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自动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OME患儿325例(486耳),男177例,女148例,年龄3~8岁,病程25~86 d。根据患儿在随访期间除...目的探讨自动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OME患儿325例(486耳),男177例,女148例,年龄3~8岁,病程25~86 d。根据患儿在随访期间除观察等待外,是否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自动咽鼓管吹张组142例(215耳),观察等待组183例(271耳)。对随访3个月内两组患儿的平均听阈、鼓室图曲线变化进行分析,并在随访3个月后评估两组OME的痊愈情况。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个月和2个月时,自动咽鼓管吹张组听阈显著低于观察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95和2.6806,P值均<0.05);随访3个月时,两组间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85,P>0.05)。随访1、2、3个月时,观察等待组听阈<20 dB HL的患耳分别为89耳(33%,89/271)、200耳(74%,200/271)和220耳(81%,220/271);自动咽鼓管吹张组<20 dB HL的患耳分别为176耳(82%,176/215)、178耳(83%,178/215)和183耳(85%,183/215)。随访1个月、2个月时,观察等待组听阈<20 dB HL的耳数明显少于自动咽鼓管吹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随访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个月时,自动咽鼓管吹张组患儿鼓室图A型比例分别为74%(159/215)、79%(170/215)和85%(183/215),观察等待组鼓室图A型比例分别为36%(98/271)、71%(192/271)和76%(206/271),自动咽鼓管吹张组鼓室图A型曲线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等待组的痊愈率为74%(201/271),自动咽鼓管吹张组的痊愈率为83%(178/215),自动咽鼓管吹张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观察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咽鼓管吹张可以早期提高OME患儿的听力、恢复正常中耳压力,提高随访3个月后的痊愈率,减少手术的几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自动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OME患儿325例(486耳),男177例,女148例,年龄3~8岁,病程25~86 d。根据患儿在随访期间除观察等待外,是否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自动咽鼓管吹张组142例(215耳),观察等待组183例(271耳)。对随访3个月内两组患儿的平均听阈、鼓室图曲线变化进行分析,并在随访3个月后评估两组OME的痊愈情况。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个月和2个月时,自动咽鼓管吹张组听阈显著低于观察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95和2.6806,P值均<0.05);随访3个月时,两组间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85,P>0.05)。随访1、2、3个月时,观察等待组听阈<20 dB HL的患耳分别为89耳(33%,89/271)、200耳(74%,200/271)和220耳(81%,220/271);自动咽鼓管吹张组<20 dB HL的患耳分别为176耳(82%,176/215)、178耳(83%,178/215)和183耳(85%,183/215)。随访1个月、2个月时,观察等待组听阈<20 dB HL的耳数明显少于自动咽鼓管吹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随访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个月时,自动咽鼓管吹张组患儿鼓室图A型比例分别为74%(159/215)、79%(170/215)和85%(183/215),观察等待组鼓室图A型比例分别为36%(98/271)、71%(192/271)和76%(206/271),自动咽鼓管吹张组鼓室图A型曲线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等待组的痊愈率为74%(201/271),自动咽鼓管吹张组的痊愈率为83%(178/215),自动咽鼓管吹张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观察等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咽鼓管吹张可以早期提高OME患儿的听力、恢复正常中耳压力,提高随访3个月后的痊愈率,减少手术的几率。