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杂交种子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志胜 何琼英 +3 位作者 欧秀娟 林伟强 蒋俊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5,共4页
以兰属、文心兰属、蝴蝶兰属的兰花为材料 ,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其杂交种子的萌发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国兰类各种间杂交易成功 ,结果率在 80 %以上 ;(2 )墨兰和大花蕙兰杂交 ,结果率和杂交种子数量随品种和正反交不同而异 ;(3)... 以兰属、文心兰属、蝴蝶兰属的兰花为材料 ,对中国兰花远缘杂交及其杂交种子的萌发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国兰类各种间杂交易成功 ,结果率在 80 %以上 ;(2 )墨兰和大花蕙兰杂交 ,结果率和杂交种子数量随品种和正反交不同而异 ;(3)兰属和其他属兰花杂交 ,结果率较低 ,且产生的杂交种子量很少 ;(4 )兰花杂交种子萌发形成的中间繁殖体的种类和数量 ,随杂交组合不同而不同 ,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子萌发后形成原球茎 ,其余组合产生根状茎 .通过原球茎和根状茎途径已生产兰花杂种试管苗近万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远缘杂交 种子萌发 育种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志胜 +2 位作者 何平 欧秀娟 何琼英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3-336,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用60 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 ,低剂量 (0 2、0 5、8Gy)辐照能促进根状茎旺盛生长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 ,根状茎的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死亡 ;低剂量辐照根状茎 ,其绿芽分化能力未受影响。对辐... 本文报道了用60 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 ,低剂量 (0 2、0 5、8Gy)辐照能促进根状茎旺盛生长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 ,根状茎的生长受到抑制 ,甚至死亡 ;低剂量辐照根状茎 ,其绿芽分化能力未受影响。对辐照根状茎生化指标的分析表明 ,低剂量 (2、5、8Gy)辐照使根状茎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明显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 ,2和 5Gy的低剂量辐照使根状茎POD活性稍有降低 ,8Gy的辐照使POD活性显著升高 ,说明一定水平的低剂量可诱导根状茎POD活性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 根状茎 ^60COΓ射线辐照 生长 分化
下载PDF
墨兰根状茎绿芽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志胜 +2 位作者 何平 欧秀娟 何琼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5,共3页
对影响墨兰根状茎绿芽分化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 5 .0 0mg·L-16 -BA +0 5 0mg·L-1NAA的激素配比 ,绿芽产率高达 1 80 % ,且绿芽生长势旺盛 低剂量 (1和 2Gy ) 60 Coγ -射线辐射可促进根状茎... 对影响墨兰根状茎绿芽分化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 5 .0 0mg·L-16 -BA +0 5 0mg·L-1NAA的激素配比 ,绿芽产率高达 1 80 % ,且绿芽生长势旺盛 低剂量 (1和 2Gy ) 60 Coγ -射线辐射可促进根状茎绿芽分化 ,提高绿芽产率和生长势 ;高剂量 (5~ 1 0Gy )辐射则显著降低绿芽产率 ,使其生长势减弱 活性炭完全抑制绿芽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 根状茎 绿芽分化 兰花 快速繁殖
下载PDF
甘蔗苗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平 施伟平 +1 位作者 黄卓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从新鲜甘蔗苗分离和纯化了过氧化物酶(POD),纯化过程包括匀浆、硫酸铵分级沉淀、丙酮分级分离和SephadexG-100柱层析。过氧化物酶最适pH值是4.4;Km值为0.038mol/L;过氧化物酶在4~55℃下水浴20min,酶的失活率较小,在55℃以上时,酶的失... 从新鲜甘蔗苗分离和纯化了过氧化物酶(POD),纯化过程包括匀浆、硫酸铵分级沉淀、丙酮分级分离和SephadexG-100柱层析。过氧化物酶最适pH值是4.4;Km值为0.038mol/L;过氧化物酶在4~55℃下水浴20min,酶的失活率较小,在55℃以上时,酶的失活率越来越大;该酶在4℃下耐藏性较好;受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苗 过氧化物酶 分离 纯化 性质
下载PDF
水稻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间变异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林 +3 位作者 陈雄辉 刘克斌 姜蕾 陈火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69-73,共5页
对44个水稻品种(品系)进行花药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粳稻品种(品系)的平均出愈率和最高出愈率均大于籼稻,在2个亚种中都存在出愈率高和低的品种(品系);2在粳稻和籼稻中都存在分化率高和低的品种(品系),籼稻和粳稻的平均分化率差异不大;3... 对44个水稻品种(品系)进行花药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粳稻品种(品系)的平均出愈率和最高出愈率均大于籼稻,在2个亚种中都存在出愈率高和低的品种(品系);2在粳稻和籼稻中都存在分化率高和低的品种(品系),籼稻和粳稻的平均分化率差异不大;3水稻品种(品系)的花药培养出愈率普遍低于分化率,出愈率低是大部分品种(品系)培养力低下的主要原因;4出愈率与分化率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品种变异 出愈率 分化率
下载PDF
基于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遗传学教改试验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向东 郭海滨 +1 位作者 张桂权 《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8期57-60,共4页
在多年来进行遗传学教学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型混合模式的遗传学教学改革法"。该法是灵活应用"基于web-quest教学改革试验"(自主性教与学)、研究性、探索性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综合性实验和双语教学... 在多年来进行遗传学教学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型混合模式的遗传学教学改革法"。该法是灵活应用"基于web-quest教学改革试验"(自主性教与学)、研究性、探索性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综合性实验和双语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实施的主要步骤包括框架式引导学生系统学习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以问题为中心讲授课程重点内容、教与学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选择性开展基于web-quest的自主性学习、自愿性的研究性学习和融会贯通式的课程总结等。教学试验表明,该教学改革法是适用于农科类专业学生的遗传学教学较为成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 自主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遗传学
下载PDF
利用种间杂交途径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卢永根 +1 位作者 刘向东 李金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9-566,共8页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这是限制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的"瓶颈"。传统的有性杂交手段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克服种间生殖障碍,提高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育种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非AA组野生稻 种间杂交 单体异附加系 渗入系 基因定位 生殖障碍
下载PDF
筛选和转化药用野生稻TAC克隆获得耐旱水稻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蕊 张欢欢 +5 位作者 陈志雄 SHAHID Muhammad Qasim 刘耀光 刘向东 卢永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5-1457,共13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一种可有效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方法,为进一步大量开展利用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植物抗性相关转录因子AP2/EREBP和bZIP家族基因保守序列为探针,采用同位素α-32P对探针进行标...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一种可有效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方法,为进一步大量开展利用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植物抗性相关转录因子AP2/EREBP和bZIP家族基因保守序列为探针,采用同位素α-32P对探针进行标记,通过Southern杂交对药用野生稻TAC文库进行第一轮筛选;所获得阳性克隆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利用PCR方法对第二轮筛选所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验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阳性克隆转入栽培稻品种日本晴,利用TAC载体插入片段两端的抗性标记Hpt和SacB,通过PCR扩增检测和和Southern杂交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采用PEG胁迫法和生理指标变化对转基因T2植株的芽期、苗期耐旱性进行鉴定。【结果】第一轮TAC文库筛选共获得1 073个阳性克隆,其中,以AP2/EREBP的保守序列为探针筛选出606个、bZIP为探针筛选出467个。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第二轮筛选,从中共获得147个阳性克隆,其中,AP2/EREBP为探针筛选出95个、bZIP为探针筛选出52个。PCR验证有103个阳性克隆能够扩增出目的片段,分别是利用AP2/EREBP设计的引物筛选出63个克隆和bZIP的40个克隆,阳性克隆得率分别为66.32%和76.92%。通过农杆菌转化,以编号为52D-M16和22D-P2(与AP2/EREBP相关)以及55R-A17、49R-O14和8-A24(与bZIP相关)的克隆转化水稻日本晴均获得转化植株,转化试验结果发现外源插入片段越大则克隆转化的成苗率越低。抗性鉴定、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证明外源片段已转入受体水稻品种日本晴中。芽期抗旱性鉴定表明R12-23、R15-41和R1-8 3份材料的耐旱性优于受体日本晴,苗期鉴定显示M63-9和R12-23的耐旱性较强。综合认为,R12-23具有较好的耐旱性。【结论】通过构建药用野生稻TAC文库并结合特异克隆筛选和遗传转化方法,可以进行有利基因的转移,结合进一步的育种,有望实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 TAC文库 遗传转化 耐旱性
下载PDF
植酸酶生产菌的筛选及生长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平 +3 位作者 赵亚华 高向阳 陈海涛 徐凤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49,共3页
从单胃动物的粪便垃圾堆中分离出一种可分泌植酸酶的青霉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青霉培养液最佳的淀粉含量为 40g·L-1.青霉生长与其分泌植酸酶之间存在矛盾 .青霉生长旺盛时产酶少 ,测出的酶活性低 .青霉生长缓慢时产酶多 ,测出的... 从单胃动物的粪便垃圾堆中分离出一种可分泌植酸酶的青霉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青霉培养液最佳的淀粉含量为 40g·L-1.青霉生长与其分泌植酸酶之间存在矛盾 .青霉生长旺盛时产酶少 ,测出的酶活性低 .青霉生长缓慢时产酶多 ,测出的酶活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 植酸 植酸酶 生产菌 生长条件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花粉和胚囊败育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永根 +2 位作者 李金泉 刘向东 赵杏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62-366,共5页
以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简称GLA)、粳稻品种辽粳944(简称944)、粳型亲籼系G2416-3(简称M12)与产于广东高州的普通野生稻(简称GP)配制6个正反交种间杂交组合,F1育性研究的结果表明:GLA/GP F1与GP/GLA F1之间的花粉育性(56.71%、5... 以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简称GLA)、粳稻品种辽粳944(简称944)、粳型亲籼系G2416-3(简称M12)与产于广东高州的普通野生稻(简称GP)配制6个正反交种间杂交组合,F1育性研究的结果表明:GLA/GP F1与GP/GLA F1之间的花粉育性(56.71%、56.15%)、胚囊育性(42.10%、33.33%)和小穗育性(33.66%、32.60%)差异较小;944/GP F1与GP/944 F1之间的花粉育性(79.01%、7.45%)、胚囊育性(50.00%、27.28%)和小穗育性(47.31%、17.59%)差异较大;M12/GPF1与GP/M12 F1的花粉育性(65.26%和49.55%)和小穗育性(73.16%和54.10%)差异介于前两者间,而胚囊育性(75.00%和40.00%)相差较大。各杂种F1败育花粉以典败类型为主;杂种F1败育胚囊主要有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异常排列,胚囊内组织混乱,助细胞退化且珠心组织吞噬胚囊,以及胚囊退化等。杂种胚囊育性和花粉育性直接影响小穗育性。以野生稻为母本的杂种育性较相应反交组合杂种的为低,表现出野生稻细胞质对栽野杂种育性的影响效应。可尝试利用人为创建的粳型亲籼系来开展克服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花粉败育 胚囊败育 小穗育性
下载PDF
偏孟德尔分离的遗传学实验设计与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自强 赵苑秀 +1 位作者 李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70,共9页
本文将科研中发现的一个含调控杂种花粉不育基因座(S23)的水稻材料(DSSL)应用于教学,设计了一个基于SSR分子标记对比经典孟德尔分离和偏孟德尔分离的综合性实验。利用位于水稻两条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对两亲本及其杂交构建的F_2代群体... 本文将科研中发现的一个含调控杂种花粉不育基因座(S23)的水稻材料(DSSL)应用于教学,设计了一个基于SSR分子标记对比经典孟德尔分离和偏孟德尔分离的综合性实验。利用位于水稻两条染色体上的4个SSR标记对两亲本及其杂交构建的F_2代群体进行单株基因型检测,用显微图像观察与统计分析亲本及杂种F1的花粉育性,不仅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分离定律,更从基因型到表型的观察实验中完整展现了水稻的偏孟德尔分离现象及其原因,加深了学生对植物遗传规律、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与探究动机,增强了学生对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一个科研成果转化至教学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以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科研成果 实验教学 偏孟德尔分离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_1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练子贤 史磊刚 +4 位作者 卢永根 赵杏娟 李金泉 刘向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以粳稻台中65为母本,高州普通野生稻141个编号材料为父本,成功组配72个粳野杂种F1,分别对杂种F1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粳野杂种F1平均结实率为68.30%,变化范围为30.29%~94.05%,大部分在50%~80... 以粳稻台中65为母本,高州普通野生稻141个编号材料为父本,成功组配72个粳野杂种F1,分别对杂种F1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粳野杂种F1平均结实率为68.30%,变化范围为30.29%~94.05%,大部分在50%~80%之间;花粉平均育性为76.49%,最低为33.23%,最高为95.72%,大部分都高于70%,表现正常。花粉败育类型包括染败、典败、圆败和大小花粉粒;花药的平均裂药指数为3.87,接近正常。粳野杂种F1花粉发育过程与栽培稻基本一致,可分为8个时期,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早期、二胞花粉晚期和成熟花粉期。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花粉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花粉不育中性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粳野杂种F1 花粉育性 花粉发育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种间杂交障碍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向东 卢永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短花药野生稻O.brachyantha分别属于稻属的AA和FF染色体组,其种间杂交障碍影响了短花药野生稻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利用.本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杂交后杂种胚胎和胚乳发育以...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短花药野生稻O.brachyantha分别属于稻属的AA和FF染色体组,其种间杂交障碍影响了短花药野生稻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利用.本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对栽培稻与短花药野生稻杂交后杂种胚胎和胚乳发育以及杂种胚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交小穗双受精率高达82.93%,但是杂种胚胎发育到球形胚期停滞并开始解体,游离胚乳核未能正常细胞化而出现解体,导致杂种胚胎在发育中途夭亡,不能形成正常成熟的杂种种子.杂种胚囊发育过程中,大孢子母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但形成四分体异常,导致功能大孢子异常,胚囊发育到单核或二核即出现退化现象,最终无法形成正常成熟的胚囊,表现高度的雌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短花药野生稻 细胞学观察 种间杂交障碍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褚绍尉 王林 +3 位作者 刘桂富 刘向东 卢永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8,共7页
利用简单钙溶液培养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部分编号进行了耐铝性鉴定,对盆栽条件下低pH值和Al胁迫对植株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铝敏感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与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编号为供体所构建的高世代回交群体BC3F3... 利用简单钙溶液培养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部分编号进行了耐铝性鉴定,对盆栽条件下低pH值和Al胁迫对植株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铝敏感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与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编号为供体所构建的高世代回交群体BC3F3对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QTL进行了初步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处理浓度为50μmol/L的0.5 mmol/L CaCl2(pH值=4.5)溶液培养24 h后,供试的8个野生稻材料种子根的相对根伸长量RRE均大于0.5;以其中4个编号的离蘖茎新生根在相同胁迫条件下培养,发现其仍然表现RRE>0.5。表明供试野生稻具有耐铝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l胁迫对野生稻和栽培稻植株株高影响明显,处理材料的株高明显低于对照,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也受到Al胁迫的不利影响。利用以华粳籼74为受体与供试野生稻构建的BC3F3群体,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进行QTL分析,共鉴定到4个耐铝毒QTL。其中qRRE-6-2与qRRE-7-2来自华粳籼74×GZW003的BC3F3群体,qRRE-4与qRRE-2-2则分别来自华粳籼74×GZW006及华粳籼74×GZW087的BC3F3群体。这4个QTL分别解释了表型遗传变异的18.33%,9.18%,19.02%,24.88%;除qRRE-6-2外,其余3个耐铝性增效基因来均自供体亲本高州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耐铝性 相对根伸长量(RRE) QTL定位
下载PDF
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苗期耐旱性评价及QTL鉴定
15
作者 廖冰 黄秀艳 +2 位作者 陈科 何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目的】干旱是影响水稻生产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筛选抗旱水稻可有效保障水稻产量。【方法】选取以南方野生稻和展颖野生稻为供体、‘华粳籼74’(HJX74)为受体构建的93份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为... 【目的】干旱是影响水稻生产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筛选抗旱水稻可有效保障水稻产量。【方法】选取以南方野生稻和展颖野生稻为供体、‘华粳籼74’(HJX74)为受体构建的93份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为供试材料,以HJX74为对照,采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进行苗期耐旱性试验,以4个生长发育性状指标(相对苗高、相对苗干质量、相对根干质量、相对根长)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SSSLs进行排序、筛选相关性状,并筛选与HJX74差异显著的SSSLs,进行QTL鉴定与加性效应分析,初步鉴定与苗期耐旱性状相关的QTL。【结果】4个生长发育性状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SSSLs苗期耐旱性鉴定和评价指标。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显示,93份SSSLs平均隶属函数值范围为0.20~0.71,HJX74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54;有29个SSSLs的平均隶属函数值> HJX74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其中,M124的隶属函数值最大,表明M124具有较强的耐旱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从8个SSSLs(M78-1、M78-2、M124、M107、M151、M103、M130、M115)鉴定出7个相对苗高QTLs(qRSH1-1、qRSH1-2、qRSH2-1、qRSH3-1、qRSH3-2、qRSH5-1、qRSH6-1),分别分布在1、2、3、5、6号染色体,其加性效应为0.05~0.06,表型贡献率为6.97%~9.01%;从3个SSSLs(M79、M145、M148)中鉴定出3个相对根干质量QTLs(qRRDW10-1、qRRDW11-1、qRRDW11-2),分别分布在10、11号染色体,其加性效应为0.12~0.20,表型贡献率为12.51%~19.95%;从2个耐旱SSSLs(M80、X149)中鉴定出1个相对苗干质量QTL(qRSDW5-1),分布在5号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07,表型贡献率为10.5%。【结论】筛选出13份SSSLs携带苗期耐旱QTLs,为后续苗期耐旱QTLs精细定位与克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段代换系 干旱胁迫 PEG-6000 野生稻 隶属函数 QTL鉴定
下载PDF
展颖野生稻株高性状的遗传与SD1基因的等位变异分析
16
作者 杨先冬 刘伟 +3 位作者 曹利霞 李孝辉 陆怡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0.18<3.84),说明SSSL-B50高秆性状为显性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利用IciMapping软件对F2进行连锁分析,将SSSL-B50携带的高秆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代换片段上的标记S18和X161之间38.38~39.07 Mb。候选基因筛选分析发现,定位区间内存在着“绿色革命”基因座位SD1。对展颖野生稻、SSSL-B50及HJX74进行SD1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发现HJX74的CDS序列与展颖野生稻、SSSL-B50相比有280 bp的缺失,导致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qRT-PCR结果表明,SD1表达量在SSSL-B50茎秆的第2,3,4节均显著高于HJX74。此外,与前人报道结果相比,展颖野生稻S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2处改变(E100G、Q339R)。研究结果弄清楚了展颖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B50高秆性状受SD1调控,同时从展颖野生稻鉴定到了SD1的新等位型SD1G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颖野生稻 株高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基因定位 等位型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平 +1 位作者 张志胜 张乐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2,共3页
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萌发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滤液毒素显著影响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芽和根器官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核酸、总糖等主要物质的合成积累代谢 ;根受到的影响较芽大 ;萌发种子胚乳α 淀粉酶活性也受到抑制 .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种子萌发 赤霉病 物质合成代谢 芽根器官建成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永根 +2 位作者 刘向东 李金泉 冯九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其不可交配性的细胞学原因在于:(ⅰ)胚囊亲和性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受精障碍,包括不受精、受精停滞和单受精等;(ⅱ)杂种不活障碍,表现为杂种胚胎发育停滞以至胚胎夭亡,这是导致不可交配性的主要原因.杂种F1不育包括胚囊败育和花粉败育,其中杂种胚囊完全败育,以胚囊退化为主;杂种花粉高度败育则主要表现为典败;杂种胚囊和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主要在于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即染色体不育导致了杂种的高度败育.由此提出了克服栽培稻与非AA染色体组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可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O.sativa L AA) 高秆野生稻(D.alta Swallen CCDD) 不可交配性 杂种不育性 细胞学机理
原文传递
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芽期耐旱性评价及QTLs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秀艳 栗俊波 +2 位作者 廖冰 何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0,共9页
于2020-2021年以60份来自展颖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的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chromosome segments substitution lines, SSSLs)及其受体亲本‘华粳籼74’(‘HJX74’)为试验材料,在20%PGE-6000干旱胁迫浓度下开展水稻芽期耐旱性试验,以6个生... 于2020-2021年以60份来自展颖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的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chromosome segments substitution lines, SSSLs)及其受体亲本‘华粳籼74’(‘HJX74’)为试验材料,在20%PGE-6000干旱胁迫浓度下开展水稻芽期耐旱性试验,以6个生长发育性状指标的相对值(相对芽长、相对根长、相对胚芽鞘长、相对根数、相对根干质量、相对芽干质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SSSLs进行排序并筛选相关性状与‘HJX74’有显著差异的SSSLs,进行QTL鉴定与加性效应分析,初步鉴定与芽期耐旱性状相关的QTL。结果表明:供试SSSLs平均隶属函数值范围为0.14~0.71,‘HJX74’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58,有12个SSSLs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HJX74’。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以相对芽长为指标的2份耐旱SSSLs和以相对根数为指标的4份耐旱SSSLs。在20%PGE-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以发芽第8天的相对芽长和相对根数为指标鉴定耐旱QTLs, 2份SSSLs(X24、X8)鉴定出1个相对芽长QTL,即qRSL1-1,加性效应分别为0.07、0.08,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1.17%、13.85%;4份SSSLs(M77、M120、M133和M142)鉴定出3个相对根数QTLs,即qRRN10-1、qRRN11-1、qRRN12-1,其加性效应为0.11~0.24,表型贡献率为16.64%~36.34%。表明这些SSSLs携带芽期耐旱QTLs,可以作为水稻耐旱基因发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野生稻 耐旱性评价 QTL鉴定
下载PDF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1胚囊育性及发育特点 被引量:5
20
作者 练子贤 魏常敏 +5 位作者 卢永根 赵杏娟 李金泉 杨秉耀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 利用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E-CLSM),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台中65杂交F1的成熟胚囊育性、胚囊形成发育及受精特点进行研究。杂种F1成熟胚囊平均育性为64.61%。不同杂种的成熟胚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异常的主要类型有:胚囊退化、小胚囊、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数目或位置异常及其他异常等类型。其中频率最高的异常类型为雌性生殖单位退化(10.49%),其次是胚囊退化(9.80%)。杂种F1的胚囊发育过程与高州野生稻原种基本一致,育性低的杂种F1胚囊发育过程出现多种异常现象。对3个杂种F1受粉后1 d的胚囊进行观察发现,除正常受精膨大的胚囊外,还存在结构正常未受精和结构异常未受精等异常现象。受粉后7 d的胚囊基本上与受粉后1 d的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可能具有决定杂种F1胚囊育性的不同基因,包括中性基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胚囊 育性 发育 整体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