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韬奋的采访之道
- 1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新闻大学》
1984年第1期53-56,共4页
-
文摘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韬奋,在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十多年时间中,绝大部分时同和精力都放在编辑工作方面。他对报刊编辑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成套的理论总结。相对地说,他对新闻采访的时间是少了些,也没有写过专门的文章谈采访之道。但是。
-
关键词
采访过程
编辑工作
考察报告
新闻作品
苏联
美国南方
访问
新闻记者
萍踪寄语
搜集资料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升棺图——龙虎山纪游之二
- 2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7年第11期55-57,共3页
-
文摘
成片的崖墓群是龙虎山景区一绝。龙虎山景区属丹霞地貌,景区内的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洞穴,这些岩洞便成了古人安置棺椁的墓穴。
-
关键词
龙虎山
棺椁
丹霞地貌
崖壁
洞穴
木船
景区
岩洞
崖墓群
泸溪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真实·真实感——韬奋报告文学写作的一个特点
- 3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中国记者》
1985年第11期22-23,30,共3页
-
文摘
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的力量却在真实感。真实是内容问题,真实的内容能否给读者真实的感觉,则是个写作上的问题。如何使报告文学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写得富有真实感,这是报告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韬奋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是三集《萍踪寄语》
-
关键词
文学写作
萍踪忆语
写作态度
五里雾中
学生时代
爱尔兰自由邦
另一面
一百六
杀猪
秦牧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生离死别五十秋
- 4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文明大观》
2001年第11期48-52,共5页
-
文摘
1993年10月底我从闽西回来,便草就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谒唐义贞墓》。我是带着一种激情来写的,所以写得很快。但写毕,觉得还心犹未尽,于是又重写,题目改为《生离死别五十秋》。文章发表后,陆范家定将它带给家人及江西的姐姐陆叶坪传看,他们在热情肯定的同时,也对某些细节上的出入提了些意见,这次重新发表,我根据他们的意见作了修改。当年写这篇文章时,陆定一同志还健在,今天重登此文时,他已去世五年了。仅写下上述文字表达我对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长眠地下的唐义贞烈士的悼念。
-
关键词
文章
陆定一
发表
题目
作者
热情
细节
意见
江西
闽西
-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G633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伏魔殿和镇妖井——江西龙虎山纪游
- 5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7年第7期53-54,共2页
-
文摘
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最具神秘色彩、最吸引人的,是伏魔殿里的那口镇妖井。《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说,水浒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原是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下凡转世的。
-
关键词
龙虎山
水浒传
神秘色彩
江西
清宫
道教
施耐庵
梁山
张道陵
太尉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东南眉目沃洲山
- 6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文明大观》
2003年第12期34-35,共2页
-
文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沃洲山禅院记》中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白居易时代的剡县所辖区域即今浙东嵊州、新昌两市县的辖区,而沃洲、天姥则在新昌县的东南部。今年5月初,我曾慕名往沃洲一游。
-
关键词
沃洲山
东南地区
历史发展
旅行经历
旅游景点
-
分类号
K928.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记者的笔
- 7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6年第8期43-44,共2页
-
-
关键词
新闻记者
邵飘萍
民主权利
生平
张宗昌
封建军阀
民众
林白
冯玉祥
白水
-
分类号
K825.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洞与水的记忆
- 8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9年第7期48-50,共3页
-
文摘
20多年前,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事出差浙江金华,当地的朋友邀请我们去游双龙洞,说这个洞和一般溶洞不一样,很值得一看。我们问怎么不一样?他诡秘地笑笑说:"看了你们就知道了。"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西北麓,离城约13公里。我们坐了一段公共汽车。
-
关键词
双龙洞
钟乳石
岩溶地貌
丰鱼岩
记忆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版面小史
- 9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9-60,共2页
-
文摘
版面是报纸上各种稿件编排布局所形成的整体表现形式,是编辑部内外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仅是内容的消极表现,而且集中地体现报纸的宣传报道意图,鲜明地表现报纸编辑部对各种事件的立场、看法和态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倾向性,因此有人称它为“报纸的面孔”。版面作为报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和报纸同时出现的。当第一张报纸诞生的时候,也就有了版面。但版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前后差别很大。中国古代的报纸。
-
关键词
宣传报道
内容和形式
小史
第一张
大字标题
版面编排
版面形式
版面设计
稿件编排
中国报学史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白钢金龙柱的传说——上海高架桥建设的小插曲
- 10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10年第5期59-60,共2页
-
文摘
十多年未到上海,这次去上海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上海的高架路。汽车从虹桥机场开出,不久即驶上高架路,以后便一直在高架路上行驶,大约40多分钟以后,离开高架路,便到了我们开会的宾馆。坐车这么顺利。
-
关键词
高架路
上海市
学术讨论会
虹桥机场
传说
建设
交叉口
导游
汽车
高架桥
-
分类号
F426.9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葫芦山记
- 11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10年第11期54-56,共3页
-
文摘
离漳平县城16公里的南洋乡暖洲村,坐落在四周被大山包围的一片盆地上。村的东边,遥对着一个独立的小山头,远远望去,像一个大盘子里搁着一个圆圆的豆沙包。这山头原来没有名字。
-
关键词
葫芦山
杉木
建筑物
蓄水池
漳平
原木锯
娱乐室
大山
东边
名字
-
分类号
K928.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漫画“二黑”
- 12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学习博览》
2009年第5期30-31,共2页
-
文摘
我有事找他帮忙,打电话给他。10分钟后,他骑着那辆“什么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车子来了。我正感激他的办事效率,他从挎包里取出一寸多厚的一叠书稿校样,摊到我的面前,说:“我正想找你,请你给我写篇序或后记。”
-
关键词
漫画
办事效率
打电话
-
分类号
J218.2
[艺术—美术]
D6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游戚府解读“舍得”
- 13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7年第5期49-51,48,共4页
-
文摘
晚上从大连码头上船,第二天早晨6点到烟台上码头,当即有旅行社的汽车来接直奔蓬莱。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一个城门洞前下车,抬头一看,门洞两边挂着成排成串的大红灯笼,像一串一串的冰糖葫芦,灯笼前面两个兵器架上插着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器;透过城门洞口望进去是一条长长的小街,小街两边排放着许多仿古木制战车,战车上也挂满了—色葫芦形的红灯笼,仿佛一条灯笼组成的巷道。
-
关键词
戚继光
张居正
俞大猷
兵器
旅行社
戚家军
灯笼
建筑面积
门洞口
码头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俞龙戚虎”短长论
- 14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12年第11期55-59,共5页
-
文摘
俞大猷和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抗倭将领,被时人誉为"俞龙戚虎",但他们的遭遇却不一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有区别。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且来回顾一下他们的经历。俞大猷(1504-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洛江区河市(即原晋江河市)一个下级军官家庭,祖籍安徽凤阳。俞大猷少时,家境贫困,依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维持生活和读书。他勤奋学文习武,勇敢机敏,在清源山下读书时,常独自一人在虎乳岩锻炼手脚。后来当秀才,又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及军事家赵本学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向精通荆楚长剑的李良钦学习剑术。父亲死后,他弃文就武,承袭百户官世职。他的一生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戎马舟楫,转战南北,战功显赫。
-
关键词
戚继光
俞大猷
张居正
倭寇
戚家军
清源山
嘉靖
谭纶
文官集团
明代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小报史话
- 15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55-56,共2页
-
文摘
“小报”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南宋兵部侍郎周鳞之所著《海陵集》中,有一篇奏章《论禁小报》,其中说:“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我们今天所说的“小报”,习惯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就报纸的版式而言,对开四版的报纸一般都叫“大报”,四开以下的报纸一般都叫“小报”。如果按这种解释,那末我国早期的报纸都是小报,因为我国早期的报纸都同书籍形式差不多,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出现单张印刷,篇幅也只有四开报那么大,直到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才开始有对开大报出现。所以单纯从报纸版式的大小来区分大报或小报,是不科学的。另一种解释是从内容方面来区别,那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了。我国早期的报纸,内容注重在评论和新闻。办报人出于某种动机,对当时的政治和时事,发表各自的见解,抑扬褒贬,畅所欲言。但这种言论,往往与统治者发生矛盾,因此常常受到统治阶层的干涉和制约。戊戌前后,朝政不纲,国势凌夷,统治者益发昏愦无知,一味以钳制舆论为能事。
-
关键词
小型报
办报人
邸吏
《晶报》
四开
进奏院
兵部侍郎
单张
十九世纪
时事报道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为郑芝龙一辩
- 16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文明大观》
2001年第9期50-51,共2页
-
文摘
十年前,我写过一部14集电视连续剧《混海龙王》。剧本完成以后,有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想录制,邀我一起到郑芝龙的故乡泉州、南安等筹集拍摄资金。我们与好几个市县级官员和企业家联系,但一谈到郑芝龙,就犹豫了,往往这样发问:“是不是那个海盗?”“海盗”这顶帽子,郑芝龙已戴了近四百年,要想摘去实在不容易。
-
关键词
郑芝龙
《混海龙王》
海盗
拍摄资金
-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K248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旷代鸿作 古今同辉——浙江新昌大佛寺纪游
- 17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
文摘
流经浙江省新昌、嵊州两县市的剡溪,自从1994年11月被"首次唐诗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正式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后,名声鹊起,尤其是十多年前中央电视新昌作为拍摄《笑傲江湖》。
-
关键词
弥勒像
景区
大佛寺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海口市的“电子警察”及其他
- 18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文明大观》
2003年第2期38-39,共2页
-
文摘
海口市有个很奇特的现象:热闹的交通十字路口看不到警察,但所有车辆绿灯行、红灯停,都非常自觉。我暗暗钦佩海口市驾驶员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公共道德修养。有一次和导游小雷淡起这事,他说:海口虽看不见交警,但有“电子警察”时刻盯着过往车辆。每个十字路口都装有电子录像设备,哪一辆车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
-
关键词
海口市
“电子警察”
道德修养
精神文明建设
政府管理
-
分类号
D669.8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诗里杭州
- 19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8年第8期28-32,共5页
-
文摘
杭州的无诗时代杭州地名的出现是在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是年,隋文帝灭陈,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并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为杭州,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
-
关键词
杭州
西湖
白居易
钱塘江
凤凰山
隋文帝
宋之问
余杭
诗歌作品
苏轼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游西山龙门
- 20
-
-
作者
俞月亭
-
出处
《炎黄纵横》
2006年第5期43-45,共3页
-
-
关键词
龙门
西山
滇池水
悬崖峭壁
雕刻
青年
昆明市
工程
导游
彝族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