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的心血管毒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斐斐 +1 位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5,共3页
近年来,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手段。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复发/难治的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该疗法在... 近年来,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手段。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复发/难治的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该疗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毒性表现,严重时危及生命,限制了该疗法的适应证。本文通过介绍CAR-T细胞疗法的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等,为识别高危患者、增加治疗安全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免疫治疗 白血病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动态变化及应答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成忠 《肝脏》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39例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4年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HBeAg阳性CHB患...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HBeAg血清转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39例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4年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定量与HBeAg、HBV DNA呈正相关,HBeAg定量与HBV DNA定量呈较弱的正相关。经过4年抗病毒治疗,HBsAg、HBeAg、HBV DN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初始6个月HBsAg下降速率越高,基线HBsAg、HBeAg定量水平越低时越有可能达到HBeAg血清应答(SR)。HBeAg阳性CHB患者,经过4年抗病毒治疗,达到SR者138例,其中ETV组35例,LDT组75例,LDT+ADV组11例,ETV+ADV组9例,LAM+ADV组8例。结论抗病毒治疗初始6个月HBsAg下降速率越高,基线HBsAg、HBeAg定量水平越低时越有可能达到HBeAg血清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药物 HBsAg定量水平 预测价值
下载PDF
15例HIV阴性浆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妙侠 +8 位作者 黄爱杰 高磊 鲁桂华 陈洁 陈莉 倪雄 章卫平 王健民 杨建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6-461,共6页
目的分析HIV阴性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诊断及治疗的15例HIV阴性PB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例HIV阴性PBL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中... 目的分析HIV阴性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诊断及治疗的15例HIV阴性PB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例HIV阴性PBL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59(17~69)岁,均无明确的免疫抑制状态。所有患者均出现结外受累,Ann Arbor-Cotswolds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例(6.7%)、2例(13.3%)、3例(20.0%)、9例(60.0%)。病理形态表现为类似免疫母细胞的大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主要表达浆细胞标志CD38、CD138、Mum-1,B细胞标志CD20、CD10、PAX-5、BCL-6少见,Ki-67中位数为80%(70%~90%)。3例患者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1例阳性。15例患者均接受化疗,80%(12/15)联合硼替佐米作为一线治疗。最佳疗效6例完全缓解(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4.9和26.1个月疾病进展),2例部分缓解(分别于治疗后3.0和6.8个月疾病进展),4例疾病进展,3例无法评估。中位随访时间30.3(4.8~61.1)个月,11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6.8(95%CI 2.5~11.1)个月,预计3年PFS率为21.2%(95%CI 1.4%~56.8%)。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OS)期为17.9(95%CI 5.6~30.2)个月,预计3年OS率为38.5%(95%CI 12.0%~65.0%)。结论 HIV阴性PBL侵袭性强,结外受累常见,多数患者诊断时分期较晚。通过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强化疗方案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望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母细胞淋巴瘤 硼替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晓霞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是近年来新提出的ALL高危亚型,其基因表达谱与Ph^+ALL相似,伴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分子异常,并且常合并淋巴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异常,而上述基因异常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是近年来新提出的ALL高危亚型,其基因表达谱与Ph^+ALL相似,伴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分子异常,并且常合并淋巴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异常,而上述基因异常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相关信号通路的靶向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部分Ph-like ALL患者的预后。笔者拟就Ph-like ALL基因异常的分类、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 预后 CRLF2基因
原文传递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晓霞 +7 位作者 王丽炳 黄爱杰 高磊 倪雄 陈莉 章卫平 王健民 杨建民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耐药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h +ALL)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9...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耐药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h +ALL)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Ph +ALL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分子遗传学以及ABL激酶区突变的特征。结果: 99例Ph +ALL患者共发生TKI耐药38例,发生耐药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8个月。发生TKI耐药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 free survival, RFS)均较未耐药者低[(34.2±8.0)% vs (61.4±6.7)%, P =0.044;(6.7±4.5)% vs (68.6±6.8)%, P <0.001]。32例患者于移植前发现TKI耐药,13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移植组与未移植组耐药后1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4±13.1)% vs (17.8±9.2)%, P < 0.001 ],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例患者中检测到ABL激酶区10个位点12种突变,突变比例为52.63%(20/38),其中T315I突变比例最高,占突变患者的45.00%(9/20),其次为E255K/V [40.00%(8/20)]和Y253H/F [15.00%(3/20)]。结论: Ph +ALL发生TKI耐药的主要机制为ABL激酶区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为T315I突变;发生ABL激酶区突变后,allo-HSCT仍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白血病 耐药 突变 ABL激酶区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23例临床病理及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鹃 +4 位作者 卢静 王良哲 杨建民 何妙侠 胡晓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6-661,共6页
目的 分析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探讨RDD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RD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9例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目的 分析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探讨RDD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RD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9例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结果 23例RDD患者中位年龄47(10~79)岁,19例为结外型,3例为淋巴结型,1例为混合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切除病灶,19例患者中位随访24(1~67)个月,均无复发.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窦内或结外组织中组织细胞增生伴有噬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CD68、CD163,不表达CD1a.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mTOR、KMT2D和NOTCH1基因突变.结论 mTOR、KMT2D和NOTCH1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RDD的发病机制,其临床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吉妥单抗腹腔灌注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孤立性肠道髓系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磊 +1 位作者 鲁桂华 杨建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3-685,共3页
髓系肉瘤是一种髓系幼稚细胞在髓外组织浸润形成的恶性肿瘤。髓系肉瘤既可以是孤立性的,也可以累及外周血和骨髓,可以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慢性髓性白血病进展的表现,也可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髓外复... 髓系肉瘤是一种髓系幼稚细胞在髓外组织浸润形成的恶性肿瘤。髓系肉瘤既可以是孤立性的,也可以累及外周血和骨髓,可以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慢性髓性白血病进展的表现,也可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髓外复发表现[1]。髓系肉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而发生于肠道罕见。我们应用吉妥单抗腹腔灌注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孤立性肠道髓系肉瘤,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联合化疗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腹腔灌注 幼稚细胞 慢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髓外
原文传递
众志成城驱疫魔 保电为民勇当先——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抗击疫情行动纪实
8
作者 张德峰 《农电管理》 2020年第3期16-17,共2页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喜庆年味被层层阴霾笼罩。举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携手共克磨难。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以千锤百炼的电力铁军姿态守土尽责,奋勇拼搏,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电力"生命线",为打赢疫情...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喜庆年味被层层阴霾笼罩。举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携手共克磨难。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以千锤百炼的电力铁军姿态守土尽责,奋勇拼搏,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电力"生命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电力堡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余杭区 基本电费 小微工业企业 疫情防控 供电公司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脾边缘区淋巴瘤致急性血小板减少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黄爱杰 倪雄 +3 位作者 张燕 唐古生 王健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8-342,共5页
利妥昔单抗为靶向CD20抗原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现被广泛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血管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1]。患者耐受性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2],利妥昔单抗所致血小板减少(rit... 利妥昔单抗为靶向CD20抗原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现被广泛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血管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1]。患者耐受性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2],利妥昔单抗所致血小板减少(rituximab-induced acute thrombocytopenia,RIAT)是利妥昔单抗使用后报道较少、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并发症,3%~35%的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3,4,5,6,7],其发生机制尚无共识。我们报告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RIAT的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重视及正确认识RI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脾边缘区淋巴瘤 患者耐受性 血小板减少 血管炎 RIA
原文传递
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胆道复发一例
10
作者 胡晓霞 +6 位作者 王丽炳 张莹 杨丹 章卫平 陈洁 王健民 杨建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9-879,共1页
患者,男,23岁.2016年6月因“头晕、乏力伴颈部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9.8×10^9/L,HGB 30 g/L,PLT10×10^9/L;骨髓象“骨髓坏死并骨髓纤维化,幼稚淋巴细胞占0.020”;融合基因筛查示BCR/ABL1(p190)阳性.颈部淋巴结活... 患者,男,23岁.2016年6月因“头晕、乏力伴颈部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9.8×10^9/L,HGB 30 g/L,PLT10×10^9/L;骨髓象“骨髓坏死并骨髓纤维化,幼稚淋巴细胞占0.020”;融合基因筛查示BCR/ABL1(p190)阳性.颈部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CD3(-),CD20(-),CD21(-),CD23(-),CD43(+),CD5灶(+),CDl0(+),CDl9(+),Bcl-2(+),CyclinD1(-),TDT(+),Ki-6715%~20%.诊断: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P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长春地辛+地塞米松)诱导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BCR/ABL1融合基因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去甲氧柔红霉素 骨髓纤维化 骨髓坏死 颈部肿物 幼稚淋巴细胞 诱导化疗 长春地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