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红花提取物对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折愈合速度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周烨 +2 位作者 张媛 马伟 陈惠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324-3327,共4页
目的探讨番红花提取物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后愈合速度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8月龄的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 目的探讨番红花提取物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后愈合速度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8月龄的雄性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予以灌胃维甲酸70 mg·kg^-1,每日1次,共14 d,导致大鼠骨质疏松;4组大鼠均采用闭合骨折模型法造成大鼠右侧股骨中段骨折;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常规标准饲养;低剂量实验组予以灌胃番红花提取物5 mg,每日1次;高剂量实验组予以灌胃番红花提取物10 mg,每日1次;低、高剂量实验组均连续给药14 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尾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GSH)水平;检测骨钙素(OC);于骨折愈合后处死大鼠,取造模的股骨,用微型CT测定骨小梁密度,记录大鼠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7.71±3.23),(33.21±5.45),(27.37±4.26),(21.70±3.73)pg·mL^-1,上述4组血清GSH水平分别为(68.43±6.51),(48.72±8.69),(57.13±9.95),(62.51±8.77)μmol·L^-1,上述4组血清OC水平分别为(8.04±0.81),(5.59±0.57),(5.82±0.66),(6.33±0.53)ng·mL^-1,上述4组骨小梁密度分别为(793.40±34.75),(533.58±34.43),(633.87±42.74),(699.29±34.90)mg·(mm^3)^-1,上述4组骨折愈合速度分别为上述4组骨折愈合速度分别为(9.13±1.77),(14.99±2.75),(12.77±2.56),(10.42±1.58)周;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实验组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红花提取物能够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的骨折愈合,减轻大鼠体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花提取物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骨折
原文传递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广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实验,将患者依其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于其术... 目的:探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实验,将患者依其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于其术后用中医骨折三期方式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两组患者实验情况作对比分析,总结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以中医骨折三期方式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少,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折三期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43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广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骨科疼痛性疾病患者43例,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用西医西药(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组23例患者用中西医结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骨科疼痛性疾病患者43例,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用西医西药(美洛昔康片)治疗,观察组23例患者用中西医结合(美洛昔康片+中草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美洛昔康片+中草药)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的效果显著,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科 疼痛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