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影响中美关系转折的“苏越”因素
1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两个对抗了20多年的大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根本性的转折,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崛起和扩张对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国的安全及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再加上中越两国关系的降温及矛盾的进一步深化...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两个对抗了20多年的大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根本性的转折,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崛起和扩张对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国的安全及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再加上中越两国关系的降温及矛盾的进一步深化,才促成中美关系的解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转折 苏联 战略扩张 中越关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跨越;它提出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度,基本上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跨越;它提出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变;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意识之门,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完整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近代 中国 转型 作用
下载PDF
论抗战初期的中国正面战场 被引量:2
3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初期 正面战场 特点
下载PDF
不可避免的溃败——关于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溃败原因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7-101,共5页
抗战初期 ,中国国民党战场出现了一溃千里的局面。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日本是一个强国 ,中国是一个弱国。这种敌强我弱的状况 ,造成了国民党的溃败。此外 ,消极防御 ,以打阵地战为主 ,准备不足 ,计划不周 ,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抗战初期 ,中国国民党战场出现了一溃千里的局面。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日本是一个强国 ,中国是一个弱国。这种敌强我弱的状况 ,造成了国民党的溃败。此外 ,消极防御 ,以打阵地战为主 ,准备不足 ,计划不周 ,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也是造成国民党溃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初期 国民党战场 失败原因
下载PDF
史学研究的鲜活主题——关于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
当代中国史是中国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近距离和现场感很强的历史,是正在进行中的历史。从内容上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社会演进、科学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历史。半个世纪,这是一个不断迈进的时代,是一个有失有误的时代,也是一个全... 当代中国史是中国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近距离和现场感很强的历史,是正在进行中的历史。从内容上说,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社会演进、科学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历史。半个世纪,这是一个不断迈进的时代,是一个有失有误的时代,也是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具有恒久的言说和研究价值,是史学研究永恒的鲜活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历史 研究 价值
下载PDF
美国早期西部开发历程对我国当代西北开发的启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3-57,共5页
美国早期的西部开发颇为成功,中国的西部开发则刚刚起步。中美两国西部开发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自然环境均大为不同。美国西部开发之初,国际市场是一片待开发的荒漠,美国获得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当前中国西北开发所处的... 美国早期的西部开发颇为成功,中国的西部开发则刚刚起步。中美两国西部开发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自然环境均大为不同。美国西部开发之初,国际市场是一片待开发的荒漠,美国获得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当前中国西北开发所处的是被构建了的时空;美国在开发西部过程中,已跻身于先进国家之列,而今天的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及漫长的海岸线等优越条件,我国西北地区也不具备。中国的西北开发应走出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西北 开发
下载PDF
邓小平南巡谈话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邓小平 资本主义 南巡谈话 社会主义 改革进程 改革开 现代化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放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下载PDF
高校中国现代史教材和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现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与中国现代社会意识的觉醒
8
作者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参政意识,使中国人民的组织意识渐趋政党化、中国国民的社会意识逐渐理性化,而且使中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参政意识,使中国人民的组织意识渐趋政党化、中国国民的社会意识逐渐理性化,而且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社会意识之门,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完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辛亥革命 社会意识
下载PDF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战况演变与抗战特点
9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入侵。日本的战略意图是先占华北,再与国民政府军队主力作战,防止蒋政权西迁,迫其投降,速战速决。国民政府总的战略方针逐渐明确为举全国之力进行抗战,
关键词 抗战初期 正面战场 中国 演变 战况 国民政府 1937年 卢沟桥事变
原文传递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治环境与现代化进程
10
作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4-28,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改80年代末速度放慢的局面而加速推进。呈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从理论上解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及姓“资”姓“社”等一系列问题,排除了“左”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改80年代末速度放慢的局面而加速推进。呈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从理论上解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及姓“资”姓“社”等一系列问题,排除了“左”的干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改革开放 现代化 政治环境
下载PDF
跨越国界的抗战──再论中国抗日战争与美英东方战线
11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57-62,共6页
跨越国界的抗战──再论中国抗日战争与美英东方战线党庆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密切配合、互相支援、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援,同样,中国也支援... 跨越国界的抗战──再论中国抗日战争与美英东方战线党庆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密切配合、互相支援、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援,同样,中国也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对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 澳大利亚 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地区 中国远征军 美英 太平洋战争
下载PDF
穿越冰雪世界的思想春光——《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取向
12
作者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9-73,共5页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词章有叙有议,写景、怀古、抒情,融然一体。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气魄雄伟,下阕论史气贯长虹、目空千古。全词不仅构思奇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意境阔大、气势雄浑、收纵联密,充分彰显了...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词章有叙有议,写景、怀古、抒情,融然一体。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气魄雄伟,下阕论史气贯长虹、目空千古。全词不仅构思奇巧、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意境阔大、气势雄浑、收纵联密,充分彰显了国家至上、世道必进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价值取向,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雪》 艺术成就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当代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与中美关系解冻
13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9-62,共4页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步入正常化。中美关系实现根本性转折的基本因素是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由于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和苏联的战略扩张,由于多极世界的出现、中国的成长及中越关系的变化,才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 国际政治 多极化 中美关系 转折
下载PDF
中美关系解冻的国际政治因素
14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政治因素 国际 解冻 中美两国 历史意义 世界影响 正常化 关系史 建交
下载PDF
现代中国社会的全景画卷——评郑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5
作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121,共9页
郑谦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学界的各种新史料、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对现代中国六十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释,在突出国史的"通史"特点的同时,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全貌。该书... 郑谦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学界的各种新史料、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对现代中国六十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释,在突出国史的"通史"特点的同时,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全貌。该书对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作了准确判断和客观阐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和挫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把失误和挫折置于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术水准和鲜明的学术特色。但是,在共和国史的探索方面,是书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诸如如何看待现代中国发展的主流;怎样看待改革开放,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看待当今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等,都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当代中国研究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大开发的真正动力——关于中美两国西部开发主体的考察
16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美国的西部开发是非常成功的。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美国实行的是多主体开发,其私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等都是开发主体,而中国实行的主要是单一主体开发,除中央政府以外,其他开发主体尚未出现,这是制约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量... 美国的西部开发是非常成功的。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美国实行的是多主体开发,其私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等都是开发主体,而中国实行的主要是单一主体开发,除中央政府以外,其他开发主体尚未出现,这是制约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量的多元化的开发主体,是中国西部迅速开发的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西部 开发 主体
下载PDF
李大钊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26-30,121,共6页
李大钊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自1918年起,他就在北京大学任职,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大学和中国大学等校兼课,直到1927年牺牲。在此期间,他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做了许多... 李大钊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自1918年起,他就在北京大学任职,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大学和中国大学等校兼课,直到1927年牺牲。在此期间,他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现代教育科学贡献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现代教育 平民教育 奴化教育 封建专制主义 孔学 劳工 封建主义 教育的实质 帝国主义
下载PDF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美英的“先欧后亚”战略
18
作者 文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173,共3页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美英的反法西斯斗争给予了有效配合和有力支援 ,它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 ,拖住了日本的手脚 ,为美国备战争取了时间 ;它配合了美英的军事战略 ,支援了他们在缅甸的军事行动和后来的战略反攻 ,也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美英的反法西斯斗争给予了有效配合和有力支援 ,它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 ,拖住了日本的手脚 ,为美国备战争取了时间 ;它配合了美英的军事战略 ,支援了他们在缅甸的军事行动和后来的战略反攻 ,也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配合和支援 ,保证了美英“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对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美英 先欧后亚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9
作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9-64,共6页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1)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乱了其战略部署;(2)阻止了日本北进,拖延了日军南下,粉碎...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其历史贡献主要有三点:(1)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乱了其战略部署;(2)阻止了日本北进,拖延了日军南下,粉碎了日军与德军会师中东的战略计划,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3)配合了盟军的战略反攻,对促使日本败降起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 战胜日本法西斯 中国人民 日本陆军 太平洋战场 战略反攻 太平洋战争 澳大利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