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瘘切开术与切除术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檀建永 郭以滨 +3 位作者 侯德良 张再重 陈少全 王烈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比较肛瘘切开术与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08—2016-07间明确诊断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50)和肛瘘切除术组(n=50),2组采用相同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术后... 目的比较肛瘘切开术与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08—2016-07间明确诊断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肛瘘切开术组(n=50)和肛瘘切除术组(n=50),2组采用相同的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术后管理。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疼痛、感染、出血)、括约肌损伤程度(早期排便次数、后期肛门狭窄、大便失禁情况)、复发率。结果肛瘘切开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切开术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因切口疼痛导致的镇痛药使用率、切口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切开术组术后早期肛门排便次数显著少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肛瘘切开术组复发率高于肛瘘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低位单纯性肛瘘治疗而言,肛瘘切开术相对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但远期复发率高于肛瘘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肛瘘切开术 肛瘘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临床价值研究
2
作者 郭以滨 檀建永 侯德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12永泰县医院外科行TAPP术的127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固定组(72例)术中将直...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12永泰县医院外科行TAPP术的127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固定组(72例)术中将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固定于腹直肌下缘或耻骨梳韧带或陷窝韧带;未固定组(55例)术中未关闭直疝缺损,未行腹横筋膜固定。观察2组术后第7 d的血清肿积液量,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肿发生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疝复发情况。结果 固定组术后7 d的血清肿积液量低于未固定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并发症及疝复发病例。进一步对固定组中按疝钉固定和缝合固定分组,疝钉固定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缝合固定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肿积液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筋膜固定能有效降低直疝患者TAPP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其中疝钉固定较缝合固定更为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直疝 腹腔镜 腹横筋膜 血清肿
下载PDF
简述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综合治理
3
作者 庄均禄 史大伟 +2 位作者 曲俊东 胡青军 侯德良 《机场工程》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东北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状况,围绕道面构造和损坏形式归纳出一些道面质量的主要问题,即表面功能损坏(非结构性损坏)、结构性损坏及受自然等因素作用产生的影响飞行的道面损坏。分析了产生损坏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和...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东北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状况,围绕道面构造和损坏形式归纳出一些道面质量的主要问题,即表面功能损坏(非结构性损坏)、结构性损坏及受自然等因素作用产生的影响飞行的道面损坏。分析了产生损坏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和原因,从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治办法,保证道面的使用功能,更好地为飞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损坏 结构性损坏 道面错台 化学腐蚀 热胀破坏
原文传递
球形金属表面球磨制备石墨烯薄膜摩擦特性研究
4
作者 侯德良 肖荣振 +3 位作者 孙朝杰 杨兴 王永富 张俊彦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1-509,共9页
采用球磨的方法实现了在钢球表面制备大面积连续的石墨烯薄膜,考察其随球磨时间变化,石墨烯薄膜在钢球表面的包裹程度、形貌变化、结构演变过程、结合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石墨烯在钢球表面团聚减少,包裹更加... 采用球磨的方法实现了在钢球表面制备大面积连续的石墨烯薄膜,考察其随球磨时间变化,石墨烯薄膜在钢球表面的包裹程度、形貌变化、结构演变过程、结合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石墨烯在钢球表面团聚减少,包裹更加均一,结构趋于有序;当球磨时间达到50 h时,在钢球表面形成分布均匀且大面积连续的石墨烯薄膜,使与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组成配伍的平均摩擦系数从裸钢球的0.043降至0.022,磨痕深度和宽度都显著降低.经胶带粘取100次或乙醇中超声清洗30 min后球磨制备石墨烯薄膜仍然粘附于钢球表面,在氩气环境下石墨烯薄膜表现出优于钢球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石墨烯 摩擦 磨损 结合力 球形金属表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