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纳米颗粒的导入对顶发射OLED光取出影响的FDTD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赛虎 于航 +3 位作者 赵云平 胡苏豪 魏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8-204,共7页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存在金属阴极和有机层界面,故部分光子会转化为表面等离子激元沿金属表面传播耗散掉。同时,金属阴极自身也会吸收部分光能量。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器件出光率降低。分析了在结构为Ag(100 nm)/MoO_(3)(5 nm)/NP... 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存在金属阴极和有机层界面,故部分光子会转化为表面等离子激元沿金属表面传播耗散掉。同时,金属阴极自身也会吸收部分光能量。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器件出光率降低。分析了在结构为Ag(100 nm)/MoO_(3)(5 nm)/NPB(35 nm)/EML(20 nm)/Alq_(3)(40 nm)/Al(20 nm)/MoO_(3)(50 nm)的器件内部引入银纳米颗粒(Ag NPs)或者金纳米颗粒(Au NPs)后器件出光效率的变化。同时,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位置以观察其对出光效率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时域法对无金属纳米颗粒的器件和金属纳米颗粒位于器件不同位置时的出光效率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Ag NPs或者Au NPs都可以提高器件出光效率且Ag NPs优于Au NPs。在468 nm波长下,Ag NPs位于Al阴极表面、电子传输层(ETL)中间和Ag表面时器件的透光率分别是51.1%,50.5%和45.5%,而未掺杂Ag NPs的参考器件的透光率仅为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金属纳米颗粒 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限差分时域法 表面等离子激元
原文传递
基于BaWO_4晶体332cm^(-1)频移的拉曼激光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文佳 王青圃 +6 位作者 刘兆军 张行愚 王公堂 白芬 万学斌 张怀金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5,共5页
通过1064 nm激光抽运Ba WO4晶体的拉曼技术,获得了1103 nm的拉曼光输出。尺寸5 mm×5 mm×46 mm的Ba WO4晶体按X(ZZ)X配置,实现了332 cm-1频移的受激拉曼散射。在激光二极管抽运功率为7.55 W,声光Q开关工作频率为17 kHz的条件下... 通过1064 nm激光抽运Ba WO4晶体的拉曼技术,获得了1103 nm的拉曼光输出。尺寸5 mm×5 mm×46 mm的Ba WO4晶体按X(ZZ)X配置,实现了332 cm-1频移的受激拉曼散射。在激光二极管抽运功率为7.55 W,声光Q开关工作频率为17 kHz的条件下,获得平均功率为1.23 W的拉曼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16.3%。此时得到的拉曼光脉冲宽度为27 ns,相应的峰值功率为2.6 kW。光束质量因子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分别为2.0±0.2和1.8±0.2。同时,估算了此时Ba WO4晶体的热透镜焦距,其值为-1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拉曼激光器 受激拉曼散射 BaWO4晶体
原文传递
基于三元非富勒烯体系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朋超 张卫东 +5 位作者 顾嘉陆 陈卉敏 胡腾达 蒲华燕 魏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68-376,共9页
有机材料的“窄吸收”特性制约了有机太阳能电池(OPVs)性能的进一步突破,二元体异质结薄膜难以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宽光谱利用.三元OPVs在二元体系中引入吸收互补的第三组分,能够增强器件光吸收,实现光电转化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来,非富... 有机材料的“窄吸收”特性制约了有机太阳能电池(OPVs)性能的进一步突破,二元体异质结薄膜难以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宽光谱利用.三元OPVs在二元体系中引入吸收互补的第三组分,能够增强器件光吸收,实现光电转化效率的大幅提升.近年来,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飞速进展,多次刷新有机太阳能电池最高效率记录,丰富并扩展了三元受体材料的选择范围.本文以非富勒烯受体材料Y6作为第三组分材料,高效率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PBDB-T-2F:IT-4F作为基础二元器件,研究并分析了以双非富勒烯材料为受体的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通过光电特性分析,发现Y6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强器件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能力,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双分子复合,提高电荷取出率,从而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通过调节Y6在三元体系中的质量百分比,在Y6占比为20 wt%时,器件实现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12.48%,相比于基础二元器件(10.59%)实现了17.85%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三元体系 非富勒烯受体 高效率
下载PDF
基于光子晶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嘉陆 +6 位作者 高晓辉 廖英杰 钟宋义 张卫东 彭艳 孙钰 魏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6-425,共10页
随着近几年来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重量轻、易于成批次生产、制作工艺简单和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优点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存在光电转换效率偏低、半透明器件显色性较差等问题,光子晶体的引入... 随着近几年来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重量轻、易于成批次生产、制作工艺简单和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优点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存在光电转换效率偏低、半透明器件显色性较差等问题,光子晶体的引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光子晶体的结构特性和优化原理入手,系统性地介绍了一维光子晶体和二维光子晶体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优化效果,着重分析了一维光子晶体和二维光子晶体引起有机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的原因;另外,本文也详细阐述了一维光子晶体可用于调节半透明器件显色性的原因.最后,结合现有的有机光电器件研究进展,本文对基于光子晶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伏特性 显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