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哈里斯访谈录——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一 |
王毅
傅晓微
|
《美育学刊》
|
2011 |
22
|
|
2
|
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 |
傅晓微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9
|
|
3
|
从卡夫卡到辛格:中国先锋派的转向——以马原、苏童、余华为中心 |
王毅
傅晓微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4
|
为什么无后就是最大的不孝?——比较《孟子·离娄上》与《圣经·创世记》第38章 |
傅晓微
王毅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5
|
哈佛课程体系改革考论:以美育类课程为例——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二 |
王毅
傅晓微
|
《美育学刊》
|
2011 |
7
|
|
6
|
哈佛通识课程改革创新理念与践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三 |
王毅
傅晓微
|
《美育学刊》
|
2012 |
6
|
|
7
|
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及其借鉴意义 |
史博伟
傅晓微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5
|
|
8
|
哈佛美育类通识课堂个案评析:《音响风景·舞蹈穿越文化边界》——哈佛通识教育(美育类)实地考察报告之四 |
王毅
傅晓微
|
《美育学刊》
|
2012 |
5
|
|
9
|
中国文化“抑己利他”的价值观暨文化特色——从神话蕴涵的文化解码说起 |
王毅
傅晓微
|
《沧桑》
|
2002 |
5
|
|
10
|
“学哈佛”的滞后与美育的薄弱——中国高教现状与问题漫话 |
王毅
傅晓微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11
|
美国核心价值观的赞歌——《空中骑士》主题新解 |
魏亚宁
傅晓微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12
|
雅夏真是个犹太唐璜吗?——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质疑 |
傅晓微
王毅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13
|
重庆形象的壮美基调 |
王毅
傅晓微
|
《文史杂志》
|
2002 |
4
|
|
14
|
为什么中国高教美育“最薄弱”——关于美育/美学的哲学思考 |
王毅
傅晓微
|
《美育学刊》
|
2017 |
3
|
|
15
|
韩剧批评中的假命题——也谈“韩剧热”及其缘由 |
傅晓微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6
|
融汇东西智慧 直面社会热点——第17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述评 |
王毅
傅晓微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7
|
艾·巴·辛格百年诞辰庆典 |
傅晓微
|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8
|
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坛走向——辛格百年庆典与先锋作家转向的启示 |
王毅
傅晓微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9
|
夯实母语基础,服务西部开发——关于单一外语观念的反省与思考 |
许果
傅晓微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关于辛格创作的“双语之争”——“双语说”、“单语说”暨多重悖论 |
傅晓微
魏亚宁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