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侯圣 田伯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4,共2页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本文结合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探讨ERAS理念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的临床适用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 外科医生 围手术期 临床适用性
原文传递
胆固醇代谢在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肖凤 侯圣 +1 位作者 黄兴 田伯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54-760,共7页
目的总结胆固醇代谢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发展中的重塑及靶向胆固醇代谢在治疗PDAC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胆固醇代谢在PDAC发生发展及诊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PDAC肿瘤细胞代谢... 目的总结胆固醇代谢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发展中的重塑及靶向胆固醇代谢在治疗PDAC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胆固醇代谢在PDAC发生发展及诊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PDAC肿瘤细胞代谢物影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肿瘤细胞内相关信号调控影响胆固醇代谢,表现为胆固醇从头合成和酯化增多、外流减少等;肿瘤细胞还通过胆固醇代谢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或肿瘤基质的形成。抑制胆固醇代谢可抑制PDAC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且联合靶向胆固醇代谢的治疗具有协同抗PDAC的作用。结论不论是PDAC肿瘤细胞内还是肿瘤微环境内均发生胆固醇代谢重塑,且与PDA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靶向胆固醇代谢或联合应用化疗药物能够起到抗癌效果。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支持实现胆固醇代谢调控在临床治疗的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胆固醇代谢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 被引量:3
3
作者 侯圣 龙海若 田伯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521-1526,共6页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近几年对慢性胰腺炎时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近几年对慢性胰腺炎时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有了很多新的研究和发现。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胰酶分泌减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腺体及胰岛组织的损伤导致胰腺内分泌细胞、其他内分泌细胞的破坏以及肠-胰岛轴紊乱,继而出现各种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的紊乱,最终表现出糖耐量异常或显性糖尿病。当前的治疗方法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包括针对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及胰酶替代治疗;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应提倡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的管理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仍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首选。结论目前虽然对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其有关发病机制、诊疗方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的疗效,探索更加优化的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内分泌功能不全 外分泌功能不全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胰腺断面胰管的解剖位置影响术后胰瘘的发生
4
作者 李昂芝 陈浪 +4 位作者 熊俊杰 张懿 王力 侯圣 田伯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中胰腺断面上胰管所处位置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比较术中胰腺断面与术前CT横断面图像中胰管中心到胰腺边缘距离...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中胰腺断面上胰管所处位置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资料,比较术中胰腺断面与术前CT横断面图像中胰管中心到胰腺边缘距离测定值的一致性,对术后胰瘘的发生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判断胰肠吻合术中胰腺断面上胰管所处位置是否对术后胰瘘的发生造成影响。结果本研究总计纳入患者373例,选取其中44例患者于术中测量胰管中心到胰腺边缘的短距与胰腺断面处总厚度的比值为0.41±0.09,其术前影像学测量值为0.40±0.10,两种测量方法的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测值=0.916(>0.75),P<0.00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高[OR=1.276,95%CI为(1.154,1.411),P<0.0001]和胰腺质地软[OR=2.771,95%CI为(1.558,4.927),P=0.001]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随着患者胰管中心到胰腺边缘的短距与胰腺总厚度的比值增大,术后胰瘘发生的风险降低[OR=0.875,95%CI为(0.840,0.911),P<0.0001]。结论患者BMI较高和胰腺质地软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胰管中心远离胰腺边缘时术后胰瘘发生风险降低;根据术前影像学测量的胰管中心到胰腺边缘的短距与胰腺总厚度的比值可用于评估术后胰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断面上胰管位置 胰肠吻合 术后胰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胰腺癌联合动脉切除术的安全性与疗效Meta分析
5
作者 龙海若 侯圣 田伯乐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542-54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胰腺切除术中采用联合动脉切除对围术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所有比较联合动脉切除的胰腺切除和单纯胰腺切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拟定的纳入标准与排... 目的系统评价胰腺切除术中采用联合动脉切除对围术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所有比较联合动脉切除的胰腺切除和单纯胰腺切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拟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参考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标准进行评价;Meta分析运用RevMan 5.2版软件,采用固定模型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胰腺切除组相比,联合动脉切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更高(OR 1.66,95%CI 1.25~2.21,P=0.0005),围术期病死率更高(OR 2.91,95%CI 1.43~5.95,P=0.003),术中输血率更高(OR 2.72,95%CI 1.75~4.23,P<0.00001),切缘阴性率更低(OR 0.45,95%CI 0.31~0.65,P<0.0001),术后生存率更低(1年:OR 0.57,95%CI 0.39~0.84,P=0.005;3年:OR 0.37,95%CI 0.21~0.65,P=0.0006)。结论本次Meta分析表明,胰腺癌联合动脉切除术将面临更高的围术期风险和更差的生存率,需谨慎、有针对性地应用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除 胰腺切除 胰腺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