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艳兵 +3 位作者 刘文婷 宗敏 马桂伶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心源性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年龄≥60岁患者311例,将30 d内再次插管的41例为失败组,成功撤机的270例为撤机...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心源性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年龄≥60岁患者311例,将30 d内再次插管的41例为失败组,成功撤机的270例为撤机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0 d内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获益率。结果失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30 d内病死率较撤机组显著升高(23.4%vs 10.9%,P=0.016;23.4%vs 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级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是再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后,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敏感性73.3%,特异性8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概率3%~76%内具有临床获益。结论心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多,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 人工 气管插管拔除 预测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1年的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艳兵 +3 位作者 马宁 吴雪姣 齐丹 张建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冠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左主干钙化病变行单支架术式的79例患者,按预处理方式分为旋磨组(26例)和切割球...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冠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左主干钙化病变行单支架术式的79例患者,按预处理方式分为旋磨组(26例)和切割球囊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变特点、PCI终点并发症及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旋磨组术后即刻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10.26±1.63)mm^(2)∶(11.27±2.09)mm^(2),P=0.020]和前降支管腔面积[(7.50±0.72)mm^(2)∶(8.21±1.75)mm^(2),P=0.012]显著大于切割球囊组。两组患者PCI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K-M曲线显示两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2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边支受压(OR:7.561,95%CI:1.494~38.255,P=0.014)、支架膨胀不良(OR:12.124,95%CI:1.529~96.152,P=0.018)和最终血流小于TIMI 3级(OR:19.803,95%CI:1.973~198.791,P=0.011)是1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VUS指导下对行单支架术式的左主干尾部钙化病变进行冠脉旋磨与切割球囊相比可以使PCI术后即刻获得更大管腔面积,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旋磨
原文传递
青年与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珊 +1 位作者 马桂伶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青年与中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超声指标、实验室化验、临床用药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 目的观察青年与中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超声指标、实验室化验、临床用药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348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62例(≤50岁)和中老年组286例(>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化验、心脏超声指标、临床治疗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及心衰再入院。应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男性、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肥胖性心肌病及心肌炎后心衰、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比例高于中老年组,体重指数、心率、舒张压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射血分数更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更大,应用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及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K-M曲线显示,青年组24个月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衰再入院率更低(P<0.05),两组间死亡率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91,95%CI 1.173~3.049)、缺血性心肌病(OR=2.415,95%CI 1.498~3.895)、肌酐>150μmol/L(OR=1.981,95%CI 1.018~3.855)是影响心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心衰患者男性、超重比例高,合并症相对少,心功能受损严重,但预后相对较好。男性、缺血性心肌病、肌酐>150μmol/L是影响心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后 青年 心力衰竭再入院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中高风险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雪姣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高血压患者中高风险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开发简单有效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1... 目的研究我国高血压患者中高风险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开发简单有效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64例住院期间发生MACCEs和192例无MACCEs的接受中高风险非心脏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危险因素;应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结果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全身麻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透析、心电图ST-T改变、手术部位数量、输血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上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AUC 0.804(95%CI 0.740~0.868)]和良好的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χ2=4.217,P=0.837),并在十倍交叉验证中得到验证[AUC 0.777(95%CI 0.764~0.790)]。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新建模型有很好的净获益。结论基于临床特征和检查构建的列线图可以有效地预测接受中高风险非心脏手术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MAC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非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列线图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曦艳 +1 位作者 杨新春 陈牧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95-96,共2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辅助装置。它于1968年由Kantrowitz等[1]报道并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支持治疗,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IABP通过其气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充气,增加舒张期...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辅助装置。它于1968年由Kantrowitz等[1]报道并应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支持治疗,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IABP通过其气囊在心脏舒张早期充气,增加舒张期主动脉内压力,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并通过气囊在舒张晚期快速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患者 应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辅助装置 急性 主动脉内压力 冠状动脉血流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宗敏 常晶 +2 位作者 杨新春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老年AMI患者203例,根据FRAIL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98例(FRAIL衰弱量表≥3分)和非衰弱组(FRAIL衰弱量...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老年AMI患者203例,根据FRAIL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98例(FRAIL衰弱量表≥3分)和非衰弱组(FRAIL衰弱量表<3分)105例。衰弱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48例,非衰弱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76例。分析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记录死亡、再次AMI、脑卒中、大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非衰弱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例明显高于衰弱组(72.4%vs 49.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Charlson共病指数和跌倒史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衰弱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衰弱组(27.6%vs 10.5%,P=0.002)。调整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Charlson共病指数和跌倒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住院期间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0,95%CI:1.193~4.942,P=0.001)。结论老年AMI患者衰弱发生率高,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Charlson共病指数、跌倒史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会增加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MAC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心肌梗死 意外跌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远程随诊对单中心新冠疫情期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及再入院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文婷 +3 位作者 宗敏 赵华 胡玫 张建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65岁的慢性心衰(NYHAⅢ~Ⅳ级)患者286例。接受2周... 目的探讨在新冠疫情期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65岁的慢性心衰(NYHAⅢ~Ⅳ级)患者286例。接受2周/次的远程随访137例作为随诊组,其中男性72例,平均年龄(77.38±7.09)岁。未接受远程随访患者14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0例,平均年龄(77.11±7.53)岁。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再次入院率和死亡率。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影响再住院的因素。结果随诊组再入院率(19.7%),对照组再入院率(40.3%),两组间再入院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瓣膜病、感染、自行停药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远程随诊是再入院的保护因素。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回归模型在概率为0.1~0.8之间有临床获益。结论新冠疫情期间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是肾功能不全、瓣膜病、感染、自行停药,保护因素是远程随诊。远程随诊可显著降低新冠疫情期间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再入院 危险因素 随访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桂伶 +3 位作者 李飞鸥 齐丹 魏妤 张建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81-484,494,共5页
目的 评价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且术后静息心率>80次/min的S... 目的 评价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心内科住院行急诊PCI且术后静息心率>80次/min的STEMI患者,根据是否服用伊伐布雷定分为伊伐布雷定组和对照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及出院3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心率、血压,血常规、肝肾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化验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超声指标,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左心衰、心衰再住院、心绞痛再住院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伊伐布雷定组70例,对照组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出院时伊伐布雷定的日剂量为6.6±2.7 mg,伊伐布雷定的服用疗程为28.0±7.7 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两组间心率、血压、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发现伊伐布雷定组患者的心率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LVEDD、LVEF的改善更显著(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住院期间伊伐布雷定组3例、对照组4例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门诊随访期间对照组3例因心衰加重再入院、2例因心绞痛再住院。伊伐布雷定组2例患者心率<50次/min,伊伐布雷定减量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 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有助于逆转急性STEMI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伊伐布雷定 左心室重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刘文婷 +7 位作者 黄雯 马桂伶 胡玫 齐丹 宗敏 赵华 李飞鸥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疗效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患者11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美托洛尔组62例和伊伐布雷定组48例。比较2组治疗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均低于初诊(P<0.01);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第28天门诊复诊静息心率、直立10 min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0±7.0)次/min vs(72.1±7.0)次/min,P=0.401;(76.5±7.2)次/min vs(77.4±7.6)次/min,P=0.573]。美托洛尔组与伊伐布雷定组症状消失率、住院治疗率、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88.7%vs 89.6%,3.2%vs 2.1%,0%vs 0%,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伊伐布雷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P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美托洛尔 伊伐布雷定 心率
下载PDF
恩格列净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1年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文婷 +2 位作者 齐丹 赵华 张建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纳入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共18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恩格列净组(79例)和对照组(101例),比较2组患者12个月全因死亡及心衰再入院的...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纳入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共18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恩格列净组(79例)和对照组(101例),比较2组患者12个月全因死亡及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应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分析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12个月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M曲线显示恩格列净组12个月时心衰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恩格列净是心衰再入院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恩格列净可以显著降低患者12个月心衰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恩格列净
原文传递
伊伐布雷定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应用1年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亮 +2 位作者 刘文婷 王国兴 李佳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9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4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伊伐布雷定组(n=73)和对照组(n=6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NT...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40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伊伐布雷定组(n=73)和对照组(n=6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NT-pro BNP、院内死亡、再发急性心力衰竭及12个月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随访计量资料采取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伊伐布雷定组住ICU时间(d:6.99±3.04 vs.8.75±3.13,P=0.001)和住院时间(d:9.08±3.67 vs.11.09±3.79,P=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11.0%vs.13.4%)和12个月全因病死率(19.2%vs.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伐布雷定组12个月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vs.23.9%,P=0.043)。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心率、NT-pro BNP均随时间明显降低(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心率、NT-pro BNP与时间和使用伊伐布雷定存在明显交互效应(P<0.001)。KM曲线显示,伊伐布雷定组12个月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应用伊伐布雷定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率、NT-pro BNP及12个月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下载PDF
减重对青年和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珊 张建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比较减重对青年和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出院1年后体质量较基线水平下降≥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 目的:比较减重对青年和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出院1年后体质量较基线水平下降≥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特点,随访观察第2年体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以及心力衰竭再入院。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7例,第2年仍维持体质量下降≥5%的患者165例,其中青年组31例,中老年组134例。青年组男性、BMI、舒张压、心率水平更高,更多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LVEF更低,中老年组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高。随访发现,保持减重的青年心力衰竭患者MACE事件及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3.008,95%CI:1.107~8.172)、NT-proBNP(OR=4.512,95%CI:1.688~12.061)、缺血性心肌病(OR=2.459,95%CI:1.217~4.969)是影响减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减重可以减少青年心力衰竭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改善青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减重 青年 预后
下载PDF
老年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牧雷 +6 位作者 徐立 刘佳梅 孙昊 张大鹏 王乐丰 张建军 杨新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期间,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136例年龄≥65岁、置入IABP的AMI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66例和低分子肝素组70例。回顾性分析2组IABP期间血色素、血小板变... 目的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期间,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136例年龄≥65岁、置入IABP的AMI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66例和低分子肝素组70例。回顾性分析2组IABP期间血色素、血小板变化及血栓、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较普通肝素组血小板下降更明显[(89.8±67.1)×109/L vs(59.6±68.3)×109/L,P<0.05];普通肝素组与低分子肝素组出血事件(22.7%vs 22.9%)、缺血事件(1.5%vs 0%)及病死率(25.8%vs 24.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置入IABP期间,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同样安全,但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泵 心肌梗死 肝素 抗凝药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宗敏 +1 位作者 常晶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75岁的HFrEF患者245例,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75岁的HFrEF患者245例,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评分分为衰弱组(CFS 1~4分)135例和非衰弱组(CFS 5~9分)11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用药以及预后,并且分析衰弱与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心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男性、糖尿病、冠心病、≥5种慢性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贫血、肌钙蛋白I升高比例高于非衰弱组(P<0.05,P<0.01),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低于非衰弱组(P<0.05,P<0.01)。衰弱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比例低于非衰弱组(P<0.01),衰弱组3个月内急诊/再住院、2年内死亡比例高于非衰弱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种慢性病、LVEF≤35%、BMI、GFR为影响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67,95%CI:0.064~0.453,P=0.000;OR=0.306,95%CI:0.160~0.586,P=0.000;OR=0.868,95%CI:0.786~0.958,P=0.005;OR=0.966,95%CI:0.943~0.991,P=0.007),而≥5种慢性病、衰弱为影响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HFrEF患者中发病率高,衰弱患者不易接受指南引导药物治疗,是老年HFrEF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 衰弱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老年患者X线对比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闫鹤 张冬燕 +4 位作者 郭旭 郭玉清 马宁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应用X线对比超声引导经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经股动脉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采用X线透视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326例作为X线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应用X线对比超声引导经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经股动脉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采用X线透视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326例作为X线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154例作为超声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1?1比例进行分组,最终纳入患者270例,分为X线组135例,超声组13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穿刺成功率、穿刺位置及血管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PSM前,2组皮肤皱褶到股总动脉分叉距离、褶皱到腹股沟韧带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2.5±1.0)cm vs(2.4±0.8)cm,P>0.05;(6.4±1.4)cm vs(6.3±1.7)cm,P>0.05]。PSM后,X线组穿刺位置位于股总动脉分叉以下发生率高于超声组(14.8%vs 6.7%,P<0.05),2组穿刺一次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穿刺位置非股总动脉和股动脉钙化是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79,95%CI:3.561~19.717;OR=3.922,95%CI:1.664~9.242)。结论 X线与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技术或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血管并发症 经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冠状动脉栓塞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艳兵 李强 +6 位作者 夏昆 张大鹏 杨新春 魏妤 张建军 佟子川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文对此类患者临床特征做一分析。 1对象与方法 2005-2015年我院共收治因冠状动脉栓塞致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患者共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40~78岁,平... 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文对此类患者临床特征做一分析。 1对象与方法 2005-2015年我院共收治因冠状动脉栓塞致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患者共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40~78岁,平均62岁。5例患者均于急诊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学指标明确诊断AMI并行PPCI。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栓塞 心肌梗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表面纳米化对铜镁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静华 +3 位作者 陈建清 马爱斌 宋丹 李学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7-485,共9页
为获得高强高导耐蚀铜合金接触线,以Conform态细晶铜镁合金(Cu-0.4%Mg(质量分数))为对象,研究高速旋转丝表面纳米化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分析试样的显微组织,并借助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其... 为获得高强高导耐蚀铜合金接触线,以Conform态细晶铜镁合金(Cu-0.4%Mg(质量分数))为对象,研究高速旋转丝表面纳米化对其耐蚀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分析试样的显微组织,并借助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其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伴随位错胞及孪晶的形成,铜镁合金表层晶粒细化至400 nm;表面纳米化后铜镁合金在NaOH溶液中会出现明显的活化-钝化-过钝化过程,其耐蚀性有所改善,腐蚀电流密度J_(corr)由5.347×10^(-5) A/cm^2减小至1.365×10^(-5) A/cm^2,自腐蚀电位φ_(corr)由-0.470 V提高至-0.415V。此外,提高OH–浓度会加剧腐蚀,但延长浸泡时间有利于钝化膜的形成,降低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镁合金 接触线 表面纳米化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术后1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闫鹤 +3 位作者 张海泳 郭玉清 张东燕 周意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术后1周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行TIVAP术患者650例,其中,2017年1月—2022年1月480例作为建模集,2022年2月—2023年3月170例作为验证集。建模集按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1... 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术后1周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行TIVAP术患者650例,其中,2017年1月—2022年1月480例作为建模集,2022年2月—2023年3月170例作为验证集。建模集按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组463例。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 建模集感染组17例患者中6例为切口感染,10例为囊袋感染,仅1例为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093,95%CI:1.048~9.128,P=0.041]、手术时间≥2 h[OR=3.286,95%CI:1.008~10.716,P=0.049],以及囊袋血肿[OR=20.200,95%CI:6.750~60.455,P<0.001]是TIVAP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88.1%。校准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此模型在风险阈概率1%~60%具有临床获益。结论 年龄≥65岁、手术时间≥2 h、囊袋血肿是腋静脉TIVAP术后1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及校准度较好。医务人员应牢记感染高危因素和术后感染护理流程,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术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感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宗敏 +2 位作者 常晶 杨新春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AMI患者408例,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非心衰组(Killip分级Ⅰ级)210例和心...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AMI患者408例,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非心衰组(Killip分级Ⅰ级)210例和心衰组(KillipⅡ~Ⅳ级)19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各项检验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AMI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酐、PDW、肌钙蛋白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比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体质量指数、LVEF、急诊PCI比率明显低于非心衰组(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W为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3,95%CI:1.237~1.75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DW预测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3.2%(95%CI:0.685~0.780,P<0.01),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49.1%。结论PDW可作为老年AMI后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有较好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心房颤动发生冠状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艳兵 李强 +3 位作者 佟子川 魏妤 张建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96-298,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因"突发胸痛90 min"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风心病)50年、心房颤动(房颤)病史40年、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28年。平素规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2个月前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因"突发胸痛90 min"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既往风湿性心脏病史(风心病)50年、心房颤动(房颤)病史40年、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28年。平素规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2个月前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1。无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及心绞痛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栓塞 心肌梗死 机械瓣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