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与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对比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俊 张宪中 +3 位作者 蒋造极 蒋严 罗绍华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7期27-30,共4页
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红螯螯虾回捕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红螯螯虾平均亩产量略高于稻虾共作模式,种养成本高于稻虾共作模式。虾苗放养时间早、平均放养... 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红螯螯虾回捕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红螯螯虾平均亩产量略高于稻虾共作模式,种养成本高于稻虾共作模式。虾苗放养时间早、平均放养密度低的南3#稻虾共作田块红螯螯虾生长规格明显高于其它田块(池),至10月底,该田块虾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比南2#稻虾共作田块高15.1%、60.5%,比北1#传统养殖池高18.5%、66.6%;经济效益以及投入产出比也最高。相近苗种放养模式下,稻虾共作模式红螯螯虾生长速度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两种模式投入产出比例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稻虾共作 养殖模式 对比试验
下载PDF
美洲鲥鱼菜共生模式效益与风险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邵乃麟 《科学养鱼》 2022年第9期39-40,共2页
自古以来,刀鱼、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然而随着过去无限制捕捞以及拦河筑坝等多种原因,导致三鲜之一的长江鲥鱼在长江等流域早已灭绝。因而,我国在2000年引入与长江鲥鱼肉质、体形均相近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作为替代物... 自古以来,刀鱼、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然而随着过去无限制捕捞以及拦河筑坝等多种原因,导致三鲜之一的长江鲥鱼在长江等流域早已灭绝。因而,我国在2000年引入与长江鲥鱼肉质、体形均相近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作为替代物种。美洲鲥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繁养已有多年,深受群众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鲥鱼 拦河筑坝 鱼菜共生 刀鱼
下载PDF
红螯螯虾与河蟹生态混养创高效
3
作者 蒋严 蒋造极 +2 位作者 赵龙 孟庆珍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期28-29,共2页
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原产地为澳洲北部的热带地区,生长最适温度18~32℃,食性广,生长快,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红螯螯虾与河蟹生态高效养殖试验,形成了一种亩效益超3万元的生... 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原产地为澳洲北部的热带地区,生长最适温度18~32℃,食性广,生长快,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红螯螯虾与河蟹生态高效养殖试验,形成了一种亩效益超3万元的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模式。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生态高效 养殖试验 河蟹 最适温度 营养丰富 原产地 热带地区
下载PDF
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红燕 薛婷 +1 位作者 李根禧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2期12-12,共1页
一、基础设施和准备采用2000米^2的钢构温室大棚作为工厂化育苗车间,车间内用PP板材做成亲虾养殖池(规格:10米×3米,深0.6米)。每个亲虾养殖池均采用一边进水、另一边底部排水模式。每个亲虾养殖池内均放置虾巢作隐蔽物,防止亲虾的... 一、基础设施和准备采用2000米^2的钢构温室大棚作为工厂化育苗车间,车间内用PP板材做成亲虾养殖池(规格:10米×3米,深0.6米)。每个亲虾养殖池均采用一边进水、另一边底部排水模式。每个亲虾养殖池内均放置虾巢作隐蔽物,防止亲虾的自相残杀。同时车间内建有养殖污水收集沉淀池、提升泵、曝气生化处理池、蛋白质分离设备、紫外线杀菌消毒设备、蒸汽加热池、增压水泵、沙滤、氧气锥、进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器控制设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技术 红螯螯虾 育苗车间 进水管道 紫外线杀菌 养殖池 温室大棚 基础设施
下载PDF
澳洲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根禧 何俊 《科学养鱼》 2018年第4期38-38,共1页
一、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塘面积5~8亩为宜,池塘深度1.5米左右。具有独立排灌系统,进水口用80目网片过滤。按每10亩2200瓦的标准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四周用50厘米高度的废旧钢化玻璃或塑料板等围栏。
关键词 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小龙虾 澳洲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排灌系统 增氧设施 钢化玻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