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单句复句的区分标准和几种句型的区分 被引量:1
1
作者 祥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一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的问题,1957年曾在《中国语文》上展开过讨论。在这次讨论中,郭中平先生对《马氏文通》以来几家主要语法体系在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上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途径。黎锦熙、刘世儒两位... 一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的问题,1957年曾在《中国语文》上展开过讨论。在这次讨论中,郭中平先生对《马氏文通》以来几家主要语法体系在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上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途径。黎锦熙、刘世儒两位先生对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单句复句的区分标准,也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这对我们识别、划分和探讨现代汉语的单句和复句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但由于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法体系 黎锦熙 世儒 区分标准 承前省 《中国语文》 划界问题 《马氏文通》 名词性
下载PDF
比喻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
2
作者 祥和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39-145,共7页
研究修辞手法一般是从各种语体中收集修辞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探源、定义、分类、阐明其作用及运用的原则,从而帮助人们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的使用规律。我们认为修辞手法与各种语体有特定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可以从语体中着眼探索... 研究修辞手法一般是从各种语体中收集修辞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探源、定义、分类、阐明其作用及运用的原则,从而帮助人们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的使用规律。我们认为修辞手法与各种语体有特定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可以从语体中着眼探索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运用的原则,这对我们观察和认识修辞现象,指导和运用修辞手法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从修辞手法和语体的关系出发,全面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感到涉及面太广,一时不易谈得深入,所以本文想从比喻和语体的关系突破,兼谈一般修辞手法与语体的关系,作为抛砖引玉,以引起对这方面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风格 语体 修辞手法
下载PDF
否定说法的妙用
3
作者 祥和 《当代修辞学》 1982年第4期49-50,共2页
同样陈述一件事情或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肯定的说法来表示,也可以用否定的说法来表示。譬如:"这个人个子矮",也可以说"这个人个子不高","这个人心肠好",也可以说"这个人心肠不坏"。"矮&qu... 同样陈述一件事情或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肯定的说法来表示,也可以用否定的说法来表示。譬如:"这个人个子矮",也可以说"这个人个子不高","这个人心肠好",也可以说"这个人心肠不坏"。"矮"、"好"是从肯定方面来说的,我们称为肯定的说法。用肯定说法或否定说法,基本意思相同,但语意和语气的轻重强弱有差别,因而表达效果也有区别。我们明知这个人个子"矮",可是不想直说,而用保留的语气说"不高"。"不高",这要比"矮"好听一些,因为这个"不高"是说不能属于"高"这一范围,并不一定就是"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否定 说法 语意 《白杨礼赞》 喻体 毛泽东 层递
下载PDF
修辞学静态和动态研究浅探
4
作者 祥和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8年第1期4-5,共2页
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形式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相对静止的状态,即静态;一种是绝对变动的状态,即动态。因此,我们对客观对象既可以进行静态的观察、分析、研究,又可以进行动态的观察、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 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形式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相对静止的状态,即静态;一种是绝对变动的状态,即动态。因此,我们对客观对象既可以进行静态的观察、分析、研究,又可以进行动态的观察、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功能、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等等。所以对客观对象进行静态的和动态的观察、分析、研究,既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是一种具有一般意义的方法论。现在,在很多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静态原则和动态原则,或者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比较修辞 浅探 静态和动态 同义手段 语言和言语 修辞活动 静态语言 修辞过程 动态研究
下载PDF
宋文翰和他的《国语文修辞法》
5
作者 祥和 《当代修辞学》 1985年第2期53-54,共2页
宋文翰(1894—1971),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字伯韩,浙江金华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曾受教于鲁迅先生。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附中、厦门集美女子师范,上海中国公学、上海立达学院任教。在上海中华书局... 宋文翰(1894—1971),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字伯韩,浙江金华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曾受教于鲁迅先生。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附中、厦门集美女子师范,上海中国公学、上海立达学院任教。在上海中华书局当过编辑。与鲁迅、瞿秋白有过交往,与范文澜、叶圣陶、夏丐尊共过事,思想上受到过良好影响。抗日战争期间,他拒绝日伪招聘,蛰居乡间,躬耕典卖为生。抗战胜和后,出任金华简易师范校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法 篇章修辞 篇章结构 语文
下载PDF
略谈新文风
6
作者 祥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1期51-55,共5页
一新文风的形成和发展文风通常指文章的作风、风格。文章的作风、风格、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谈文风又往往偏重在文章的语言风格方面。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解,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语言风格又联系着人,联系着人的思想。所谓“... 一新文风的形成和发展文风通常指文章的作风、风格。文章的作风、风格、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谈文风又往往偏重在文章的语言风格方面。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解,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语言风格又联系着人,联系着人的思想。所谓“风格即人”,“文如其人”,正是这个意思。人是属于一定阶级的,人们写文章就离不开自己的立埸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即人 新文风 时代精神 大跃进 语言风格 写文章 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者 文化修养 工农大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