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侯迈 胡盛寿 宋云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46-349,共4页
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增加。AF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心房内多个折返环形成有关,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F,迷宫手术通过在心房壁上的切割和缝合,阻断折返环的形成,是外科治疗AF... 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增加。AF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心房内多个折返环形成有关,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F,迷宫手术通过在心房壁上的切割和缝合,阻断折返环的形成,是外科治疗AF经典、有效的方法,但操作复杂、费时,创伤大。应用冷冻、射频、微波等各种能源的消融手术,避免了切割和缝合,简化了迷宫手术方法,效果良好,但何种方法更为有效尚无定论。改进各种消融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消融手术径路的连续性和透壁性,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窦性心律的永久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冷冻 射频 微波
下载PDF
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和无创超声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浩 侯迈 胡盛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建立小鼠的较标准化的心肌梗死模型和利用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无创心功能的评价。方法野生型雄性小鼠20只,在气管插管后由左侧第4肋间进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从而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建立前3天和模型建立后第2周使用超声心... 目的建立小鼠的较标准化的心肌梗死模型和利用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无创心功能的评价。方法野生型雄性小鼠20只,在气管插管后由左侧第4肋间进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从而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建立前3天和模型建立后第2周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末直径、舒张末直径和缩短分数。结果小鼠心肌梗死建立中急性死亡率20%(4/20),术后1周内死亡率40%(8/20)。经过超声评价,10只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成功。小鼠心功能明显下降,缩短分数由术前50.23%±8.36%下降至25.41%±0.97%(t=16.18,P<0.001);心室明显扩大,左室舒张末直径由(0.32±0.03)cm扩大至(0.36±0.06)cm(t=-4.28,P=0.002),收缩末直径由(0.15±0.03)cm扩大至(0.19±0.05)cm(t=-8.05,P<0.001)。病理学检查见明显瘢痕形成,模型的总体成功率为50%(10/20)。结论可以通过常规外科技术建立小鼠的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无创评价心功能,筛选合格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动物模型 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脱细胞牛心包羊肺动脉补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廖中凯 胡盛寿 +3 位作者 周建业 侯迈 张浩 任兵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评价脱细胞牛心包构建有活性的组织工程羊肺动脉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将新鲜牛心包采用酶 -去污剂联合脱细胞处理作为血管补片材料 ,从小尾寒羊颈外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进行传代扩增培养 ,然后分层种植到已消毒... 目的 评价脱细胞牛心包构建有活性的组织工程羊肺动脉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将新鲜牛心包采用酶 -去污剂联合脱细胞处理作为血管补片材料 ,从小尾寒羊颈外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进行传代扩增培养 ,然后分层种植到已消毒的脱细胞牛心包 ,体外培养 7d后 ,自体细胞 -脱细胞牛心包补片作为实验组 (n=5 )植入羊肺动脉 ,分别于 4周 ,6周 ,8周 ,12周和 2 4周取材 ;单纯脱细胞牛心包补片作为对照组 (n=3) ,于 4周 ,12周和 2 4周取材 ,对两组牛心包补片均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测定钙、胶原和弹性蛋白的含量。 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 ,羊肺动脉补片内未见血栓 ,无明显动脉瘤样扩张 ,两组补片钙含量与正常肺动脉比较无明显差别。随补片植入时间的推移 ,弹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 ,与正常肺动脉弹性蛋白含量相似 ,显示进行性的组织重塑。 结论 自体细胞 -脱细胞牛心包羊肺动脉补片与单纯脱细胞牛心包补片在体内通过组织重塑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形成有活性的血管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细胞种植 血管补片
下载PDF
主动脉溃疡性病变1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红超 刘朝中 +13 位作者 李令珂 朴龙松 刘新宾 段伟 宋云龙 吴迪 李利 姚克纯 齐自荣 陈元恒 侯迈 王翠霞 徐金星 杨军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主动脉溃疡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报道11例主动脉溃疡性病变的诊治。方法:年龄49~81岁,突发胸痛5例,体检发现3例,术中遭遇3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冠心病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白塞氏病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其中主动脉升段窦... 目的:主动脉溃疡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报道11例主动脉溃疡性病变的诊治。方法:年龄49~81岁,突发胸痛5例,体检发现3例,术中遭遇3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冠心病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白塞氏病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其中主动脉升段窦管交界处2例,主动脉弓部2例,降主动脉胸部4例,降主动脉腹部起始部2例,降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1例。合并壁间血肿4例、下肢急性事件1例。病原体:金葡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梅毒2例。结果: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同期收治的主动脉疾病患者(10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患者没有住院死亡,多发动脉瘤合并溃疡院外随访2 w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在3个月~4年,壁间血肿患者血肿均消失。梅毒感染诱发腹腔干开口上主动脉干虫蚀样溃疡患者随访1年,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对于主动脉溃疡性病变要注意病原学检查与相应治疗,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溃疡 腔内治疗 人工血管-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CD34^+干细胞自体动员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秋爽 侯迈 +3 位作者 胡盛寿 郑哲 张浩 魏英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557-5560,共4页
目的:已有理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干细胞具有自身动员的潜能,观察这一潜能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肌梗死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 目的:已有理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干细胞具有自身动员的潜能,观察这一潜能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肌梗死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组、假手术组,20只/组。②实验方法:心肌梗死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ST段抬高或有室性心律出现,前壁心肌呈苍白色为造模成功。假手术组仅作开胸手术,前降支不予结扎。③实验评估:于心肌梗死后3,7,14,28d,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CD34+干细胞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死心肌组织中的Ki67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结果:①外周血及骨髓CD34+干细胞含量的变化: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的CD34+干细胞数量于造模后3d开始上升,7d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至14,28d时逐渐回落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心肌梗死组骨髓中的CD34+干细胞数量于造模后各时间点始终无明显变化(P>0.05)。②组织学评定:心肌梗死组梗死区Ki67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于造模后3d开始增多,7d时明显多于非梗死区(P<0.05);至14,28d梗死区Ki67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7d(P<0.05),毛细血管数量的减少不明显(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少数Ki67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未见向心肌细胞分化。③相关性分析:梗死区Ki67细胞、毛细血管数量于造模后7d与外周血中CD34+干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21;r=0.887,P=0.035)。结论:机体CD34+干细胞的自体动员、增殖反应的潜能随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自体动员的干细胞功能尚不足以达到修复梗死心肌组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干细胞 骨髓 外周血
下载PDF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个案化处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红超 李令珂 +5 位作者 陈元恒 侯迈 徐金星 于鲁峰 杨军民 刘朝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报告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个案化处理的经验。方法:本组病例共41例,占同期住院患者(1682例)2.38%。其中男性33例、女性8例,病种分布为主动脉瓣病变7例(穿孔3例),二尖瓣病变6例,肺动脉病变2例,主动脉窦瘤2... 目的:报告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个案化处理的经验。方法:本组病例共41例,占同期住院患者(1682例)2.38%。其中男性33例、女性8例,病种分布为主动脉瓣病变7例(穿孔3例),二尖瓣病变6例,肺动脉病变2例,主动脉窦瘤2例,主动脉根部脓肿1例,先心病合并心内膜表面炎性病变者17例。心脏手术后8例。在所有针对IE手术治疗患者中,急性IE3例,亚急性IE5例,IE稳定期后遗症处理25例(术中发现IE病变7例)。血培养阳性9例,赘生物15例,脓肿2例,赘生物与脓肿培养阳性10例,菌种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草绿色链球菌及阴沟肠杆菌。继发IE病例中心脏手术后IE6例,原发IE32例术前均应用抗生素、改善心功能等处理,其中感染被控制或炎症静止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4例。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2例,均因严重心力衰竭难以纠治。远期再发急性IE瓣周漏自动出院1例。门诊检查及随访资料显示轻度主动脉瓣周漏和瓣膜反流各1例,无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影响。随访患者中除1例心功能Ⅳ级外,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结论:抗生素应用和手术治疗的个案化处理,二者紧密结合是提高IE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外科手术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国外逆变焊机的新功能与新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侯迈 《电焊机》 1995年第6期10-12,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国外逆变焊机的新功能及新特点。
关键词 逆变焊机 功能 特点 焊机
下载PDF
危重血管疾病急症处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红超 陈霞 +6 位作者 刘朝中 李令珂 陈元恒 侯迈 王翠霞 郑海滨 杨磊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危重血管外科急症的处理特点.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45例危重血管疾病急症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7.5±12.4)岁,体重(68.78±14.44)kg,急诊入院或转院36例,一般住院病情恶化9例.结... 目的 探讨危重血管外科急症的处理特点.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45例危重血管疾病急症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7.5±12.4)岁,体重(68.78±14.44)kg,急诊入院或转院36例,一般住院病情恶化9例.结果 生存率86.67%,死亡率13.33%.平均住院时间20.5 d.主要并发症为出血、高血压、中风、截瘫、心脏事件、急腹症、内脏缺血、疼痛与精神症状、胸腔积液等.结论 对于危重血管外科急症,不仅要有综合的专科治疗技术,精确的重症处理技术同样不可缺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 血管外科 急症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侯迈 胡盛寿 +3 位作者 张浩 宋云虎 朱伟铨 杨克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确立胸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 ,评价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骨髓取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病人胸骨切口 ,用Percoll液分离骨髓MSCs,体外培养扩增 ,观察细胞生长特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型特征、细胞周... 目的 确立胸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 ,评价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骨髓取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病人胸骨切口 ,用Percoll液分离骨髓MSCs,体外培养扩增 ,观察细胞生长特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型特征、细胞周期。结果 贴壁的骨髓MSCs多数呈梭形。骨髓MSCs能连续传 15代以上 ,但是第 5代以后或老年病人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骨髓MSCs的表型特征为CD2 9、CD4 4阳性 ,CD34、CD4 5阴性。多数骨髓MSCs在细胞周期的G0 /G1期。结论 冠心病病人手术时从胸骨切口取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MSCs的方法可行 ,骨髓MSCs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潜能 ,是细胞心肌成形术中理想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血管重建术 细胞培养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38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军民 侯迈 +3 位作者 徐金星 李令珂 陈元恒 张红超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21-823,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38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受累瓣膜置换术及合并畸形处理,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7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房间... 目的总结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38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受累瓣膜置换术及合并畸形处理,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7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切断缝合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早期并发症4例,分别为开胸止血2例,胸骨哆开2例;远期主动脉瓣轻度瓣周漏1例。术后随访1~9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使感染性心内膜炎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迈 杨军民 +5 位作者 仲京 于鲁峰 陈元恒 徐金星 李令珂 张红超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从胸骨角下方1 cm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二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2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目的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从胸骨角下方1 cm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二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2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无胸廓畸形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黏液瘤31例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令珂 刘迎龙 +3 位作者 张红超 陈元恒 侯迈 徐金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1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黏液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恢复好,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I级。随访6个月~10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1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黏液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恢复好,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I级。随访6个月~10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是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脏黏液瘤 心脏手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组织再生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迈 胡盛寿 +3 位作者 魏英杰 张浩 郑哲 周建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动员骨髓干细胞能否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血管的新生。方法结扎大鼠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在心肌梗死后皮下注射GM-CSF50μg·kg^-1·d^-1,连...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动员骨髓干细胞能否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血管的新生。方法结扎大鼠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在心肌梗死后皮下注射GM-CSF50μg·kg^-1·d^-1,连续7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CD34^+干细胞的含量,通过Ⅷ因子抗体、Ki67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磷钨酸-苏木精(PTAH)染色,判定血管新生、心肌再生,测定心肌梗死的面积。结果心肌梗死后第3天,实验组的CD34^+干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开始上升;第7天(外周血0.350%±0.026%,骨髓2.250%±0.140%)和第14天(外周血0.260%±0.022%,骨髓2.060%±0.110%)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0.170%d-O.015%,骨髓1.240%±0.064%)(P〈0.01),第28天时回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瘢痕区内毛细血管数(313±10)、Ki67阳性细胞数(275±5)明显多于对照组(264±10,207±10)(均P〈0.05),并且与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干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961,P=0.019,r=0.975,P=0.005)。但这些Ki67阳性细胞核仅与部分淋巴、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重叠,未见Ki67阳性的细胞核与心肌细胞重叠,实验组心肌梗死面积也无明显减少(P〉0.05)。结论GM-CSF能有效地动员骨髓CO34^+干细胞,促进梗死心肌的血管新生,但并不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干细胞 骨髓
原文传递
人体外周血来源成体内皮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表现
14
作者 张士举 张浩 +4 位作者 胡盛寿 侯迈 廖中恺 周建业 魏英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成体内皮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尤其对该种细胞所表现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特点进行探讨。方法:人体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被接种于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中,在 EGM-2培养液中培养。描述贴壁细胞生长曲线,对... 目的:研究成体内皮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尤其对该种细胞所表现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特点进行探讨。方法:人体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被接种于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中,在 EGM-2培养液中培养。描述贴壁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表型及功能特点进行检测。结果:部分单个核细胞变形成为长梭形细胞,但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殖能力。这些细胞可以表达部分内皮系表面标志物及单核细胞标志物 CD14。在第4,14,28天进行的 Dil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印度墨汁双摄取实验显示这种细胞能够同时吞噬这两种物质,却没有类似于内皮细胞的体外成血管现象,从而说明这种细胞有类似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成年内皮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表现典型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且无明显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前体细胞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在心脏手术中选择性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迈 王立清 +4 位作者 张红超 徐金星 李令珂 陈元恒 李一粟 《空军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心脏手术中选择性应用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的经验。方法 159例心脏手术中,对于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的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黏液瘤切除术后房间隔缺失部位,用自体心包片进行修补。自体心包外衬涤纶片作为复合补片... 目的总结不同心脏手术中选择性应用自体心包及其复合补片的经验。方法 159例心脏手术中,对于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的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黏液瘤切除术后房间隔缺失部位,用自体心包片进行修补。自体心包外衬涤纶片作为复合补片主要用于法洛三联症、法洛四联症的肺动脉、右心室流出道的狭窄、主动脉瓣上狭窄和主动脉瓣环细小等需要加宽成形的手术。结果术后无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心房间隔缺损术后无残余漏、也无补片钙化和瘤样改变。术后中远期随访,直接应用自体心包片加宽主动脉瓣环2例,超声心动图和CT显示心包补片部位呈主动脉瘤样扩张,而自体心包外衬涤纶片者主动脉均无瘤样扩张。结论自体心包片可直接用于心房间隔部位缺损的心脏修补手术,对于主动脉、肺动脉、右室流出道狭窄部位的心脏手术,因承受压力较大,建议使用自体心包时外衬涤纶片,以防瘤样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同种主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维新 解士胜 +3 位作者 仲京 陈元恒 徐金星 侯迈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80-281,共2页
目的 总结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同种主动脉治疗 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 方法 对 1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和动脉导管未闭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右... 目的 总结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同种主动脉治疗 1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 方法 对 1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和动脉导管未闭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完全性房室通道 , 型永存动脉干 ,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Rastelli手术 7例 ,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 (TCPC) 2例 ,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旁路移植 2例。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慢性心力衰竭 1例 ,内科治疗 1年后心功能 级。随访 1个月~ 7.2年 ,无远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主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房颤超声消融术同期行冠脉搭桥、瓣膜手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迈 Mati Tarka Jarri Laurika 《空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房颤病史大于6个月的89例病人入选,其中永久性房颤的67例,阵发性房颤22例,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房颤病史大于6个月的89例病人入选,其中永久性房颤的67例,阵发性房颤22例,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装置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实施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导管消融术 超声疗法
下载PDF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及相关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元恒 张红超 +4 位作者 于鲁峰 李令珂 侯迈 杨军民 徐金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对36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病例36(男17,女19)例,年龄1~41岁.其中,房缺9例,室缺20例,室缺及多发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永存动脉干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目的:对36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病例36(男17,女19)例,年龄1~41岁.其中,房缺9例,室缺20例,室缺及多发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永存动脉干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25例活动后口唇紫绀,5例静息状态下口唇轻度紫绀,余无紫绀;22胸骨左缘有1~2级杂音,6例3级杂音,8例无杂音.血氧饱和度0.85~0.94.肺动脉压/体动脉压(PP/PS)比值0.75~1.0.心电图右室肥厚24例,双室肥厚10例,双室肥厚合并房颤2例.超声:左向右分流23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3例,测肺动脉压80~120 mmHg(1 mmHg=0.133 kPa).12例心导管测肺动脉压80~130 mmHg,全肺阻力8~27.2 Wood.3例肺活检病变3级.3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有5例房缺和6例室缺补片留有0.5~0.6 cm活瓣;开胸非体外下封堵器封堵房缺1例.患者给予吸氧、巯甲丙脯酸、硝苯地平、西地那非、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或硝普纳和一氧化氮(No)吸入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因低心排死亡1例,其余3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0.5~7 a,恢复良好,心功能1级.其中1例室缺患者随访6 a,能参加一般学习活动,超声复查肺动脉压60 mm-Hg,血氧饱和度0.9.另1例术后1 a肺动脉压120 mmHg,血氧饱和度0.95.结论:综合分析判断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可使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冠脉搭桥、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超声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迈 麦迪.塔卡 亚睿.劳尔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选择房颤病史>6个月的89名病人,其中永久性房颤67人,阵发性房颤22人,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选择房颤病史>6个月的89名病人,其中永久性房颤67人,阵发性房颤22人,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 Cinch装置行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的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Wand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消融 冠状动脉搭桥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应用正中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52例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迈 杨军民 +4 位作者 陈元恒 徐金星 张红超 李令珂 郑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 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 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 (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小切口 矫治 先天性心脏病 heart 心脏病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体外循环 骨畸形愈合 阻断时间 直视手术 循环稳定 循环时间 疼痛反应 术后 手术应用 切口感染 常规切口 主动脉 引流量 创伤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