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QDs/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有奇 +3 位作者 黄晓琳 李煜东 姜贵全 韩世岩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活性炭,并以活性炭为碳源,水热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QDs),再与TiO_(2)超声波复合制得复合光催化剂CQDs/TiO_(2)。通过FT-IR、XPS、TEM、XRD和拉曼光谱对CQDs进行表征,确证了CQDs主要含C、O元素,并且...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活性炭,并以活性炭为碳源,水热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QDs),再与TiO_(2)超声波复合制得复合光催化剂CQDs/TiO_(2)。通过FT-IR、XPS、TEM、XRD和拉曼光谱对CQDs进行表征,确证了CQDs主要含C、O元素,并且以C—C/C C、C—O和C O的结合方式存在;CQDs主要是纳米球形粒子(平均粒径3.1 nm),由石墨化碳核和表面功能基团组成。CQDs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15 nm,发射波长为435 nm,呈蓝色荧光。采用TEM和XPS确证了CQDs/TiO_(2)光催化剂的成功制备,且CQDs与TiO_(2)的复合是通过Ti—O—C连接。在紫外光(365 nm)、可见光(氙灯和太阳光)照射下,对比CQDs/TiO_(2)和TiO_(2)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下CQDs/TiO_(2)比纯TiO_(2)的催化能力低,而在模拟太阳光(氙灯)和室外太阳光照射下CQDs/TiO_(2)的催化性能均优于纯TiO_(2),其中室外太阳光照射105 min时,降解率最高为99.51%,基本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活性炭 碳量子点 CQDs/TiO_(2) 光催化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琳 +3 位作者 韩有奇 刘嘉恒 苗媛媛 韩世岩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二氯化-N,N′-二(3-氢化松香酰氧-2-羟丙基)四甲基乙二胺(DHRT)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1和SiO_(2)-2。利用SEM、TEM、FT-IR、XRD和氮气吸附-脱附对SiO_(2)-... 以二氯化-N,N′-二(3-氢化松香酰氧-2-羟丙基)四甲基乙二胺(DHRT)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1和SiO_(2)-2。利用SEM、TEM、FT-IR、XRD和氮气吸附-脱附对SiO_(2)-1和SiO_(2)-2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已成功制备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米球;随着模板剂用量(0.1~1 g)的增加,二氧化硅粒子间团聚现象逐渐消失,SiO_(2)-1主要为带有花纹的松散状微米球,SiO_(2)-2为壁厚80~85 nm的中空微米球。不同模板剂用量(0.3~1 g)制备的SiO_(2)-1的平均粒径分布在0.22~0.33μm,SiO_(2)-2的平均粒径分布在0.34~0.41μm。DHRT用量0.7 g时,两种方法制备的SiO_(2)-1-0.7和SiO_(2)-2-0.7形貌和粒径相对较好,比表面积分别为561.52和463.41 m^(2)/g,累积孔体积分别为0.35和0.42 m^(3)/g,平均孔径分别为2.56和3.66 nm。通过Zeta电位分析表明:SiO_(2)中空介孔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得到的低聚物与模板剂之间的协同自组装过程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微球 介孔 中空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有奇 +4 位作者 周军丹 李泓漪 姜宇 刘志明 韩世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2,共5页
以木质素磺酸钠(SLS)为阴离子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阳离子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SLS-CTAB复合物。采用FTIR和XPS对SLS、CTAB和SLS-CTAB复合物的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证实了SLS-CTAB复合物制备成功。Zeta电位分析表明... 以木质素磺酸钠(SLS)为阴离子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阳离子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SLS-CTAB复合物。采用FTIR和XPS对SLS、CTAB和SLS-CTAB复合物的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证实了SLS-CTAB复合物制备成功。Zeta电位分析表明SLS和CTAB的主要结合方式为静电吸附作用。SLS-CTAB复合物的溶解性分析表明,复合物易溶于碱性和酸性溶液,而不易溶于水,在水中的吸水溶胀率为282.8%。SLS-CTAB复合物对Cu^(2+)的吸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SLS-CTAB复合物对Cu^(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为439.18 mg·g^(-1)。通过对吸附作用机理进一步分析,证实了SLS-CTAB复合物对Cu^(2+)的吸附性能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说明SLS-CTAB复合物在对Cu^(2+)的吸附过程中不仅存在与磺酸基的静电吸附作用,还存在与氨基的化学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SLS-CTAB复合物 溶胀 吸附性 CU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