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修《春秋》说的由“述”而“作”之变——一种文献形成史角度的阐释
1
作者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从文献形成史的角度来考察,孔子于《春秋》,从其史料来源于鲁《春秋》言,是论次;从其义例和笔法主要依据旧法来说,是因袭;从其大量删削鲁《春秋》常见条目和内容,以及改易部分辞句,统一义例来说,是修订;从其实际上由此确立一种义法精神... 从文献形成史的角度来考察,孔子于《春秋》,从其史料来源于鲁《春秋》言,是论次;从其义例和笔法主要依据旧法来说,是因袭;从其大量删削鲁《春秋》常见条目和内容,以及改易部分辞句,统一义例来说,是修订;从其实际上由此确立一种义法精神、修史原则,使自己主要用以教学的《春秋》成为战国中期及以后士人认识春秋时代的主要典籍和依归说,则是创作。孔子由“述而不作”的思想方法出发,终能制作“六经”,垂法后世,也体现了春秋晚期私学兴起、诸子方兴时代述作观念和著述模式转变中的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述而不作 春秋笔法
下载PDF
应用Dot-ELISA检测羊胴体中沙门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昭华 韩志辉 +2 位作者 魏建华 张红见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1,共2页
应用Dot ELISA法对西宁某屠宰点 1 0 1份羊胴体淋巴结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 ,同时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在1 0 1份羊胴体中 ,Dot ELISA检出沙门氏菌阳性 56份 ,阳性率为 55 44% (56/ 1 0 1 ) ;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 应用Dot ELISA法对西宁某屠宰点 1 0 1份羊胴体淋巴结进行了沙门氏菌的检测 ,同时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在1 0 1份羊胴体中 ,Dot ELISA检出沙门氏菌阳性 56份 ,阳性率为 55 44% (56/ 1 0 1 ) ;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检出沙门氏菌阳性 48份 ,阳性率为 47 52 % (48/ 1 0 1 )。 2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 85 71 %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T-ELISA 胴体 检测 沙门氏菌 食品卫生
下载PDF
“期月”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58-63,共6页
"期月"一词,一般释为"匝一月",其本义当为满一月,时间跨度也当以一个月为限。但在某些文献的具体上下文语境中,有时又指自本月至来年同一月,时间跨度为一整年,意义则与"期年"相合。笔者试图揭示这一矛盾... "期月"一词,一般释为"匝一月",其本义当为满一月,时间跨度也当以一个月为限。但在某些文献的具体上下文语境中,有时又指自本月至来年同一月,时间跨度为一整年,意义则与"期年"相合。笔者试图揭示这一矛盾现象出现的缘由,并对相关文献中的某些明显的误释进行辨析,认为《左传.僖公八年》之"复期月"及《论语.子路》所载孔子所言"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等处的"期月"均指"匝一月",不能解为"周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月 期年 期月有成 释义
下载PDF
从“筏喻之争”看明代“前七子”复古运动的失败
4
作者 《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9-21,共3页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与何景明成名后,由于在师古问题上对“古人之法”理解和应用存在着较大分歧,二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因何景明曾借用佛家语以“筏”喻“法”,主张“舍筏登岸”,史称“筏喻之争”。本文分析了李何二人共有的...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与何景明成名后,由于在师古问题上对“古人之法”理解和应用存在着较大分歧,二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因何景明曾借用佛家语以“筏”喻“法”,主张“舍筏登岸”,史称“筏喻之争”。本文分析了李何二人共有的囿于字句音声与修辞结构谈论诗文“法式”的共同理论缺陷,试图从中寻绎“七子派”总体上由复古陷入拟古的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喻之争” 明代 文学论争 复古主义 拟古主义 李梦阳 何景明 文学史观
下载PDF
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在陶渊明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价值
5
作者 张志新 《河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陶学研究中,在陶渊明名字、享年、颜陶关系及颜延之对陶诗文创作评价等问题上,迄今仍存在较多争议。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除陶渊明作品外最早、最可信的材料。现立足颜氏此诔所涉信息,就上述相关争论进行评议;对其中个别问题,也试... 陶学研究中,在陶渊明名字、享年、颜陶关系及颜延之对陶诗文创作评价等问题上,迄今仍存在较多争议。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除陶渊明作品外最早、最可信的材料。现立足颜氏此诔所涉信息,就上述相关争论进行评议;对其中个别问题,也试图提出一些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陶微士诔并序》 陶渊明研究 价值
下载PDF
古代文学课程“作品选”与“文学史”教材的疏离问题及解决办法
6
作者 《河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前各类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可供选择使用的作品选教材虽较多,但由于过于注重经典性美文的编选,能体现各种流派和个人的独特创作倾向的作品过少,只重视欣赏而忽视了作为教材所应有的资料性、文献参考性价值,一定程度上存在与“文学... 目前各类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可供选择使用的作品选教材虽较多,但由于过于注重经典性美文的编选,能体现各种流派和个人的独特创作倾向的作品过少,只重视欣赏而忽视了作为教材所应有的资料性、文献参考性价值,一定程度上存在与“文学史”教材相疏离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规律和要求的。另外,近年来采用较为普遍的“作品选”教材所收篇目中,有不少与中学教材相重复的“熟文”,客观上导致了其容量的缩小。因此在编写作品选教材时适当精减“熟文”、增加“生文”,是解决前述疏离问题的一个有效而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作品选 教材 疏离问题
下载PDF
《九歌》词语歧解辨析三则
7
作者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2-24,共3页
对屈原《九歌》中所见几组历来训释存在分歧和矛盾的词语,如"龙驾"与"帝服"、"宜修"与"宜笑"、"左骖"与"右"等,试图辨析众说,选择或提出较符合作者原意的释义。
关键词 《九歌》 词语释义 辨析
下载PDF
二美杂会还是洁秽相混?——屈赋“芳泽杂糅”诸句释意简析
8
作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26,共3页
对屈原《离骚》等作品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诸句,古今学者的解释存在分歧和矛盾。本文支持王逸以来释"芳与泽"为芳香与润泽的观点,并分析了解"泽"作与"芳"相对的污秽、垢腻之类义项的释意的错... 对屈原《离骚》等作品中的"芳与泽其杂糅兮"诸句,古今学者的解释存在分歧和矛盾。本文支持王逸以来释"芳与泽"为芳香与润泽的观点,并分析了解"泽"作与"芳"相对的污秽、垢腻之类义项的释意的错误原因,指出其思路与前提本不确当,可以视为读懂古书、解决某些字句训释分歧时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赋 “芳与泽” “杂糅” 释意
下载PDF
“观眸”与“知言”——《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章发微
9
作者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章,对于孟子所言借以观察和研判一个人是否"胸中正"的眸子"瞭焉"、"眊焉",古今学者大都以眼眸的明与暗来解释。这样的理解并不恰切。本文认为,眸子的明与... 《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章,对于孟子所言借以观察和研判一个人是否"胸中正"的眸子"瞭焉"、"眊焉",古今学者大都以眼眸的明与暗来解释。这样的理解并不恰切。本文认为,眸子的明与不明并非观目知人的关键,孟子注重的是在人说话时对其眼神作动态的观察;所谓"瞭焉"、"眊焉",主要是指目光的镇定正视还是游移闪躲,据此可以较有效地体察人的出言是否基于善意和诚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观眸知人可以看作是孟子"知言"论的重要心得和有效方法。与传统的相术一般只从眼眸的先天形状、明暗程度来推测人的性情命运相比,孟子的"相眸法"具有一定科学性,更为合理,也更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VIEW 科学性 镇定 学者 性情 相术 推测 命运 方法 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