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新月形和抛物线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静芸 +2 位作者 申玉龙 王立辉 伍永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2,共7页
沙丘的粒度组成主要由风况、沙源、沙丘形态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决定,粒度组成可以反映沙丘的形成过程。对毛乌素沙地20个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25个抛物线形沙丘的迎风坡脚、丘顶、背风坡脚表层0~5 cm进行了采样,并对其粒度组成进行... 沙丘的粒度组成主要由风况、沙源、沙丘形态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决定,粒度组成可以反映沙丘的形成过程。对毛乌素沙地20个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25个抛物线形沙丘的迎风坡脚、丘顶、背风坡脚表层0~5 cm进行了采样,并对其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来探讨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相比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分选性更差,悬移组分更高;抛物线形沙丘迎风坡相比新月形沙丘分选性更差,粗沙含量更高。(2)沙丘的粒度分布模式统计中,新月形沙丘出现最多的是迎风坡最细的类型,占比65%,而抛物线形沙丘则倾向于背风坡最细类型,占比56%。(3)植被、新月形沙丘和抛物线形沙丘相反的形态以及形态与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两种沙丘粒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新月形沙丘 抛物线形沙丘 粒度特征
原文传递
六盘山北部寺口子砂岩研究现状、问题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孝泽 屈建军 +2 位作者 王学芳 董光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4-650,共7页
古近纪内陆古环境重建是我国第四纪和新生代地质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北部,作为著名寺口子组的正层型剖面,寺口子砂岩剖面是该期内陆环境变化重建的一个理想剖面。但其成因认识尚存在水成与风成两大分歧,以致... 古近纪内陆古环境重建是我国第四纪和新生代地质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北部,作为著名寺口子组的正层型剖面,寺口子砂岩剖面是该期内陆环境变化重建的一个理想剖面。但其成因认识尚存在水成与风成两大分歧,以致其时代、成因、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尚无定论。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寺口子剖面进行野外调查与研究,进一步厘定沉积时代,澄清沉积特征,揭示成因类型,恢复沉积过程,重建其古地理环境与演变过程,并与区域及全球有关地质环境及古气候事件记录进行对比,探讨其对全球气候环境演变的响应机理,有助于解决该地层的成因与环境问题,有望建立一个典型古近纪内陆沉积剖面,促进中国内陆古近系记录及其古环境研究,并为青藏高原隆升—季风变迁—沙漠演化等耦合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同时,对类似砂岩地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口子砂岩 古近纪 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1∶25万《毛乌素风沙地貌图》的编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温仰磊 蒿承智 +4 位作者 谭利华 李大伟 张梅 伍永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8-515,共8页
风沙地貌图是认识和研究沙漠(沙地)最基本的图件。毛乌素沙漠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进行详细划分,编制《毛乌素风沙地貌图》对深入研究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成因、分布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编图范围和印刷纸张的... 风沙地貌图是认识和研究沙漠(沙地)最基本的图件。毛乌素沙漠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进行详细划分,编制《毛乌素风沙地貌图》对深入研究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成因、分布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编图范围和印刷纸张的要求,将《毛乌素风沙地貌图》的比例尺确定为1∶25万。选用1∶10万地形图作为基础资料,并以1∶5万地形图和1∶20万地质图作为补充资料;专题内容资料以landset-8卫星影像为主,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对部分细节内容进行补充。在形态成因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地貌分类体系,将毛乌素沙漠地貌划分为风成地貌、湖成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地貌、黄土地貌和其他等6类,其中风成地貌是本图重点展示的内容。根据毛乌素沙漠的地貌特征,采用图例系统和地貌晕渲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毛乌素沙漠的具体地貌类型,其中图例系统包括底色、符号、代码和注记等多种表示方法,地貌晕渲的使用增强了地貌的立体感,使地图看起来更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风沙地貌 专题地图
原文传递
探地雷达在沙漠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孝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5,共7页
沙丘层序的建立一直是风沙地貌与沙漠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而揭示沙丘沉积构造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探地雷达(GPR)是近年兴起的探测沙丘沉积构造的较新和较有效的手段,因风成沙沉积具有均一性好、低电导性、低含水性... 沙丘层序的建立一直是风沙地貌与沙漠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而揭示沙丘沉积构造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探地雷达(GPR)是近年兴起的探测沙丘沉积构造的较新和较有效的手段,因风成沙沉积具有均一性好、低电导性、低含水性及低密度性等特点,使GPR在沙丘探测中得到良好的探测效果。借助GPR可研究:(1)一般沙丘的构造和层序、高大沙丘的浅层构造与层序、横向沙山的较完整层序等;(2)沙丘历史时期的移动方向和速率、沙丘的发育过程;(3)沙丘与沙漠的环境变化过程;(4)沙丘和沙漠的水文信息等。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沙丘含水量、电磁波频率选择、杂波干扰、波速理论值与实际偏差、数据处理和图像解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GPR在沙漠研究中尚未普及,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其在沙漠研究中的进展和存在问题,以期促进GPR在沙丘发育过程和沙漠演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沙漠 展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