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98
1
作者 樊军 郝明德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15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100~180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140cm处,最... 在15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100~180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140cm处,最大值为97.92mg/kg;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长期施肥 硝态氮 累积 分布 氮肥 定位施肥
下载PDF
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迁移机理 被引量:88
2
作者 吴金水 郭胜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040-2049,共10页
研究黄土旱塬区长期定位试验中 1 0个典型处理土壤剖面 (0~ 30 0 cm)水分和无机氮的季节变化 ,探讨在半干旱区农田无机氮的积累与迁移机理。结果表明休闲处理除表层外土壤剖面的水分、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分别稳定在 1 7%~ 2 0 %、4... 研究黄土旱塬区长期定位试验中 1 0个典型处理土壤剖面 (0~ 30 0 cm)水分和无机氮的季节变化 ,探讨在半干旱区农田无机氮的积累与迁移机理。结果表明休闲处理除表层外土壤剖面的水分、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分别稳定在 1 7%~ 2 0 %、4~ 7mg N/kg和 6~ 1 0 mg N/kg土的范围。种植作物显著地改变土壤剖面水分和硝态氮的分布状况 ,并使其含量发生大幅度的季节变化。作物利用限制了农田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迁移。小麦连作无化肥氮处理及苜蓿连作不施肥或氮、磷加有机肥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 0~ 40 cm土层。小麦连作单施氮肥 (1 2 0 kg N/(hm2· a) )处理经 1 7年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总量达到施氮总量的55% ,40~ 60 cm和 1 4 0~ 2 2 0 cm土层出现两个高峰 ,并表现出随季节性变化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氮肥与磷肥或有机肥施用大幅度减少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 ,并使其限制在 1 60 cm以上的土层内 ,2 0 0 cm以下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极低 (<1 mg N/kg土 ) ,因而不具向深层迁移的条件。土壤剖面的铵态氮含量不受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 积累 迁移 半干旱型农业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9
3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该流域内农地的土壤贮水量高于草地 ,草地高于果园地 ,林地的土壤贮水量最低。而在同一地理位置 ,土壤的水分分布又受坡度、坡向、坡位、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土壤水分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多年定位施用化肥的产量效应分析 被引量:73
4
作者 郝明德 王旭刚 +2 位作者 李丽霞 高长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08-1112,共5页
以已进行 1 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 ;1 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 1 0 80 5kg hm2 ,增产... 以已进行 1 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 ,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 ;1 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 1 0 80 5kg hm2 ,增产率达 85 2 %;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 ,平均减产率为 3 2 %,但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磷量 ;氮磷配施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N、P配施增产率达 1 4 0 6 %,在N、P配施基础上施用钾肥增产率仅为 2 8%,无明显的经济效益 ,从养分平衡角度应考虑N、P、K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长期施肥 产量效应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NO_3^-N深层积累和土壤剖面中水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9
5
作者 郭胜利 吴金水 +1 位作者 郝明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研究了旱地农业系统中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 ,降水对NO 3 N积累、剖面水分分布以及N素吸收量、回收率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降水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 .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中造成NO3- N深层积累 ,其中NPM处理累积... 研究了旱地农业系统中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 ,降水对NO 3 N积累、剖面水分分布以及N素吸收量、回收率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降水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 .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中造成NO3- N深层积累 ,其中NPM处理累积层位于 6 0~ 12 0cm ,累积量相当于 3.0年的年度施肥量(12 0kg·hm-2 ) ,NP处理累积层位于 80~ 140cm ,相当于 1.4年施肥量 .随着降水的年际间波动 ,无论在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 ,NPM处理耗水量 >NP处理 >M处理 >P ,CK处理 .13年不同施肥造成了土壤剖面水分差异 .冬小麦播种前不同施肥处理 0~ 10 0cm水分剖面分布差别不大 .NPM处理、NP处理 (除丰水年外 ) ,土壤 10 0~ 30 0cm含水量迅速降低 ,干旱年M处理缓慢降低 ,P和CK处理在任何年份变化都不大 .氮肥回收率随着降水的波动也呈现相应的高低变化 ,NPM、NP处理的高低波动幅度最大 .NPM、NP处理NO3- N累积与N素回收率的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基本吻合 .由此也反映了水分 作物 施肥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制约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NO3^--N累积层 土壤水分布 氮素回收率
下载PDF
施肥对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NO_3^-N累积和水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8
6
作者 郭胜利 郝明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4-760,共7页
依据长武站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1 年)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有机肥(M)、氮肥(N)、氮磷肥(NP)、氮肥+有机肥(NM)和氮磷肥+有机肥(NPM)处理冬小麦的... 依据长武站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1 年)的结果,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有机肥(M)、氮肥(N)、氮磷肥(NP)、氮肥+有机肥(NM)和氮磷肥+有机肥(NPM)处理冬小麦的17 年平均产量依次为1.5、2.6、2.0、3.3、3.4 和4.0 t·ha-1;冬小麦地上部17 年累计吸收的氮量依次为509.0、854.6、781.9、1 199.8、1 067.5 和1 430.9 kg·ha-1;2001年0~300 cm 土层NO3 -N 储量依次为52.2、113.1、1 064.8、254.5、535.4 和512.1 kg·ha-1,N 处理的NO3 -N 分 - -布于0~300 cm 土层,NP、NM、NPM 处理的NO3 -N 主要分布于0~180 cm 土层。收获期0~300 cm 土层多年平均 -水分含量为CK>N>M>NP>NPM。播种期NP、NPM 处理200~300 cm 土层水分出现亏缺。施肥是黄土旱塬区土壤生产力提高、土壤深层水分亏缺和土壤NO3 -N 累积的驱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半干旱地区 小麦 产量 硝态氮累积 水分平衡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区旱塬农田生产力提高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0
7
作者 黄明斌 李玉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4,共5页
黄土高原旱塬土层深厚 ,地下水一般不参与土壤水分的垂直交换 ,农田水分循环模式是土壤 -植物 -大气类型。近几十年来 ,由于黄土区旱作农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出现新的特点。以农田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这一新特点... 黄土高原旱塬土层深厚 ,地下水一般不参与土壤水分的垂直交换 ,农田水分循环模式是土壤 -植物 -大气类型。近几十年来 ,由于黄土区旱作农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出现新的特点。以农田长期定位试验资料为基础对这一新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指出旱作农田生产力提高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表现在土壤水分利用层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产力 黄土高原 旱作农田 土壤水分循环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干层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3
8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水分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并具有如下特点:①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干层厚度都表现为林地大于果园,果园大于草地,农地最小;②同一种植被类型由于密度、生物量、树龄、坡度、坡向以及坡位不同,其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深度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土壤干层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磷素吸附特性演变及其与土壤磷素形态、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46
9
作者 郭胜利 +1 位作者 刘守赞 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试验(1985-1997年)中,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肥(P2O5 60 kg/hm2,P)、氮肥(N 120kg/hm2,N)、氮磷(N,120 kg/hm2,P2O5,60 kg/hm2,NP)、氮磷有机肥(N 120 kg/hm2,P2O560 kg/hm2,有机肥75 t/hm2,NPM),种植方式为冬小...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试验(1985-1997年)中,选取对照(不施肥,CK)、磷肥(P2O5 60 kg/hm2,P)、氮肥(N 120kg/hm2,N)、氮磷(N,120 kg/hm2,P2O5,60 kg/hm2,NP)、氮磷有机肥(N 120 kg/hm2,P2O560 kg/hm2,有机肥75 t/hm2,NPM),种植方式为冬小麦连作的5种有代表性的施肥处理,研究了石灰性土壤磷素吸附特性的演变及其与土壤磷素形态、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P素的最大吸附量(Qm),1997年对照(CK)、N处理比1985年分别提高了18%和14%;而P、NP和NPM处理分别降低了26%、13%和24%。吸附能常数(k值)随时间延长,对照和N处理相对稳定,P和NP处理呈升高趋势,而NPM处理有降低趋势。土壤磷素吸附饱和度(DPS)和零净吸附磷浓度(EPC0)对照和N处理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P、NP和NPM处理呈升高趋势。Qm与Ca8-P、Al-P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1),与Ca2-P、Pe-P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Ca2-P、有机磷含量变化与土壤DPS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EPC0只与有机磷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Qm、DPS和EPC0变化与SOC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磷素吸附 磷形态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及土壤效应 被引量:53
10
作者 郝明德 魏孝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7-380,共4页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锌肥 增产作用 土壤效应 品种 产量 生育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塬区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郝明德 来璐 +1 位作者 王改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93-1896,共4页
以 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 .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 4 18.1kg·hm-2 ,增产率达 2 8.4 % ,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 13.9% ,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 30 .3%、5 8.9% ;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 9.3% ... 以 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 ,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 .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 4 18.1kg·hm-2 ,增产率达 2 8.4 % ,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 13.9% ,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 30 .3%、5 8.9% ;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 9.3% ,干旱年增产率达 6 .5 % ,常态年、丰水年减产率为 15 .4 %、10 .0 % ;有机肥平均增产率达 82 .8% ;NP、PM、NM、NPM平均增产率分别达 12 7.8%、118.9%、14 4 .4 % ,16 9.3% .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小麦的产量结构影响不同 ,普遍表现为干旱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 ,丰水年增加 ,不同降水年型穗粒数、成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长期施肥 产量效应
下载PDF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下硝态氮深层累积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郭胜利 郝明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58-60,75,共4页
在黄土旱塬长期定位测定结果表明 ,长期过量或不平衡使用氮肥将导致硝态氮在土壤深层的严重积累。不同施肥处理对比 ,14年后 0~ 2 0 0 cm硝态氮的累积量 NPM>N>NP>M,对应的硝态氮累积率分别为 2 0 .3%、30 .98%、15 .4 9%和 8... 在黄土旱塬长期定位测定结果表明 ,长期过量或不平衡使用氮肥将导致硝态氮在土壤深层的严重积累。不同施肥处理对比 ,14年后 0~ 2 0 0 cm硝态氮的累积量 NPM>N>NP>M,对应的硝态氮累积率分别为 2 0 .3%、30 .98%、15 .4 9%和 8.5 1%。化肥配比试验表明 ,土壤剖面 NO3- N的累积量与累积率一般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 ,NO3- N累积深度随氮肥用量的递增而加深。氮磷严重失调时 ,硝态氮累积率剧增 ,15年后最大累积率达到 4 2 .3% (单施氮 180 kg/ hm2 处理 )。在施氮引起 NO3- N严重累积的情况下 ,配施磷肥可以明显的减少硝态氮的累积数量和累积率 ,而且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减少幅度愈大。从土壤氮素平衡来看 ,加大施氮量降低氮素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累积量 累积率 黄土旱塬
下载PDF
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塬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底墒利用率与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注重肥料配合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N...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塬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底墒利用率与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注重肥料配合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N肥和P_2O_5能明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N、P_2O_5比例对土壤水分利用表明,N肥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_2O_5则有利于提高底墒利用率和增加对土壤深层水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施肥 旱地
下载PDF
黄土旱塬区轮作培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4-47,66,共5页
10年轮作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轮作中增加豆科类养地作物比例将明显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培肥土壤。豆科作物茬口的土壤养分状况优于小麦茬口,而且其茬口的培肥作用、累加效应显著。有机肥与氮磷配施(NPM)在试验的几种轮作系... 10年轮作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作物轮作中增加豆科类养地作物比例将明显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培肥土壤。豆科作物茬口的土壤养分状况优于小麦茬口,而且其茬口的培肥作用、累加效应显著。有机肥与氮磷配施(NPM)在试验的几种轮作系统中都具有优越的培肥土壤作用。单施磷肥在豆科牧草苜蓿连作中同样有一定的培肥作用,而在卷入了非豆科作物的小麦-豌豆轮作系统中,则未表现出改善土壤养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轮作 培肥作用 黄土 豆科类 土壤养分 有机磷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剖面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郭胜利 郝明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7,37,共7页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中的 NH4- N、NO3 - N含量分布影响不同。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 NH4- N含量和分布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同施肥对 NO3 - 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凡施氮肥处理中 ,土壤剖面中出现了 NO3 - N深层富集分布。土...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中的 NH4- N、NO3 - N含量分布影响不同。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 NH4- N含量和分布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同施肥对 NO3 - 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凡施氮肥处理中 ,土壤剖面中出现了 NO3 - N深层富集分布。土壤剖面中 NO3 - N深层富集分布是作物降雨等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多年累积而形成的。其中 N处理中 ,NO3 - N富集深度的最大为 12 0 cm~ 2 0 0 cm,富集量为 2 91.4kg/ hm2。NPM处理中 ,NO3 - N富集量最大356.8kg/ hm2 ,但富集分布深度降低 60 cm~ 12 0 cm。 NP处理可有效降低 NO3 - N富集量169.9kg/ hm2和富集分布深度 80 cm~ 140 cm。不施氮肥处理中 ,NO3 - N含量分布在整个土壤剖面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氮 土壤剖面 分布 黄土高原沟壑区 施肥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O_3^-N的淋溶分布规律 被引量:37
16
作者 郭胜利 +1 位作者 樊军 郝明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265-1268,共4页
在黄土旱塬区 ,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 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 .施用化学氮肥 ,土壤剖面中出现NO3- 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 ,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 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 .单施氮肥处理 (N) ,NO3- 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 ,为 1 2 0... 在黄土旱塬区 ,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 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 .施用化学氮肥 ,土壤剖面中出现NO3- 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 ,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 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 .单施氮肥处理 (N) ,NO3- 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 ,为 1 2 0~ 2 0 0cm ;N、P有机肥配施处理 (NPM ) ,NO3- N的累积峰值最高 ,但峰深度降低至 60~ 1 2 0cm ;N、P配施 (NP)累积深度为 80~ 1 4 0cm .不施氮肥 ,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 N含量显著降低 .氮肥用量愈大 ,NO3- N的累积量愈大 .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 N累积 .在同一氮肥用量下 ,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NO3^-—N 分布规律 黄土旱塬
下载PDF
腐殖酸对农田土壤磷素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李春越 +1 位作者 王万忠 刘文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2,共6页
土壤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化基团,在土壤污染物和养分的吸附、利用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取5种中国典型农区土壤,采用增加和减少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设置不同含量梯度,利用振荡平衡法来定... 土壤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化基团,在土壤污染物和养分的吸附、利用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取5种中国典型农区土壤,采用增加和减少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含量的方法,设置不同含量梯度,利用振荡平衡法来定量研究不同腐殖酸含量对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利用Freundlich、Langumuir和Temkin方程来进行定量化拟合分析研究,试图定量探讨有机腐殖酸类物质对磷素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reundlich、Langumuir和Temkin这3种方程均可对磷素吸附特征进行拟合,但拟合相关性以Freundlich最好,对于不同土壤而言,对磷素吸附拟合方程的适应性,以Freundlich方程对黑土和红土最好,塿土和黑垆土次之,潮土最差。加入腐殖酸明显地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腐殖酸对于土壤磷素有一定的活化激发作用,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腐殖酸时,黑土和红土对磷素的最大吸附量变化比例不是很大,而塿土和黑垆土变化最大,可以减少50%~60%左右,而潮土次之。腐殖酸可作为土壤P素增效剂,改善肥料物理性状,提高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黄土高原石灰性土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磷素 腐殖酸 吸附特性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摄取土壤磷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9
18
作者 薛英龙 李春越 +5 位作者 王苁蓉 王益 刘津 常顺 苗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0,共11页
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沉淀,在植物磷利用率低的情况下,过度施肥会造成磷肥浪费,可能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水溶解等方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面源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植物... 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沉淀,在植物磷利用率低的情况下,过度施肥会造成磷肥浪费,可能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水溶解等方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面源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植物结合所形成的共生菌根可以显著增强植株对磷的吸收利用。通过AMF可以提高宿主植株对磷的吸收转运的特性,从AMF促进植株对磷元素的摄取机制、AMF促进植物磷摄取分子机理、AMF作用下根系分泌物对植株磷利用的影响与根际微生物对AMF磷元素利用的影响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AMF可以通过改变宿主植株的根系形态和菌丝网络的形成,扩大植株对养分吸收范围;释放有机酸、磷酸酶和质子等根系分泌物改变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与根际微生物共同作用降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诱导相关磷转运蛋白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提高植株对磷的转运能力而促进其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共生体 磷转运蛋白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轮作和施肥对半干旱区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郭胜利 吴金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4-751,共8页
【目的】了解轮作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是建立持续发展措施的关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1984~2002)中的10个典型处理为基础,分析了地上部生物量和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变化,探讨半干旱区轮作和施肥对0~20cm土层有机碳的影... 【目的】了解轮作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是建立持续发展措施的关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1984~2002)中的10个典型处理为基础,分析了地上部生物量和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变化,探讨半干旱区轮作和施肥对0~20cm土层有机碳的影响,10个典型处理分别为休闲(F);冬小麦连作体系中的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W/W+CK)、化肥(W/W+NP)、化肥有机肥(W/W+NP-FYM);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豌豆轮作体系中的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W/WM/P+CK)、化肥(W/WM/P+NP)、化肥有机肥(W/WM/P+NP-FYM)处理;1个冬小麦—冬小麦-红豆草轮作处理(W/W/S+NP);人工苜蓿中2个施肥处理:不施肥(A/A+CK)和化肥有机肥处理(A/A+NP-FYM)。【结果】冬小麦连作体系(W/W)中,不施肥处理(W/W+CK)的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3.3t·ha-1,化肥处理(W/W+NP)和化肥有机肥处理(W/W+NP-FYM)依次为7.5和11.2t·ha-1;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豌豆轮作(W/WM/P)体系中,不施肥处理(W/WM/P+CK)地上部生物量平均3.1t·ha-1,W/WM/P+NP和W/WM/P+NP-FYM地上部生物量依次为7.1和8.3t·ha-1;冬小麦-冬小麦-红豆草轮作(W/W/S+NP)为8.5t·ha-1;苜蓿连作不施肥(A/A+CK)和化肥有机肥处理(A/A+NP-FYM)体系地上部生物量依次为4.1和5.0t·ha-1。18年期间,W/W+CK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6.7g·kg-1)无显著变化,W/W+NP和W/W+NP-FYM处理提高13%和51%;W/WM/P+CK土壤有机碳含量(7.0g·kg-1)无显著变化,W/WM/P+NP和W/WM/P+NP-FYM土壤有机碳提高7%和47%;W/W/S+NP处理土壤有机碳提高了29%;A/A+CK和A/A+NP-FYM处理有机碳提高了43%和71%。【结论】轮作与施肥显著影响土壤碳输入量,18年期间土壤蓄存的碳与累计输入土壤的有机碳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SOC=1.65CReturned+5.95,R2=0.95**)。秸秆还田、草粮轮作或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地区土壤质量,实现土壤蓄存碳潜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施肥 轮作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氮磷肥水平对旱作冬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王兵 刘文兆 +1 位作者 高长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为了探求氮磷肥合理和高效利用的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旱地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了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探讨了不同降水年份,氮磷肥用量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水年份施氮水平在... 为了探求氮磷肥合理和高效利用的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旱地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了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探讨了不同降水年份,氮磷肥用量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水年份施氮水平在0~45kg/hm2和干旱年份在0~90kg/hm2范围内作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迅速提高,超过这个范围后则差异较小;施磷水平在0~45kg/hm2之间产量增幅较大,干旱年份施磷量反而降低了收获指数;吸氮量随氮磷用量变化与产量有相似趋势;不同降水年份施氮水平对氮素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而施磷水平在干旱年份对氮素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平水年份则随施磷水平增加而有所提高;平水年份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干旱年份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施磷则在不同降水年份均比不施磷肥的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但较高的施磷水平之间差别较小。冬小麦产量和吸氮量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干旱年份更接近二次曲线,氮素利用效率随吸氮量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旱作农田氮磷配施及采用适中的氮磷肥用量可以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同时得到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从而使冬小麦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强抵御干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氮素 吸收 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