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教文化与唐代茶诗 被引量:9
1
作者 温孟孚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6-91,共6页
道教文化对唐代茶诗的影响是李白发其端,皎然为中继,到卢仝达到了顶峰,其间是道教文化所强调的服食作用被逐渐放大的过程。道教的丹道通过对茶道的影响也渗透到唐代茶诗的创作过程中,它对唐代茶诗的取材和造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卢仝... 道教文化对唐代茶诗的影响是李白发其端,皎然为中继,到卢仝达到了顶峰,其间是道教文化所强调的服食作用被逐渐放大的过程。道教的丹道通过对茶道的影响也渗透到唐代茶诗的创作过程中,它对唐代茶诗的取材和造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卢仝之后,道教文化对茶诗创作的影响逐渐减弱,这是道教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服食 茶道 茶诗
原文传递
从文化理论看茶文化研究属性——兼论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6-390,共5页
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是茶学界与茶文化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一致,其原因是茶学概念的扩大和茶文化概念的提出。然后从文... 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是茶学界与茶文化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一致,其原因是茶学概念的扩大和茶文化概念的提出。然后从文化结构理论出发,在探讨茶文化结构的基础上,论证了茶文化研究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属性;最后提出应该在根据学科性质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展开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文化 学科 文化理论
下载PDF
中国高校茶文化专业建设状况浅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9-103,共5页
在系统整理中国现有高等院校茶文化专业基本状况的前提下,通过各要素比较勾画出它们的基本特征,进而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指明存在的问题,供高校设置和发展茶文化专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相关领域研讨的深入展开。
关键词 茶文化 专业建设 茶学 茶艺
原文传递
唐代饮茶生活的文化身份——隐逸 被引量:7
4
作者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文化身份是指带有民族印迹的文化本质特征,永远处在塑造过程中。茶叶被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从茶文化史上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发展时期。"唐代"既是主体的中华民族的界定,也是对客... 文化身份是指带有民族印迹的文化本质特征,永远处在塑造过程中。茶叶被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从茶文化史上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发展时期。"唐代"既是主体的中华民族的界定,也是对客观推移中的时间的限定。本文以中国传统茶学的缔造者陆羽为时间区划标志,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论证了唐代饮茶生活隐逸的文化身份,不仅对唐代茶文化做了定性分析,而且为研究陆羽与茶的内在关系打下了基础。通过文化身份理论的应用,把茶文化研究纳入文化研究的语境,以加强茶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饮茶生活 隐逸 文化身份 陆羽
下载PDF
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茶文化专业建设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2,共4页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是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的产物。因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无论是宏观的理念、模式,还是微观的专业分类、课程设置都来自西方,甚至具体的授课方法也同样崇尚西方。尽管汉代就已经有了“文化”一词,刘向在《说苑·指...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是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的产物。因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无论是宏观的理念、模式,还是微观的专业分类、课程设置都来自西方,甚至具体的授课方法也同样崇尚西方。尽管汉代就已经有了“文化”一词,刘向在《说苑·指武篇》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茶文化 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 国际交流 专业分类 课程设置 授课方法
下载PDF
以宣化辽墓壁画为中心的分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4-39,共6页
分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烹点茶的方法 ,随着末茶的消亡分茶也就成了一个谜。本文拟从研究宣化辽墓中的张世卿墓后室西壁和张世古墓后室西南壁上的两幅壁画出发 ,印证以文献史料 ,比照以出土文物 ,探讨分茶的烹点方法 ,在将分茶这一古代... 分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烹点茶的方法 ,随着末茶的消亡分茶也就成了一个谜。本文拟从研究宣化辽墓中的张世卿墓后室西壁和张世古墓后室西南壁上的两幅壁画出发 ,印证以文献史料 ,比照以出土文物 ,探讨分茶的烹点方法 ,在将分茶这一古代生活技术的研究引向深入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化辽墓 壁画 分茶研究 张世卿 张世古 烹点方法 茶器 末茶 程式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神农对于茶业的意义——兼论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中国茶叶》 2010年第6期39-41,共3页
各个传统行业都有自己崇拜的鼻祖,自古以来神农就作为茶叶的发现者被茶界顶礼膜拜。到了现在,这个崇拜不仅没有出现衰落的迹象,反而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而被进一步强化。但是毕竟是到了现代社会,神农崇拜也出现了“漏洞”,那就是“非... 各个传统行业都有自己崇拜的鼻祖,自古以来神农就作为茶叶的发现者被茶界顶礼膜拜。到了现在,这个崇拜不仅没有出现衰落的迹象,反而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而被进一步强化。但是毕竟是到了现代社会,神农崇拜也出现了“漏洞”,那就是“非科学”。科学是唯一的真理,科学也成了时尚。为了说服自己同时也是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开始了寻求学术支持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学术规范 神农 茶业 非科学 发现者
下载PDF
茶筅的起源 被引量:4
8
作者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193-194,共2页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上中日茶道的特殊关系,即使对中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南北朝时期 立命馆大学 起源 贾思勰 文学研究 《汉语大词典》 中国饮食 《说文解字》 洗涤工
下载PDF
五代地域间制茶技术的流变 被引量:3
9
作者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前有辉煌的唐代,后有典雅的宋代,动荡、短暂的五代对于茶文化的贡献容易被忽视。唐代成熟起来的茶业成为五代重要的经济来源,茶马贸易逐渐定型,相应的榷茶制度也建立起来,而饮茶习俗是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坚实基础。因此,发展茶业也成为... 前有辉煌的唐代,后有典雅的宋代,动荡、短暂的五代对于茶文化的贡献容易被忽视。唐代成熟起来的茶业成为五代重要的经济来源,茶马贸易逐渐定型,相应的榷茶制度也建立起来,而饮茶习俗是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坚实基础。因此,发展茶业也成为各个政权的课题,产业界做了切实的工作,其中福州、建州对于研膏技术的吸收以及升级产品腊面茶的成功创制最引人瞩目。被福州、建州取而代之的湖州在失去研膏技术优势之后,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因势利导发展草茶,不仅成为茶叶市场的主角,而且最终在文化上把草茶的地位提升到与蜡茶分庭抗礼的高度,甚至今天日本的碾茶技术也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研膏茶 腊面茶 草茶 茶文化
下载PDF
茶文化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出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0,共4页
关键词 茶文化学 学科建设 地被
下载PDF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下) 被引量:2
11
作者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40,共5页
六、茶宴与茶果 在拥有主食、副食观念的中国,不管菜点多么丰富,也只能处于副食的地位。日常饮食的主食是谷类食品,贯穿始终的主食——饭吃完了也就标志着一次饮食结束。而在非日常饮食的宴会里,茶长期以来一直是酒贯穿于整个宴饮过程中... 六、茶宴与茶果 在拥有主食、副食观念的中国,不管菜点多么丰富,也只能处于副食的地位。日常饮食的主食是谷类食品,贯穿始终的主食——饭吃完了也就标志着一次饮食结束。而在非日常饮食的宴会里,茶长期以来一直是酒贯穿于整个宴饮过程中,实际起着主食统协丰富副食的作用。当茶饮料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文 中国茶文化 茶饮料 日常饮食 魏晋风流 起源说 饮茶习俗 植物果实 茶树资源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上) 被引量:2
12
作者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中国茶史上,由于陆羽《茶经》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以后出现了把陆羽作为茶文化起源的标志的倾向,现在也往往忽视对于之前的魏晋南北朝的茶文化的研究。然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立期,中国又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可见其研... 在中国茶史上,由于陆羽《茶经》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代以后出现了把陆羽作为茶文化起源的标志的倾向,现在也往往忽视对于之前的魏晋南北朝的茶文化的研究。然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立期,中国又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可见其研究价值之高。当时的中国所饮用的末茶现在已经失传,本文在具体研究制茶技术、烹点方法、茶礼、茶宴、茶果的基础上,从科学技术史角度论证了饮茶的药用起源,阐明了道教服食对于饮茶习俗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接受饮茶的社会心态;以风流和俭素的思想为轴心,考察了形成茶文化的社会条件和茶文化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茶 道教 药品 风流
原文传递
石毛直道博士的饮食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东方美食(学术版)》 2003年第2期97-107,共11页
石毛直道博士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特色是以饮食为中心,综合研究从狩猎采集民文化到发达国家复杂的文化。从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把握饮食生活,以实地调查为基础进行比较研究则是石毛博士的饮食文化研究特色。
关键词 石毛直道博士 饮食文化 文化人类学研究 日本 研究特色
下载PDF
明代饮食大全——《竹屿山房杂部》简介 被引量:2
14
作者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3期65-67,共3页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八股取士的制度之后,八股文耗尽了读书人的精力.成为治国强邦,或为升官发财,都埋头攻读四书五经,期望科举考试中能高榜得中.文人著述也以对经书意义的阐发为正途,或者写诗作文相互酬答,只是在笔记小说里偶尔记一下社会...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八股取士的制度之后,八股文耗尽了读书人的精力.成为治国强邦,或为升官发财,都埋头攻读四书五经,期望科举考试中能高榜得中.文人著述也以对经书意义的阐发为正途,或者写诗作文相互酬答,只是在笔记小说里偶尔记一下社会风俗,至于记载风俗的专著,尤其是饮食方面的著作则是凤毛麟角.明代中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的儿子宋公望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明代饮食著作,名为《竹屿山房杂部》,现存三十二卷.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著,种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为宋公望编写.宋氏父子的著述虽然有些门类相同,但是具体内容并不重复.就以养生部的茶制和尊生部的茶部来讲,养生与尊生同为“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之意,又都是专门记载饮茶的小类,但前者讲打水、煮茶、一般花茶的制作,适宜饮茶时吃的果品和茶点;后者则介绍合足味茶、孩儿香茶等特殊茶水的煮制方法.在唐代陆羽《茶经》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油炒 头攻 地椒 冬瓜 父子 花椒 面条 原料 松仁
下载PDF
中国茶业非遗项目发展报告(二)
15
作者 《茶博览》 2022年第6期38-41,共4页
涉茶非遗项目在茶业的发展状况基本覆盖茶叶种类现有32项涉茶非遗项目,涉及到除了黄茶的五大基础茶类和再加工茶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茉莉花茶、西湖龙井、婺州举岩、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紫笋茶、安吉白茶、婺源绿... 涉茶非遗项目在茶业的发展状况基本覆盖茶叶种类现有32项涉茶非遗项目,涉及到除了黄茶的五大基础茶类和再加工茶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茉莉花茶、西湖龙井、婺州举岩、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紫笋茶、安吉白茶、婺源绿茶、信阳毛尖茶、恩施玉露、都匀毛尖茶、祁门红茶、滇红茶、铁观音、贡茶、大益茶、千两茶、茯砖茶、南路边茶、下关沱茶、赵李桥砖茶、六堡茶和福鼎白茶等26种制作技艺。这些涉茶非遗项目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因为以制茶技艺为核心,所以囊括了绝大多数传统产茶区,甚至连再加工茶的重要基地北京也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加工茶 六安瓜片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紫笋茶 六堡茶 茶类
原文传递
论茶文化学科建设的途径与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茶叶》 2008年第4期213-216,共4页
本文首先从学科的基本概念出发,将茶文化学科定性为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横向应用学科。反思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历程,科研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他们的努力直接决定学科建设的成败。针对茶文化研究学术性弱的问题,提出研究队伍专业化的对策。一... 本文首先从学科的基本概念出发,将茶文化学科定性为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横向应用学科。反思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历程,科研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他们的努力直接决定学科建设的成败。针对茶文化研究学术性弱的问题,提出研究队伍专业化的对策。一方面是研究者自觉地自我培养,掌握相应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会、学术期刊的监督审查机制,将符合学术规范的优秀成果推荐给实践应用研究者和广大的茶文化爱好者。茶文化事业是一个整体,必须专业分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学科 学术
下载PDF
茶器与茶的精神(一)
17
作者 《茶博览》 2022年第3期66-73,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茶器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在这一时期陶瓷史研究中《荈赋》是不容忽视的史料,研究的注意力却都集中在瓯窑的问题上。在此拟从考察当时的日常餐饮器皿出发,解明茶碗的使用状况,然后研究分茶的标志性茶器茶勺,进而从陶瓷... 魏晋南北朝的茶器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在这一时期陶瓷史研究中《荈赋》是不容忽视的史料,研究的注意力却都集中在瓯窑的问题上。在此拟从考察当时的日常餐饮器皿出发,解明茶碗的使用状况,然后研究分茶的标志性茶器茶勺,进而从陶瓷茶碗、竹木制品或瓢的使用,考察通过茶器而表现出来的茶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器 分茶 茶碗 魏晋南北朝 陶瓷史 餐饮 竹木制品 器皿
原文传递
茶器与茶的精神(二)
18
作者 《茶博览》 2022年第4期62-67,共6页
魏晋南北朝的茶器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在这一时期陶瓷史研究中《荈赋》是不容忽视的史料,研究的注意力却都集中在瓯窑的问题上。在此拟从考察当时的日常餐饮器皿出发,解读茶碗的使用状况,然后研究分茶的标志性茶器茶勺,进而从陶瓷... 魏晋南北朝的茶器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尽管在这一时期陶瓷史研究中《荈赋》是不容忽视的史料,研究的注意力却都集中在瓯窑的问题上。在此拟从考察当时的日常餐饮器皿出发,解读茶碗的使用状况,然后研究分茶的标志性茶器茶勺,进而从陶瓷茶碗、竹木制品或瓢的使用,考察通过茶器而表现出来的茶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器 分茶 茶碗 魏晋南北朝 陶瓷史 餐饮 竹木制品 器皿
原文传递
茶产业史研究的基本设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经济学视角的产业史研究更能切中产业发展要害。由于茶叶的消费需要很多产业的支持,于是出现了茶衍生产业的概念,与制茶业一起构成广义的茶产业。茶产业的基本要素有商品、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社会功能等。嗜好品的特质使得茶具备了... 经济学视角的产业史研究更能切中产业发展要害。由于茶叶的消费需要很多产业的支持,于是出现了茶衍生产业的概念,与制茶业一起构成广义的茶产业。茶产业的基本要素有商品、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社会功能等。嗜好品的特质使得茶具备了丰富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功能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茶产业的结构。茶产业孕育于制药业这一先行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技术与知识体系,同时也经历了剧烈的技术变革和文化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产业从发祥地中国巴蜀地区扩展到了全世界,空间变化非常大。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中国茶产业借助资源和技术的先发优势曾长期独占市场,但是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由于这个优势的失去而陷入发展的低谷。茶产业的发展为国际比较研究创造了条件,对于中国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开展茶产业的国际比较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史 茶衍生产业 空间 时间
下载PDF
中国茶业非遗项目发展报告(一)
20
作者 《茶博览》 2022年第5期15-17,共3页
文化遗产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1月3日,在第三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 文化遗产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1月3日,在第三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在中国实施公约,马上在中国开始了申报工作,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共审核通过了四批,每次都有涉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茶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本报告在全面整理以涉茶非遗项目为核心的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总结茶业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业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发展的建议 非遗项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