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抗肿瘤药物的使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悄悄 刘韬 黄红兵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69-274,共6页
孕妇中癌症发病率为0.02%~0.1%,最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淋巴瘤和卵巢癌。妊娠期化疗的目的是既能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治疗,又能不伤害胎儿。孕早期是器官形成的时期,应该避免使用抗肿瘤药物,以防止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和... 孕妇中癌症发病率为0.02%~0.1%,最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淋巴瘤和卵巢癌。妊娠期化疗的目的是既能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治疗,又能不伤害胎儿。孕早期是器官形成的时期,应该避免使用抗肿瘤药物,以防止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和死亡的发生。目前有很多孕中期和孕晚期抗肿瘤药物安全使用的报道,但是仍有可能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和骨髓毒性等。本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回顾性总结妊娠期各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期望为妊娠癌症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肿瘤 化疗药物 胎儿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Serglycin稳定干扰增加鼻咽癌高转移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悄悄 刘韬 +2 位作者 贾守薇 黄必军 黄红兵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观察serglycin稳定干扰后对鼻咽癌高转移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建立serglycin稳定干扰的鼻咽癌高转移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erglycin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顺铂对稳定株细胞的IC50;... 目的观察serglycin稳定干扰后对鼻咽癌高转移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建立serglycin稳定干扰的鼻咽癌高转移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erglycin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顺铂对稳定株细胞的IC50;增殖曲线实验观察在顺铂压力下细胞增殖的差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差异;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稳定株细胞中干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Serglycin稳定干扰的鼻咽癌高转移细胞株成功建立,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得serglycin稳定干扰细胞的顺铂IC50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作用下克隆形成能力减弱,流式凋亡比例增高。Serglycin稳定干扰后干性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Serglycin稳定干扰可以增加鼻咽癌高转移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GLYCIN 鼻咽癌 顺铂
原文传递
5种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悄悄 刘韬 +3 位作者 熊慧瑜 魏雪 黄红兵 潘莹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9期675-678,共4页
目的调查本院常用的5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1-01-2012-06使用过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卡培他滨5种药物所有病例,对用药期间死亡病例进行用药相关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其中94... 目的调查本院常用的5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1-01-2012-06使用过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卡培他滨5种药物所有病例,对用药期间死亡病例进行用药相关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其中94份病历进行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抽查结果与本院实际不良反应上报结果进行交叉对比。结果 5种药物在本院不良反应上报率分别为1.4%、0.0%、0.0%、0.0%、0.2%,仅利妥昔单抗上报3例严重不良反应;抽样调查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7%、17.6%、30.0%、26.1%、26.3%,均为一般不良反应;3例患者用药期间死亡,但与用药无关。结论 5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相对安全,未发现药物导致死亡情况,但存在一般不良反应,上报率低于发生率,因此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利妥昔单抗 曲妥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厄洛替尼 卡培他滨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由4种抗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调查探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4
作者 潘莹 悄悄 +2 位作者 魏雪 黄红兵 刘韬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对2011-01~2012-06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使用过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的患者ADR发生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与该院以及广东地区ADR监测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对2011-01~2012-06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使用过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的患者ADR发生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与该院以及广东地区ADR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种靶向药物在本院ADR上报率为0.0%~1.4%,抽查结果显示4种靶向药物在本院发生率为6.7%~30.0%;约18.9%患者可能发生与靶向药物相关ADR,而仅0.5%的ADR引起临床注意并上报。结论不良反应监测存在漏报现象,应从立法、处罚、报告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靶向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