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治理引论 被引量:1007
1
作者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32,共13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的定义、基本内容、评价标准、重要范畴和各种代表性观点 ,然后着重分析了全球治理理论的源起、产生原因、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在综合评述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 ,作者最后对治理、善治... 本文首先论述了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的定义、基本内容、评价标准、重要范畴和各种代表性观点 ,然后着重分析了全球治理理论的源起、产生原因、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在综合评述各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 ,作者最后对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若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理论 善治 首先 代表性 基本内容 观点 基础 结论 评价标准 综合评述
下载PDF
治理和善治引论 被引量:910
2
作者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9年第5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全球治理 新公共管理 治理理论 政治国家 民族国家 私人部门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公共权威 管理机构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被引量:741
3
作者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本文对公民社会、第三部门、制度环境、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团体、人民团体等概念做了比较和辨析;分别从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两个角度对中国民间组织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着重分析了中国公民... 本文对公民社会、第三部门、制度环境、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团体、人民团体等概念做了比较和辨析;分别从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两个角度对中国民间组织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着重分析了中国公民社会现存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中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特征,典型地体现为宏观鼓励与微观约束、分级登记与双重管理、双重管理与多头管理、政府法规与党的政策、制度剩余与制度匮乏、现实空间与制度空间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社会 民间组织 制度环境
原文传递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765
4
作者 俞可平 《前线》 2014年第1期5-8,13,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事业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 三中全会 政治发展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被引量:388
5
作者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共2页
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联合国千年发... 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互相协调,整体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和谐社会 节约型社会建设
下载PDF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 被引量:260
6
作者 俞可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7,共13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治理变革的主要方向,是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治理改革的重点内容,是生态平衡、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官员廉洁、政府创新、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治理变革的主要方向,是从一元治理到多元治理、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管制政府到服务政府、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治理改革的重点内容,是生态平衡、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官员廉洁、政府创新、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决定性地影响中国治理状况的主要变量,是社会经济的变化、政治发展的逻辑、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全球化的冲击。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探索,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特殊的治理模式,其治理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楚,这就是:民主、法治、公平、责任、透明、廉洁、高效、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民主 政治改革 治理模式 政府创新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被引量:242
7
作者 俞可平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7年第1期88-96,共9页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俞可平许多历史现象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使得诸如马基雅维利、黑格尔等不少杰出的思想家坚信历史不过是人类行为的循环。我们不是历史循环论者,但我们却不能否认某些社会现象重复发生的周...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俞可平许多历史现象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使得诸如马基雅维利、黑格尔等不少杰出的思想家坚信历史不过是人类行为的循环。我们不是历史循环论者,但我们却不能否认某些社会现象重复发生的周期性和共时性。它们产生于此时此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后现代 现代化进程 民粹主义者 民族主义 民主政治 民主主义 拉丁美洲 权威主义 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1
8
作者 俞可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22,共9页
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存的制度环境难以适应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把握公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 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存的制度环境难以适应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把握公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特征及其生长的制度环境,加紧修订和完善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使它更好地与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民间组织 制度环境 善治
原文传递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 被引量:161
9
作者 俞可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本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二是,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本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二是,我们在社会和谐方面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严重挑战。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善治 和谐社会 公共治理
下载PDF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171
10
作者 俞可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9-74,共16页
本文对马克思著作中频繁出现的"市民社会"这一词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辨析,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系统的论述。作者指出,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社... 本文对马克思著作中频繁出现的"市民社会"这一词语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辨析,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出系统的论述。作者指出,马克思所说的市民社会既是指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定发展时期,又是指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私人活动领域,其中主要是私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二者的分离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上的代议民主制也只有在这种分离真正实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国家终将统一于市民社会。本文否定了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一些较为流行的看法,评介了西方一些重要思想家的市民社会观点,指出了马克思对推动市民社会学说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政治国家 马克思著作 历史地位 政治社会 前资本主义 私人利益 利益关系 阶级社会 中世纪
原文传递
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笔谈)——作为一种新政治分析框架的治理和善治理论 被引量:145
11
作者 俞可平 《新视野》 CSSCI 2001年第5期35-39,共5页
治理理论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前沿理论问题之一。自 1989年世界银行报告首先使用 “治理”概念以来,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架构,特别是通过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检验,治理理论已日益... 治理理论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前沿理论问题之一。自 1989年世界银行报告首先使用 “治理”概念以来,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架构,特别是通过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检验,治理理论已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行政改革和跨国组织管理的一种新理论和新理念。2001年6月15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行政管理学会和北京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北大、清华、人大、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行政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就治理理论的概念界定、思想体系以及对我国政治与行政发展的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期特刊发与会作者的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中国 行政改革 国家 善治理论
下载PDF
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被引量:127
12
作者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1,共18页
本文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挑战 ,对当代西方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新国家主权理论 ,特别是全球治理理论 ,做了较为详细的评析 ,最后着重就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和民族国家的地位做出了若干结论 ,并就我国应对全球化... 本文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挑战 ,对当代西方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新国家主权理论 ,特别是全球治理理论 ,做了较为详细的评析 ,最后着重就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和民族国家的地位做出了若干结论 ,并就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国家战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主权 全球治理理论 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 “民族国家终结论” “国家主权过时论” “国家主权弱化论” “新帝国主义论”
下载PDF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善治 被引量:76
13
作者 俞可平 王颖 《中国改革》 2001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政治体制 治理 善治 中国 民间组织 民主建设
下载PDF
和谐社会面面观 被引量:100
14
作者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生活 经济生活 社会管理
下载PDF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8
15
作者 俞可平 徐秀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6,共14页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治理改革运动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深入地探讨了两次乡村治理运动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乡村治理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和治理主体的精英化,是近代至今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特征。最后,本文还就如何完善目前中国农村的民主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中国 政治制度 农村治理 定县 中国共产党 江宁县 村民委员会 村党支部 邹平县
下载PDF
中国治理评估框架 被引量:118
16
作者 俞可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共9页
国家的治理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立足于中国国情及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时又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治理评估标准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一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并由此推动国家的民主治理改革... 国家的治理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立足于中国国情及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时又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治理评估标准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一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并由此推动国家的民主治理改革。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治理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治理 评估框架 重点领域
原文传递
论政府创新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98
17
作者 俞可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6,共9页
政府创新是世界范围内政治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政府创新分为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三类。要有效地推进政府创新,必须处理好四重关系,即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与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关系,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政府创新是世界范围内政治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政府创新分为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三类。要有效地推进政府创新,必须处理好四重关系,即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与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关系,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与改善政府服务质量的关系,保持政府政策连续性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新 政治改革 行政改革 公共服务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被引量:71
18
作者 俞可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45-48,共4页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突破,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啻是一场革命。市场经济新体制对我国社会结构的最大影响将是导致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事实上,这样一个新型的市民社会正在悄然出现,在现存的社会政治理论框架中引入一个“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概念已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政治社会 研究课题 私人利益 马克思 市民社会理论 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体制外 政府权力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本质 被引量:98
19
作者 俞可平 《理论导报》 2014年第4期15-16,共2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关键词 治理体系 国家 本质 内涵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 治理能力 三中全会
原文传递
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7
20
作者 俞可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的政策法规和行为措施得当,就容易使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有利于社会的...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的政策法规和行为措施得当,就容易使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反之,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就很困难,甚至会走到政府的对立面,危害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在深刻认识公民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对公民社会的态度,对其给以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分类,加紧修订和完善关于民间组织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从审批、登记、注册、监管、经费、税收等方面,对民间组织既积极支持、热情帮助,又正确引导、合理规范,营造一个有利于公民社会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防止民间组织成为政府的对立面,使其更好地与政府合作,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制度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