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栝楼瞿麦丸治疗糖尿病理论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第4期15-16,共2页
栝楼瞿麦丸源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主要用来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小便不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此方剂被运用于糖尿病后期合并肾病的治疗。文章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对栝楼瞿麦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方... 栝楼瞿麦丸源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主要用来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小便不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此方剂被运用于糖尿病后期合并肾病的治疗。文章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对栝楼瞿麦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方剂的现代扩展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瞿麦丸 糖尿病 中医基础理论 实验及临床学
原文传递
一株海绵附生芽孢杆菌的抗硅藻附着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珊 +3 位作者 姜薇 张立奎 靳翠丽 周晓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32,共10页
为寻找天然抗污损活性化合物,以抗硅藻附着活性为导向,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对分离自海绵的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抗硅藻附着活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活性物质结构... 为寻找天然抗污损活性化合物,以抗硅藻附着活性为导向,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对分离自海绵的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抗硅藻附着活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活性物质结构。从菌株UST050418-715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种具有抗硅藻附着活性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环(L-亮氨酸-反式-8-羟基-L-脯氨酸-)、(2)环(L-缬氨酸-L-脯氨酸)、(3)环(D-脯氨酸-L-亮氨酸)、(4)环(L-脯氨酸-D-亮氨酸)、(5)环(甘氨酸-L-脯氨酸)、(6)环(L-苯丙氨酸-顺式-8-羟基-D-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反式-8-羟基-L-脯氨酸-)。说明海绵附生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中存在大量环二肽类化合物,可以帮助宿主海绵实现对硅藻附着的化学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硅藻附着 芽孢杆菌 UST050418-715 环二肽
下载PDF
一株源自海绵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菌的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活性物质的分离
3
作者 陈毓遒 +3 位作者 姜薇 夏翊腾 靳翠丽 周晓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44,共9页
为从海洋微生物中获取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α-glucosidase inhibiting,α-GI)化合物,对一株前期研究发现具有α-GI活性的细菌进行鉴定和培养条件优化,并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获取和鉴定其活性化合物。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 为从海洋微生物中获取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α-glucosidase inhibiting,α-GI)化合物,对一株前期研究发现具有α-GI活性的细菌进行鉴定和培养条件优化,并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获取和鉴定其活性化合物。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活性菌株HY95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采用分析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选取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V/V)的接种量,130 r/min的摇床转速,28℃恒温培养60 h。经优化后的MB培养基中:蛋白胨5.00 g/L,酵母粉1.50g/L、氯化钠9.725 g/L,pH 7.5;以生物活性测试为导向,用化学方法(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确定得到一个α-GI活性化合为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53.72%±4.92%。为α-GI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极有开发前景的途径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菌株鉴定 培养条件优化 活性化合物分离
下载PDF
一株抗硅藻附着的海绵附生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4
作者 刘书宇 +3 位作者 夏翊腾 靳翠丽 张立奎 周晓见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9-506,共8页
为了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寻找天然高效抗污损活性物质,本文针对前期研究获取的4株具有显著抗硅藻附着的活性菌株进行活性验证和比较,选出其中最优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比较了活性菌株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为了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寻找天然高效抗污损活性物质,本文针对前期研究获取的4株具有显著抗硅藻附着的活性菌株进行活性验证和比较,选出其中最优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比较了活性菌株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附着的抑制活性,确定菌株UST050418-715为最优菌株;通过16S r DNA的测序分析,结合平板的菌落形态和扫描电镜下菌体特征,鉴定活性菌株UST050418-715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为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选择了酵母粉、蛋白胨、Na Cl、p H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现选择的4个因素对应的菌株发酵产物对硅藻附着的抑制活性大小不同,影响显著性顺序是酵母粉>蛋白胨>Na Cl>p H值,综合菌株发酵产物活性、粗提物产量和菌株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菌株UST050418-715基于海洋2216E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含量7.5 g/dm3,酵母粉含量3 g/dm3,Na Cl含量10.45 g/dm3,p H值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 抗硅藻附着 菌株鉴定 发酵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甲亢经验总结 被引量:7
5
作者 温俊文 李宗桥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9期171-171,共1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其病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其病因主要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病)。在祖国医学中该病属于"瘿病"的范畴,其主要的病变脏腑在肝脾,与心有关。导师韩晶从事甲亢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多余年,经验丰富,认为瘿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时,应注意仔细斟酌,灵活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