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鲁迅小说《孔乙己》叙述视角的叙述特色 被引量:4
1
作者 党好收 《宿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71-72,共2页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现叙述三种。本文运用 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叙述视角理论对鲁迅小说《孔乙己》进行分析,并指出文本在这种叙述视角下的叙述特色。
关键词 叙述 视角 <孔乙己>
下载PDF
论汪曾祺小说《受戒》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党好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86-,88,共2页
汪曾祺在小说文体上的建树,好似一面镜子,对照之下,可以使陷于所谓现代派、后现代派重重困扰中的文学界更深切地体悟到古典文化的真谛与魅力。当然,从另一角度而言,汪曾祺小说文体中,多少折射出了作者某种消极的创作心态与倾向。
关键词 叙述 视角 <受戒>
下载PDF
小说《虚土》中荒野的梦境描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党好收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共2页
梦,是睡眠中的幻象,亦为梦中经历的情景,也可理解为虚构的美妙世界。人生如梦如幻,现实与梦之间本是紧密联系的一种关系。宋韩维诗日:"梦境觉来元一际,不劳脣齿话无生。"梦与实,竟是如此不可分离。而在刘亮程的著作《虚土》里,作者... 梦,是睡眠中的幻象,亦为梦中经历的情景,也可理解为虚构的美妙世界。人生如梦如幻,现实与梦之间本是紧密联系的一种关系。宋韩维诗日:"梦境觉来元一际,不劳脣齿话无生。"梦与实,竟是如此不可分离。而在刘亮程的著作《虚土》里,作者把人们梦与实之间的关系更是描绘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绘 梦境 荒野 小说 刘亮程 幻象 虚构
原文传递
《兄弟》中的温情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党好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0-52,共3页
《兄弟》在默默的文字之中表现了余华对社会生活的客观真实的描写与感悟,深刻地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情介度。但是其中的温情意识却是复杂而且多层次的,在简要分析《兄弟》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概论了《兄弟》温情的几个... 《兄弟》在默默的文字之中表现了余华对社会生活的客观真实的描写与感悟,深刻地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情介度。但是其中的温情意识却是复杂而且多层次的,在简要分析《兄弟》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概论了《兄弟》温情的几个不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余华 温情意识 苦难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文学创作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党好收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中,雨果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集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的才华于一身,同时雨果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与旗手。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轰动世界的浪漫主义小说,它所涵盖的文学价值对社会有深刻的意义,小...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中,雨果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集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的才华于一身,同时雨果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与旗手。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轰动世界的浪漫主义小说,它所涵盖的文学价值对社会有深刻的意义,小说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后仍然在不断地被翻印、重版,永远保持着鲜活的形象。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创作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 加西莫多 雨果 现实主义 克罗德 人物形象 小说家 浪漫主义色彩
原文传递
论文学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党好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4,共2页
文学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文学和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媒介,但是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必然联系,它们都是彼此互通的艺术叙事表现形式。从电视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也渐渐地实现了从电... 文学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文学和电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媒介,但是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必然联系,它们都是彼此互通的艺术叙事表现形式。从电视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也渐渐地实现了从电影文学过渡到影视文学的阶段。长期以来电影的拍摄题材源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因此二者在艺术特色上面存在着强烈的共同性。本文就文学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电影 发展
下载PDF
一种新的文革叙事方式——《古炉》蕴含的生活哲理
7
作者 党好收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文革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热门话题。贾平凹的新作《古炉》一反控诉与揭露的叙事角度,以寓言式的写作方式来表达作者本人对于文革、人生以及人性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古炉》 文革 叙事角度 寓言
下载PDF
苏童小说的叙述视角琐谈
8
作者 党好收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1-73,共3页
本文从童年视角和女性视角对苏童的两个小说系列进行分析。少年系列小说中,存在着对人的本性的探索和思考;女性系列小说中,作者引导我们审视的是一定文化下的女性生存意识和生存状态。
关键词 苏童 童年视角 女性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