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1
作者 高苏 仇惠英 +7 位作者 金正明 唐晓文 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方案、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G-CSF、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单药地西他滨5d方案、23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方案、26例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的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单药地西他滨组、地西他滨联合半程CAG组及地西他滨联合全程CAG组的ORR分别为53.3%、56.5%和6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4年4月1日,20例存活,45例死亡,14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9(1~62)个月.79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三组2年OS率分别为34.8%、24.8%和29.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西他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和出血,72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14.8 d.59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其中3~4级感染14例,1~2级感染45例.三组患者在应用地西他滨后,感染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平均粒细胞缺乏时间、平均红细胞输注量、平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7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无一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联合半程及全程CAG方案治疗MDS/AML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全程CAG方案诱导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2
作者 方宝枝 何广胜 +11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金正明 仇惠英 铮铮 唐晓文 苗瞄 韩悦 赵晔 王荧 王秀丽 吴小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53.3%。在12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中,1例(8.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123d(27~509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0d(19~306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33d(11~176d)。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33.3%,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早期死亡1例。结论:地西他滨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地西他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晓文 吴德沛 +6 位作者 朱子玲 王玮 孙爱宁 仇惠英 铮铮 常伟荣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 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 ,定量检测供体细胞 (DC)嵌合率的方法 ,并探讨该方法的连续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方法 采集 31例接受骨髓移植 (BMT... 目的 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 ,定量检测供体细胞 (DC)嵌合率的方法 ,并探讨该方法的连续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方法 采集 31例接受骨髓移植 (BMT)或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ST)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或骨髓。DNA样本用ProfilerPlus商品化试剂盒扩增后 ,用ABI 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 ,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 ,根据供受体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结果  31例患者中 15例 (48.4 % )为性别相合移植 ,只能通过STR PCR进行嵌合体的定量分析 ;性别不合移植患者用STR PCR和荧光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定量测得的DC嵌合率一致 ;31对供受体中能区别出供受差别的STR位点有 6 .7(2~ 10 )个 ,所有患者均在移植后 7天 (+7天 )出现供体来源的细胞 ,BMT组 +7天、+14天和 +1个月DC中位数均明显低于NST组 ,而在移植中后期无显著性差异。 +2 1天时BMT和NST患者均达稳定嵌合 ,DC在 92 %以上 ;中位随访 17(3.5~ 2 9.0 )个月 ,2 6例患者DC≥90 % ,均获得持久植入 ,至今均为无白血病生存。另有 5例患者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 (MC)状态 (DC为2 7.3%~ 6 2 .7% ) ,其中 4例复发 ,1例出现移植物被排斥。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动态定量检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串联重复序列 毛细管电泳 骨髓移植
原文传递
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宝枝 刘真真 +11 位作者 何广胜 苗瞄 王秀丽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韩悦 铮铮 马骁 孙爱宁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0期3189-3192,共4页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输血依赖性低危[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低危或中危-1]MDS患者,以减...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对输血依赖性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输血依赖性低危[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低危或中危-1]MDS患者,以减低剂量地西他滨(20mg·m^-2~·d^-1×3d)治疗,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果25例低危MDS患者中3例(12%)获完全缓解,4例(16%)脱离成分血输注,8例(32%)达血液学改善,2例(8%)达疾病稳定,总反应率达68%(17/25)。在11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估的患者中,l例获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eRe)。1V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48%(12/25),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20%(5/25),无Ⅲ~Ⅳ级出血、Ⅲ-Ⅳ级恶心呕吐和Ⅲ一Ⅳ级肝功能损伤。治疗前Kamofsky活动状态评分(KPS)分值为47±16,治疗后KPS分值升高,为66-4-22(P=0.001)。治疗后更多患者预后改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的预后评分系统(WPSS)≤1或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预后积分≤7的比例显著升高(44%比16%,P=0.031;64%比8%,P=0.022)。中位随访时间467d(14—881d),随访期间2例死亡,死亡时间分别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后的第14和156天。IPSS评分低危组和中危.1组治疗后第100天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2%,第600天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5%。结论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改善低危MDS患者的输血依赖,严重血液学毒性和早期病死率的发牛率低.改善预后.可能延长牛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低危 减低剂量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预后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静 吴德沛 +12 位作者 胡绍燕 金松 王秀丽 苗瞄 陈佳 韩悦 唐晓文 仇惠英 孙爱宁 金正明 铮铮 马骁 陈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比较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亲缘半相合HSCT(Haplo—HSCT)、无关供者HSCT(UD-HSCT)和脐血HSCT(UCB-HSCT)四种不同移植方式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造血重建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 目的比较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亲缘半相合HSCT(Haplo—HSCT)、无关供者HSCT(UD-HSCT)和脐血HSCT(UCB-HSCT)四种不同移植方式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造血重建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813至2013年12月131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治疗的63例SAA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及5年总生存(OS)率的影响。结果53例行MSD—HSCT、Haplo-HSCT和UD.HSCT的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和0.577)。UCB—HSCT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9(18~29)d及32(24~70)d,明显长于其他移植方式(P值均〈0.01);植入率分别为42.0%及42.0%,明显低于其他移植方式(P值均〈0.01)。但是造血重建失败的4例UCB-HSCT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均出现自体造血重建。MSD—HSCT、Haplo—HSCT、UD—HSCT和UCB—HSCT 5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70.0%、81.0%、88.9%和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D-HSCT、Haplo—HSCT和UD-HSCT 3种移植方式造血重建及预后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CB—HSCT虽然造血重建率明显低于其他移植方式,但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无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Haplo—HSCT、UD—HSCT及UCB—HSCT作为替代治疗疗效与MSD—HSCT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替代供者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秀丽 吴德沛 +7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何广胜 铮铮 韩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利奈唑胺 疗效
原文传递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来那度胺的多中心非干预性前瞻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国苗 杨光忠 +14 位作者 黄仲夏 钟玉萍 靳凤艳 廖爱军 王晓敏 铮铮 刘辉 李晓林 周剑锋 张曦 胡豫 孟凡义 黄晓军 陈文明 路瑾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00-506,共7页
目的 本研究针对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模式,针对当前中国真实的临床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以评价来那度胺对中国MM患者真实的效益、风险和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 目的 本研究针对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模式,针对当前中国真实的临床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以评价来那度胺对中国MM患者真实的效益、风险和治疗价值.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临床研究,累计入选了来自国内12家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期间连续收治的165例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MM患者.所有入选者的用药方案均由主管医生决定.记录项目包括基线资料、细胞遗传学、治疗方案和疗程、安全性及生存等.结果 (1)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共计126例,初治MM患者有25例,维持治疗MM有19例.RRMM中可行疗效评估者达到120例,其总体有效率为61.7%;其中16例(13.3%)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4例(11.7%)为完全缓解,4例(3.3%)为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因此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以上的患者占28.3%.(2)对120例RRMM中位随访13个月,其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12个月,应用来那度胺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期为62个月.(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核型正常(G显带)、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为Ⅰ-Ⅱ期、荧光免疫杂交检测t(4;14)阴性、来那度胺治疗前未出现硼替佐米耐药、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PR)及其以上是应用来那度胺后PFS预后良好因素,来那度胺治疗前未出现硼替佐米耐药、最佳疗效达PR及其以上、非原发耐药是OS预后良好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佳疗效达PR及其以上水平是PFS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而非原发耐药、来那度胺治疗前未出现硼替佐米耐药对OS具有独立预后意义.(4) 165例患者均纳入不良反应事件统计范围内,其中在≥3级的副作用中,白细胞减少19例(11.5%),血小板减少21例(12.7%),而中性粒细胞减少达21例(12.7%),最终有7例患者因药物毒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苏 李正 +8 位作者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铮铮 马骁 韩悦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一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疑诊耐药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一2013年4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4例伴粒细胞缺乏疑诊耐药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予替加环素100mg负荷剂量,继以50mg12h一次维持剂量抗感染治疗,按用药情况分为单用替加环素组21例、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9例及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14例,按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疗效标准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44例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共治愈19例,治愈率为43.2%,治疗有效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2.47d;单用替加环素、初始单用替加环素后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初始即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47.6%、44.4%、35.7%;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分别占15.9%、13.6%、6.8%。结论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耐药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5d无效,考虑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尽早应用替加环素治疗,替加环素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耐药菌 中性粒细胞缺乏 血液病
原文传递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孙爱宁 吴德沛 +11 位作者 王荧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铮铮 马骁 韩悦 何广胜 陈苏宁 薛胜利 赵晔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9-10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 背景与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关人群中找到相合供者的概率是1/5万~1/10万,甚至更低。若进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则有90%的患者能找到供者,本文旨在探索HLA半相合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方法: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半相合(其中单倍体20例)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延长、强化联合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globulin,ATG)和/或加舒莱(抗CD25单抗)加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bonemarrow,BM)或加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混合移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及达完全供者植入。21例(21/25)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8例,Ⅱ度6例,Ⅲ度2例,Ⅳ度5例(其中3例为同胞部分相合),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8.0%和28.6%。12例(12/25)发生慢性(c)GVHD,均为局限性。16例患者无病生存,1年预计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为(64.00±2.98)%,1年预计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为(64.0±3.08)%。9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复发,8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Ⅳ度GVHD3例,白质脑病1例。结论:HLA配型半相合的HSCT是治疗无亲缘和无关供体全相合的高危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但风险较大,需在严密监测下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组织相容性试验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母供子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玲 何广胜 +14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金正明 仇惠英 唐晓文 铮铮 苗瞄 马骁 韩悦 王秀丽 陈苏宁 王荧 薛胜利 赵晔 吴小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对18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母供子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探讨其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 3例,AML-M4 1例,AML-M5b 2例),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1例),8... 目的:对18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母供子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探讨其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 3例,AML-M4 1例,AML-M5b 2例),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1例),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B组)1例,以母亲为供者进行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Allo-HSCT。供者动员方案:G-CSF 300μg/12h×5d后采集造血干细胞。输注D34^+细胞(3.58~8.90)×10^5/kg。预处理方案为:MeCCNC 250mg·m^-2·d^-1×1d,Ara-C4g·m^-2·d^-1×2d,Bu4mg·kg^-1·d^-1×3d,CTX1.8g·m^-2·d^-1×2d。ALL患者以全身放疗(TBI)代替Bu。以CsA、MMF、MTX和AL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处理。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16例、慢性GVHD10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全部患者在移植后10~20d获造血重建。18例患者中12例存活。结论: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提示在以后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优先选择母亲供体,对降低GVHD的严重程度、提高移植成功率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母供体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小华 孙爱宁 +7 位作者 吴德沛 铮铮 唐晓文 仇惠英 韩悦 马骁 薛胜利 朱明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追踪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43例初治AL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和特...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追踪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43例初治AL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完全缓解(CR)1~5个月组为100%(13/13)和76.6%(23/30),CR6~11个月组为100%(4/4)和87%(20/23),CR12个月~组为100%(2/2)和100%(13/13),对所有第1次受检MRD为阳性随后确认为复发的患者,比骨髓像诊断复发平均提前4个月。43例初治AL患者CR时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MRD阴性25例,其中16例在追踪期内亦持续阴性;9例转阳性,经强化疗后再转阴,但6例复发,其中3例发生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2)MRD阳性18例,其中10例CR时MRD平均值为2·20%,在缓解期MRD值逐渐减少,直至转阴;8例CR时MRD值较高或持续高值,此8例均复发;(3)骨髓复发组(19例)CR时MRD定量值平均为0·48%,未复发组(24例)为0·06%(P<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的MRD,具有简单、快速有效、敏感和创伤小的优点,可比传统骨髓形态学更早提示复发。尤其是采取连续性定期监测、动态观察的方式,会进一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提示复发、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复发
下载PDF
CD4^+调节性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广胜 周玲 +14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苗瞄 王秀丽 金正明 仇惠英 唐晓文 铮铮 韩悦 马骁 陈苏宁 薛胜利 赵晔 王荧 吴小津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探讨CD4+调节性T细胞(Tregul atory,Treg)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例发病期AA患者、10例恢复期AA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测定骨髓中CD4+CD25+Tre... 目的探讨CD4+调节性T细胞(Tregul atory,Treg)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例发病期AA患者、10例恢复期AA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测定骨髓中CD4+CD25+Treg、CD4+CTLA-4+Treg、CD4+PD-1+Treg、CD3+CD8-IL-10+Treg、CD3+CD8-TGF-β1+Treg、CD3+CD8-IL-4+Treg变化,分析其与免疫启动因素CD28及免疫效应因素干扰素-γ(IFN-γ)的关系。结果AA发病期、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CD4+CD25+Treg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A发病期CD4+CTLA-4+Treg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D-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A恢复期CD4+CT-LA-4+Treg及PD-1表达均较发病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当;AA恢复期患者IFN-γ较发病期明显下降(P=0.021),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402),IL-4、TGF-β及IL-10与AA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AA发病期患者骨髓CD3+CD4+T淋巴细胞膜表面CD28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AA恢复期患者的CD28表达率较发病期显著降低,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8)。AA发病期CD4+CTLA-4+Treg明显下降,其余Treg无显著变化;AA恢复期CD4+CTLA-4+Treg、CD4+PD-1+Treg升高显著。CD28/CTLA-4、CD28/PD-1发病期与对照组比,均显著升高;AA恢复期为明显低于发病期,与对照组相当。IFN-γ+/IL-4+、IFN-γ+/TGF-β+及IFN-γ+/IL-10+发病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AA恢复期明显低于发病期,而与对照组相当。结论在免疫应答起始阶段或效应阶段,AA正性调控共刺激因子表达增加,而负性调控共刺激因子表达减少或无变化,使免疫平衡向持续增强偏移,调节性因素增高利于造血恢复;对于增强的免疫应答,AA的CD4+Treg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CD4^+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与联合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凌青 宗道一 +4 位作者 朱礼盈 铮铮 郭凡凡 倪钰 徐苗 《党史博览》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联合国 合法席位 凌青 瓦尔德海姆 民主柬埔寨 德奎利亚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团团长 联合国秘书长 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改革开放初期
原文传递
伴SET-NUP214融合基因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晶 赵晔 +9 位作者 陈峰 苗瞄 仇惠英 马骁 唐晓文 王荧 吴小津 铮铮 吴德沛 陈苏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SET-NUP214融合基因急性白血病(SET-NUP214+A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8例SET-...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SET-NUP214融合基因急性白血病(SET-NUP214+A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8例SET-NUP214+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3~55岁,中位数29岁。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6例(髓/T表达3例、B/T表达2例、髓/B/T表达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诱导化疗,17例患者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后续所有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状态:第1次完全缓解15例,第2次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1例。所有患者完全植入,中性粒细胞植活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13 d。随访时间4~80个月,中位数23个月,18例患者中15例存活,死亡3例,死因均为移植后复发。行allo-HSCT后,5例复发,移植后预期3年总生存(OS)率为83.3%±15.2%,无复发生存(RFS)率为55.4%±20.7%。15例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单倍体移植和同胞全相合移植的OS及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lo-HSCT可改善SET-NUP214+AL预后,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复发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白血病 急性 融合基因 SET-NUP21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抗CD33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谦 仇惠英 +7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铮铮 韩悦 何广胜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目的评价抗CD33单克隆抗体(GO)联合化疗药物对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GO联合化疗药物治疗16例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治疗方法:GO 9 mg/m2,第1天;联合FLAG、HAA、CAG、合用地西他滨等化疗方案。在治... 目的评价抗CD33单克隆抗体(GO)联合化疗药物对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GO联合化疗药物治疗16例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治疗方法:GO 9 mg/m2,第1天;联合FLAG、HAA、CAG、合用地西他滨等化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用前列腺素E以及保肝药物保护性治疗。结果 16例中,难治性AML11例,复发性AML5例,白血病细胞CD33表达中位数为93.9%。GO联合化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象,达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例,CR率为43.8%,PR率为18.8%,总有效率为62.6%。随访截至2010年3月1日,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5(1.1~7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9(3~77)个月。在化疗过程中5例出现一过性高胆红素血症及转氨酶升高,化疗结束后有3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出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1例经抗凝、溶栓、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2例死亡。结论 GO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CR率,为部分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契机,可作为伴有CD33高表达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3单克隆抗体 难治 复发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反应停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5 位作者 唐晓文 铮铮 苗瞄 李建勇 夏学鸣 林宝爵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1期997-998,1000,共3页
目的 为观察反应停治疗难治性浆细胞肿瘤的有效性和毒性。方法 共 11例难治性浆细胞肿瘤入选。每晚服用反应停 2 0 0~ 40 0mg。结果  1例因服药未满一月而删除 ,10例中部分缓解 3例 ,进步 3例 ,无效 4例。副作用可以耐受 ,便秘 (7/1... 目的 为观察反应停治疗难治性浆细胞肿瘤的有效性和毒性。方法 共 11例难治性浆细胞肿瘤入选。每晚服用反应停 2 0 0~ 40 0mg。结果  1例因服药未满一月而删除 ,10例中部分缓解 3例 ,进步 3例 ,无效 4例。副作用可以耐受 ,便秘 (7/10 )最常见。结论  30 0~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停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斌 陈广华 +8 位作者 王荧 胡晓慧 薛胜利 陈峰 何雪峰 铮铮 仇慧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一组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发生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总体发病率为1%~2%,当存在高危因素时,发病率可升至25%。
关键词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移植后 临床分析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器官移植 高危因素 发病率
原文传递
伊曲康唑在恶性血液病系统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海侠 孙爱宁 +4 位作者 吴德沛 陈苏宁 仇惠英 唐晓文 铮铮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8-480,共3页
对5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使用斯皮仁诺,剂量为200~400mg/d,用药天数为14d。结果:用斯皮仁诺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4.0%),患者免疫力低下、化疗、粒细胞减少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 对5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使用斯皮仁诺,剂量为200~400mg/d,用药天数为14d。结果:用斯皮仁诺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4.0%),患者免疫力低下、化疗、粒细胞减少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使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认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系统性真菌感染要早期诊断并尽快足疗程应用斯皮仁诺,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遥 李晓莉 +6 位作者 杨冰玉 刘立民 韩悦 唐晓文 铮铮 吴小津 吴德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行挽救性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及EB病毒(EBV)感染的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10月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检测移植后外周血CMV及EBV DNA,...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行挽救性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及EB病毒(EBV)感染的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10月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检测移植后外周血CMV及EBV DNA,分析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总的感染率为52.0%(13/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 (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3.3%(5/15),混合组(骨髓+外周血干细胞)为75% (6/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总的感染率为24.0%(6/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EB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 (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6.7%(1/15),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7.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骨髓组EBV感染率高于外周血干细胞组(P=0.022),骨髓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倍体组EBV感染率为71.4%,高于同胞全相合组(0%)和自体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28),余下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及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晶晶 孙爱宁 +4 位作者 仇惠英 铮铮 王荧 周海侠 吴德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阿霉素(PAD)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阿霉素(PAD)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依据国际2006疗效反应标准评价疗效,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NCI CTCAE)v 3.0判断。结果接受2~6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35例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8.6%,8例复发难治患者总反应率为75%。PD方案组(27例患者)总反应率为81.5%,PAD方案组(16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3.8%。所有患者获得疗效平均需1.2个疗程(1~3个疗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个月(1~37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81%,2年总生存率为62.6%。1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腹泻、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及血液学毒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性MM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阿霉素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