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对渔获物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3,共8页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最深;除大青鲨和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目标鱼种)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总渔获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14 h内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0小时达到峰值[1.44尾·(千钩·h)-1];浸泡时间在10~16 h内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1小时达到峰值[0.45尾·(千钩·h)-1]。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产和CPUE的标椎化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减少兼捕鱼种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
垂直分布
浸泡时间
渔获物
北太平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大眼金枪鱼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党
莹
超
陈屹林
+3 位作者
戴小杰
李云凯
吴峰
刘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水域(150°W-164°W,30°N-37°N)采集了14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品,并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共鉴别出36种饵料...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水域(150°W-164°W,30°N-37°N)采集了14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品,并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共鉴别出36种饵料种类,隶属于28科,优势饵料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魣蜥鱼(Lestidium prolixum)和眶灯鱼(Diaphus sp.),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分别为25.65%、14.48%、7.56%和6.77%。大眼金枪鱼在叉长为100~110 cm范围内的摄食强度最高,在性腺成熟度Ⅲ期的摄食强度也最高,而Ⅴ期的摄食强度最低,此外,在150~250 m水层中的摄食强度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征和摄食习性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和食物网结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摄食习性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共8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远洋鱼类,是金枪鱼渔业的主捕种类之一。探明长鳍金枪鱼的栖息水层是提高其捕捞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2018年9—12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北太平洋公海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渔业调查数据和海洋环...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远洋鱼类,是金枪鱼渔业的主捕种类之一。探明长鳍金枪鱼的栖息水层是提高其捕捞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2018年9—12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北太平洋公海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渔业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并使用单因素栖息地指数分析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分布结构研究表明,长鳍金枪鱼最适水层为74.2~113.7 m。单因素栖息地指数分析表明,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海水表面温度(SST)为20℃;垂直方向上,最适水温、盐度、叶绿素浓度范围分别为12~14℃、34.4~34.6和0.2~0.4μg/L。研究结果可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延绳钓渔业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延绳钓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
垂直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淀山湖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
10
4
作者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8,共8页
2013年1-11月,逐月用囊网网目2.0 cm的拖网调查淀山湖鱼类优势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每次拖网30 min,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和生物量谱方法研究淀山湖鱼类群落状况及个体组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4个季节鱼类的优势种有较...
2013年1-11月,逐月用囊网网目2.0 cm的拖网调查淀山湖鱼类优势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每次拖网30 min,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和生物量谱方法研究淀山湖鱼类群落状况及个体组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4个季节鱼类的优势种有较大差异,春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鲢鱼,夏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细鳞鲴、刀鲚、子陵吻虾虎鱼,秋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细鳞鲴、红鳍原鲌,冬季的优势种为鲫鱼、鲤鱼、刀鲚;春季物种多样性最低,秋季最高;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春季和冬季淀山湖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高于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夏季和秋季淀山湖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几乎与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重叠,整体上鱼类群落结构仍处于较大干扰状态;运用生物量谱法分析发现,淀山湖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因此,建议改善淀山湖水质,减轻捕捞强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鱼类
群落结构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宜宾江段秋季鱼类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党
莹
超
李莎
+2 位作者
苏巍
胡凡旭
姜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4-905,共12页
为探索适用于宜宾江段鱼类多样性研究的新方法,2021年10月25—27日采集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坝下2km至宜宾市李庄古镇的干流区段(简称“宜宾江段”)7个采样断面的水样,使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宜宾江段秋季鱼类多样性。通过环境DNA样品的采集和...
为探索适用于宜宾江段鱼类多样性研究的新方法,2021年10月25—27日采集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坝下2km至宜宾市李庄古镇的干流区段(简称“宜宾江段”)7个采样断面的水样,使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宜宾江段秋季鱼类多样性。通过环境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宜宾江段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出30种鱼类(不包括未鉴定到种水平的2属),隶属于5目12科29属,其中1种为国家级保护鱼类,3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铜鱼属、吻虾虎鱼属、黑鲈属和■属在各个采样的断面均被检测到且为优势属。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目前虽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鱼类调查方法,但其具有工作效率高、灵敏度高、非侵入性等特点,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工具,适用于相关流域鱼类的多样性研究。本调查结果丰富了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的结构功能信息,也为禁渔效果评估奠定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技术(eDNA)
宜宾江段
物种检测
鱼类多样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6
作者
李莎
姜伟
+3 位作者
李博
党
莹
超
苏巍
戴凌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和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R=0.875,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䱗、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葛洲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初期近坝下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
7
作者
胡凡旭
李博
+4 位作者
郭文韬
苏巍
姜伟
党
莹
超
孙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48-2359,共12页
为了解乌东德水库蓄水初期坝下江段鱼类的产卵繁殖现状,优化乌东德水库生态调度的实施,于2021年4月21日至6月8日和2022年3月9日至6月28日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坝下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至少存在3目7科19种(属)鱼类...
为了解乌东德水库蓄水初期坝下江段鱼类的产卵繁殖现状,优化乌东德水库生态调度的实施,于2021年4月21日至6月8日和2022年3月9日至6月28日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坝下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至少存在3目7科19种(属)鱼类在乌东德坝下江段产卵繁殖,包括产漂流性卵鱼类10种,长江上游特有类6种。2021~2022年调查期间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分别为321.72×104ind和886.40×104ind, 2021年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2022年调查期间出现4次产卵高峰。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与水文过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东德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与洪峰流量(R=0.833,P<0.5)、流量日均增长率(R=0.810,P<0.05)以及流量累积涨幅呈显著相关关系(R=0.762,P<0.05),洪峰过程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到的产卵鱼类的主要种类有所增加,但鱼类产卵规模有所下降。建议加强对乌东德坝下江段鱼类的繁殖需求的研究,在满足目标鱼类繁殖需求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生态调度方案,最大程度发挥调度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坝下江段
早期资源
生态调度
特有鱼类
原文传递
题名
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对渔获物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3,共8页
基金
浙江省2018年远洋渔业金枪鱼探捕项目(SZGXZS2018020)
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观察员项目(08-25)。
文摘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最深;除大青鲨和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目标鱼种)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总渔获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14 h内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0小时达到峰值[1.44尾·(千钩·h)-1];浸泡时间在10~16 h内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1小时达到峰值[0.45尾·(千钩·h)-1]。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产和CPUE的标椎化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减少兼捕鱼种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
垂直分布
浸泡时间
渔获物
北太平洋
Keywords
Tuna longline
Vertical distribution
Soaking time
Catches
North Pacific
分类号
S971 [农业科学—捕捞与储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大眼金枪鱼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党
莹
超
陈屹林
戴小杰
李云凯
吴峰
刘攀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6,共9页
基金
浙江省2018年远洋渔业金枪鱼探捕项目(SZGXZS2018020)
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观察员项目(08-25)
文摘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水域(150°W-164°W,30°N-37°N)采集了14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品,并对其胃含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胃含物中共鉴别出36种饵料种类,隶属于28科,优势饵料为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发光柔鱼(Eucleoteuthis luminosa)、魣蜥鱼(Lestidium prolixum)和眶灯鱼(Diaphus sp.),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分别为25.65%、14.48%、7.56%和6.77%。大眼金枪鱼在叉长为100~110 cm范围内的摄食强度最高,在性腺成熟度Ⅲ期的摄食强度也最高,而Ⅴ期的摄食强度最低,此外,在150~250 m水层中的摄食强度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征和摄食习性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其在生态系统和食物网结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摄食习性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
Keywords
Thunnus obesus
Feeding habits
Subtropical waters of North Pacific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共8页
基金
2018年远洋渔业探捕项目(SZGXZS2018020)
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观察员项目(08-25)。
文摘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远洋鱼类,是金枪鱼渔业的主捕种类之一。探明长鳍金枪鱼的栖息水层是提高其捕捞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2018年9—12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北太平洋公海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渔业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并使用单因素栖息地指数分析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分布结构研究表明,长鳍金枪鱼最适水层为74.2~113.7 m。单因素栖息地指数分析表明,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海水表面温度(SST)为20℃;垂直方向上,最适水温、盐度、叶绿素浓度范围分别为12~14℃、34.4~34.6和0.2~0.4μg/L。研究结果可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延绳钓渔业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北太平洋
延绳钓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
垂直分布
环境因子
Keywords
the North Pacific
longline
Thunnus alalunga
vertical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淀山湖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
10
4
作者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8,共8页
基金
上海市淀山湖渔业资源调查项目(JC202001).
文摘
2013年1-11月,逐月用囊网网目2.0 cm的拖网调查淀山湖鱼类优势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每次拖网30 min,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和生物量谱方法研究淀山湖鱼类群落状况及个体组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4个季节鱼类的优势种有较大差异,春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鲢鱼,夏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细鳞鲴、刀鲚、子陵吻虾虎鱼,秋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细鳞鲴、红鳍原鲌,冬季的优势种为鲫鱼、鲤鱼、刀鲚;春季物种多样性最低,秋季最高;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春季和冬季淀山湖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高于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夏季和秋季淀山湖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几乎与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重叠,整体上鱼类群落结构仍处于较大干扰状态;运用生物量谱法分析发现,淀山湖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因此,建议改善淀山湖水质,减轻捕捞强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
关键词
淀山湖
鱼类
群落结构
季节性变化
Keywords
Dianshan Lak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seasonal variation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宜宾江段秋季鱼类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党
莹
超
李莎
苏巍
胡凡旭
姜伟
机构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4-905,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4200)
农业农村部项目(17200361)
三峡集团公司项目(WWKY-2021-0003,NBZZ202200609)。
文摘
为探索适用于宜宾江段鱼类多样性研究的新方法,2021年10月25—27日采集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坝下2km至宜宾市李庄古镇的干流区段(简称“宜宾江段”)7个采样断面的水样,使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宜宾江段秋季鱼类多样性。通过环境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从宜宾江段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出30种鱼类(不包括未鉴定到种水平的2属),隶属于5目12科29属,其中1种为国家级保护鱼类,3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铜鱼属、吻虾虎鱼属、黑鲈属和■属在各个采样的断面均被检测到且为优势属。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目前虽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鱼类调查方法,但其具有工作效率高、灵敏度高、非侵入性等特点,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工具,适用于相关流域鱼类的多样性研究。本调查结果丰富了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的结构功能信息,也为禁渔效果评估奠定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环境DNA技术(eDNA)
宜宾江段
物种检测
鱼类多样性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NA(eDNA)technology
Yibin section
species detection
fish diversity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6
作者
李莎
姜伟
李博
党
莹
超
苏巍
戴凌全
机构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2YFC3204205-2)
湖北省技术创新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3BCB110)
+1 种基金
农业农村部项目(cjbzhc202200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WWKY-2021-0003)。
文摘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和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R=0.875,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䱗、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葛洲坝
Keywords
community structure
biodiversity
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
Gezhouba Dam
分类号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初期近坝下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
7
作者
胡凡旭
李博
郭文韬
苏巍
姜伟
党
莹
超
孙干
机构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48-2359,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420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科研项目(NBZZ220230)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JG-EP-0421005)。
文摘
为了解乌东德水库蓄水初期坝下江段鱼类的产卵繁殖现状,优化乌东德水库生态调度的实施,于2021年4月21日至6月8日和2022年3月9日至6月28日在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坝下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至少存在3目7科19种(属)鱼类在乌东德坝下江段产卵繁殖,包括产漂流性卵鱼类10种,长江上游特有类6种。2021~2022年调查期间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分别为321.72×104ind和886.40×104ind, 2021年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2022年调查期间出现4次产卵高峰。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规模与水文过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东德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与洪峰流量(R=0.833,P<0.5)、流量日均增长率(R=0.810,P<0.05)以及流量累积涨幅呈显著相关关系(R=0.762,P<0.05),洪峰过程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到的产卵鱼类的主要种类有所增加,但鱼类产卵规模有所下降。建议加强对乌东德坝下江段鱼类的繁殖需求的研究,在满足目标鱼类繁殖需求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生态调度方案,最大程度发挥调度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乌东德坝下江段
早期资源
生态调度
特有鱼类
Keywords
lower section of Wudongde dam
fish at early life history stages
ecological operation
endemic fi⁃shes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对渔获物的影响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大眼金枪鱼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党
莹
超
陈屹林
戴小杰
李云凯
吴峰
刘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4
淀山湖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分析
党
莹
超
戴小杰
吴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宜宾江段秋季鱼类多样性研究
党
莹
超
李莎
苏巍
胡凡旭
姜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李莎
姜伟
李博
党
莹
超
苏巍
戴凌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初期近坝下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现状
胡凡旭
李博
郭文韬
苏巍
姜伟
党
莹
超
孙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