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合金钢连铸表面横裂纹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杜辰伟 +3 位作者 陈培莉 刘华松 邱东升 张家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表面和角部横裂纹是高强度微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中最为突出的质量问题,也是国内钢铁企业多年来仍未彻底突破的技术难点。在回顾前人对微合金钢连铸表面横裂纹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概述了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重点分析... 表面和角部横裂纹是高强度微合金钢连铸及热轧工艺中最为突出的质量问题,也是国内钢铁企业多年来仍未彻底突破的技术难点。在回顾前人对微合金钢连铸表面横裂纹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概述了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重点分析了基体粗大奥氏体晶粒对连铸表面裂纹倾向的影响,揭示了表层组织控制技术的机理及相关参数的制定准则,提出了解决表面横裂纹问题的可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表面横裂纹 粗大奥氏体晶粒 表层组织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双通道感应加热中间包的三维磁流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希青 肖红 +3 位作者 王璞 何浩 张家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8,共11页
结合感应加热的中间包冶金是当前提升特殊钢连铸洁净度和质量稳定性的前沿技术。针对大方坯连铸用T型六流中间包,利用流动-传热耦合模型研究了控流装置对具有双感应加热通道中间包冶金行为的影响,首先获得了不开启感应加热工况下中间包... 结合感应加热的中间包冶金是当前提升特殊钢连铸洁净度和质量稳定性的前沿技术。针对大方坯连铸用T型六流中间包,利用流动-传热耦合模型研究了控流装置对具有双感应加热通道中间包冶金行为的影响,首先获得了不开启感应加热工况下中间包的优化控流结构;进而通过对该结构进行电磁-流动-传热耦合模拟,研究了感应加热的控流和热补偿作用。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加热通道高度并配合双挡坝结构可进一步改善流体流动状况、提高各流一致性。其中,在不开启感应加热时,优化后中间包较原型死区比例由31.4%降低为17.6%,活塞区比例由19.1%提高为39.1%,平均停留时间标准差由99.6减小到40.3 s。开启感应加热后,中间包内流场有显著变化,通道出口钢液具有明显的上升流,这将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去除。开启感应加热30 min后较未开启感应加热时中间包各出口平均温度由1798.1升高为1827.3 K,这表明感应加热可有效补偿钢水浇注过程中的热损失。这一功能有利于实现低过热度恒温浇铸,从而也有助于提高中间包控制铸坯洁净度和铸态组织一致性的综合冶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感应加热 磁流热耦合模型 结构优化 连铸
原文传递
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碧英 林晓南 +4 位作者 张小镇 张彩霞 何岩燕 戚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39例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多b值DWI及DCE-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测量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39例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多b值DWI及DCE-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测量卵巢肿瘤实性区域及囊性区域的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良恶性肿瘤的最佳诊断阈值及相对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ACC)。结果:卵巢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实性部分各组间ADC值及囊性部分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定量参数转移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值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在卵巢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实性部分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b值=1200 s/mm 2时具有最佳诊断效能,肿瘤实性部分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149.9 mm 2/s,AUC为0.874,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88.2%、86.4%;肿瘤囊性部分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640.2 mm 2/s,AUC为0.893,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3.7%、88.2%;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在3个定量参数中具有最高诊断效能,其最佳诊断阈值为0.0925min-1,AUC为0.84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7.3%、82.4%。联合DCE-MRI、多b值DWI可明显提高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7%、100%、94.1%、100%、97.4%。结论:b值=1200 s/mm 2时的ADC值及Ktrans值对良、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联合DCE-MRI及多b值DWI可明显提高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源性肿瘤 卵巢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DCE-MRI 磁共振成像 ADC值
下载PDF
连铸坯点状偏析缺陷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铁占 +3 位作者 张伟 苗红生 严清忠 张家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2,30,共13页
随着高端用户对钢材均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和研究学者对连铸坯凝固组织与点状偏析的关注越来越多。点状偏析是管线钢、齿轮钢、弹簧钢、轴承钢等连铸坯中常见的溶质不均匀性缺陷,其尺寸在半宏观范畴,铸坯横断面上呈斑点状,纵断... 随着高端用户对钢材均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和研究学者对连铸坯凝固组织与点状偏析的关注越来越多。点状偏析是管线钢、齿轮钢、弹簧钢、轴承钢等连铸坯中常见的溶质不均匀性缺陷,其尺寸在半宏观范畴,铸坯横断面上呈斑点状,纵断面上多呈V型,难以在后续的工艺中扩散去除,对产品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关于连铸坯点状偏析的形成机理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当前条件下彻底消除点状偏析仍具有非常大的技术难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和已报道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连铸坯点状偏析的概念、特征、危害、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调控措施等,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偏析 凝固组织 形成机制 调控措施 连铸坯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苹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云露 吴杰芳 +3 位作者 李凤迪 葛成恺 孙丰刚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针对苹果叶片图像中小尺度病斑和复杂背景带来的病斑目标难以精确定位和识别的问题,以苹果的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灰斑病、雪松锈病和花叶病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方法。先通过数据增广操作对训练... 针对苹果叶片图像中小尺度病斑和复杂背景带来的病斑目标难以精确定位和识别的问题,以苹果的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灰斑病、雪松锈病和花叶病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方法。先通过数据增广操作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扩充以增强模型鲁棒性,再通过对增广训练集图像进行训练来得到一个可靠的病害识别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使用拆分注意力网络(ResNest)作为骨干特征提取网络,使模型更加关注对提升病斑检测性能有用的信息,以增强模型对特征的提取能力;通过添加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以增强特征信息的鲁棒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级联机制对建议框生成机制进行优化,使检测框定位更加准确。改进后的Faster R-CNN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6.2%,与改进前相比,其平均精度提升了8.7%,对单张病害图像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3%,单张图像平均检测时间0.092 s,能有效识别苹果叶片病斑。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aster R-CNN模型能准确快速地实现对苹果叶片小目标病斑和复杂背景下病斑的识别,提升模型识别的精准度。该识别方法可在实际场景下使用,无须特意采摘叶片实现对苹果叶片病害的无损测量识别,可为苹果病害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病害识别 深度学习 Faster R-CNN ResNest 多尺度特征融合 级联机制
下载PDF
连铸流动与凝固耦合模拟中糊状区系数的表征及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少翔 张晓萌 +3 位作者 李亮 唐海燕 张家泉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分析提出了连铸流动与凝固耦合数值模拟中,钢液在两相区流动时的糊状区系数(Amush)与渗透率的关系;通过建立大方坯连铸结晶器三维耦合数值模型,揭示了不同糊状区系数对钢液流动、传热与凝固进程的影响,以及早期相关研究结果差异的源头.... 分析提出了连铸流动与凝固耦合数值模拟中,钢液在两相区流动时的糊状区系数(Amush)与渗透率的关系;通过建立大方坯连铸结晶器三维耦合数值模型,揭示了不同糊状区系数对钢液流动、传热与凝固进程的影响,以及早期相关研究结果差异的源头.结果表明:糊状区系数越大,钢液在糊状区内的流动阻力越强,凝固时钢液流动速度降低越快.采用较大的糊状区系数时,糊状区呈较窄的"带状"分布在固液相之间;当糊状区系数较小时,糊状区范围变大,钢液在结晶器内温降过快,自由液面处出现过冷现象,凝固坯壳局部发生重熔.结合实验数据验证与模型分析,认为糊状区系数取值1×10~8~5×10~8kg·m^(-3)·s^(-1)可以较可靠地揭示连铸结晶器内的实际凝固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数值模拟 流动 凝固 糊状区系数
原文传递
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秋 +2 位作者 杨闯 朱伟军 孔庆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评价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胃苏颗粒... 目的评价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胃苏颗粒。2组均治疗90 d。采用ELISA法检测IL-6、hs-CRP、TNF-α水平,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根除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为73.5%(36/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5,P=0.01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112、7.753、9.310,P值均<0.01),胃脘胀痛、情志不舒、嗳气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892、12.451、10.596,P值均<0.01)。观察组H.pylori根除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24.5%(12/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1,P<0.001)。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H.pylori根除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苏颗粒 四联疗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原文传递
基于YOLOv3-CIoU的松材线虫病树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凤迪 申卫星 +4 位作者 吴杰芳 孙丰刚 徐力 刘振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及时发现并处置松材线虫病树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人工踏查、遥感影像等手段难以有效满足复杂林区疫情监测的需求。为快速、准确发现松材线虫病树,提高处置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及时发现并处置松材线虫病树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人工踏查、遥感影像等手段难以有效满足复杂林区疫情监测的需求。为快速、准确发现松材线虫病树,提高处置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松材线虫树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小型无人机机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在不同空间位置采集松材线虫病树图像并构建Pascal VOC数据集;随后针对YOLOv3算法存在训练过程IoU置空、平均损失下降缓慢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YOLOv3-CIoU方法,使算法训练快,在小数据量时即实现高精度检测;最后通过高性能计算平台对改进的YOLOv3-CIoU模型进行训练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3-CIoU模型在测试集上准确率达98.88%,较YOLOv3算法提升5%以上;在移动终端上平均单张图像检测速度为0.32 s,较改进前提升13%。与Faster R-CNN、SSD等方法相比,改进算法在模型检测准确率、缩短模型训练时间、目标边缘框定精度等方面也有较大提升。因此,改进后的YOLOv3-CIoU模型在多个评估指标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可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病树检测效率,对降低松材线虫病树监测投入,保障林区防疫监测精准高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树 YOLOv3-CIOU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GAN的负荷数据修复及其在EV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厚翔 沈晓东 +3 位作者 吕林 刘俊勇 刘代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43-151,共9页
随着电动汽车(EV)充电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EV充电数据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某些非人为因素会导致数据集中存在数据缺失和数据异常的问题,阻碍了EV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因此,文中在生成对抗网络(GAN)中采用用于插补的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随着电动汽车(EV)充电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EV充电数据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某些非人为因素会导致数据集中存在数据缺失和数据异常的问题,阻碍了EV负荷预测精度的提高。因此,文中在生成对抗网络(GAN)中采用用于插补的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I)细胞来处理不完整负荷数据集中前后观测值间的不规则时滞关系,提出了基于GRUI-GAN的数据插补模型来实现EV负荷数据修复。然后,以带有Mogrifier门控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EV负荷预测。最后,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可以生成精度较高的新数据对缺失值进行插补,并且经所提方法修复之后的数据有效提高了EV负荷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短期负荷预测 数据插补 生成对抗网络(GAN)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网络)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成像对肛瘘分类及分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戚婉 李德丽 +5 位作者 石荣 杜灏蓝 黄成华 林晓南 浩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对肛瘘分类及分级的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500例,全部进行肛管区域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率磁共振和质子密度成像检查,观察肛瘘的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并评价与肛管肌肉、肛周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对肛瘘分类及分级的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500例,全部进行肛管区域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率磁共振和质子密度成像检查,观察肛瘘的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并评价与肛管肌肉、肛周间隙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肛瘘进行分类及分级,并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500例肛瘘中,MRI诊断出肛瘘患者为492例,与术后证实对比,MRI诊断准确率为98.40%(492/500)。MRI检查中有8例(1.60%)肛瘘未发现,故无法分类,其余492例中,可分为四类六级,括约肌间型83例(16.60.%),经括约肌型159例(31.80%),括约肌上型189例(37.80%),括约肌外型61例(12.20%)。与术后证实对比,本研究MRI对肛瘘的分类准确率为96.00%(480/500)。500例病例中,手术发现并证实肛瘘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数目分别为552个、568个、676支及280个,MRI诊断出肛瘘内口、外口、瘘道及肛周脓肿的数目分别为520个、568个、640支及280个,MRI对肛瘘外口数目、位置、瘘管的走行及肛周脓肿范围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MRI对肛瘘内口及瘘道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4.20%、94.67%。结论肛区小视野薄层高分辨磁共振联合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可以较细致全面的观察肛瘘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及分级,术前肛区磁共振检查有助于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分类 分级
下载PDF
高强耐蚀管钢点状偏析及带状缺陷的特征与演变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博 张忠铧 +4 位作者 刘华松 罗明 唐海燕 张家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2-772,共11页
基于钢坯源头对高强耐蚀管钢热轧材与调质材中发现的带状偏析缺陷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OM、SEM、EDS、EPMA等手段,揭示了高强石油套管钢圆坯中存在的各种点状偏析特征及其与热轧管带状组织缺陷的联系,并分析了热轧管和调质管带状缺陷的... 基于钢坯源头对高强耐蚀管钢热轧材与调质材中发现的带状偏析缺陷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OM、SEM、EDS、EPMA等手段,揭示了高强石油套管钢圆坯中存在的各种点状偏析特征及其与热轧管带状组织缺陷的联系,并分析了热轧管和调质管带状缺陷的成因及差异。结果指出,铸坯中存在斑块型和疏松型2类点状偏析,其中均存在较为严重的C、Cr、Mo、Mn等合金元素正偏析,前者偏析区域内还往往存在细小的枝晶亚结构。统计计算表明,铸坯中不同偏析类型在轧材中造成的带状缺陷宽度也明显不同,点状偏析是管材中难以消除的大尺度带状缺陷的源头。热轧管和调质管中带状缺陷组织中均存在明显的合金元素偏析,但前者为珠光体加贝氏体(P+B)组织带状,后者为颗粒型碳化物带状,两者对管材硬度均匀性有不同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耐蚀管钢 凝固组织 点状偏析 带状缺陷 硬度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左艇 李桓 +3 位作者 李松伟 井澎博 林婷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42-29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136例,对其中医...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136例,对其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要素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证素分布:共提取证素18个,其中病因/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8个。证素组合情况:1单一证素构成的有血瘀及湿浊两种。2两证素组合情况: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气虚血虚和气虚血瘀。3三证素组合情况: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中,痰+热和痰+瘀出现的频率较高;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中,气虚与肺+肾出现的频率较高。4四证素组合情况:肺肾气阴两虚所所占比例较高。5其他组合情况:尚有风痰入里证。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疾病以痰、热、瘀血、湿(浊)等为实证最常见的病理因素,虚证多以气虚、阴虚等为主,病位在肺为常见,最常累及脾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证素 临床调查
原文传递
乒乓球运动对提高灵敏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龚大利 王美春 +1 位作者 刘漱玉 《山东体育科技》 2001年第2期26-27,共2页
对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1 80名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前后进行了实验测试 。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 灵敏素质 测试指标
下载PDF
稀土Ce改善钢铸态组织与均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根 陆民刚 +3 位作者 唐海燕 智建国 张家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90,共12页
概述了钢液中Ce及其化合物的热力学行为,预测了Ce加入钢液后的稳定化合物类型及其变化规律。阐述了Ce化合物粒子及固溶Ce对钢铸态组织的细化机理,并揭示了其细化凝固组织的规律。分析了Ce变质处理对钢铸态成分均匀性的改善效果,及其降... 概述了钢液中Ce及其化合物的热力学行为,预测了Ce加入钢液后的稳定化合物类型及其变化规律。阐述了Ce化合物粒子及固溶Ce对钢铸态组织的细化机理,并揭示了其细化凝固组织的规律。分析了Ce变质处理对钢铸态成分均匀性的改善效果,及其降低钢中元素偏析的机理。最后指出了稀土Ce改善钢铸态组织和均质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铸态组织 晶粒细化 成分均质化
原文传递
合金元素对钢亚包晶转变与连铸纵裂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阳 王京 +3 位作者 孙海波 曾智 张家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9,共7页
亚包晶钢连铸过程中常出现表面纵裂质量问题,与其在结晶器内较大高温相变收缩引起的初生坯壳不均匀生长密切相关,其纵裂纹敏感性可由包晶特征点计算出的包晶转变率判定。利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研究钢种常见合金元素对Fe-C二元平衡... 亚包晶钢连铸过程中常出现表面纵裂质量问题,与其在结晶器内较大高温相变收缩引起的初生坯壳不均匀生长密切相关,其纵裂纹敏感性可由包晶特征点计算出的包晶转变率判定。利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研究钢种常见合金元素对Fe-C二元平衡相图中包晶特征点的影响,回归得到包晶特征点的预测公式。基于预测公式,可准确判断一定成分钢种的亚包晶范围,从而指导实际连铸生产中保护渣的选择。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成分微调可有效降低包晶转变率,降低亚包晶钢高温相变收缩程度,甚至改变凝固模式变为过包晶模式,从而大大降低连铸坯纵裂纹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包晶钢 包晶转变率 包晶特征点 纵裂纹敏感性
原文传递
S模式与军用敌我识别 被引量:13
16
作者 《电讯技术》 200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简述了S模式的原理以及与西方MKXⅡ敌我识别器模式1、2、3/A、4、C的区别和优越性,同时论述了MKXⅡ敌我识别器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了S模式在敌我识别器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敌我识别 S模式 数据格式
下载PDF
非对称中间包稳态浇铸与换包操作的冶金效果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晓萌 李少翔 +3 位作者 唐海燕 铁占 张家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合理评价并优化工业用三流非对称中间包的冶金效果,在对该中间包4种控流方案下稳态浇铸过程流场、温度场数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TD曲线定量分析了中间包不同控流方式下的钢水混合特性,并应用VOF模型追踪了换包操作时的钢液面行为。结... 为合理评价并优化工业用三流非对称中间包的冶金效果,在对该中间包4种控流方案下稳态浇铸过程流场、温度场数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TD曲线定量分析了中间包不同控流方式下的钢水混合特性,并应用VOF模型追踪了换包操作时的钢液面行为。结合实际工况特点,从稳态和非稳态两方面研究了增设控流装置前后中间包的冶金性能,实现了对其实际浇铸条件下冶金效果的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无控流装置的原型中间包结构不尽合理,存在明显的短路流,死区比例较大,钢水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各流一致性差,易导致铸坯质量差异。导流隔墙组合湍流抑制器的控流方案可大大改善稳态浇铸时中间包流场及温度分布状况,包内死区比例较原型降低13.28%,3个出口温差仅为0.5K,各流一致性显著提高。然而,此方案在换包操作时可能出现钢液面速度较大及液面波动现象,易导致钢液暴露、二次氧化乃至发生卷渣,应注意换包时间及其液面高度和入口流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控流装置 换包操作 液面波动
原文传递
S模式地面二次监视雷达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曾一江 王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0-845,共6页
介绍了S模式地面二次监视雷达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情况与工程经验提出了实现S模式二次监视雷达的关键技术,并逐一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我国空管监视技术从A/C模式过渡到S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二次监视雷达 S模式 数据链 GDLP ADLP 单脉冲技术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Fe-Mn-C系TWIP钢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玉昌 +1 位作者 李杨 张家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8,共9页
采用热力学计算、静态拉伸、XRD、OM与SEM等方法分析了Fe-Mn-C系TWIP钢中合金元素对基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WIP钢中Mn含量增加时,基体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减小,总伸长率增大;C含量增加时,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采用热力学计算、静态拉伸、XRD、OM与SEM等方法分析了Fe-Mn-C系TWIP钢中合金元素对基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WIP钢中Mn含量增加时,基体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减小,总伸长率增大;C含量增加时,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0.6%(质量分数,下同)时存在最大值;当Mn含量为20%时,TWIP钢总伸长率随C含量增加而增大,而Mn含量为22%时则相反。TWIP钢的强塑积随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在C含量为0.4%试样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对于Mn含量为20%的TWIP钢,其强塑积随C含量增加而增大;而对于Mn含量为22%的TWIP钢,其强塑积随C含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合金元素 力学行为 层错能
下载PDF
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输-配-天然气系统分布式优化调度 被引量:15
20
作者 沈晓东 +3 位作者 吴刚 刘俊勇 赵厚翔 王户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1-30,共10页
随着电力网络与天然气网络耦合程度的加深以及传统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的转变,传统输配电气分离下的优化调度无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灵活控制能力,不能获得整体最优解。因此,考虑电气耦合下的输配气协同优化,提出一种输-配-天然气系统优... 随着电力网络与天然气网络耦合程度的加深以及传统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的转变,传统输配电气分离下的优化调度无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灵活控制能力,不能获得整体最优解。因此,考虑电气耦合下的输配气协同优化,提出一种输-配-天然气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此外,考虑到未来输电系统运营中心、配电系统运营中心与天然气系统运营中心之间的独立性,为了保护各运营中心的信息隐私,提出了一个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求解框架求解所提模型。为了确保分布式求解算法的收敛性,利用二阶锥松弛方法将气网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算例结果表明,考虑电气耦合的输配气协同优化能够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中的多能耦合资源和储能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系统总体运行经济性。此外,所提分布式求解算法的精确性和收敛性也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天然气系统 协同优化 分布式求解算法 交替方向乘子法 二阶锥松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