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颜色塑料膜对香料烟调制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光西 杨世波 +3 位作者 屈生彬 杨光辉 宋玉川 《烟草科技》 EI CAS 2003年第12期31-33,42,共4页
选用5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膜作棚膜进行香料烟调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棚膜对香料烟调制过程及效果有较大的影响:①棚膜的颜色对棚内温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对烟叶重量变化有一定影响;②调制后烟叶的颜色、光泽和A、B等级比例均以浅色膜优... 选用5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膜作棚膜进行香料烟调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棚膜对香料烟调制过程及效果有较大的影响:①棚膜的颜色对棚内温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对烟叶重量变化有一定影响;②调制后烟叶的颜色、光泽和A、B等级比例均以浅色膜优于深色膜;③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及淀粉含量在中、上部烟叶的调制中规律不明显,可见不能通过使用有色膜来改变烟叶的化学成分。调制时可根据场地条件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膜 香料烟 调制 棚膜 有色膜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香料烟叶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屈生彬 +5 位作者 杨世波 李光西 殷端 张晨东 刘敬业 杨志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5-408,共4页
随着烟叶的成熟,烟株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烟叶向品质方向发展,因而成熟度是决定烟叶品质的关键。为此,研究用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成熟期分别测定与烟叶生理活性、品质及抗逆能力相关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探索其动态与规律。结... 随着烟叶的成熟,烟株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使烟叶向品质方向发展,因而成熟度是决定烟叶品质的关键。为此,研究用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成熟期分别测定与烟叶生理活性、品质及抗逆能力相关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探索其动态与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成熟与衰老进程不断加深,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酶活性和叶绿体色素、脯氨酸含量及比叶重都成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却上升,根据各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及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规律,可正确把握烟叶的采收成熟度标准和各部位叶片的采收特点,即下部叶宜早采,中、上部叶宜适熟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成熟度 酶活性 生理生化
下载PDF
云南香料烟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光西 杜绍明 +5 位作者 杨本立 李正 宋玉川 屈生彬 殷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8-872,共5页
通过6 a系统调查,在云南省香料烟主产区烟田内共发现7目31科88种昆虫和野蛞蝓、灰巴蜗牛2种软体动物危害云南冬春香料烟。其中重要害虫是烟蚜(Myzus persicaeSu lzer)、棉铃虫(Heliothis arm igeraHübner)、烟草夜蛾(Heliothis ass... 通过6 a系统调查,在云南省香料烟主产区烟田内共发现7目31科88种昆虫和野蛞蝓、灰巴蜗牛2种软体动物危害云南冬春香料烟。其中重要害虫是烟蚜(Myzus persicaeSu lzer)、棉铃虫(Heliothis arm igeraHübner)、烟草夜蛾(Heliothis assultaGuenèe)、烟草盲蝽[Cyrtopeltis tenuis(Reuter)]、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fisL innae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东方蛄蝼(G.orientalisBurm e ister)、小长蝽[Nysius ericae(Sch illing)]等7种。烟蚜、野蛞蝓、小地老虎均为香料烟和烤烟上的重要害虫,在发生危害时期上较一致。棉铃虫、烟草夜蛾在香料烟上危害损失较大,而在烤烟上危害较轻。东方蝼蛄和小长蝽是香料烟上的主要害虫,在烤烟上发生较少,烟草盲蝽和金龟子在香料烟上发生较少,却又是烤烟的主要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烟草害虫 发生规律
下载PDF
香料烟黑胫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旭兵 李光西 +4 位作者 宋玉川 屈生彬 付嵘 杨艳丽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66-69,共4页
对保山香料烟田间病害调查发现,黑胫病在苗期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株根、茎部近地面处发生黑色斑,易引起猝倒。通过分离、纯化及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物进行鉴定,并通过抑菌圈试验对7种常用杀菌剂的抑菌药效进行选择。结果表明:香料烟黑胫... 对保山香料烟田间病害调查发现,黑胫病在苗期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株根、茎部近地面处发生黑色斑,易引起猝倒。通过分离、纯化及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物进行鉴定,并通过抑菌圈试验对7种常用杀菌剂的抑菌药效进行选择。结果表明:香料烟黑胫病的病原为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80%大生、25%甲霜灵、45%薯瘟消和60%防除剂对病原物无明显抑制作用,53%雷多米尔、银法利和25%烯酰吗啉对病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且25%烯酰吗啉与银法利的室内毒力强于53%雷多米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病原鉴定 黑胫病 药剂筛选
下载PDF
保山香料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屈生彬 +2 位作者 李廷睦 金克俊 孙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4年第5期103-108,共6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香料烟发展概况和保山香料烟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国际国内香料烟生产及市场形势分析,着重从资源、市场、质量、技术、政策5个优势因素和人民币汇率、劳动力、基础设施、烟叶加工4个制约因素分析了保山香料烟产业发展的现... 简要回顾了我国香料烟发展概况和保山香料烟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国际国内香料烟生产及市场形势分析,着重从资源、市场、质量、技术、政策5个优势因素和人民币汇率、劳动力、基础设施、烟叶加工4个制约因素分析了保山香料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而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经济增长;加快新烟区开发,推动烟叶生产快速发展;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加强基层建设,提升产业管理水平4大方面提出保山香料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 香料烟 产业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云南冬春香料烟曲叶病的侵染循环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光西 张仲凯 +2 位作者 杜绍明 董家红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60,65,共4页
为有效防治由粉虱传双生病毒引起的香料烟曲叶病(White fly 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WTGs),对云南香料烟曲叶病中间寄主、传毒介体、香料烟曲叶病发病株三者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云南香料烟曲叶病的侵染循环途径进行了... 为有效防治由粉虱传双生病毒引起的香料烟曲叶病(White fly 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WTGs),对云南香料烟曲叶病中间寄主、传毒介体、香料烟曲叶病发病株三者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云南香料烟曲叶病的侵染循环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TGs于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通过烟粉虱活动从中间寄主传播到香料烟烟苗上,引起苗期发病;移栽时无症状的带毒烟苗移栽进入大田,在大田期表现出症状。2月下旬烟粉虱又在香料烟和中间寄主之间活动,并传播WTGs,直到5月份香料烟采收结束。此后WTGs残存于病烟株残体和中间寄主上,至第2年同期引发下一个侵染循环。烟粉虱和中间寄主是侵染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料烟 曲叶病 粉虱传双生病毒 寄主 侵染循环
下载PDF
Effects of Two Curing Methods on Quality of Yellow Sun-cured Tobacco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毅 +6 位作者 杨光辉 谢丽华 柴家荣 李光西 屈生彬 张晨东 钱颖颖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097-210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search effects of bamboo split curing method and steely barn curing method on quality of yellow sun-cured tobacco,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optimization of curing technology of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search effects of bamboo split curing method and steely barn curing method on quality of yellow sun-cured tobacco,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optimization of curing technology of yellow sun-cured tobacco. [method] The tobacco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ed with two methods and the related indices of treated tobaccos were then measured to evaluate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s on quality of yellow sun-cured tobacco. [Result] Tobaccos treated with two methods were all dominated by reddish yellow and yellow; exterior quality differed little. In detail,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in an average level in three locations were all higher with method A than those with method B, but nicotine and total N were lower; comprehensiv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group with method B proved more appropriate with higher K. In addition, sensory qualities of leaves in moderate and bottom locations were better with method B compared with method A; sensory quality of top leaves was better; comprehensive sensory quality of leaves treated with method B proved better. On the other hand, cost for method A was 2.82 times of method B; the area of sun-curing field was 3.27 times and manage- ment work was 1.77 times, which indicated that method B is low-cost and time-saving, which would be a guarantee of tobacco quality.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use of tobacco resources and optimization of sun-cur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sun-cured tobacco Curing method Chemical component Sensory qua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