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浙麦区灰飞虱春季种群的发生消长和迁飞动态 被引量:8
1
作者 贺媛 朱宇波 +5 位作者 姚士桐 陆志杰 金周浩 张孝羲 翟保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对灰飞虱进行越冬调查、田间调查、卵巢解剖、逐时扑灯行为观察、迁飞轨迹和虫源地分析发现:1)灰飞虱以3~5龄若虫越冬,并以4龄为主;2)江苏北部麦田灰飞虱若虫于3月越冬结束,3-4月陆续发育羽化为越冬代成虫,4-5月在麦田繁殖为第1代若虫... 对灰飞虱进行越冬调查、田间调查、卵巢解剖、逐时扑灯行为观察、迁飞轨迹和虫源地分析发现:1)灰飞虱以3~5龄若虫越冬,并以4龄为主;2)江苏北部麦田灰飞虱若虫于3月越冬结束,3-4月陆续发育羽化为越冬代成虫,4-5月在麦田繁殖为第1代若虫;3)浙江海宁春季第1代灯诱灰飞虱具有本地迁出和外地迁入两种性质与时期,并可依卵巢发育级别加以区分;4)春夏季浙江海宁灰飞虱可由本地越冬虫源繁衍而来,或由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迁入。无论从越冬寄主小麦向夏寄主水稻扩散转移,或6月初大量外地迁入,杂草充当了极其重要的中间寄主;5)逐时灯诱观察结果表明,迁出期灰飞虱起飞呈晨暮双峰型,迁入期在19:00至次日凌晨5:00,每1h均有上灯,以上半夜居多;6)利用美国NOAA的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对主要迁入期进行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5月底至6月初迁入浙江海宁的灰飞虱虫源地来自江苏北部和中部、皖南、浙南、赣东北和闽西北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越冬 迁飞行为 轨迹分析
下载PDF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 被引量:6
2
作者 田春雨 +1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1-457,共7页
为明确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与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共寄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后能否借助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羽化孔顺利出蜂,在不同温度(20、23、26... 为明确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与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共寄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后能否借助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羽化孔顺利出蜂,在不同温度(20、23、26、29、32℃)、相对湿度(50%、60%、70%、80%、90%)以及光照周期(L∶D=24∶0、19∶5、14∶10、10∶14、5∶19、0∶24)条件下对这2种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的各项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可以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羽化率,在温度为26℃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90.0%,羽化率达96.8%,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3.8头;相对湿度为80%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83.3%,羽化率达92.0%,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6.5头;光照条件为L 24 h:D 0 h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93.3%,羽化率达96.4%,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6.9头。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的方法可以实现柞蚕卵正常繁育玉米螟赤眼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柞蚕 环境条件 共寄生 大量繁育
原文传递
柞蚕卵为繁育寄主的黏虫赤眼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晨 安仕博 +2 位作者 李天昊 臧连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287,共5页
为了明确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以柞蚕卵为中间繁育寄主,测定了黏虫赤眼蜂在17℃、20℃、23℃、26℃、29℃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黏虫赤眼蜂... 为了明确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以柞蚕卵为中间繁育寄主,测定了黏虫赤眼蜂在17℃、20℃、23℃、26℃、29℃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黏虫赤眼蜂各虫态在17℃~29℃均能正常发育,并且各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世代发育历期也明显不同,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短。柞蚕卵繁育黏虫赤眼蜂的卵期、幼虫前期、幼虫中期、幼虫后期、预蛹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01℃、15.41℃、13.51℃、13.32℃、15.39℃、9.04℃,有效积温分别为22.01、7.66、8.98、9.19、37.23、115.22℃·d。本研究为指导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黏虫赤眼蜂以及探索诱导滞育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赤眼蜂 柞蚕卵 发育历期 有效积温
下载PDF
甜菜夜蛾雌成虫产卵及卵块鳞毛层厚度变化规律
4
作者 马悦 +2 位作者 王有贤 徐伟 臧连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1-842,共2页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可为害玉米、大豆、棉花和甜菜等多种作物,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Guo et al.,2010)。近些年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甜菜夜蛾对一些药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李秀环等,2012)。同时...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可为害玉米、大豆、棉花和甜菜等多种作物,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Guo et al.,2010)。近些年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甜菜夜蛾对一些药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李秀环等,2012)。同时杀虫剂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非靶标害虫有较大的危害,因此生物防治方法备受青睐(曾爱平等,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生物防治方法 农业害虫 化学杀虫剂 非靶标害虫 卵块 雌成虫 多种作物
原文传递
诱导温度、历期和虫态对柞蚕卵繁育黏虫赤眼蜂滞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添杰 张晨 +1 位作者 臧连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4-1179,共6页
为掌握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繁育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 Pang&Chen的滞育诱导条件,明确诱导温度和历期对该蜂滞育效果的影响,于室内对不同诱导温度(8、10、12、14℃)和诱导历期(10、20、3... 为掌握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繁育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 Pang&Chen的滞育诱导条件,明确诱导温度和历期对该蜂滞育效果的影响,于室内对不同诱导温度(8、10、12、14℃)和诱导历期(10、20、30、40 d)下柞蚕卵内黏虫赤眼蜂的滞育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诱导温度和诱导历期对黏虫赤眼蜂的滞育均有显著影响。4个温度均能诱导黏虫赤眼蜂进入滞育,但伴随诱导历期的改变,滞育率发生较大变化。在8、10、12℃下,滞育率随诱导历期的延长逐渐增加,而在14℃下滞育率则先升高后降低。4个温度下,诱导历期为20 d时,黏虫赤眼蜂的滞育率在66.32%以上;而诱导历期为30 d和40 d时,滞育率则达到85.63%以上。相同诱导历期下,12℃下诱导时均表现出较高的滞育率,诱导30 d黏虫赤眼蜂即可进入稳定的滞育状态,滞育率达92.86%;在该滞育条件下,黏虫赤眼蜂在卵期、幼虫前期、中期、后期以及预蛹期均能被诱导进入滞育,前4者的滞育率分别为91.94%、92.01%、94.50%和96.13%,均显著高于预蛹期的滞育率50.53%。表明黏虫赤眼蜂滞育诱导最适宜的温度为12℃,诱导历期为30 d,从卵至幼虫后期均可以对该蜂进行滞育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赤眼蜂 滞育诱导 柞蚕 长期储藏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基于微卫星引物鉴别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
6
作者 安仕博 陈旭 +2 位作者 戴鹏 臧连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421,共8页
不同地理种群的赤眼蜂在遗传、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为探究不同地理种群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在基因型上的差异并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筛选了可用以区分不... 不同地理种群的赤眼蜂在遗传、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为探究不同地理种群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在基因型上的差异并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筛选了可用以区分不同地理种群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微卫星引物。结果表明:从已报道的1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对引物(序列号:KT834825,KT834827)可以区分玉米螟赤眼蜂中的黑龙江地理种群与吉林和辽宁两个地理种群;并筛选出2对引物(序列号:KT834822,KT834825)可以区分黑龙江、贵州和广东3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螟黄赤眼蜂。该结果进一步证实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为精准鉴别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不同地理种群,以及进一步探寻优势种群的高效繁育与应用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微卫星标记 地理种群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