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甘薯土壤养分变化及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亚军 王文静 +3 位作者 李敏 王红刚 胡启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84,共10页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对甘薯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2020—202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甘薯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单施化肥(T1)、秸秆还田不施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80%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T4)、80%...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对甘薯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2020—202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甘薯轮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单施化肥(T1)、秸秆还田不施肥(T2)、单施生物有机肥(T3)、80%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T4)、80%化肥+秸秆还田配施(T5)、80%化肥+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施(T6)]甘薯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以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或有机肥相比,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变土壤pH值。其中,T6处理土壤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27%~31.80%、5.79%~28.06%、3.97%~18.54%;土壤有机质含量较T1、T2和T5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56%、11.21%、6.86%。土壤微生物培养120 h时,各处理平均颜色变化率表现为T6>T4>T5>T3>T1>T2;T6处理土壤微生物对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75%~74.24%、5.71%~131.25%、20.65%~177.50%;T6处理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Richness指数均最高,Simpson指数最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多样性指数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制约。其中,土壤速效磷(贡献率35.3%)和速效氮(贡献率23.4%)、有机质(贡献率15.7%)分别是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秸秆还田、化肥减量与生物有机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肥 土壤养分 微生物 碳代谢
下载PDF
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形成及结薯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启国 +2 位作者 王文静 刘亚军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763-766,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和结薯习性的影响,以全国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进行了6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以平栽高密度处理最高,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 为了探讨不同栽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和结薯习性的影响,以全国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进行了6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以平栽高密度处理最高,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栽插密度>栽插方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以平栽低密度处理最高,对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栽插方式>栽插密度。从试验看,平栽、栽插密度5.25万株/hm2组合有利于发挥商薯19的高产潜力;平栽、栽插密度3.75万株/hm2组合能让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插方式 栽插密度 产量 结薯习性
下载PDF
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性质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淑敏 +5 位作者 刘亚军 王明乾 王文静 胡启国 石静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445-1448,1455,共5页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地产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以探讨该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优势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促进了根系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利...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地产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以探讨该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优势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促进了根系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其中,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作甘薯、单作玉米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5.76%、12.37%;与单作甘薯处理相比,甘薯玉米间作处理提高了磷酸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降低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为1.12,具有产量优势,种间相对竞争力为-0.26,甘薯种间竞争力弱于玉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产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可见,甘薯玉米间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土壤状况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间作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亚军 胡启国 +2 位作者 王文静 杨爱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7,18,共8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蔓茎干物重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蔓茎干物重...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蔓茎干物重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蔓茎干物重的影响高于栽培方式,且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具有极显著的互作响应;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薯块干物重产量最高,直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最低,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薯块干物重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响应;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鲜薯干率最高,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鲜薯干率最低,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鲜薯干率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T/R值均优于其他处理;不同栽培模式下各处理间主要农艺性状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研究结果能为甘薯合理种植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培模式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敏 刘亚军 +3 位作者 王文静 王红刚 胡启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50-256,共7页
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于2017—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_(1))、单施缓控释肥(T_(2))、单施生物有机肥(T_(3))、50%常规施肥+50%缓控释肥(T_(4))、50%常规施肥... 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小麦-甘薯轮作田土壤性质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于2017—2020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_(1))、单施缓控释肥(T_(2))、单施生物有机肥(T_(3))、50%常规施肥+50%缓控释肥(T_(4))、50%常规施肥+50%生物有机肥(T_(5))、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T_(6))7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甘薯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作物产量以及R/T值;T_(6)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T_(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7%、7.95%,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4.38%~15.32%、4.29%~29.14%,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减少了真菌生物量,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以及细菌/真菌比值;T_(5)处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增加3.21%~34.08%、11.87%~35.26%、6.04%~15.96%,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较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9.68%~30.77%、3.43%~16.73%。T_(6)处理甘薯产量、商品薯率以及R/T值均最高。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甘薯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综上所述,缓控释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甘薯 土壤性质 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亚军 +2 位作者 王文静 胡启国 杨爱梅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探究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生长发育和杂草防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除草剂、无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田间杂草... 为探究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生长发育和杂草防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除草剂、无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而在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处理中,50%乙草胺乳油×黑色地膜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33%二甲戊乐灵乳油配套透明地膜或黑色地膜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最低,33%二甲戊乐灵乳油除草效果不佳;50%乙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薯块干物率最高,蔓茎干物率、T/R值最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商品薯率最高;除草剂与地膜覆盖对甘薯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杂草防控、薯块品质等因素,生产上应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透明地膜配套栽培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9号杂草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除草剂 地膜 产量 杂草防控
原文传递
扦插方式对甘薯结薯习性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亚军 +2 位作者 王文静 胡启国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132-1134,共3页
为完善商薯12号的高效栽培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扦插方式对商薯12号结薯习性和商品薯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薯块干物质占比方面,斜栽和平栽分别比直栽高7.6%,12.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鲜薯干物率方面,平栽处理... 为完善商薯12号的高效栽培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扦插方式对商薯12号结薯习性和商品薯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薯块干物质占比方面,斜栽和平栽分别比直栽高7.6%,12.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鲜薯干物率方面,平栽处理的干物率最高,总体表现为平栽>斜栽>直栽,平栽较斜栽、直栽分别提高了7.69%,8.86%;平栽的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支数最高,直栽的T/R值是平栽的2.3倍;直栽的产量显著低于斜栽和平栽,平栽的商品薯率高于直栽和斜栽8.33%,33.3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见,不同扦插方式对甘薯的生长发育有着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甘薯合理选择扦插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物质 结薯习性 产量 商品薯
下载PDF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文静 +1 位作者 胡启国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1200-1201,1205,共3页
以商薯9号为试验材料,选用地蚜灵、毒死蜱、吡虫啉粉等几种药剂进行筛选试验,为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地蚜灵为1.5 kg/hm2处理的虫咬率、虫情指数均较低,产量高,能有效提高甘薯的商品性。说明地蚜灵1.5 kg/hm2是较为理... 以商薯9号为试验材料,选用地蚜灵、毒死蜱、吡虫啉粉等几种药剂进行筛选试验,为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地蚜灵为1.5 kg/hm2处理的虫咬率、虫情指数均较低,产量高,能有效提高甘薯的商品性。说明地蚜灵1.5 kg/hm2是较为理想的甘薯地下害虫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下害虫 地蚜灵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作物轮作对甘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亚军 王文静 +3 位作者 王红刚 王祁 胡启国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甘薯连作、甘薯―花生轮作、甘薯―小轮作3个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y生态板方法,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多样性指...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甘薯连作、甘薯―花生轮作、甘薯―小轮作3个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y生态板方法,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甘薯连作相比,甘薯―花生轮作显著(P<0.05)提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生物量及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小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提了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花生轮作提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甘薯―小轮作提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其中甘薯―花生轮作对羧酸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于甘薯―小轮作;甘薯―花生、甘薯―小轮作均提了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 index)、均匀度指数(Mclntoch index)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 index),其中甘薯―花生轮作的均匀度指数于甘薯―小轮作,而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不同土壤养分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综上所述,甘薯与花生、小轮作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轮作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碳源利用能力 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烯效唑对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启国 刘亚军 +2 位作者 王文静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299-1301,1395,共4页
为了研究在高肥力条件下烯效唑对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全国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7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所有处理的茎叶干质量、T/R均低于对照,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喷施烯效唑能延缓... 为了研究在高肥力条件下烯效唑对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全国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7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所有处理的茎叶干质量、T/R均低于对照,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喷施烯效唑能延缓地上部生长,减少蔓长和茎叶质量,降低地上部能耗,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密度群体,提高光合效率,达到增产的目的;试验中,以栽后50 d喷施22.5 g/hm^2烯效唑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其鲜薯产量为60 000 kg/hm^2,较对照增产25.72%,薯干产量为18 840 kg/hm^2,较对照增产28.17%,在商薯19生产中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商薯19 甘薯产量
下载PDF
高效甘薯专用有机肥筛选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启国 王文静 +1 位作者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810-1812,1842,共4页
为了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甘薯专用有机肥,以商薯9号为材料,施用3种甘薯专用有机肥,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作为田间对照,连续2 a测定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商品薯率、块根日增长速率、T/R、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专... 为了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甘薯专用有机肥,以商薯9号为材料,施用3种甘薯专用有机肥,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作为田间对照,连续2 a测定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商品薯率、块根日增长速率、T/R、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专用有机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佳,鲜薯、薯干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产14.9%,26.47%;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21.5%,26.96%;商品薯率比2个对照极显著提高,且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专用肥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甘薯田间杂草高效除草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启国 王文静 +1 位作者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735-737,共3页
研究不同品种或用量的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鲜薯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效果最好的是50%乙草胺乳油,施药量为1 500 mL/hm2。
关键词 甘薯 除草剂 防除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商薯9号”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亚军 胡启国 +2 位作者 王文静 杨爱梅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4,共6页
为探究不同高效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干物质在薯块中的分配率高于其他处理,斜栽密度60 000株/hm2与水平栽密... 为探究不同高效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产量及结薯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干物质在薯块中的分配率高于其他处理,斜栽密度60 000株/hm2与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产量最高;在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直栽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整体高于斜栽和水平栽,直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鲜薯干物率最高,并显著高于直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P<0.05),在对鲜薯干物率的影响效应中,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的甘薯商品薯率更高,在对商品薯率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水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和商品薯率。研究结果可为甘薯高效栽培措施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培方式 种植密度 产量 干物率 商品薯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甘薯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SPAD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亚军 +2 位作者 王文静 胡启国 杨爱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6期29-34,共6页
为探究甘薯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及其生长需水规律,以‘商薯19’为供试材料,通过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不同干旱强度(PEG-6000浓度分别为0%、6%、12%、18%、24%)对甘薯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SPAD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为探究甘薯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及其生长需水规律,以‘商薯19’为供试材料,通过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不同干旱强度(PEG-6000浓度分别为0%、6%、12%、18%、24%)对甘薯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SPAD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且PEG-6000浓度不高于7%可诱导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和APX活性的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EG-6000浓度7%时值最大,较对照分别增加58.09%和161.14%。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增加。PEG-6000浓度不高于3%能够刺激甘薯叶片叶绿素的生成。SPAD与干旱胁迫强度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两者的拟合方程y=54.354e-3.323x。初始荧光(Fo)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在PEG-6000浓度3%时值最低;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变化规律,且在PEG-6000浓度3%时值最大,与初始荧光(Fo)具有负相关关系。研究得出,土壤含水量保持在PEG-6000浓度3%,可以使甘薯幼苗保持健壮生长,实现节水灌溉,但土壤干旱强度不能超过PEG-6000浓度的7%,否则会对甘薯苗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甘薯 活性氧代谢 渗透调节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3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晓丹 +2 位作者 胡启国 王文静 杨爱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733-734,共2页
2011—2012年连续2 a,利用3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胶囊剂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甘薯产量也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 防治效果 辛硫磷 低毒
下载PDF
不同甘薯专用肥对商薯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启国 +1 位作者 王文静 杨爱梅 《中国种业》 2016年第10期43-45,共3页
研究了不同品种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甘薯缓释氮专用复合肥比对照增产20.5%,增收13.9%,商品薯率增加13.5个百分点,薯干产量增加18.1%,淀粉产量增加17.37%;施用甘薯腐植酸专用肥比对照增产15%,增收8%,商品薯率增加1... 研究了不同品种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甘薯缓释氮专用复合肥比对照增产20.5%,增收13.9%,商品薯率增加13.5个百分点,薯干产量增加18.1%,淀粉产量增加17.37%;施用甘薯腐植酸专用肥比对照增产15%,增收8%,商品薯率增加16.2个百分点,薯干产量增加20.3%,淀粉产量增加22%。说明合理施用甘薯缓释氮专用复合肥、甘薯腐植酸专用肥能有效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专用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减量与助剂复配对杂草防效、甘薯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亚军 王文静 +3 位作者 李敏 胡启国 王红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药不人工除草(CK1)、不施药人工除草(CK2)、施100%精异丙甲草胺乳油4.50 L/hm^(2)(T1)、施70%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15 L/hm^(2)+激健150 mL/hm^(2)(T2)、施70%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15 L/hm^(2)+迈丝100 mL/hm^(2)(T3)...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药不人工除草(CK1)、不施药人工除草(CK2)、施100%精异丙甲草胺乳油4.50 L/hm^(2)(T1)、施70%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15 L/hm^(2)+激健150 mL/hm^(2)(T2)、施70%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15 L/hm^(2)+迈丝100 mL/hm^(2)(T3)、施100%二甲戊灵乳油5.00 L/hm^(2)(T4)、施50%二甲戊灵乳油2.50 L/hm^(2)+激健150 mL/hm^(2)(T5)、施50%二甲戊灵乳油2.50 L/hm^(2)+迈丝100 mL/hm^(2)(T6)8个处理,研究不同除草剂减量与助剂复配对田间杂草防效及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除草剂减量与助剂复配方案,为豫东地区甘薯除草剂的安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药后5、10 d时,T2处理株防效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6.94%~40.22%、5.71%~21.79%,鲜质量防效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8.54%~36.35%、1.50%~14.99%,T5处理次之。施药后15 d,T5处理株防效较其他处理提高3.39%~11.71%,鲜质量防效较其他处理提高3.60%~11.10%,均显著高于T1、T3、T4处理。与CK2相比,施药对甘薯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产量、品质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T5处理影响最小,与CK2相比均无显著差异;T4处理甘薯产生明显的药害。与CK1相比,施药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显著提高5.60%~37.30%、17.05%~57.13%,SPAD值显著提高7.60%~23.78%,净光合速率提高1.33%~15.98%,SOD、POD、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80%~33.38%、5.59%~20.20%、8.80%~41.40%,MDA含量降低0.83%~17.02%,鲜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分别显著提高21.95%~46.72%和7.63%~17.28%,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胡萝卜素、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6.72%~17.00%、19.44%~33.10%、2.45%~7.83%、9.16%~20.64%、4.81%~16.55%。综上,50%二甲戊灵乳油2.50 L/hm^(2)+激健150 mL/hm^(2)处理在保障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减量 助剂 甘薯 杂草防效 生理生化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刘亚军 王文静 +4 位作者 李敏 胡启国 刘广卿 孙喜云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甘薯-小麦连作3 a地块为研究对象,设置甘薯-小麦连作(SWS)、甘薯-小麦/甘薯-油菜轮作(SWR)、甘薯-小麦/玉米-小麦轮作(SWC)、甘薯-小麦/花生-小麦轮作(SWP)4个处理,研究... 为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甘薯-小麦连作3 a地块为研究对象,设置甘薯-小麦连作(SWS)、甘薯-小麦/甘薯-油菜轮作(SWR)、甘薯-小麦/玉米-小麦轮作(SWC)、甘薯-小麦/花生-小麦轮作(SWP)4个处理,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SWS处理相比,SWR、SWC、SWP处理能够提高0~20、20~40 cm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上提升了0~20、20~40 cm土壤POC、DOC、ROC及MBC占比。不同轮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碳转化酶活性差异也较明显。0~20 cm土层,SWC处理ROC含量较SWR、SW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79%、7.56%,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20%、8.71%;SWR处理DOC含量较SWP处理显著提高5.67%;SWP处理MBC含量较SWR、SWC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93%、10.35%,过氧化物酶活性较SWR、SWC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1.89%、7.02%。20~40 cm土层,SWC处理POC、ROC含量及蔗糖酶活性较SW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07%、5.42%、9.48%,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SWR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93、7.14%;SWR处理DOC含量及蔗糖酶活性较SW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93%、5.65%;SWP处理MBC含量较SWC处理显著提高7.56%,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SWR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56%、12.3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碳转化酶活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综上,甘薯不同轮作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其中,SWC(甘薯-小麦/玉米-小麦轮作)、SWP(甘薯-小麦/花生-小麦轮作)处理表现明显优于SWR(甘薯-小麦/甘薯-油菜轮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轮作 有机碳 酶活性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连作甘薯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敏 刘亚军 +3 位作者 王文静 胡启国 王红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52-260,共9页
研究施肥措施对连作甘薯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为豫东地区连作甘薯田有机肥的合理施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SF)、单施生物有机肥(SBF)、单施缓控释肥(SSF)、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SF_(50)BF_(... 研究施肥措施对连作甘薯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为豫东地区连作甘薯田有机肥的合理施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SF)、单施生物有机肥(SBF)、单施缓控释肥(SSF)、50%缓控释肥50%生物有机肥(SF_(50)BF_(50))、50%化肥配施50%生物有机肥(F_(50)BF_(50))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容重、孔隙度、全土酶活性以及团聚体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缓控释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2 mm、>1~2 mm粒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团聚体GMD、MWD和R_(>0.25)值,降低D值;能够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其中,F_(50)BF_(50)处理土壤容重显著降低6.71%,SF_(50)BF_(50)、F_(50)BF_(50)处理土壤孔隙度分别显著提高7.08%、10.27%;能够提高全土以及团聚体酶活性和>2 mm、>1~2 mm粒级团聚体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贡献率。其中,F_(50)BF_(50)处理全土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3.58%、16.90%、16.82%,SF_(50)BF_(50)处理全土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10.7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变化与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紧密相连。综上所述,化肥、缓控释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团聚体组成,提升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团聚体酶活性及贡献率。其中,50%化肥配施50%生物有机肥处理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团聚体 容重 孔隙度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对土壤质量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0
作者 王文静 刘亚军 +1 位作者 胡启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68,共7页
为探讨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配套对土壤质量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覆盖方式:不覆膜(M1)、生物降解膜(M2)、普通黑白膜(M3),以及2种施肥方式:化肥单施(F1)、化肥混施生物有机肥(F2)共计6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 为探讨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配套对土壤质量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3种覆盖方式:不覆膜(M1)、生物降解膜(M2)、普通黑白膜(M3),以及2种施肥方式:化肥单施(F1)、化肥混施生物有机肥(F2)共计6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和施肥方式配套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物理结构以及甘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F1处理相比,M2、M3与F2处理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能够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累积;能够提高甘薯产量、干物率以及单株结薯数,降低R/T。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方式相互作用时,M2F2处理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较M1F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09%、9.07%、11.43%,M3F2处理速效钾较M1F1处理显著提高14.00%;M2F2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10.34%~52.38%、2.86%~12.98%、6.64%~33.82%,M3F2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较M1F处理显著提高16.37%;M3F2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M1F1处理显著提高26.59%,土壤容重显著降低6.04%;M3F2处理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27%~40.74%,M2F2处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45%~32.99%、3.61%~12.78%,M2F2处理丙二醛含量较M1F1处理显著降低6.75%;M3F2处理鲜薯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3.38%~18.73%。综上所述,生物降解膜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改善土壤结构以及提升植株抗逆性能力方面与普通黑白膜作用相当的前提下,鲜薯产量不显著低于普通黑白膜,但能够省去地膜残留回收环节,生产上推荐使用生物降解膜、化肥混施生物有机肥(M2F2)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膜覆盖 施肥方式 土壤质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