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
作者 廉国利 海国 +1 位作者 赵晓东 杨锡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小鼠模型 ,了解病程规律及病理变化 ,为研制抗RSV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给小鼠感染不同负荷量RSV(10 3、10 4 、10 5、10 6 PFU) ,并于小鼠感染 10 6 PFURSV后不同时间 (1、2、3、4、5、6、7d)取右肺...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小鼠模型 ,了解病程规律及病理变化 ,为研制抗RSV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给小鼠感染不同负荷量RSV(10 3、10 4 、10 5、10 6 PFU) ,并于小鼠感染 10 6 PFURSV后不同时间 (1、2、3、4、5、6、7d)取右肺组织作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RSV滴度 ,左肺组织行HE染色、电镜检查及原位杂交检测RSV定位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量为 10 3PFU时肺组织无空斑形成 ,随着感染病毒量增大 ,肺组织病毒增多。鼠感染 10 6 PFU后 ,随着时间推移 ,肺内病毒量降低 ,感染第 6天的肺组织已无空斑形成。病理显示RSV感染第 3天肺组织炎症性变化最明显 ,感染第 7天肺部炎症细胞减少 ,但出现了部分肺泡壁断裂融合 ,肺泡腔扩大。原位杂交证实RSV主要侵袭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结论 经鼻内滴入RSV可建立小鼠感染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下载PDF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翼红 海国 +3 位作者 张雅媛 马慧慧 陈晔 樊志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45例根据进一步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38例和对照组(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确诊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45例根据进一步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38例和对照组(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7例,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体温均在24 h内恢复正常。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15.8±55.9)mg/L、(130.1±59.4)mg/L(P〉0.05),治疗第3天CRP水平分别为(22.0±8.5)mg/L、(27.7±16.3)mg/L(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水平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期(发病0~21 d)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分别为15.8%、71.4%(P〈0.05),随访6个月内CAL发生率分别为5.3%、14.3%(P〉0.05)。结论:同时追加IVIG和糖皮质激素进一步治疗IVIG无反应型KD与单纯追加糖皮质激素效果相当,但急性期及远期CAL发生率较低,可为临床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型 治疗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动脉血栓二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世伟 曹黎明 +5 位作者 周凯 海国 李军 钱建华 王凤鸣 秦玉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3-545,共3页
例1患儿,男.8岁10个月,因“发热、咳嗽2周”入院。患儿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及阵发性咳嗽,无痰,热峰40℃,伴有寒战,当地医院查胸部X线片提示“左上肺炎”,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5d,无好转,遂转入我院。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动脉血栓 阵发性咳嗽 头孢类抗生素 胸部X线片 患儿 发热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勇 邬建荣 +2 位作者 孔元原 海国 汤云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新生 7日龄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NGF治疗组 (n =16 ) ,对照组 (n =16 )和假手术组 (n =8) ,缺氧缺血 (HI)后即刻腹腔注射 10 0UNGF或等量生理盐水 (...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新生 7日龄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NGF治疗组 (n =16 ) ,对照组 (n =16 )和假手术组 (n =8) ,缺氧缺血 (HI)后即刻腹腔注射 10 0UNGF或等量生理盐水 (假手术组不注射 ) ,然后观察NGF对HIBD模型鼠的体重增长、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并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 ,观察NGF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NGF治疗组体重增长 (4 .16± 0 .2 4)g明显高于对照组 (2 .86± 0 .17)g ,(P <0 .0 1) ;TUNEL检测结果 ,HIBD后 2 4h治疗组左侧海马和皮质凋亡细胞数 (分别为 199.75± 19.6 1,182 .75± 19.12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85 .5 0±32 .6 7,2 71.0 0± 2 8.36 ) (P <0 .0 1) ;HIBD后 48h治疗组左侧海马、皮质凋亡细胞数 (分别为 77.75± 15 .76 ,82 .5 0± 19.15 )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0 6 .5 0± 16 .96 ,12 2 .75± 16 .5 6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新生儿 细胞调亡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风湿病中应用专家共识(下) 被引量:14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用药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11 位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宋红梅 李冀 杨思睿 狄亚珍 黄文彦 赵冬梅 胡坚 尹晶 海国 孙利伟 任立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作为糖皮质激素(GC)在儿童风湿病中应用专家共识的下半部分,本文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幼年皮肌炎(JDM)的GC治疗。GC为SLE和JDM的基本治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需按照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GC种类、剂量以及给药方式。... 作为糖皮质激素(GC)在儿童风湿病中应用专家共识的下半部分,本文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幼年皮肌炎(JDM)的GC治疗。GC为SLE和JDM的基本治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需按照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GC种类、剂量以及给药方式。本共识旨在为GC的临床应用提供合理建议,将GC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且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仅作为指导,非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风湿病 专家 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维持治疗 疾病严重程度 幼年皮肌炎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慧 海国 +3 位作者 钱小青 张雅媛 郭翼红 马慧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231-2234,共4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甲氨蝶呤每周10 mg·...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甲氨蝶呤每周10 mg·m^(-2);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0.4 mg·kg^(-1),每周2次,治疗3个月后改为每周1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23/28例)和53.57%(15/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分别为(10.28±4.17),(15.02±4.19)mg·L^(-1);ESR分别为(29.11±7.93),(39.74±8.12)mm·h^(-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咽痛、流鼻涕,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片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CRP和ESR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不完全川崎病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雅媛 钱小青 +3 位作者 李娟 海国 郭翼红 马慧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53例不完全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228例完全KD患儿比较。结果:不完全KD主...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53例不完全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228例完全KD患儿比较。结果:不完全KD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与完全K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组卡疤红斑发生率及肛周充血脱屑发生率显著增高,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色素(Hb)、血小板(PL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组二维超声提示冠脉受累率42.3%,完全KD组为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较完全KD更易发生冠状动脉受损。不完全KD诊断中应注意临床表现以外的症状体征,其中卡疤红斑及肛周充血脱屑可作为不完全川崎病诊断的辅助依据,结合实验室检查异常及心脏彩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可作出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冠脉损害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fo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海国 赵燕 +2 位作者 汤云珍 丁艳洁 胡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脑组织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入氮氧混合气中 2h建立HIBD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分别半定量检测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川芎嗪干预组海马及皮质c fosmRNA水平...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脑组织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入氮氧混合气中 2h建立HIBD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分别半定量检测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川芎嗪干预组海马及皮质c fosmRNA水平。结果 生理盐水组海马、皮质c fosmRN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 5 ) ,川芎嗪干预组海马、皮质c fosmRN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HIBD新生鼠经川芎嗪干预后可明显降低脑组织海马、皮质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氧缺血脑损伤 即刻早基因 C-FOS基因 新生儿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雅媛 钱小青 +3 位作者 李娟 海国 郭翼红 马慧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性川崎病的相关因素及再治疗结果。方法:分析总结2005年3月~2009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48小时后体温仍超过38℃。初治有效者为敏感组,... 目的:探讨首次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性川崎病的相关因素及再治疗结果。方法:分析总结2005年3月~2009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病历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48小时后体温仍超过38℃。初治有效者为敏感组,无效者为无反应组,对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例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患儿,急性期应用IVIG治疗,其中12例对首次IVIG无反应,发生率4.27%,与敏感组相比,该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沉(ESR)明显升高(P<0.05),冠脉病变(CAL)发生率增高(P<0.01);再治疗选择中,无反应组12例全部接受IVIG2g/(kg.d)1次再次治疗,有效10例,占83.3%,2例对IVIG仍无反应,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本组病例中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约4.27%,其特点为WBC、N%、ESR较高,冠脉病变发生率高。对初次IVIG无效患儿可再次使用静脉丙球治疗,若仍无效可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性
下载PDF
脱氧核酶在培养细胞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长安 赵晓东 +2 位作者 海国 吴亚平 杨锡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4-597,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脱氧核酶 (DNAzyme ,Deoxyribozyme)在培养细胞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复制的影响 ,为使用脱氧核酶控制RS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自行设计与合成的抗RSV基因组RNA脱氧核酶DZ6 0 4对RSV致 9HTE细胞病... 目的 探讨脱氧核酶 (DNAzyme ,Deoxyribozyme)在培养细胞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复制的影响 ,为使用脱氧核酶控制RS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自行设计与合成的抗RSV基因组RNA脱氧核酶DZ6 0 4对RSV致 9HTE细胞病变效应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病毒空斑形成阻断试验以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检测脱氧核酶DZ6 0 4对RSV复制的抑制和对RSV感染的 9HTE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脱氧核酶DZ6 0 4可明显改善RSV所致的细胞病变 ,干预组病变出现时间和完全病变时间延迟 ,随着RSV感染量的逐渐减小 ,效果逐渐增强 ;脱氧核酶的病毒抑制效应与其浓度有关 ,浓度越高 ,效果越明显 ;脱氧核酶能明显减轻与推迟病毒感染早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脱氧核酶DZ6 0 4具有抗RSV效应 ,能明显提高细胞感染RSV后的存活率 (P <0 0 0 1) ,非特异性脱氧核酶不具备抗RSV作用 (P >0 0 5 )。结论 我们设计与合成的抗RSV基因组RNA脱氧核酶DZ6 0 4在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内具有特异性抗RSV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酶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复制 细胞培养 合胞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电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威胁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海国 马先 +4 位作者 徐有蕊 苏生平 李楠芳 尚西元 马学智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6年第7期76-80,共5页
通过研究电网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新能源电站调度监控系统分析典型的安全威胁,利用电网工控系统网络数据采集和协议分析技术进行安全威胁监测,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电网工控安全威胁监测系统和现网部署方案... 通过研究电网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新能源电站调度监控系统分析典型的安全威胁,利用电网工控系统网络数据采集和协议分析技术进行安全威胁监测,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电网工控安全威胁监测系统和现网部署方案,系统通过采集电网的安全事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可有效监测针对电网工控系统的攻击,同时结合电网工业控制系统资产识别和管理,能够发现针对关键设备的异常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工业控制系统 安全威胁分析 安全监测
下载PDF
中国儿童血管炎诊断与治疗系列专家共识之四——川崎病 被引量:6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 樊志丹 +2 位作者 海国 胡坚 赖建铭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1-488,共8页
川崎病(KD)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全身炎性反应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休克综合征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该共识从风湿免疫角度出发,为不完全KD的早期识别、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时... 川崎病(KD)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全身炎性反应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休克综合征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该共识从风湿免疫角度出发,为不完全KD的早期识别、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时机、补救治疗、重症救治策略、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疫苗接种等临床热点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临床获得更好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共识基于近年多个国家指南及建议,结合国内诊治的现状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KD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管炎 中国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晶 甘轶文 +1 位作者 毛李征 海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炎患儿,采集静脉血,以间接荧光免疫法(IFA)检测MP-Ig M表达;采集咽拭子标本,以RTFQ-PCR检测MP DNA拷贝数。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RT...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炎患儿,采集静脉血,以间接荧光免疫法(IFA)检测MP-Ig M表达;采集咽拭子标本,以RTFQ-PCR检测MP DNA拷贝数。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RTFQ-PCR诊断M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其在检测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中的准确性;比较MP-Ig M阳性和阴性患儿的MP-DNA拷贝数差异。结果 1 RTFQ-PCR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93.02%、95.00%、89.96%。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0;2 RTFQ-PCR诊断6岁以上患儿MP感染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1岁以下患儿(P<0.01);3 MP-Ig M阳性组DNA拷贝数对数显著高于阴性组拷贝数对数(P<0.01)。结论 RTFQ-PCR诊断儿童MP感染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荧光拷贝数越大越支持MP感染的诊断,对发病早期及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儿童 肺炎支原体 抗体
下载PDF
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海国 赵燕 +1 位作者 汤云珍 李海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 建立HIBD模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新鲜心脏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 ,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脑皮质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HIBD组NSE含量明显高...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 建立HIBD模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新鲜心脏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 ,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脑皮质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HIBD组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川芎嗪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5 )。HIBD组的非结扎侧脑皮质血流量轻度降低 ,而结扎侧略有回升 ,川芎嗪干预组结扎侧与非结扎侧脑皮质血流均有回升。结论 川芎嗪能降低NSE含量 ,增加脑皮质血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氧缺血脑损伤 保护作用 新生儿 实验研究 大鼠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指标模型的评价与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骊珠 凌艳萍 +2 位作者 海国 樊志丹 黄丽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283-288,共6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危险因素,并评价风险预测指标构建的模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KD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s分为CALs组33例和非CALs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危险因素,并评价风险预测指标构建的模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KD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s分为CALs组33例和非CALs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并发CALs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所保留的变量构建KD患儿并发CALs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对KD患儿并发CALs的预测价值。结果:CALs组发热持续时间≥10 d、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MB(CK-MB)水平高于非CAL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 d、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ESR、CRP、PCT、NT-proBNP、CK-MB为KD患儿并发CALs的危险因素(均P<0.05)。以上述指标所构建KD患儿并发CALs的联合预测模型评估效能较高,其ROC-AUC(0.95CI)为0.891(0.813~0.950)。结论:发热持续时间、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和ESR、CRP、PCT、NT-proBNP、CK-MB升高是KD患儿并发CALs的危险因素,根据风险预测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对KD患儿并发CALs的预测能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炎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被引量:5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8 位作者 中国儿童风湿免疫病联盟 唐雪梅 宋红梅 刘大玮 杨军 海国 周纬 刘海梅 曾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8-411,共14页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与有效管理是疾病诊治的关键。本指南针对非全身型JIA的相关诊断与评估、治疗原则与目标、常见并发症处理等重要临床问题开展研究证...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与有效管理是疾病诊治的关键。本指南针对非全身型JIA的相关诊断与评估、治疗原则与目标、常见并发症处理等重要临床问题开展研究证据检索,并形成科学意见推荐,以规范医师在JIA临床诊治实践中的行为,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减轻家庭及社会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临床实践指南 疾病负担 常见并发症 规范治疗 远期预后 早期诊断 全身型
原文传递
川崎病28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雅媛 钱小青 +3 位作者 李娟 海国 郭翼红 马慧慧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281例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81例KD中不完全性KD 53例(18.9%),对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281例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81例KD中不完全性KD 53例(18.9%),对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的KD 12例(4.27%),男性191例,女性90例,男女比例约为2.1∶1。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3岁。<1岁87例,1~3岁121例,3~5岁42例,>5岁31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3个月。急性期合并损害冠脉者74例(26.3%),其中冠脉扩张41例(14.6%),小冠脉瘤26例(9.3%),中等冠脉瘤7例(2.5%)。住院2周后新发生的冠脉扩张22例(10.6%)。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67例,其中1例对IVIG治疗无反应患儿,住院2周后出现巨大冠状动脉瘤,随访2年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川崎病冠脉损伤与发热持续时间、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沉(ESR)有关。KD发病10 d内用IVIG效果好,2 g/kg单次注射优于1 g/(kg.d)连用2 d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冠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脱氧核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海国 赵晓东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脱氧核酶是近年来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 DNA片段 ,它能催化 RNA特定部位的切割反应 ,从 m RNA水平对基因灭活 ,从而调控蛋白的表达 ,可能成为对抗 RNA病毒感染。
关键词 脱氧核酶 研究进展 基因灭活 催化特性 设计 合成 应用
原文传递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乐 海国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679-683,共5页
目的: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性期出现低血压、血流灌注减低,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KDS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白... 目的: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性期出现低血压、血流灌注减低,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KDS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表达水平的分析,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5例KDSS患儿和无低血压表现的普通K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及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普通KD患儿相比,KDSS患儿中年长儿多见,发热时间延长,多伴有严重的皮疹,心房钠尿肽水平高、炎症指标高,且更容易合并冠状动脉扩张及发生丙种球蛋白耐药。KDSS患儿急性期IL-6水平较普通KD患儿明显升高[(28.5±39.2)ng/mL比(226.8±102.9)ng/mL,P<0.05],KDSS患儿恢复期IL-6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226.8±102.9)ng/mL比(5.6±1.7)ng/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DSS临床多表现为急性期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和更高的冠状动脉扩张风险。年龄大、发热持续时间长、皮疹严重、炎症指标高、心房钠尿肽水平高可能是KDSS发生的危险因素。IL-6在KDSS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L-6阻断剂在KD及其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哮喘患儿单个核细胞表面CD86分子表达和T_H源细胞因子水平及之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晓萍 杨锡强 +3 位作者 符州 海国 廉国利 李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T细胞协同刺激途径和T细胞亚群激活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 35例 ,对照组 31例。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白细胞分化抗原 14阳性 (CD+ 14 )细胞表达CD86的平... 目的 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T细胞协同刺激途径和T细胞亚群激活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 35例 ,对照组 31例。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白细胞分化抗原 14阳性 (CD+ 14 )细胞表达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 ;经脂多糖刺激后PBMC中CD+ 19细胞百分率及CD+ 19CD+ 86双阳性细胞百分率 ;ELISA检测植物血凝素刺激后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 (IL) 4、IL 13、IFN γ水平及血浆总IgE水平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哮喘组CD+ 14 细胞表达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 (31 8± 9 2 )、CD+ 19细胞百分率 [(13 5± 4 0 ) % ]、CD+ 19CD+ 86细胞百分率 [(4 6± 2 0 ) % ]及血浆总IgE水平 [186 6 (6 4 3~ 72 3 6 )kIU/L]与对照组 [(2 3 5±6 4 )、(8 2± 3 0 ) %、(2 3± 1 4 ) %、4 2 0 (0 9~ 115 2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 )哮喘组IL 4和IL 13水平均增高 ,IFN γ水平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哮喘组CD+ 14 细胞的CD86平均荧光强度与CD+ 19CD+ 86细胞百分率、CD+ 19CD+ 86百分率与血浆总IgE水平及CD+ 19、CD+ 19CD+ 86百分率与IL 4、IL 13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PBMC中抗原递呈细胞表达CD86的强度或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儿 单个核细胞 表面CD86 TH源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