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概念演变与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7
1
作者 李连刚 张平宇 +1 位作者 谭俊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51,共8页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到演化观点的转向,据此重新定义了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认为区域经济韧性是系统面对冲击时,抵抗冲击影响避免脱离发展轨迹或通过适应恢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探讨了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三个理论分析方法,对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强调亟需加强韧性理论研究,界定清晰概念内涵,同时加强区域经济韧性定量本土化研究,将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应用到我国老工业基地等经济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与转型问题中,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演变 区域经济韧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7
2
作者 浩飞龙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2015年6月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中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从省域和城市两个层级分析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偏... 以2015年6月阿里研究院提供的中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从省域和城市两个层级分析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偏低,省域层级呈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高到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市层级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与内陆之间、各省区主要地级市与次要地级市之间两种分异并存。2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等级规模结构呈现省域层面均衡分布,首位省区的垄断性较弱;城市层面发展水平差距较大。3城市电子商务主要处于"低网购—低网商"和"高网购—高网商"两种发展状态,电子商务发展的"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4热点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海峡西岸及珠三角经济区;冷点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及云南部分地级市。5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基础设施是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城市居民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信息基础设施影响显著;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水平则受人口规模、信息化程度及信息基础设施因素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水平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弹性视角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连刚 张平宇 +1 位作者 谭俊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对分析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依据经济增速划分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通过构建反事实函数测度不同阶段城市和分产业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揭示了区域经济弹性的演化特征,反映了辽宁老工业...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对分析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依据经济增速划分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通过构建反事实函数测度不同阶段城市和分产业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揭示了区域经济弹性的演化特征,反映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结果发现:同一经济周期中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抵抗力低受冲击影响严重的城市在随后的经济振兴过程中经济恢复发展好,存在"创造性破坏"过程;区域经济弹性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区域对冲击的抵抗力水平受前一经济周期恢复力的影响,区域经济弹性在引起区域应对冲击能力的变化同时其自身也因此而发生改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经历了衰退-恢复-下滑的波动历程,呈现倒"N"型,其面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第二产业更易受到冲击影响,第三产业抵抗力相对较高,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路径依赖、制度锁定现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严重,突破能力弱,过度依赖传统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针对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的规律特征,提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弹性 抵抗力 恢复力 辽宁老工业基地 东北经济振兴
下载PDF
基于Shift-Share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连刚 张平宇 +1 位作者 谭俊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07-1819,共13页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济弹性,借助shiftshare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弹性分解为产业结构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分量,揭示区域经济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段内的区域经济弹性具有动态差异性特征,辽宁省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冲击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均对区域经济弹性产生重要作用,且区域竞争力起主导作用,当前辽宁区域经济弹性受产业结构素质低和竞争力弱双重约束;服务业受老工业基地"路径依赖"影响,长期存在结构水平低和竞争力弱问题,第二产业结构素质和竞争力不匹配问题严重,路径依赖下的制度锁定现象仍旧存在,这都限制了辽宁的区域经济弹性水平。针对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和内部机制,提出了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弹性 偏离份额 经济振兴 辽宁老工业基地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测度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1 位作者 刘大平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4,共9页
基于转变目标、转变动力、转变约束、转变成果依次递进的逻辑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的指标体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转变过程的相似性,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5级,并分别对2000—2011年5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和提高... 基于转变目标、转变动力、转变约束、转变成果依次递进的逻辑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的指标体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转变过程的相似性,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5级,并分别对2000—2011年5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和提高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5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趋势总体向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高低,其中发展阶段较高的一级和二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呈现分化的趋势,发展阶段较低的三级、四级和五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呈现均衡化的趋势。各级区域在转变成果方面的差距都相对较小,差距主要体现在转变动力和转变约束方面,其中区域随着级别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差异性表现出由主要体现在转变约束方面向主要体现在转变动力方面转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阶段 评价体系 特征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人口流动与多元交通网络格局的偏离和关联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卓伟 王士君 +3 位作者 程利莎 施响 舒畅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5-998,共14页
受限于个体流动数据的获取制约,以往人口流动研究多采用交通网络强度来模拟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强度,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偏离。论文以铁路、公路车次构建交通网络,以腾讯位置大数据的铁路出行、公路出行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 受限于个体流动数据的获取制约,以往人口流动研究多采用交通网络强度来模拟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强度,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偏离。论文以铁路、公路车次构建交通网络,以腾讯位置大数据的铁路出行、公路出行数据构建人口流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QAP模型,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偏离和关联。研究发现:(1)东北地区铁路人口流动和其交通网络格局均呈现出以“哈大”走廊为轴的南密北疏、东众西寡的特征。铁路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较为分散,铁路交通网络的极化效应明显。(2)公路人口流动和其交通网络的偏离较大。公路和铁路之间存在竞争和互补关系,在铁路交通不太发达的地区,公路人口流动强度和其交通网络强度较高。(3)人口流动与交通网络存在一定关联,但人口流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综合联系网络模型则能更准确地模拟城市间人口流动。其他影响因素中,经济联系、人口规模等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够明显,而城市间的邻接关系对人口流动有显著影响。(4)铁路人口流动与其交通网络的关联程度较公路人口与其交通网络的关联程度高。论文定量说明了人口流动与其交通网络的相关程度,为交通网络模拟人口流动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交通网络 偏离和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法 QAP模型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中心—外围”视角下东北地区市域经济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远飞 +2 位作者 王士君 杨志鹏 李卓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5-843,共9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再陷发展困境,区域经济韧性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中国市辖县体制的地域型城市,通过比较“中心—外围”的经济韧性关系,更有助于认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本文以东北地区市域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作...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再陷发展困境,区域经济韧性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中国市辖县体制的地域型城市,通过比较“中心—外围”的经济韧性关系,更有助于认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本文以东北地区市域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7—2019年东北地区市域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的经济韧性水平、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东北地区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经济韧性水平均变差,且外围县市变化更大。市域经济韧性类型变多且变得更差。②东北地区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经济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相似性,产业结构、政府管控对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劳动力市场和金融环境的影响程度偏弱。③部分影响因素在中心市区和外围县市的作用方向不同,产业结构多样化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有助于提升中心市区经济韧性,但对外围县市经济韧性表现为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中心市区 外围县市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沈阳市中心城区“夜经济”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越琳 魏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2年第2期91-106,共16页
休闲经济背景下,“夜经济”作为城市消费巨大需求空间和经济新引擎成为各地发展的突破口。现有“夜经济”研究多关注理论和宏观层面,少有研究关注城市尺度“夜经济”的度量评估和空间分析。文章基于沈阳市的夜间营业店铺POI数据和NPP-VI... 休闲经济背景下,“夜经济”作为城市消费巨大需求空间和经济新引擎成为各地发展的突破口。现有“夜经济”研究多关注理论和宏观层面,少有研究关注城市尺度“夜经济”的度量评估和空间分析。文章基于沈阳市的夜间营业店铺POI数据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夜经济”整体时空分布、区域识别比较等方面对沈阳市“夜经济”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结果表明:(1)沈阳“夜经济”品类多样、主力单一,整体呈现双中心集聚态势,其发展空间继承性较强,各经济形式都以传统商圈和居民集聚点为据点;(2)依据客流量、人均消费和配套设施水平及载体类型可将“夜经济”活跃区划分为依托大型商圈、住区和新兴游园三类;(3)沈阳“夜经济”发展仍面临定位不清晰、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市场待拓展,中心不突出、配套须完善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可立足品牌基础,打造区域中心,注重以人为本和多元业态联动,探索数字智慧管理和实施多维主体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经济 NPP-VIIRS POI 沈阳市
下载PDF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的产业响应研究
9
作者 郭付友 侯爱玲 +2 位作者 刘志刚 曹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1,共9页
运用崔王指数与泰尔指数,借助ArcGIS技术手段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1994—2014年流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与产业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分析,崔王指数经历了波动上升到波动下降的过程,反映出流域经济极化态势经历了由逐渐增大... 运用崔王指数与泰尔指数,借助ArcGIS技术手段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1994—2014年流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与产业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分析,崔王指数经历了波动上升到波动下降的过程,反映出流域经济极化态势经历了由逐渐增大到相对缩小的过程.泰尔指数分析反映了上游地区经济差异较大,而下游地区经济差异相对较小,并且组内差异是流域经济差异性呈现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且其主导地位经历了先不断减弱后不断增强的变化过程.(2)从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区域高水平县市集中于上游地区,而低水平县市集中于下游地区,反映了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的耦合性,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出由上游向下游递减的地理梯度分布格局特征.提出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变的产业响应模式与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经济 时空格局 演变 产业响应 吉林省松花江
下载PDF
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发展及模式探讨——以延龙图城市整合为例
10
作者 王永超 王士君 +1 位作者 王雪微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74-81,共8页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我国各层级区域的发展速度,并产生民族自治区内的城市整合发展现象。而相对于普通区域以及经济发达地域的城市整合,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具有民族性、民族自治性及不成熟性等鲜明特点,构成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发展...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我国各层级区域的发展速度,并产生民族自治区内的城市整合发展现象。而相对于普通区域以及经济发达地域的城市整合,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具有民族性、民族自治性及不成熟性等鲜明特点,构成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在讨论民族自治区域发展特殊性的同时,对我国民族自治区城市整合发展及其特殊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选取具有城市整合发展典型特征的延龙图地区作为研究的案例区域,利用AHP法,构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延龙图各城市的整合力进行定量测度,并进一步利用场强模型,从高、中、低三个场强等级,对延龙图的场强进行空间划分。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延龙图的城市整合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整合核心区内延吉和图们之间仍具有低场强区。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延龙图整合发展的空间整合模式、行政区划调整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力图进一步推进延龙图的整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区 城市整合 延龙图 整合模式
下载PDF
基于“产业—企业—空间”的沈阳市经济韧性特征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杨青山 +1 位作者 浩飞龙 冯章献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427,共13页
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经济下行明显,适应能力较差,即区域经济韧性较弱。产业和企业是区域宏观经济的中微观载体,有助于揭示区域宏观经济韧性的中微观特征,却鲜少有研究。本文从宏观经济增量、中观产业增量及结构变化和... 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经济下行明显,适应能力较差,即区域经济韧性较弱。产业和企业是区域宏观经济的中微观载体,有助于揭示区域宏观经济韧性的中微观特征,却鲜少有研究。本文从宏观经济增量、中观产业增量及结构变化和微观企业空间动态,分析了1978年以来沈阳市经济韧性的特征。研究发现:(1)在全国经济周期影响下,沈阳市经济韧性的变化呈现出"弱—强—弱"的周期性特征,主要是受第二产业韧性的波动变化影响。以支柱产业演替为代表的新老路径产业的韧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老路径产业中机械产业韧性的"强—弱"变化对第二产业的韧性变化影响较大,其韧性减弱主要是由自身竞争力不足造成的。(2)在全国经济"增速换挡"放缓的影响下,企业存活率的结果表明,老路径产业企业的韧性强于新路径产业企业的韧性;除食品产业外,其余产业老企业的韧性都强于新企业的韧性。另外初步发现,老路径产业和新路径产业中的电子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新进入企业表现出对中心城区的"空间"路径依赖性,"空间集聚"对企业存活存在正向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企业动态 空间分布 老工业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平宇 +1 位作者 刘文新 李静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1-783,共13页
运用演化弹性理论(evolutionary resilience)采用经济周期模型法和偏离—份额法,从增长和结构两个方面,比较分析沈阳市、重庆市和武汉市3个典型老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结果发现:(1)重庆市和武汉市经济增长能力水平... 运用演化弹性理论(evolutionary resilience)采用经济周期模型法和偏离—份额法,从增长和结构两个方面,比较分析沈阳市、重庆市和武汉市3个典型老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结果发现:(1)重庆市和武汉市经济增长能力水平具有显著地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分界的阶段性特征;沈阳市经济发展过程呈现出适应循环周期特征,目前处于由维持向释放过渡的阶段。(2)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3次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长放慢的结果。重庆市和武汉市3次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沈阳市和武汉市制造业结构演替受老路径增长能力变化影响较大,重庆市制造业结构演替是在新老路径都保持较高增长能力背景下稳步推进的。(4)21世纪初以来,沈阳市新路径的演化呈现出低端化特征,而重庆市和武汉市新路径的演化呈现出高端化特征。本文将弹性理论应用到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实证了弹性理论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弹性 城市经济转型 老工业城市 经济周期模型法
原文传递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网络”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浩飞龙 吴潇然 +1 位作者 王士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基于2021年3月9日至4月28日百度迁徙大数据,应用分形理论、城市标度律、社会网络分析和SOM(Selforganizing Map)神经网络方法,从人口迁徙的视角探究了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的“层级-网络”结构。研究结论如下:(1)以迁徙规模为基础的城市体... 基于2021年3月9日至4月28日百度迁徙大数据,应用分形理论、城市标度律、社会网络分析和SOM(Selforganizing Map)神经网络方法,从人口迁徙的视角探究了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的“层级-网络”结构。研究结论如下:(1)以迁徙规模为基础的城市体系首位度较低,高位序城市分布集中、低位序城市分布松散,与迁徙路线的规模分形特征总体一致;沈阳、长春与哈尔滨位于第一层级,迁徙规模与城市人口呈超线性增长关系;(2)基于迁徙规模构建的网络中,沈阳、长春、四平、铁岭和哈尔滨处于网络核心位置,哈尔滨、沈阳、长春和大连为网络的关键枢纽城市;(3)城市间有向迁徙流动与净迁徙流动网络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沈阳与长春迁徙规模较大,而哈尔滨净流入量较高;(4)迁徙行为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核心区域在东北地区东部、中部与南部,区域内迁徙行为以省内迁徙为主,根据迁徙偏好可分为4个次级组团;(5)人口迁徙视角下,哈长城市群内部联系较弱,辽中南城市群已经显现集聚发展态势;(6)东北地区城市根据自身迁徙规模和网络位置分为高流入型核心城市、低流入型核心城市、高流出型半边缘城市等六大类型;研究表明“层级-网络”结合视角相比单一规模层级划分更能揭示城市的内在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人口流动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标度律 百度迁徙数据
下载PDF
基于经济基础理论的中国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关系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平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84-1792,共9页
经济基础理论是分析城市经济活动的经典理论之一,但此理论既没有获得全面认可也没有被完全否定。基于改进的区位商方法、线性回归模型和VAR模型,选取吉林省中小城市、三亚市、海口市、深圳市、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非基本经济... 经济基础理论是分析城市经济活动的经典理论之一,但此理论既没有获得全面认可也没有被完全否定。基于改进的区位商方法、线性回归模型和VAR模型,选取吉林省中小城市、三亚市、海口市、深圳市、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1-2013年,规模相对较小的海口市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基本经济活动,与经济基础理论相符合;规模大的广州市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与经济基础理论不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比例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这一城市发展必然现象假说对于具备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城市成立,存在城市规模门槛。运用边际乘数法估计"乘数效应"更加有效,平均乘数法估计"乘数效应"存在明显不足。规模大的城市其基本经济活动产生的"乘数效应"弱化,城市经济活动已不符合基本经济模式,表现为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的模式。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2个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基础理论 乘数效应 VAR模型 城市规模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15
作者 延晓琦 孙永胜 +1 位作者 郭付友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4期558-567,共10页
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长效发展的重点,研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Moran′s I、GTWR模型定量测度2011—201... 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长效发展的重点,研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Moran′s I、GTWR模型定量测度2011—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差异持续扩大,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显著阶梯递增效应;②黄河上游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外围”现象,中游地区呈现层级分化特征,下游地区地级市间发展差距有减小趋势;③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显著,局部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两极分化格局;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均对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GTWR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及多维邻近解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莹 +2 位作者 孙永胜 冯章献 浩飞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3-1773,共11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链分工联系,分析城市电影网络结构,探究多维邻近性对城市间联系的影响及其城市主体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电影网络呈现出以北京为主核心的轮辐式结构,而未表现出其它行业常见的“菱形结构”城市...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链分工联系,分析城市电影网络结构,探究多维邻近性对城市间联系的影响及其城市主体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电影网络呈现出以北京为主核心的轮辐式结构,而未表现出其它行业常见的“菱形结构”城市网络。(2)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时期,城市间产业链联系更多基于政策邻近和组织邻近,而非地理邻近。经济势差、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对城市间联系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多维邻近性对在电影生产活动中具备不同发展基础的城市间联系存在差异影响。政策邻近和组织邻近在发展基础强大的高连通度城市间联系中发挥显著正向影响。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深入,组织邻近和经济势差在高连通度城市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中、低连通度城市间联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组织邻近和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能够显著促进中、低连通度城市间联系,而政策邻近的正向影响显著性降低或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城市电影网络 电影产业链 中国电影产业
下载PDF
基于电影产业链分工的城市跨尺度网络功能分化及关联效应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雪莹 +1 位作者 浩飞龙 冯章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5-2442,共18页
探究城市在跨尺度网络中的功能地位及关联效应,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选取2003—2019年占中国电影总票房75%以上的中国电影为样本,基于电影产业链出品、制作、发行环节分工,辨识城市在地方、全国、全球多尺度网络中的功能... 探究城市在跨尺度网络中的功能地位及关联效应,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选取2003—2019年占中国电影总票房75%以上的中国电影为样本,基于电影产业链出品、制作、发行环节分工,辨识城市在地方、全国、全球多尺度网络中的功能分化,探究不同功能类型城市跨尺度网络功能关联效应演变。研究发现:①城市在多尺度产业链联系网络中的功能分化明显,呈现出多样化核心型、多样化枢纽型、多样化节点型、复合化节点型和单一化边缘型5种类型。②城市跨尺度网络功能之间具有动态关联效应,且存在城市功能类型分异和产业链环节分异,尺度功能完备和产业链功能多样的城市比功能较为单一的城市更显著。③多样化核心&枢纽型城市在各环节均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显著性和关联强度因不同环节的网络结构和外部性大小而具有差异。金融驱动下的出品环节是多样化节点型和复合化节点型城市通过网络外部性逐渐获得提高企业集中水平这一有限效益的主要渠道,而较弱的企业集中水平和城市内产业链互动未能促进其融入对外联系网络。尺度功能和产业链功能单一且发育水平较低的单一化边缘型城市尚未表现出显著的关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尺度关联 城市功能分化 城市网络 电影产业链 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