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甲烷吸收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方华军 程淑兰 +5 位作者 于贵瑞 王永生 徐敏杰 旭升 李林森 王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799-4806,共8页
水分非饱和的森林土壤是大气甲烷(CH4)汇和氧化亚氮(N2O)源,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导致森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壤CH4吸收和N2O排放之间存在协同、消长和随机等复杂的耦合关系,关于氮素对两者产生过程的调节作用以及内... 水分非饱和的森林土壤是大气甲烷(CH4)汇和氧化亚氮(N2O)源,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导致森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壤CH4吸收和N2O排放之间存在协同、消长和随机等复杂的耦合关系,关于氮素对两者产生过程的调节作用以及内在的微生物学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综述了森林土壤CH4吸收和N2O排放耦合过程的理论基础,土壤CH4和N2O的产生与消耗过程对增氮响应的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机制,指出各研究领域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低氮倾向于促进贫氮森林土壤CH4吸收,不改变土壤N2O的排放,而高氮显著抑制富氮森林土壤CH4吸收以及促进N2O排放。外源性氮素通过竞争抑制和毒性抑制来调控森林土壤CH4的吸收,而通过促进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增加N2O的排放。然而,由于全球氮沉降控制试验网络分布的不均匀性、土壤碳氮通量产生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氮素对森林土壤碳氮通量的调控机制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未能将微生物功能群落动态与土壤碳氮通量真正地联系起来。未来研究应该从流域、生态系统和分子尺度上深入探讨土壤碳氮通量耦合作用的环境驱动机制,氮素对土壤CH4氧化和N2O产生过程的调控作用,以及增氮对土壤甲烷氧化菌和N2O产生菌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甲烷吸收 氧化亚氮排放 耦合作用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森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方华军 程淑兰 +7 位作者 于贵瑞 王永生 徐敏杰 旭升 李林森 王磊 李晓玉 司高月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森林土壤N2O来源于土壤氮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硝化、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化学反硝化是其产生的四个关键过程。当前,氮素富集条件下森林土壤N2O排放存在硝化和反硝化主导作用之争,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模式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尚... 森林土壤N2O来源于土壤氮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硝化、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化学反硝化是其产生的四个关键过程。当前,氮素富集条件下森林土壤N2O排放存在硝化和反硝化主导作用之争,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模式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尚不清楚。综述了森林土壤N2O来源的稳定性同位素拆分,森林土壤总氮转化和N2O排放对增氮的响应规律,增氮对N2O产生菌群落活性和组成的影响,并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呈现非线性,包括初期无明显响应、中期缓慢增加和后期急剧增加三个阶段,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程度。施氮会引起森林土壤有效氮由贫氮向富氮的转变,相应地改变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丰度与组成,进而影响土壤N2O排放。由于森林土壤N2O排放监测、土壤总氮转化和N2O产生菌群落动态研究多为独立进行的,难以阐明微生物功能群与N2O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未来研究应该有机结合15N-18O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量化森林土壤N2O的来源,揭示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增氮的非线性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氧化亚氮排放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同位素标记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甲烷吸收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裴雷 方华军 +3 位作者 程淑兰 徐敏杰 李林森 旭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01-4110,共10页
研究大气氮沉降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CH4吸收的影响,对于揭示氮素调节土壤CH4吸收的机制和评价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大气CH4收支平衡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形态、低剂量的增氮控制试验,测定土壤CH4净交换通量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高寒... 研究大气氮沉降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CH4吸收的影响,对于揭示氮素调节土壤CH4吸收的机制和评价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大气CH4收支平衡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形态、低剂量的增氮控制试验,测定土壤CH4净交换通量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高寒草甸土壤CH4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高寒草甸土壤是大气CH4汇,CH4平均吸收量为(35.40±1.92)μg.m-.2h-1。土壤CH4吸收主要受水分驱动,其次为土壤NH+4-N和NO-3-N含量。NH+4-N抑制CH4吸收,NO-3-N促进CH4吸收;不同剂量氮素输入对土壤CH4吸收影响也不尽相同,低氮处理促进土壤CH4吸收,而中氮和高氮处理抑制土壤CH4吸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是重要的大气CH4汇,在未来大气氮沉降加倍的情景下CH4汇功能增强,但当氮沉降量增加两倍以上时CH4汇功能将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CH4吸收 土壤氮素 驱动因子 高寒草甸
下载PDF
氮素富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迁移和累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林森 程淑兰 +5 位作者 方华军 于贵瑞 徐敏杰 王永生 旭升 李英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为深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基于海北高寒草甸多形态(NH4Cl、(NH4)2SO4、KNO3)、低剂量(N 0、10、20、40 kg hm-2a-1)的增氮控制试验平台,采集各处理水平下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利用颗粒分组法分离测定总土... 为深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基于海北高寒草甸多形态(NH4Cl、(NH4)2SO4、KNO3)、低剂量(N 0、10、20、40 kg hm-2a-1)的增氮控制试验平台,采集各处理水平下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利用颗粒分组法分离测定总土壤有机碳(SOC)以及各粒径组分的碳含量和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显著增加了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Macro POC)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而高氮处理正好相反。施氮一致降低土壤细颗粒态有机碳(Micro POC)含量。此外,添加硝态氮肥对SOC各组分含量和δ13C值的影响显著高于铵态氮肥。总体而言,低氮导致地表30 cm层SOC储量增加了4.5%,而中氮和高氮导致SOC储量分别下降了5.4%和8.8%。低氮处理时新增的碳以Macro POC为主,而高氮处理时损失的碳主要是Micro POC。连续5 a施氮促进了颗粒态有机碳(POC)组分的分解,进而导致SOC稳定组分的比例增加。可以认为,大气氮沉降或低剂量施氮(10 kg hm-2a-1)短期内有利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截留,硝态氮较铵态氮输入对土壤碳储量增加更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颗粒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 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外源性NH4^+和NO3^-输入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磊 程淑兰 +6 位作者 方华军 于贵瑞 旭升 李晓玉 司高月 耿静 何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4-734,共11页
中国亚热带人工林处于全球氮沉降高值区,土壤氮素相对富集,土壤氧化亚氮(N_2O)产生与排放对外源性氮素输入响应敏感。然而,现有氮沉降模拟控制实验多采用单一氮肥类型,没有原位区分氧化态氮与还原态氮素影响的差异。以千烟洲亚热带湿地... 中国亚热带人工林处于全球氮沉降高值区,土壤氮素相对富集,土壤氧化亚氮(N_2O)产生与排放对外源性氮素输入响应敏感。然而,现有氮沉降模拟控制实验多采用单一氮肥类型,没有原位区分氧化态氮与还原态氮素影响的差异。以千烟洲亚热带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增氮控制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2种形态(NO_3^-、NH_4^+)和3个施氮水平(0、40、120 kg hm^(-2) a^(-1))。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高频(8次月^(-1))测定土壤N_2O净交换通量以及温度、水分、溶解性氮含量等相关环境变量,分析土壤N_2O通量对外源性氮素输入的响应特征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施氮不影响亚热带人工林土壤温度和水分,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NH_4^+-N和总溶解性氮(TDN)的含量,对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促进亚热带人工林土壤N_2O排放,增幅为378%~847%,施加NH4Cl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Na NO_3。土壤N_2O通量与10 cm土壤温度、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正相关,土壤N_2O通量的变化量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变化量呈正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水热因子驱动着亚热带人工林土壤N_2O的排放,但是氮素富集条件下土壤N_2O的增加主要由底物可利用性的变化所致,并且还原态NH_4^+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氧化态N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沉降 土壤N2O通量 主控因子 硝化 反硝化 亚热带人工林
下载PDF
基于胜任力模式的“注册前住院医师”分类分层规范化培训浅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妮 周阳 +3 位作者 丁新爱 张丽 旭升 张正良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6期1090-1093,共4页
"注册前住院医师"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特殊参培人群,其执业资质应得到认证,并以此来调动其积极性,充分锻炼和提高其临床能力;"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缩短住院医师现况与临床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的可... "注册前住院医师"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特殊参培人群,其执业资质应得到认证,并以此来调动其积极性,充分锻炼和提高其临床能力;"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缩短住院医师现况与临床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的可行方法,尝试该种模式对"注册前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可使其在掌握和提高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同时具备更高层次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合格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胜任力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古长维 旭升 +2 位作者 刘仲 寨旭 晓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液体复苏治疗方案。观察2组...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液体复苏治疗方案。观察2组在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和每搏变异度(SVV)及补液量,并观察急诊手术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核心体温、pH值,比较2组治疗总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伤口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经过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VV和补液量低于、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及APTT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核心体温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其中2例炎症反应,1例ARDS,3例术口渗血),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71%(其中4例炎症反应,2例MODS,3例ARDS,7例术口渗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措施,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率,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伤口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为患者预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部创伤 创伤性休克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芹菜素对大鼠脑外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旭升 赵永林 +1 位作者 丁朵 潘龙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458-1462,共5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大鼠脑外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TBI组(24只)和TBI+芹菜素组(24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大鼠TBI模型,TBI+芹菜素组在造模后每天腹腔注射芹菜素(40 mg/k...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大鼠脑外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TBI组(24只)和TBI+芹菜素组(24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大鼠TBI模型,TBI+芹菜素组在造模后每天腹腔注射芹菜素(40 mg/kg),持续3 d。取大鼠伤侧皮层,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微丝中链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1(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ZO-1、Occludin-1的表达;伊文斯蓝及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利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I组大鼠皮层中NF-M、GFAP、Iba-1、TNF-α、IL-1β、IL-6、MDA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伊文斯蓝及脑组织含水量均增加(均P<0.05);Claudin-5、ZO-1、Occludin-1、SOD、CAT及GSH-Px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与TBI组相比,TBI+芹菜素组NF-M、GFAP、Iba-1、TNF-α、IL-1β、IL-6、MDA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伊文斯蓝及脑组织含水量均减少(均P<0.05);Claudin-5、ZO-1、Occludin-1、SOD、CAT及GSH-Px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结论:芹菜素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活性,降低体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血脑屏障,减轻大鼠TBI后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脑外伤 血脑屏障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大鼠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旭升 丁朵 +1 位作者 程三放 裴红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作大鼠SAH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AH 3 d组、SAH 3 d+DMS...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作大鼠SAH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AH 3 d组、SAH 3 d+DMSO组、SAH 3 d+TP组,每组12只。对SAH大鼠连续给药3 d(SAH 3 d+TP组腹腔注射TP,剂量0.2 mg/kg,间隔12 h;SAH 3 d+DMSO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DMSO)后,大鼠经心脏灌注取脑,制备脑组织切片。利用HE染色评估大鼠脑皮层的病理改变,利用TUNEL法观察皮层的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变化,利用ELISA检测皮层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水平。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 3 d组、SAH 3 d+DMSO组、SAH 3 d+TP组的皮层均存在细胞水肿、细胞核固缩等病理改变,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1.50±1.29)个/视野和(39.75±4.11)个/视野、(41.75±6.08)个/视野、18.00±3.92)个/视野](均P<0.05),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表达增加[(2.20±0.96)个/视野和(20.25±4.57)个/视野、(19.50±4.93)个/视野、(10.00±4.54)个/视野](均P<0.05),IL-6、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均P<0.05);与SAH 3 d组比较,SAH 3 d+DMSO组皮层的病理改变、凋亡细胞数、Iba-1的表达、炎性因子的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H 3 d+TP组的细胞水肿、核固缩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减少(均P<0.05),Iba-1的表达减少(P<0.05),IL-6、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TP可以减轻SAH大鼠皮层的病理改变,减少细胞凋亡,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炎性因子 细胞凋亡 小胶质细胞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原文传递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古长维 旭升 +3 位作者 屈莉 李冰 晓燕 李华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156-315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的58例空腔脏器穿孔患者的腹部X线和CT影像资料。通过PACS阅片,比较单独X线、单独常规CT(仅包括腹窗)、联合阅片(X线、CT腹窗、CT纵隔... 目的探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多窗联合阅片在急诊空腔脏器穿孔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的58例空腔脏器穿孔患者的腹部X线和CT影像资料。通过PACS阅片,比较单独X线、单独常规CT(仅包括腹窗)、联合阅片(X线、CT腹窗、CT纵隔窗)诊断空腔脏器穿孔的准确性。结果立位腹部X线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准确率为41.38%(24/58),常规CT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准确率为65.52%(38/58),联合阅片诊断空腔脏器穿孔准确率为86.21%(50/58);联合阅片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X线或常规CT检查,而常规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均P<0.05)。结论PACS系统多窗联合阅片有助于提高急诊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脏器穿孔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多窗联合阅片 急诊科 诊断
下载PDF
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的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旭升 程淑兰 +8 位作者 方华军 于贵瑞 韩士杰 张军辉 王淼 王永生 徐敏杰 李林森 王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30-6540,共11页
中高纬度森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同碳氮气体通量的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尚不明确。以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4a(2005—2009年)测定土壤二氧... 中高纬度森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同碳氮气体通量的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尚不明确。以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4a(2005—2009年)测定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净交换通量以及温度、水分等相关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整体上表现为CO2和N2O的排放源和CH4的吸收汇。土壤CH4、CO2和N2O通量的年均值分别为-1.3 kg CH4hm-2a-1、15102.2 kg CO2hm-2a-1和6.13 kg N2O hm-2a-1。土壤CO2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水分次之;土壤CH4通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与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土壤N2O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CO2通量相似,与土壤水分、温度显著正相关。土壤CO2通量和CH4通量不存在任何类型的耦合关系,与N2O通量也不存在耦合关系;土壤CH4和N2O通量之间表现为消长型耦合关系。这项研究显示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主要受环境因子驱动,不同气体通量产生与消耗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下一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变化对其耦合关系的影响以及内在的生物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通量 土壤CH4通量 土壤N2O通量 主控因子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理工大学新生入学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刘义海 旭升 钟水源 《科技风》 2013年第5期253-253,共1页
基于ESRI的ArcEngine组件库,并以江西理工大学校本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构建了C/S模式下的江西理工大学新生入学导航系统。该系统结合GIS的地图基本浏览、空间数据的管理与查询、空间分析、三维浏览等功能,为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带来的... 基于ESRI的ArcEngine组件库,并以江西理工大学校本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构建了C/S模式下的江西理工大学新生入学导航系统。该系统结合GIS的地图基本浏览、空间数据的管理与查询、空间分析、三维浏览等功能,为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ARCENGINE 新生入学导航 三维浏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