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9
1
作者 屠建锋 王丽琼 +7 位作者 石广霞 杨静雯 李金玲 李永婷 赵静洁 侯海 杜仪 刘存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 假针刺 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RCT)
原文传递
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血清ESR、CRP和RF水平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侯海 熊大昌 李建民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血清ESR、CRP和R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内热针疗法)和治疗组(49例,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疗法)...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血清ESR、CRP和R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9例,内热针疗法)和治疗组(49例,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枕墙距、BASFI评分及血清ESR、CRP和R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SF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枕墙距和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SR、CRP和R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温阳通督针法联合内热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督针法 内热针 寒湿痹阻型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浅析手足十二针的组方特点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85-86,共2页
手足十二针是针灸学泰斗、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乐亭先生的临床宝贵经验,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瘫痪、痹证等。该组穴位由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组成,左右共十二穴,故名手足十二针。这些穴... 手足十二针是针灸学泰斗、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乐亭先生的临床宝贵经验,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瘫痪、痹证等。该组穴位由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组成,左右共十二穴,故名手足十二针。这些穴位配伍精妙,与脾、胃、肝、肺等脏腑有着紧密联系,参与着人体阴阳调节,气血化生,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辨证 气血辨证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手足十二针
下载PDF
针刺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及消化道不良反应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侯海 程海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31-203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化疗药物紫杉醇、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治疗组自化疗当日起取手足十二针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化疗药物紫杉醇、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化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治疗组自化疗当日起取手足十二针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1个化疗周期后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药物毒副作用评价标准(NCI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评分。结果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两组均为60%,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70%,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以减轻化疗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对周围神经毒性的影响尚需要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肿瘤 化疗 神经毒性 消化道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从循经取穴看针灸治疗耳鸣的思路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婷婷 程海英 侯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期81-82,共2页
全身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均有一定的路线,在针灸治疗时可以在与患病局部相同的经脉上选用远隔患部的穴位,这种取穴的方法即循经取穴。程海英教授在临床上治疗耳鸣多采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循经取穴 针灸 耳鸣
下载PDF
针灸降低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侯海 程海英 陈婷婷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12期985-989,共5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抗肿瘤药物不断更新。化疗药物已经广泛使用。然而这些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如消化道副反应,神经毒性反应等等。困扰着众多患者,临床上由于副反应导致化疗终止或更换方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降低或消除...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抗肿瘤药物不断更新。化疗药物已经广泛使用。然而这些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如消化道副反应,神经毒性反应等等。困扰着众多患者,临床上由于副反应导致化疗终止或更换方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降低或消除这种现状一直是中医同道们关注的重心。中医历来认为是药三分毒.药物本身具有的毒性同样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化疗的诸多不适,中医学如果能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化疗 消化道副反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17例电针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倾向性匹配分析
7
作者 侯海 原源 +1 位作者 张园 张青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201-205,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电针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6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电针疗法(连续3 d以上)分为电...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电针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6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电针疗法(连续3 d以上)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应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法将两组各匹配17例,分别评估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肠内营养喂养指标与腹胀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 d后肠内营养(eternal nutrition,EN)喂养率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残余量降低与升高及无变化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胃残余量中位数第1天较治疗前胃残余量显著降低(P=0.02),第2、3 d治疗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39),对照组胃残余量中位数第1~3 d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24、0.45)。两组第1~3 d营养液入量中位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两组EN喂养热量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P<0.05)。电针组与对照组第1~3 d营养液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91,0.92)。电针组3 d后患者腹胀便秘症状缓解15例(44.1%),对照组腹胀便秘缓解患者13例(38.2%),两组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电针组平均缓解时间(2.76±1.72)个时间段,对照组平均缓解时间(2.83±1.57)个时间段,电针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电针组在第1天降低机械通气肠内营养不耐受重症患者胃残余量和改善腹部症状时效方面较单纯应用西药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营养支持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