患者带病生存,1例失访,余4例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EGISTs好发于中老年,具有胃肠间质瘤(GISTs类似的病理特征与免疫表型。恶性潜能高,预后差;瘤体直径>5 cm、核分裂数>2个/50HPF、瘤细胞密度高和坏死是诊断恶性的主要指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术后应给予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胃肠外间质瘤 CD117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痔术后肛门功能评定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春 韦东 +7 位作者 林树森 聂敏 袁鹏 于好 宋成飞 袁鹿 王墨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方法将90例环形痔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各45例,并对患者进行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2组间... 目的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方法将90例环形痔随机分为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各45例,并对患者进行肛门失禁评分(Wexner法)。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2组间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失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伤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外科学/生理学 痔/外科学
原文传递
血清癌胚抗原联合C-反应蛋白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芳 严红燕 +2 位作者 杨平玉 明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联合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感染分为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联合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n=28)和非感染组(n=54)。统一在术前3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取4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CEA、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感染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CEA、CR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A、CRP水平对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CEA、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白蛋白(ALB)水平的感染组患者CEA水平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ALB水平的感染组患者CRP水平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CEA、CRP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817和0.825(P<0.05),CEA、CRP二者联合诊断敏感性高于CEA、CRP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CRP联合检测对根治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能提高直肠癌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CEA、CRP水平变化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诊断直肠癌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癌胚抗原 C-反应蛋白 术后感染 早期诊断 造口
原文传递
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春 顾宇 +8 位作者 林树森 聂敏 于好 袁鹿 袁鹏 宋成飞 王墨飞 王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对肛肠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瑞典生产的肛肠压力测量仪测量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50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52例)术前1d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肛...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对肛肠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瑞典生产的肛肠压力测量仪测量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组,50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对照组,52例)术前1d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34.7±17.3)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1d[(74.9±14.2)mmHg]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50.1±18.6)mmHg]较术前1d[(763±20.1)mmHg]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直肠最大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使环形混合痔患者的肛管高压状态明显改善,但不会引起肛门失禁,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外科手术 肛肠动力学
原文传递
痔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袁鹏 李春 +5 位作者 林树森 袁鹿 宋成飞 于好 周志可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脏腑功能失调 病理性肥大 肛肠疾病 筋脉横解 齿状线 海绵体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功能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 于好 +7 位作者 林树森 宋成飞 袁鹏 袁鹿 王墨飞 韦东 聂敏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年第7期21-23,共3页
为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将9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各45例,并对患者术后肛门感觉、肛门闭合及控便功能进行测... 为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将9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各45例,并对患者术后肛门感觉、肛门闭合及控便功能进行测试,以4级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至1年,90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两组疗效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肛门感觉、肛门闭合、控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伤小,肛门外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133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成飞 李春 +4 位作者 林树森 袁鹏 袁鹿 于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97-898,共2页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对PPH治疗重度痔1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min。术中需缝扎止血32例。术后第1天感觉疼痛44例,术后尿潴留29例,术后出现里急后重及下坠感78例。术...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对PPH治疗重度痔1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min。术中需缝扎止血32例。术后第1天感觉疼痛44例,术后尿潴留29例,术后出现里急后重及下坠感78例。术后1d患者均能下床活动,平均件院4d,随访1~6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PP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重度痔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外科学 吻合术 外科
原文传递
高龄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11
作者 李春 聂敏 +6 位作者 王墨飞 于好 林树森 宋成飞 袁鹏 袁鹿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年第8期42-44,共3页
为总结高龄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临床疗效,对2006年1月至2008年i1月间54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伴发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7例,慢性肺部疾病12... 为总结高龄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患者手术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临床疗效,对2006年1月至2008年i1月间54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环状混合痔合并慢性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伴发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7例,慢性肺部疾病12例,前列腺肥大2例,失血性贫血5例,凝血障碍3例。结果显示,术后随访1~20个月,成功随访52例,随访率为96.3%,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8d。术后肛缘皮瓣轻度水肿4例,经痔疾洗液熏洗坐浴后好转;肛门疼痛4例,予路盖克口服后好转;排尿不畅3例,经热敷、按摩、诱导排尿后好转;继发性出血2例,采用纱布局部压迫或电凝止血,效果良好。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患者。结果表明,高龄不是痔病的手术禁忌症,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治疗并存疾病、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高龄 围手术期 并存病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对肾脏水通道蛋白-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德巍 +1 位作者 刘金钢 王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梗阻性黄疸(OJ)时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3(AQP-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建立OJ动物模型)和对照组(n=20,假手术组)。于术后7d和14d,采用全自... 目的通过检测梗阻性黄疸(OJ)时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3(AQP-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建立OJ动物模型)和对照组(n=20,假手术组)。于术后7d和14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肾脏AQP-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4d血清TBIL和DBIL水平明显高于术后7d(P=0.000),且均高于相应时相假手术组(P=0.000),而假手术组内两时相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证实OJ模型建立成功。血Cr水平在2组内不同时相间和相同时相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术后14d的血BU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7d以及假手术组术后14d的水平(P=0.001),而假手术组术后两时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实验组大鼠术后7d及14d的AQ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时相的假手术组(P=0.033,P=0.000),且术后14d的水平又明显低于同组术后7d水平(P=0.000);假手术组大鼠术后两时相的AQP-3蛋白表达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实验组大鼠术后7和14d的AQP-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相的假手术组(P=0.000),而两组内不同时相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9,P=0.059)。结论 OJ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大鼠肾脏AQP-3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早于血肌酐及尿素氮的变化,其变化的应用有望提高OJ时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急性肾功能衰竭 水通道蛋白-3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