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记忆
1
作者
乔.桑多尔
李志曙
全
如
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8-59,共2页
为什么要背谱?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李斯特曾经这样做以来,在公开演出中背谱就成为一种习惯。托斯卡尼尼在指挥界也竖了这个榜样。我们大多数人也照此办事;但应该知道演出质量与使用乐谱并无关系。很可能是有些极精采的录音是可看谱的,而...
为什么要背谱?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李斯特曾经这样做以来,在公开演出中背谱就成为一种习惯。托斯卡尼尼在指挥界也竖了这个榜样。我们大多数人也照此办事;但应该知道演出质量与使用乐谱并无关系。很可能是有些极精采的录音是可看谱的,而某些低劣的音乐会演出却是背谱的。主张背谱和反对背谱的都有许多说法。有些说,真正学会一个作品时,你就已能背谱了。另外的人说,不用乐谱,对已经相当紧张的艺术家会增加更多的压力和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会演出
李斯特
室内乐
演奏家
乐谱
艺术家
作品
录音
无关系
质量
原文传递
音乐动作和情绪——音乐从声响的音高、音量、音质和时值的变化中开始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桑多尔
李志曙
全
如
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51,共3页
人耳在一定音高和音量范围内感知声响和噪音。在一定音高以上或以下——大概在25.000周秒以上,20周秒以上的声响,我们是听不见的。人耳也听不清极弱或极强的声响,对于音乐,我们不想去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满足于这样的说法:没有音高,音质...
人耳在一定音高和音量范围内感知声响和噪音。在一定音高以上或以下——大概在25.000周秒以上,20周秒以上的声响,我们是听不见的。人耳也听不清极弱或极强的声响,对于音乐,我们不想去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满足于这样的说法:没有音高,音质,音强上的变化,只有声响,那不算是音乐。上述诸点全部或某些部分有了一定的变化,声响才成为音乐。浓雾信号的声响,恒音笛的嘟嘟声,甚至是管风琴上音量音色不变的任何一个音,都不能给人一种音乐的印象;将声响变成音乐的就是它的变化。音乐的表情由音高,音色和音量的变化程度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音高
音质
音量范围
音色
管风琴
雾信号
音强
噪音
变化程度
原文传递
谈音乐演奏
被引量:
2
3
作者
弗.霍罗维奇
李志曙
全
如
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49,共1页
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新浪漫派!这类标签对于音乐学家是很有用的,但对于作曲和演奏来说,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实际上,这类标签对于年轻演奏家的教育可能是弊更多于利。一切音乐乃是感情的表现,感情是世代不变的。风格和形式变了,但人...
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新浪漫派!这类标签对于音乐学家是很有用的,但对于作曲和演奏来说,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实际上,这类标签对于年轻演奏家的教育可能是弊更多于利。一切音乐乃是感情的表现,感情是世代不变的。风格和形式变了,但人类的基本情绪是不变的。从字面上来说,会使我们相信:应该以有节制的情绪来演奏所谓古典时期音乐,而以自由的情绪来演奏所谓浪漫派音乐。这类说法往往导致一种过份的作法;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演奏
浪漫派音乐
现代派
音乐学家
古典时期
古典派
演奏家
音乐家
标签
世代
原文传递
题名
记忆
1
作者
乔.桑多尔
李志曙
全
如
珑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8-59,共2页
文摘
为什么要背谱?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李斯特曾经这样做以来,在公开演出中背谱就成为一种习惯。托斯卡尼尼在指挥界也竖了这个榜样。我们大多数人也照此办事;但应该知道演出质量与使用乐谱并无关系。很可能是有些极精采的录音是可看谱的,而某些低劣的音乐会演出却是背谱的。主张背谱和反对背谱的都有许多说法。有些说,真正学会一个作品时,你就已能背谱了。另外的人说,不用乐谱,对已经相当紧张的艺术家会增加更多的压力和紧张。
关键词
音乐会演出
李斯特
室内乐
演奏家
乐谱
艺术家
作品
录音
无关系
质量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动作和情绪——音乐从声响的音高、音量、音质和时值的变化中开始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桑多尔
李志曙
全
如
珑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51,共3页
文摘
人耳在一定音高和音量范围内感知声响和噪音。在一定音高以上或以下——大概在25.000周秒以上,20周秒以上的声响,我们是听不见的。人耳也听不清极弱或极强的声响,对于音乐,我们不想去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只满足于这样的说法:没有音高,音质,音强上的变化,只有声响,那不算是音乐。上述诸点全部或某些部分有了一定的变化,声响才成为音乐。浓雾信号的声响,恒音笛的嘟嘟声,甚至是管风琴上音量音色不变的任何一个音,都不能给人一种音乐的印象;将声响变成音乐的就是它的变化。音乐的表情由音高,音色和音量的变化程度所决定。
关键词
音乐
音高
音质
音量范围
音色
管风琴
雾信号
音强
噪音
变化程度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谈音乐演奏
被引量:
2
3
作者
弗.霍罗维奇
李志曙
全
如
珑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49,共1页
文摘
古典派、浪漫派、现代派、新浪漫派!这类标签对于音乐学家是很有用的,但对于作曲和演奏来说,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实际上,这类标签对于年轻演奏家的教育可能是弊更多于利。一切音乐乃是感情的表现,感情是世代不变的。风格和形式变了,但人类的基本情绪是不变的。从字面上来说,会使我们相信:应该以有节制的情绪来演奏所谓古典时期音乐,而以自由的情绪来演奏所谓浪漫派音乐。这类说法往往导致一种过份的作法;就是说。
关键词
音乐演奏
浪漫派音乐
现代派
音乐学家
古典时期
古典派
演奏家
音乐家
标签
世代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记忆
乔.桑多尔
李志曙
全
如
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原文传递
2
音乐动作和情绪——音乐从声响的音高、音量、音质和时值的变化中开始
乔.桑多尔
李志曙
全
如
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原文传递
3
谈音乐演奏
弗.霍罗维奇
李志曙
全
如
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