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启东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第2期58-59,共2页
体验教学模式是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我们的思品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 体验教学模式是在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在我们的思品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社会课 新课程标准 做法 品德 小学 体验教学模式 生活世界
下载PDF
构建德育体系 拥抱美好未来——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德育研究工作室活动小记
2
作者 启东 徐顺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第2期4-5,共2页
百年名校——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孩子的真实,坚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品质,在工作中前行,实践中摸索,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以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十八... 百年名校——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孩子的真实,坚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品质,在工作中前行,实践中摸索,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以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省、市关于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学校因时而谋,据势而为,为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由校长室牵头,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分工明确的团队,潜心对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研究,从而创建成立了"德育研究工作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研究 德育体系 江苏省兴化市 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水平 业务能力 校长室 教育理念 工作方法 业务精湛
下载PDF
学校文化——学校发展的灵魂
3
作者 启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2年第6期11-12,共2页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行为准则、校风校貌的总和。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世界观、价值观的总体表现,是学...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行为准则、校风校貌的总和。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世界观、价值观的总体表现,是学校师生成长的灵魂。多年来,全校师生积极打造富有内涵、富有独特品质的学校文化。学校跨越式发展,办学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 灵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价值观念 跨越式发展 物质文明 办学理念
下载PDF
用爱开启弱势群体的心灵之门
4
作者 启东 《中小学校长谋略》 2004年第2期59-59,共1页
“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存在一切人类的身上,由此当然可见,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和缓的推动和谨慎的指导而已”,“人类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不清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 “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存在一切人类的身上,由此当然可见,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和缓的推动和谨慎的指导而已”,“人类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模糊不清的镜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这是“现代教育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课程改革 小学 社会责任感 教师 教书育人
下载PDF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对策
5
作者 启东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63,共1页
1.坚持德育为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 1.坚持德育为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开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以及开展阅读优秀图书、看优秀影视片、唱优秀歌曲、举办专题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建设 小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工作 弘扬和培育 中国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