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黄海海雾事件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以2004年4月11日为例 被引量:62
1
作者 王菁茜 +3 位作者 张美根 郭敬天 郭明克 郭可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0-726,i001,共8页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AtmosphericModelingSystem)模式 4.4版对 2 0 0 4年 4月 11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yOperationalEnvironmentalSatellite) 9和NOAA(NationalO ceanicandAtm...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AtmosphericModelingSystem)模式 4.4版对 2 0 0 4年 4月 11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yOperationalEnvironmentalSatellite) 9和NOAA(NationalO 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 14可见光卫星云图对海雾的发生范围、演变过程等进行了描述 ,并对海雾发生前的大气背景场和气海温差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青岛和韩国济州岛 2个站的探空资料对海雾发生时低层大气的稳定度进行了分析 ;利用RAMS模式对本次海雾事件进行了模拟 ,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计算结果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范围分布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海雾事件 三维数值模拟 水平能见度
下载PDF
A Heavy Sea Fog Event over the Yellow Sea in March 2005: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被引量:73
2
作者 高山红 林行 +1 位作者 沈飙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5-81,共17页
In this paper, a heavy sea fog episode that occurred over the Yellow Sea on 9 March 2005 is investigated. The sea fog patch, with a spatial scale of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at its mature stage, reduced visibility a... In this paper, a heavy sea fog episode that occurred over the Yellow Sea on 9 March 2005 is investigated. The sea fog patch, with a spatial scale of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at its mature stage, reduced visibility along the Shandong Peninsula coast to 100 m or much less at some sites. Satellite images, surface observations and soundings at islands and coasts, and analyses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y Agency (JMA) axe us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is event.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sea fog can be categorized as advection cooling fog.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sea fog including fog area and its movement axe reasonably reproduced by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Mesoscale Model (MM5).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is event can be outlined as: (1) southerly warm/moist advection of low-level air resulted in a strong sea-surface-based inversion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600 m; (2) when the inversion moved from the warmer East Sea to the colder Yellow Sea, a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TIBL) gradually formed at the base of the inversion while the sea fog grew in response to cooling and moistening by turbulence mixing; (3) the sea fog developed as the TIBL moved northward and (4) strong northerly cold and dry wind destroyed the TIBL and dissipated the sea fog. The princip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xe that sea fog forms in response to relatively persistent southerly waxm/moist wind and a cold sea surface, and that turbulence mixing by wind shear is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the cooling and moistening the marine layer. In addition, the study of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indicates that deterministic numerical modeling offer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prediction of sea fog over the Yellow Sea but it may be more efficient to consider ensemble numerical modeling because of the extreme sensitivity to model in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fog Yellow Sea numerical modeling MM5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下载PDF
兔前交叉韧带切断骨关节炎模型中MMP-1 MMP-13及TIMP-1的mRNA表达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吴宏斌 杜靖远 +3 位作者 胡勇 刘维钢 张景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9-173,I001,共6页
目的 研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 (ACLT)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 13及组织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TIMP) 1在不同造模时期的表达情况 ,探讨上述因子在骨关节炎 (O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该模型... 目的 研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 (ACLT)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 13及组织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TIMP) 1在不同造模时期的表达情况 ,探讨上述因子在骨关节炎 (O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该模型作OA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组ACLT模型兔 2 0只 ,分别于造模 4周及 8周时各处死 10只 ,假手术对照组大白兔10只于术后 8周处死。解剖显微镜下行股骨髁关节软骨退变的大体评分 ,取股骨内髁内侧退变软骨及邻近滑膜 ,用反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MMP 1,MMP 13及TIMP 1的mRNA表达。结果 ACLT术后 4周即可见软骨退变 ,8周时退变进一步加重 (P <0 0 2 ) ,对照组无明显软骨退变。对照组软骨及滑膜中MMP 1及TIMP 1的检出率较低 ,造模 4周时检出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部分阳性标本表达量有一定增高 ,造模 8周时MMP 1仍有很高的检出率 ,表达量持续增高 ,而TIMP 1检出率较 4周时下降 ;MMP 13在对照组滑膜中没有检测出 ,造模 4周时有一定的检出率 ,8周时检出率明显增加 (P <0 0 0 2 ) ,软骨中对照组MMP 13的表达率及表达量都很低 ,造模 4周时表达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8周时表达率却明显下降。结论 MMP 1,MMP 13及T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切带 MMP-1 MMP-13 TIMP-1 MRNA 表达 骨关节炎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大气能见度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李晓岚 魏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5-862,共8页
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气能见度的理论研究、仪器观测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大气能见度研究的基本理论、消光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总结了几种白天大气能见度探测仪的使用原理及优缺点;介绍测量夜间大气能见度和数字摄像法探... 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气能见度的理论研究、仪器观测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大气能见度研究的基本理论、消光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总结了几种白天大气能见度探测仪的使用原理及优缺点;介绍测量夜间大气能见度和数字摄像法探测大气能见度的方法;并着重介绍4种计算与雾有关的大气能见度的经验公式,基于2004年4月11日黄海海雾个例的RAMS模式数值模拟结果,采用4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大气能见度的分布并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大气能见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并针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理论研究 Koschmieder定律 仪器观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利用循环3DVAR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Ⅰ:WRF数值试验 被引量:54
5
作者 高山红 齐伊玲 +1 位作者 张守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共9页
以如何提高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为研究目的,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循环3DVAR同化方案。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同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WRF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模... 以如何提高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为研究目的,利用WRF模式及其先进的3DVAR同化模块,设计并构建了循环3DVAR同化方案。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同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WRF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模拟结果显示,循环3DVAR同化方案能有效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主要体现在增加低层大气温度层结构的稳定性与改变大气边界层下层的风场结构,从而导致海雾的模拟结果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海雾数值模拟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初始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数值模拟 初始场 WRF模式 循环3DVAR
下载PDF
一次黄海海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张涛 周发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9-867,共9页
本文利用 1个考虑了地形效应、植被影响、长波辐射、地表能量收支、液态水的重力沉降等影响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因子的三维海雾模式 ,模拟了 1995 - 0 6 - 0 1发生在黄海的 1次实际海雾过程 ,分析了海雾生长、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液态水含... 本文利用 1个考虑了地形效应、植被影响、长波辐射、地表能量收支、液态水的重力沉降等影响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因子的三维海雾模式 ,模拟了 1995 - 0 6 - 0 1发生在黄海的 1次实际海雾过程 ,分析了海雾生长、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液态水含量和其它物理量的三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 ,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海雾 三维数值模拟 地形效应 植被 长波辐射 液态水 重力沉降
下载PDF
一次华北强对流风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龚佃利 吴增茂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3-464,共12页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5)对2001年8月23日影响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系(MGWs)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美国中东部地区MGW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次MGWs波长约为100~120km,相速约为21~28m·...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5)对2001年8月23日影响华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系(MGWs)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美国中东部地区MGW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次MGWs波长约为100~120km,相速约为21~28m·s-1,伴随对流风暴的发展维持时间超过6h。太行山地形强迫和对流是产生MGWs的重要机制,虽然大气层结并不经常具有波导机制,但在地形强迫、对流和切变气流提供波动能量情况下,低层MGWs仍可维持较长时间。太行山触发的华北MGWs与美国西部高原引发的中东部地区MGWs具有相似的地形作用特征。在对流初始发生和对流单体合并阶段,对流和MGWs构成一个类似正反馈机制的耦合系统,waveCISK机制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熟阶段的对流风暴,由于中高层潜热释放和湿下沉气流加强,波动传播加快,引起MGWs和对流风暴分离并减弱。MGWs在触发新雷暴,并将其组织成带状对流系统过程中可发挥一定作用。上述现象较好地验证了MGWs的概念模型以及对流与重力波相互作用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风暴 中尺度重力波 数值模拟 地形强迫 MGWs 对流 切变气流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3
8
作者 于慎余 周发琇 +1 位作者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使用1958-1987年COADS资料对南海全区表层水温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表层水温存在20-40个月的低频振荡,其中以准两年周期最显著,,其次是3-4年.这种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水海盆区,并且与季风异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南海 低频振荡 季风异常 表层水温
下载PDF
中国海雾研究简要回顾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鹏远 +1 位作者 张苏平 高山红 《气象科技进展》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海雾是指对海上船舶航行、捕捞、港口作业以及沿海地区的公路运输和电力输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天气现象。有研究指出,由于雾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损失甚至与台风和龙卷风造成的损失相当。因此对近30a来我国海... 海雾是指对海上船舶航行、捕捞、港口作业以及沿海地区的公路运输和电力输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天气现象。有研究指出,由于雾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损失甚至与台风和龙卷风造成的损失相当。因此对近30a来我国海雾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海雾的微物理学特征、海雾与层云的关系、北太平洋与大西洋上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海雾的数值模拟、海雾的数据同化和集合预报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中国沿海 微物理学特征 气候学特征 数值模拟 集合预报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计划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竺 黄薇 +3 位作者 韩泽广 任双喜 张蔚鴒 《自然杂志》 2000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在能源部(DOE)的一次会议上讨论酝酿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于1986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在能源部(DOE)的一次会议上讨论酝酿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于1986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中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长达3×10^9碱基对(base pair,bp)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在整体上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功能基因组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荆俊山 陈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1,共3页
为了解北京市大气悬浮颗粒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北京市2000年全年的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和可吸入颗粒物(Inhalation Particle Matter,PM10)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 为了解北京市大气悬浮颗粒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北京市2000年全年的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和可吸入颗粒物(Inhalation Particle Matter,PM10)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TSP浓度和PM10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77)。通过后向轨迹分析得出,发生在2000年4月6日和25日的2次强沙尘天气的沙尘源地位于蒙古国的东南部和内蒙古的中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季节变化 相关性 沙尘源地
下载PDF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 被引量:22
12
作者 毕玮 郭敬天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文中利用最新的0.5°×0.5°分辨率QuikSCAT(Quik Bird Satellit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Sea Winds Data)海面风场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10m高度风场资料和全球客观再分析资料,对1... 文中利用最新的0.5°×0.5°分辨率QuikSCAT(Quik Bird Satellite Microwave Scatterometer Sea Winds Data)海面风场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10m高度风场资料和全球客观再分析资料,对1999—2005年冬季(1月)和夏季(7月)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较强,呈明显的纬向拉伸带状分布特征,位置偏南。夏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较弱,位置偏北。根据不同高度上位势高度方差的水平分布特征,绘制了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利用高分辨率QuikSCAT资料对风暴轴特征的刻画更为细致,不但验证了Nakamu-ra在南大洋发现的双风暴轴现象,而且还发现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下层分别存在"副热带风暴轴"和"副极地风暴轴"两个风暴轴。对1999—2005年冬季北太平洋气旋和反气旋的移动路径进行的统计分析,为北太平洋"双风暴轴"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双风暴轴 三维结构 气旋 反气旋
下载PDF
利用循环3DVAR改进黄海海雾数值模拟初始场Ⅱ:RAMS数值试验 被引量:22
13
作者 高山红 张守宝 +1 位作者 齐伊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18,共11页
第一部分的结果显示,利用WRF模式及其循环3DVAR同化方案(WRF循环3DVAR)能有效地提高黄海海雾WRF数值模拟的初始场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利用WRF循环3DVAR形成的初始场驱动RAMS模式的思路,并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 第一部分的结果显示,利用WRF模式及其循环3DVAR同化方案(WRF循环3DVAR)能有效地提高黄海海雾WRF数值模拟的初始场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利用WRF循环3DVAR形成的初始场驱动RAMS模式的思路,并以2006年3月6~8日的1次大范围黄海海雾事件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RAMS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的仔细分析表明,WRF循环3DVAR提供的初始场明显优于RAMS模式自身等熵面客观分析方法生成的初始场,它在动力与物理上非常协调且对模拟结果的改善相当显著。这说明WRF循环3DVAR可以为RAMS模式改进其初始场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数值模拟 初始场 RAMS模式 等熵面分析 WRF循环3DVAR
下载PDF
一次黄海海雾的集合预报试验 被引量:22
14
作者 高山红 王永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共11页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杂合三维变分(Hybird-3DVAR)同化模块,对2006年3月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进行了集合预报尝试。详细分析了其预报效果,并与决定性预报结果作了比较。研究揭示:集合预报50%概率雾区...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杂合三维变分(Hybird-3DVAR)同化模块,对2006年3月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进行了集合预报尝试。详细分析了其预报效果,并与决定性预报结果作了比较。研究揭示:集合预报50%概率雾区预报的公正预兆得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ETS)优于决定性预报大约29%;集合预报中加入海温扰动非常必要,对浓雾预报改善作用明显,ETS提高至少10%;在集合预报中混用YSU与MYNN边界层方案的做法,可以降低只使用其中之一可能导致的预报误差。研究表明,借助Hybrid-3DVAR开展黄海海雾的集合预报技术上可行,集合预报将成为黄海海雾数值预报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雾 集合预报 WRF模式 杂合三维变分
下载PDF
《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再讨论 被引量:20
15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61,共9页
《玉台新咏》编成于萧纲作太子时 ,编纂目的是提倡艳体诗风以与故太子萧统抗衡 ,但由于宫廷政治斗争的原因 ,受到萧衍的批评后 ,故又命徐陵重新扩编 ,唐人所说“大其体”是有理由的。《玉台新咏》的编排体例是按已故作家和存世作家编辑... 《玉台新咏》编成于萧纲作太子时 ,编纂目的是提倡艳体诗风以与故太子萧统抗衡 ,但由于宫廷政治斗争的原因 ,受到萧衍的批评后 ,故又命徐陵重新扩编 ,唐人所说“大其体”是有理由的。《玉台新咏》的编排体例是按已故作家和存世作家编辑成书 ,因此已故作家中卒年最晚者与存世作家中卒年最早者的时间间隔就应是本书的编辑时间。据此 ,通过对各卷作家生卒年的排比 ,最终证明《玉台新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台新咏 编纂目的 编辑体例 编辑时间
原文传递
编码重写:圣地亚哥的设计过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彼得.埃森曼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圣地亚哥 设计过程 重写 编码 中世纪
下载PDF
永明文学至宫体文学的嬗变与梁代前期文学状态 被引量:10
17
作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永明文学和宫体文学是齐梁时期两大文学现象。永明文学发生于齐武帝永明(483—493)年间,宫体文学发生在梁普通(520—527)年间之后。齐梁时期作家、批评家基本便依托在这两大文学背景之下进行着创作和批评,因此要了解这一时期作家的文学... 永明文学和宫体文学是齐梁时期两大文学现象。永明文学发生于齐武帝永明(483—493)年间,宫体文学发生在梁普通(520—527)年间之后。齐梁时期作家、批评家基本便依托在这两大文学背景之下进行着创作和批评,因此要了解这一时期作家的文学思想、写作特点,必须对这两大文学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嬗变规律有十分清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体 永明文学 宫体诗 沈约 谢灵运 萧纲 文学思想 萧子显 《玉台新咏》 《诗品》
原文传递
成人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的表达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靖远 +3 位作者 杨述华 刘维 刘勇 段德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3-584,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 (OPG )的表达与年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 12例成人成骨细胞。年龄 39~ 74岁 ,大于 60岁以上和小于 60岁以下者各 6例。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方法 (RT PCR)检测不同年龄段OPG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成人成骨细胞骨保护蛋白 (OPG )的表达与年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 12例成人成骨细胞。年龄 39~ 74岁 ,大于 60岁以上和小于 60岁以下者各 6例。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方法 (RT PCR)检测不同年龄段OPGmRNA的表达。结果 大于 60岁以上组OPG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为 0 .2 8± 0 .10 ,小于 60岁以下组为 0 .49± 0 .14 ,其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结论 成骨细胞分泌的OPG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有可能是增龄性骨丢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骨保护蛋白 骨质疏松 OPG 年龄
原文传递
论汉魏六朝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33,共10页
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出自《七略》、《汉志》,而辨体的事实,也见于《汉书·艺文志》。刘师培《论文杂记》说;“观班《志》之分析诗赋,可以知诗歌之体,与赋不同,而骚体则同于赋体。至《文选》析赋、骚为二,则与班《志》之义迥... 文体辨析的学术渊源出自《七略》、《汉志》,而辨体的事实,也见于《汉书·艺文志》。刘师培《论文杂记》说;“观班《志》之分析诗赋,可以知诗歌之体,与赋不同,而骚体则同于赋体。至《文选》析赋、骚为二,则与班《志》之义迥殊矣。”班《志》区分诗赋,即是辨体的事实。其以屈原作品称为赋,而与枚、马诸人并类,则反映了汉人关于《楚辞》的观念里是将辞赋混而为一的。但班《志》毕竟不是辨体的著作,故论、说、书、记、敕、传、箴、铭均附于《六经》(见《论文杂记》),所为区别者,惟诗赋诸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辨析 汉魏六朝 《七略》 学术渊源 《汉志》 《文选》 屈原作品 《楚辞》
原文传递
波普艺术和建筑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费菁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3-85,共3页
文章回顾波普艺术在20世纪中期的缘起和兴盛从大众传媒和通俗文化的角度观察波普化现象指出随着技术手段的变化艺术和建筑中的波普是创作者与现实生活的互动
关键词 波普艺术 波普建筑 通俗文化 建筑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