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 被引量:193
1
作者 崔树彬 +1 位作者 李天宏 金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19,26,共7页
回顾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基本功能目标的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分类、各类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间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阈值确定的各项原则 ,包括功能性需求原则、分时段考虑原则、分河段... 回顾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 ,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基本功能目标的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分类、各类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间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阈值确定的各项原则 ,包括功能性需求原则、分时段考虑原则、分河段考虑原则、主功能优先原则、效率最大化原则、后效最小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环境 需水量 阈值 水资源
下载PDF
湿地研究综述 被引量:150
2
作者 殷康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39-546,共8页
湿地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众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模型、湿地评价以及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湿地研究中亟待解... 湿地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众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模型、湿地评价以及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湿地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湿地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研究 分类 模型 评价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70
3
作者 梁祝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22,共5页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人居环境,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建设。本文对国内外一些适合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人居环境,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建设。本文对国内外一些适合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 政策
下载PDF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126
4
作者 毛小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654,共9页
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据此对生态风险评... 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据此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暴露评价 生态效应评价 风险表征
下载PDF
论河流生态修复 被引量:128
5
作者 刘元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29-1037,1043,共10页
本文以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人与河流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出发,探讨了原始自然阶段、工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等四个阶段的河流特点和治理条件,分析了各个阶段河流系统平衡的特征和影... 本文以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人与河流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出发,探讨了原始自然阶段、工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等四个阶段的河流特点和治理条件,分析了各个阶段河流系统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河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原则。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系统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河流生态修复主要技术包括:缓冲区修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水生生物群落修复技术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探讨了河流健康、河流功能、功能要素和生态修复措施四个层次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实现河流生态修复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河流健康 河流系统功能 阶段 诊断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6
作者 罗湘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262-272,共11页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 .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背景、大型研究计划和研究重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解释和和优化决策模型 ,...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资源 .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背景、大型研究计划和研究重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解释和和优化决策模型 ,比较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上的优点与局限性 ,指出了针对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区域 全球 模型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97
7
作者 金玲 +1 位作者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共7页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 ,利用 1 95 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 ,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 ,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 ,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 ,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 ,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生态环境 需水量 阈值
下载PDF
人工湿地废水生态处理系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3
8
作者 籍国东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5,共5页
人工湿地废水生态处理新技术的高效去污能力基于独特而复杂的作用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湿地基质、大型植物和微生物的高度协同作用。基质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 ,也能够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大型湿... 人工湿地废水生态处理新技术的高效去污能力基于独特而复杂的作用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湿地基质、大型植物和微生物的高度协同作用。基质在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的同时 ,也能够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大型湿地植物既是微生物的“固定化载体” ,氧气的生产和运输“机器” ,同时还能够稳固湿地床表面 ,起到冬季保温和支撑冰面的作用。微生物是消除污染物的作用者 ,它能够在去除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废水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系统 生态环境 反硝化 有机物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 被引量:84
9
作者 李英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621,共11页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 ,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 ,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 ,类比快速生...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 ,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响水土流失方面的权重 ,并采用相关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指标定量反映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 ,类比快速生物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 ,通过参照点选择、参照组构建、参照组匹配、观测 -期望比值 ( O/E比 )计算等具体过程实现区域水土流失的动态评估。这一方法在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应用表明 ,评估得到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历史开发过程较为吻合 ,说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不侧重于研究具体评估模型在不同区域和空间尺度应用时的精确性问题 ,而是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相对于某参照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快速评估 ,以便提高不同区域数据及结果的重用性和可比性、节省评估时间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水土流失 层次分析法 快速评估 安塞纸坊沟
下载PDF
生态足迹研究述评 被引量:58
10
作者 尹璇 毛小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2,共8页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 ,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生...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 ,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生态足迹提出于 2 0世纪 90年代 ,是一种新颖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 ,它计算简明 ,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迄今为止 ,人们已在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并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铁炭微电解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0
11
作者 赖鹏 赵华章 +1 位作者 王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0,共6页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I投加量分别为10g/L、30g/L和200mg/L的条件下反应240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铁屑和NaCI投加量分别为10g/L、30g/L和200mg/L的条件下反应240min,出水COD去除率在30%~40%;酸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微电解可以去除原生化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出水物质的分子量主要集中于2000Da以下,以脂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出水的可生化性有了大幅度提高,BOD5/COD由0.08增加到0.53。实验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炭微电解 焦化废水 深度处理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特点与处理技术比较 被引量:71
12
作者 邵世云 叶正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对近年来关于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开发的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对各种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目前各类处理工艺的优缺点,针对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可能解决的... 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对近年来关于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开发的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对各种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目前各类处理工艺的优缺点,针对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可能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垃圾填埋场 合并处理 物化法 回灌处理 膜法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述评 被引量:67
13
作者 刘荣霞 薛安 +1 位作者 韩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5-662,共8页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重要组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载体。在对全球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背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的逻辑体系...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且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重要组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载体。在对全球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背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的逻辑体系、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结构的优化决策模型,比较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上的优点与局限性,指出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用中的实践意义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匮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结构 优化 模型
下载PDF
湿地综合分类研究:Ⅰ.分类 被引量:54
14
作者 殷康前 赵智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4-221,共8页
目前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分类标准不一,不同学科间的湿地分类系统缺乏可比性,且缺乏类别界定的定量指标。本文在总结吸收湿地分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已有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动力与成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法,并讨... 目前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分类标准不一,不同学科间的湿地分类系统缺乏可比性,且缺乏类别界定的定量指标。本文在总结吸收湿地分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已有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动力与成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法,并讨论了各个分类等级上分类因子的定量描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湿地分类的通用性和定量性。这一综合分类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用数学模型对湿地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综合分类 分类因子 分类标准
下载PDF
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惠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5-18,共4页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景观生态问题进行了概括 ,并基于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 ,结合目前在城市发展过程模拟中应广泛的CA模型 ,提出了城市景观优化配置的生态约束 。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空间模型 生态调控
下载PDF
泥沙吸附重金属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46
16
作者 孙卫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9,共7页
归纳了泥沙吸附重金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重金属吸附及其形态分布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存在的缺陷 ,讨论了重金属吸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 泥沙 重金属 吸附 形态
下载PDF
风沙流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 被引量:48
17
作者 李振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3期89-97,共9页
本文扼要回顾了风沙流的研究历史;简明评述了颗粒运动特征、风沙流结构、输沙率模型、起沙风模型、表面气流变化、风沙两相流等研究现状内容;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趋势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 风沙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I.理论 被引量:41
18
作者 王光谦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76,共11页
泥石流的运动既有类似于固液两相流之处,又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固液两相流。在泥石流宾汉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粘塑体模型及颗粒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这种模型具有以往各类模型的... 泥石流的运动既有类似于固液两相流之处,又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固液两相流。在泥石流宾汉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粘塑体模型及颗粒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模型——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这种模型具有以往各类模型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进行描述。在理论上,它比现行各类模式更加严密;在应用上,它较现行各类模式更加方便,能够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各类条件。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可将现行模型作为特例而高度概括,从概念上也容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两相流模型 泥石流 分类 理论
下载PDF
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量垂向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54
19
作者 冯大军 李振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4-1203,共10页
在非均匀沙床面上,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量垂向分布,是非均匀风沙运动研究的重点。研究首先通过风洞实验,收集了风洞中垂线垂向输沙量分布沙样,然后对集沙沙样进行了沙粒粒度分析实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了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 在非均匀沙床面上,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量垂向分布,是非均匀风沙运动研究的重点。研究首先通过风洞实验,收集了风洞中垂线垂向输沙量分布沙样,然后对集沙沙样进行了沙粒粒度分析实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了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量垂向分布规律,基于稳定平衡风沙跃移运动模型和本文实验结果,最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粒径组沙粒输沙量垂向分布,与沙粒起跳速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在非均匀风沙流中,粗粒径组沙粒垂向输沙量上部符合指数递减分布但近床面区偏离指数分布,呈现为偏大型分布,粗粒径组对应的沙粒起跳速度和角度分布均为指数函数;细粒径组沙粒垂向输沙量在整个高度上均符合指数递减规律,细粒径组沙粒对应的起跳速度分布为指数函数,起跳角度分布为高斯函数。沙粒的平均起跳速度,在0.4u*~2.2u*之间变化,随着气流风速(u*)和沙粒粒径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风沙流 不同沙粒输沙量分布 粒度分析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污水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与游离微生物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50
20
作者 叶正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4期325-331,共7页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研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焦化污水时的主要性能.通过对进水与出水氨氮(NH4+-N)、挥发酚及化学耗氧量(COD)的检测分析,考察了温度、pH值、氨氮和有机负荷等对固定化微生...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重点研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焦化污水时的主要性能.通过对进水与出水氨氮(NH4+-N)、挥发酚及化学耗氧量(COD)的检测分析,考察了温度、pH值、氨氮和有机负荷等对固定化微生物性能产生的影响,采用电镜和光镜观察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形态,并通过克氏定氮法测定了高效微生物菌群在FPUFS载体上的生物负载量,得出了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去除COD、挥发酚和氨氮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在温度为10-55℃、pH值4-1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活性,200mg/L以上的NH4+-N以及150mg/L以上的NH3对硝化菌及亚硝化菌没有抑制.在有机负荷较高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硝化作用.在满足出水中COD≤100mg/L,及NH1+-N≤15mg/L时,相应的容积负荷分别为:COD容积负荷最大为8.91kg/m3·d,NH4+-N容积负荷最大为1.16kg/m3·d.在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生物负载量为32g/L,好氧、兼性和厌氧菌同时存,硝化和反硝化同时进行,丝状微生物较为发达,这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及高氨氮污水降解奠定了基础.本文还在相同条件下与游离微生物性能进行了比较,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能都较后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固定化微生物 游离微生物 性能比较 重复使用性能 耐毒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